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虎牢关之战中,凌敬的妙计如果被窦建德采用,李世民真的会败吗

虎牢关之战中,凌敬的妙计如果被窦建德采用,李世民真的会败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392 更新时间:2024/1/23 23:19:06

彼时,唐军与夏军对峙一个多月,窦建德始终无法西行一步。为了打破僵局,窦建德的谋士凌敬献了一计:“逾太行,入上党,骇蒲津。”

后人一致认为,假如窦建德采纳凌敬的计策,李世民将顾此失彼,唐军的所有优势将化为乌有。如此一来,不光可以解洛阳之围,还可以乘机打败唐军,从此天下三分。

凌敬的这个计策听着确实够大气,大有谈笑间灰飞烟灭,羽扇纶巾三分天下的恢弘气势,但窦建德为何不接纳?凌敬真的很高明吗?

恐怕未必,我们先从历史背景谈起。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率军抵达新安,消灭王世充大郑政权的洛阳之战拉开了帷幕。

这场战役,李世民采取了剥洋葱的战术,从外向里逐步蚕食,最后困死王世充。唐军的兵力分布如下:

  • 李世民坐镇新安,距离洛阳七十里;
  • 西线:罗士信占领慈涧,此地在洛阳四十多里;
  • 南线:史万宝攻克宜阳、甘棠宫,并占领龙门,此地在洛阳南边约四十里;
  • 东线:王君廓占领洛口,切断王世充洛口仓方向的粮道,并接连攻克轩辕关、管城,包围虎牢关;
  • 北线:刘德威从河东出兵,攻克河内;黄君汉出河内,占领孟津,以及洛阳北面四十里的回洛城;
  • 四个方向四路大军,将洛阳围得水泄不通。经过数月的鏖战,唐军又陆续攻克了周边的三十二个州,洋葱终于露出了芯。

    李世民干脆不装了,他索性将大本营转移到距离洛阳仅十几里的北邙山,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郑军连战连败,武德四年二月,随着王世充的侄子弃守河阳、淮州刺史陆善宗投降、太子王玄应的运粮队被李君羡全歼,王世充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于是他只好拉下老脸隔河喊话,请求讲和。李世民懒得说话,他令宇文士及答复道:自缚来降,酒肉招待。

    人一旦被逼到绝路上就变得很可怕,已经弹尽粮绝,城中人相食的郑军居然迸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接下来的一个月居然变成了艰苦的拉锯战。

    这期间,李世民再次“犯二”,差点两次死于阵前。

    一次他忙里偷闲,跑到榆窠打猎,被单雄信瞄上了。眼看单雄信的枪尖就要扎穿李世民时,尉迟敬德挺身救主,这才让李世民逃过一次劫难。

    还有一次在谷水大战中,李世民仅带了数十人冲进敌阵,结果因为地形不熟,被冲散了队伍。他座下的青骢马被流失射死,大将丘行恭让出坐骑,拼死护卫,这才让他甩开了追兵。

    城外的战斗打得辛苦,攻城战更艰难。洛阳城高大坚固,城上大炮飞石如雨,强弓巨弩齐射,唐军攻了二十余日依然望城兴叹。

    唐军出征八个月,此时已经疲惫之态尽现,萧瑀、封德彝、屈突通、刘弘基等人认为打不下去了,主张撤兵。

    李世民却认为,王世充已经强弩之末,他们更困难,洛阳城破就在眼前,要坚持。

    可就这此时,一条消息如同惊雷一般,震得唐军七晕八素:窦建德率领十万大军直奔虎牢关,增援王世充来了。

    此次洛阳之战,李世民根本没考虑窦建德。

    窦建德的夏军在河北,他要想增援王世充,必然会经过河内,这里已经被占领,窦建德想插足恐怕有心无力。另外,窦建德与王世充有宿怨,二人合作的可能性很小。

    但窦建德不傻,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决定抛弃与王世充的个人恩怨。他并没有从河内南下,而是选择了从曹州、杞州,经虎牢关西进的路线。

    唐军虽然四面张网,但是窦建德与王世充里应外合,人家只需要一点突破就可以撕开这张网。

    于是主张退兵的声音更响了。

    此时站出来两个名气不大的将领,一个叫郭孝恪,一个叫薛收,他们却大放厥词:“窦建德来得太好了,正好将他们一勺子烩了,这种机会求还求不来呢。”

    薛收在做了一番分析后拿出了具体的方案:留一军继续围困洛阳,深沟壁垒,谨慎作战;率一军东进成皋,拒夏军于虎牢关。

    李世民采纳了薛收的建议,亲率3500精骑直驱虎牢关。

    窦建德来得晚了一点,虎牢关最终还是被唐军占领了,双方隔着汜水对峙。

    唐军在汜水西边的虎牢关至成皋一带活动,而窦建德则以荥阳为根据地,大军屯驻于板渚至汜水以东,方圆十几里的地方。

    不久,唐军的后续部队赶来,总兵力达到八万,与窦建德大体山处于一个同等量级。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双方都很谨慎,虽然小有战事,但都无关大局。

    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两军似乎都不太急于动手。凌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献计的,为了故事的完整性,我们暂且放下这一段。

    李世民真的就那么沉得住气吗?其实不然,他已经有点绷不住了,因为唐军的粮草供应出了问题。

    唐军的军粮要从关中运到关东,再从洛阳前线调拨到虎牢关,运输线太长。而窦建德则要方便得多,降服孟海公和徐元朗后,就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荥阳作为补给基地近在咫尺。

    王君廓虽然袭击过窦建德的粮队,但不能从根本上斩断夏军的补给线。

    很快唐军的马饲料供应出现危机,只能寻找草地放牧。哪里有大片草场呢?黄河北岸的广武有。于是李世民决定,将马匹悄悄带过黄河放牧。

    为什么要悄悄呢?马匹就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坦克,万一被夏军得知唐军的重型装备歇菜了,趁机发动袭击那还得了?

    然而,很不幸的是,窦建德真的得知了唐军的这个军事秘密。

    又然而,幸运的是,李世民又截获了夏军的细作,得知了自己的情报已经被泄密,并且窦建德计划利用唐军牧马黄河时,对虎牢关发动攻击。

    李世民大喜,他正愁找不到决战的机会呢,无意中的情报泄露居然成了绝妙的鱼饵,那就将计就计呗。

    情报工作就这么奇妙,窦建德哪里知道,自己截获的情报居然给自己挖了个坑。

    于是李世民亲自带着部队和战马渡过黄河,当晚,他又悄悄地返回虎牢关,只留了一千匹马在河对岸做给窦建德看。

    窦建德果然上当了,第二天,夏军全体出动,两军的总决战开始了。

    此战窦建德在军事部署上犯了好几个错误,加上前面的误判,导致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李世民的主力军冲垮,一下子兵败如山倒。

    我们回到主题,凌敬对这场战争有什么高见?他的计策是:

    “宜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居守。更率众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先声後实,传檄而定。渐趋壶口,稍骇蒲津,收河东之地,此策之上也。行此必有三利:一则入无人之境,师有万全;二则拓土得兵;三则郑围自解。”

    凌敬的意思是,咱没必要在虎牢关跟李世民耗着,应该渡过黄河攻占河阳,接着大军北上,穿过太行山,占领上党。然后大军直接压向蒲津,做出威胁关中的姿态。

    关中是李唐的心脏,李世民必然回师救援,洛阳之围自然就解了,同时咱还可以占领河东,拓土增兵,一举三得。

    这个想法确实不寻常,假如夏军打到蒲津,李世民确实别无选择,只能回师救援。凌敬的这个计策确实够毒,窦建德原本也是准备按他的计划实施的,但很可惜阻力太大,被迫放弃了。

    阻力来自哪里呢?来自王世充的弟弟王世辩。原来王世辩此时任职于徐州,此番他也率领数千人前来救援王世充,正好与窦建德合兵一处。

    王世辩坚决反对凌敬的策略:你说起来轻松,谁知道能不能成功?恐怕没等你打到蒲津,洛阳就已经被攻破了。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王世辩当然希望窦建德早点发兵救援洛阳,他甚至怀疑,凌敬就是拿洛阳当诱饵,让郑军与唐军两败俱伤。

    于是王世辩大肆行贿窦建德部下,请他们帮自己说话。于是那些拿了好处的人齐声反对凌敬,窦建德竟然被说动,抛弃了凌敬的妙计。

    后人读史,常常感叹:多么妙的计策,可惜了啊!

    我个人认为纯属无病呻吟,凌敬就是个纸上谈兵的书生,他的计策没有任何可行性。

    其一,夏军要经过唐军的数道防线,到不了蒲津就被干掉了。

    按凌敬的计划,夏军首先要渡过黄河攻占河阳,然后穿过河内,再穿越太行山攻占上党。接着还要从上党一路穿过泽州、绛州、蒲州。

    想要占据河东,还得分兵一路从井陉口沿黄河一路向西进攻。

    第一路形成约一千里,第二路稍短一些,也要六百多里。他们要经过的地区都在唐军的防区内,就算防务力量不足,这么长的路程,这么多的关隘,夏军如何能做到“传檄而定”?

    书生的幻想罢了!

    其二,十万大军不具备速度快,行动隐秘的战术要求。

    您可能说,自古千里奔袭的战例其实也不少啊,为何夏军就做不到?

    很难,条件不具备。千里奔袭打的是突然性,机动性,速度第一。夏军十万大军,根本做不到隐秘。他们攻打第一个目标河阳时,所有的行动计划就已经暴露了。

    那么可不可以甩掉大军,只派少数人偷袭呢?

    可以的,但请别忘了,夏军的目的是要占领蒲津,威胁关中,逼迫李世民回援,人少了达不到这个效果。

    目标和计划不一致,这就注定了凌敬的计划总会瘸一条腿。

    其三,李世民的军队数量足够分兵对付郑军和夏军。

    唐军征洛阳一共有多少兵力呢?从细节分析,算上后来增援的窦轨益州兵,总兵力至少十五万。其中跟随李世民在虎牢关的有八万,另有不少于七万人分布在洛阳,以及周边的四路。

    就算凌敬的计划得逞,李世民需要救援,也根本不需要解除对洛阳的围困。也就是说,他的计划做不到救援王世充的目标。

    不光如此,窦建德还陷落了李世民和河东军队的合围中,再想往回跑几乎没有可能,这么冒险的事,窦建德会去做吗?

    所以,凌敬的所谓妙计就是书生的纸上谈兵,行不通!

    如果凌敬够聪明,只要一个字李世民必败——拖。不战,耗死你,看谁的粮草补给能力强。

    其实李世民已经受到粮草的困扰了,用不了多久他必须行动,要么选择贸然进攻,要么选择撤军。无论他选择哪一种,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窦建德的机会不就来了嘛。

    你们觉得我比凌敬聪明多了?

    更多文章

    • 团队的力量胜过个人智慧―看电视剧《唐朝诡事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诡事录郭庄是好人吗,唐朝诡事录免费在线看,唐朝诡事录烧脑吗

      大唐繁荣强盛,四海朝拜,即使过去数千年,仍令人神往。大唐人杰地灵,故事最多的当属破案无数的狄公。电视剧《唐朝诡事录》讲述的是狄仁杰弟子苏无名的破案故事。他有几个好帮手,中郎将卢凌风,吏部侍郎之女裴喜君,神医费鸡师和小仆人薛环。团队成员性格各具特色,招人喜欢。苏无名睿智无疑,能屈能申,不摆架子。卢凌风

    • 历史上的杨贵妃和李白有什么关系?揭秘杨贵妃和李白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贵妃秘史杨贵妃父亲,杨贵妃墓里有杨贵妃的尸骨吗,杨贵妃秘史李白喜欢杨贵妃吗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为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曾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让人耳熟能详。天宝元年八月,李白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李隆基就让李白做了一个待诏翰林。李白的诗一生拥有很多的追随者,放在今天这个年代来说这叫做“粉丝”,李白在众多的粉丝中其中就有杨贵妃。话说这个李白是李

    • 上官婉儿作为罪臣之后,为何可以脱颖而出?得到武则天的青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与婉儿吻戏,武则天让婉儿穿龙袍,婉儿给武则天编故事

      武则天是历史上的传奇女性,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可见她的历史地位很高。武则天身边还有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女性大臣,就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很有才华,有见识,而且很有能力。她的祖父是上官仪。自从她还是个孩子以来,她就一直在观察祖父的言行举止,时间长了,自己也耳濡目染。当时,上官仪对武则天特别反感和

    • 南北朝第一猛人刘裕,南北朝时期宋武帝,为何将国号定为“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宋朝,大多数人认为是后周将军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他发动了陈桥起义。它始于960年,亡于1276年(不包括随后三年剩余的流亡者)。在两宋建立之前,历史学家经常提到宋朝,这个宋朝当然不是赵匡胤建立的,而是刘裕。如果你熟悉历史,你当然知道这指的是刘宋,也被称为南宋。但在赵匡胤以前,刘宋和南宋很少直接称

    • 荷兰或将为250年的奴隶制历史正式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荷兰被德国统治了几年,荷兰为什么在近代走向强大,荷兰统治过的国家

      荷兰这一举动被一些人指责为“廉价的政治姿态”。我觉得,虽然道歉本身对曾受奴隶制压迫的第三世界国家没有世纪意义,但至少能够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西方以政治正确为借口,不准公众正面讨论当年的殖民和奴役史,并以文艺作品的形势大肆散播历史虚无主义价值观,试图在公众中建立殖民地和奴隶制时期,第三世界人民也有机会

    • 武则天为什么还要把大周朝还给李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主要原因在于以父系家长制为基础的封建总阀以及传统社会观念的约束,母子皇位继承较姑侄皇位继承更具合法性以及得到社会认可,以及武周王朝延续后女皇将不会被列于宗庙的必然结果,加之武则天取得皇位的途径及方式并未得到天下臣民的认可,臣民心向唐王朝,最终迫使武则天放弃帝位与延续武周王朝的初衷,忍痛割爱,还政于

    • 姜子牙是什么神为什么会有“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这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姜子牙被称为姜太公是什么原因,姜子牙在此诸神退位什么意思,姜太公和诸神回避图片

      反而一直在民间作者一个辅佐帝王的丞相。那之所以会有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这样的一句话,其实也就是为了更好的去凸显出姜子牙他个人的智慧以及能力。那这样的一句话说出来,其实并不是为了凸显他个人的地位有多么的高尚,只是为了凸显大家对于他的尊敬。那他之所以有能力说出这样的话,就是因为大家对于他来说还是比较认可比

    • 中国史上四大妖姬之首竟然是她,妲己、褒姒都不及她万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四大妖姬妲己长相,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妖姬和四大美女,妲己杨玉环褒姒

      中国史上有所谓的四大妖姬,分别是导致夏朝亡国的妺喜、导致商朝灭亡的妲己、导致周朝亡国的褒姒以及导致晋朝灭亡的骊姬。妺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诸多「第一」的女人,「千古第一狐狸精」、 「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亡国皇后」、「中国第一位女间谍」、 「第一个红颜祸水」等等,就连妲己都望尘莫及。中国史上有所谓

    • 通天教主被鸿钧老祖收服,梅山七怪为什么还阻挡姜子牙伐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姜子牙伐纣时机已到,鸿钧老祖封印通天教主,鸿钧老祖 姜子牙

      梅山七怪算得上厉害,尤其是大哥袁洪,有的说他是未来500年的孙悟空,但是他们和万仙阵中的万仙比起来真的是差的太远。再比一比刚刚失败的通天教主,都被鸿钧老祖收服,也是差的太远太远。难道梅山七怪太笨了?不知道通天教主都失败了,自己还飞蝇扑火?其实,他们是知道的,知道会失败为什么还要前进?为什么还要阻止姜

    • 晋国中期和宋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国和晋朝关系,晋国纪录片,晋国赵括和赵国赵括

      晋国东进中原,楚国北图中原,皆必与郑宋促外交之盟。所谓小国无外交,强国靠征伐,郑国自齐晋崛起后,就日趋衰败,根本没有挣扎之意。宋国还好,几代君主苦心经营,力图强大宋国。宋襄公就曾一度欲雄霸中原,但终究不敌楚国,宋国霸业成梦幻泡影。幸运的是,宋襄公的外交敏锐度还是相当强的,当重耳流亡宋国时,宋襄公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