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传正挠着头想了半天,顿觉索然无味,笑道:“如果都像你这样戒掉了,便是活上一千年又有什么意思呢?”
蒲传正原名蒲宗孟,神宗时期曾官至尚书左丞,也就是副宰相。他是苏辙的孩子舅,是周敦颐的姐夫,他不仅跟苏轼交好,还是王安石的忠实拥趸。
蒲传正一生很清廉,也很会赚钱,但更会花钱。
据宋史记载:“宗孟趣尚严整而性侈汰,藏帑丰,每旦刲羊十、豕十,然烛三百入郡舍。”
宋史说,蒲传正此人的趣味和品德都很好,就是太奢侈了。他的钱财多得似乎花不完,家里每天都要宰10头羊、10头猪,房内还要点燃300根蜡烛才能进餐。有人劝他少点一些蜡烛,他就很不高兴地反驳:“难道你要让我坐在黑屋子里挨饿吗?”
为此,苏轼特意写了一首《寄蕲簟与蒲传正》劝他:“公家列屋闲蛾眉,珠帘不动花阴移……愿君净埽清香阁,卧听风漪声满榻。”
苏轼在贬谪途中曾路过蒲传正家,他家里不仅丫环如云,而且房屋内外栽满了鲜花,丫环们拿着花烛到处走动,就成了“珠帘不动花阴移”的美景。相比自己“东坡病叟长羁旅,冻卧饥吟似饥鼠”,苏轼就劝他扫去胭脂味,静卧清风阁,听风听雨更清明。
蒲传正听进去了没?当然没!
老蒲心想,我干干净净赚来的钱花一点算什么?你老苏现在日子凄惶,是不是看不得我过上好日子?不过,哪怕你名满天下,也不能管着我花自己的钱呀?
于是,他就继续“造”,直到有一天被人告到宋神宗那里。
宋神宗对蒲传正还是很欣赏的,可告状的人太多了,为此,宋神宗就给老蒲挖了一个坑。
一天,神宗突然感慨整个朝堂没有人才,又怀念起司马光在朝的日子。蒲传正随口就说:“朝廷的人才大部分都被司马光给带坏了。”宋神宗很不高兴:“别的我不知道,可司马光主动辞职这一件事,就比有的人都光明磊落!”
老蒲顿时傻眼了,这明摆着是让他请辞的呀!
可蒲传正还心存侥幸,认为宋神宗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仅仅半年的功夫,他就因为奢侈好色被贬去了地方。
问君功名何在?汝州杭州郓州。
可怜的老蒲,在他把苏轼的忠告当耳旁风的时候,绝对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重走苏轼的路!就这样,他从汝州、亳州、杭州、郓州、虢州被一路贬下去……最后,在去大名府任职的途中逝世,无比凄凉。
其实,在蒲传正被贬杭州的时候,宋神宗就有意把他喊回来,还给了他一个翰林学生的荣称。没想到,老蒲在杭州跟术士的一番对话太‘污’耳朵,所以,他又被贬了。
北宋自仁宗始,奢靡之风在朝堂风行。宋仁宗自己省吃俭用过得寒酸,却不忍心责备大臣,导致这股奢侈之风越刮越烈。连蒲传正这样的朝廷重臣都染上奢华好色的毛病,难怪仅仅传到徽宗那里,北宋就被金国连皇帝老子一起掳走了。
古人说,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蒲传正以为挥霍自己赚来的钱就不会引来祸端,不听人劝,我行我素,终于在这上面栽了跟头。公元1093年,蒲宗孟逝世于贬谪的路上。
公元1101年,苏轼也在贬谪的途中逝世于常州,令人不禁感慨。若是老蒲知道苏轼的结局和自己一样惨,不知他是否会劝这位老友兼亲戚不如及时行乐呢?
推荐朋友们去看官修《宋史》白话版,察王朝兴替,知世故人情,一切智慧尽在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