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骂人不带脏字,一句脏话流传2000多年,损人的典范之句

孔子骂人不带脏字,一句脏话流传2000多年,损人的典范之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85 更新时间:2024/1/17 10:55:41

孔子在中国古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身处高位2000多年,其思想基本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孔子作为老师,面对不听话学生,也会口不择言,损人功力让现在老师望尘莫及。有一次,孔子因为和学生宰予意见相左,情急之下便说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此话一出,便流传2000多年,堪称骂人典范。

宰予生平

宰予在老师心中就是典型的“熊学生”,喜欢和老师争辩唱反调,经引得孔子生气。宰予比孔子小将近三十岁,孔门十哲和十三贤人之一,后世备受推崇,被加封多种称号,有“临淄公”、“齐公”、“先贤宰予”……和老师备受赞赏的颜回不同,宰予可能是孔子骂得最多的学生,典型招骂体质。

[var1]

招骂,其实和宰予性格有关,宰予在课堂就喜欢和孔子唱反调。孔子说什么,宰予就反驳什么,经常“怼”得老师哑口无言。虽说宰予喜欢和自己唱反调,但孔子还是爱护有加,周游列国也带着宰予,还派其出使齐、楚两国。周游途中,有宰予和自己逗乐打趣,也显得不那么无聊。

可惜后来,宰予在齐国当官,因为田常叛乱,死于非命。宰予之死令人惋惜。

此话出处

作为“问题学生”,宰予白天上课睡觉,《论语》记载“宰予昼寝”。结果不幸被老师看到,孔子气急便说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朽木没有被雕琢的可能,粪土所堆砌墙壁也无粉刷的必要。孔子认为宰予完全没救,骂人还如此委婉,孔子果然和普通人不同。

[var1]

骂完这句,孔子气还没消,接着说了一句:“以前别人说什么我就信什么,但是你宰予知错不改,看来我以后不能光看别人说什么,还要看做了什么”。因为宰予,孔子连自己行为习惯都想改正。宰予并非是颜回那样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而是有着很多小病。如果仅因为此事就完全否定宰予,那就过于片面。

宰予或许学习不行,却有着质疑精神,从孔子和宰予的辩驳中可以窥探一二。

孔子和宰予对话

争论一:关于孝。孔子特别重视孝道,主张父母身死后,子女需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后世之人尤其是士大夫都严格遵守这一规定,居正因为政务未回家守孝,成为日后被攻击的把柄。但是宰予却不这么看,宰予认为守孝三年会造成礼崩乐坏,庄稼也会因此废弃。对此孔子反驳道:“父母身死,你却好吃好喝,于心何忍?”

[var1]

结果宰予这个憨憨回到:“我很心安”。气的孔子无话可说,只说了一句:“你要是觉得心安理得,你就这么办”。孔老夫子说完这句,还是气不过,又说了一句:“子女三年才能离开父母怀抱,你为父母守孝三年却不乐意”。其实宰予并非无情之人,他认为孝存在于儿女心里,只要心有孝道即可,不用拘泥于固定程序,但是孔子却不这么认为。

[var1]

《论语》中,每次轮到宰予出场,基本都是被训斥的场景,出现五次就被训斥五次。总之,宰予就是孔子教训其他学生的反面教材。甚至有一次宰予问孔子:“如果井里掉进去一个仁者,后面由来一个仁者是否要跳下去?”从此事可以看出,宰予有钻研精神,也能质疑既定规则。

[var1]

按照儒家标准评判宰予,其肯定不是好学生,就光上课睡觉这一点就触犯课堂规则。儒家讲究学生一板一眼,遵从礼仪规范,而宰予却并非传统学生。宰予关于孝的质疑就很有道理,但有时也会触及孔子底线,引起老师不满,以至于《论语》关于宰予记载都是其不听话居多。

以宰予后世地位来说,肯定有诸多贡献,只不过宰予性格比其他同学大胆,敢于挑战权威。

结语:

孔子和学生相处,并不强制学生和自己意见一致,而是由学生畅所欲言。尤其是教育学生,严格践行因材施教,学生不同,教育方针和策略也不一样。但是孔子晚年,儿子孔鲤和弟子颜回相继去世,其深受打击,不久便与世长辞葬于泗水岸边。孔子弟子、弟子后人把孔子与学生言论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所以,今人才能从书中看到孔子与弟子的趣味相处。

更多文章

  • 那块令蔺相如功成名就的璧,如今尚在何处?它还价值十五座城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蔺相如墓地在哪,史记蔺相如,蔺相如也不曾身经百战

    当年卞和即时被不识货的楚人打断双腿,也依然苦苦哀嚎,为世人有眼无珠,不识宝贝而痛哭,终于让楚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国士之礼待卞和,又把和氏璧纳为国宝。[var1]又过了几百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并且演绎出了蔺相如舌战秦王、又最后令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var1]后来被灭赵的秦军带回了咸阳,被丞

  • 战国首霸的魏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弱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时期的魏国在何时做过盟主,战国风云纪录片魏国,主角穿越到战国时期的魏国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战争次数的不断增多,哪怕是国力强大如战国七雄也渐渐吃不消了。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各国之间都在寻求一种新的治国模式以图强兵富国。[var1] 好在,诸侯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方式,那就是变法。而魏国就是最早施行变法的国家。因此,魏国也很快的强大起来,并成为了战国初期的首位霸主。 按理

  • 战国策说赵高是嬴政族人,为登基大杀四方;清史学家悄悄为他翻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嬴政赵高简介,男主是赵高女主是嬴政,赵高不是要害嬴政吗

    对于赵高的身份,史学家一直在追索。原因就在于,曾有史书记载,秦始皇一直认为赵高是他的本家,所以才信任他。可到了清朝,史学家却发现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有考证发现:赵高竟然是赵国的王族,他祸害秦国是为赵国报仇!这到底是,还是有人存心为赵高“洗地”呢?[var1] 赵高的身世之谜? 《战国策》的作者刘向

  • 战国时期的楚国和齐国实力很强大,为什么最后都没有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时期齐国与楚国文化隔阂,楚国vs齐国大作战,爱笑会议室楚国打齐国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楚国和齐国在最鼎盛的时候相继跌下神坛,导致秦国再无顾忌,实力急剧膨胀,最后统一天下。下面我就来讲讲齐、楚两国是如何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的。当楚王之礼遇上秦王之诈张仪,战国时期出了名的纵横家,他一生都在致力于破坏六国合纵。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於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 战国时期改革家吴起和商鞅为何都死得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起为啥没有商鞅有名,李悝吴起商鞅怎么死的,吴起和商鞅谁更厉害

    法家思想的内容法家思想分三派,分别是“术”、“势”、“法”。“法”乃变法之法,讲究赏罚分明,法不徇私,代表人物就是商鞅、吴起。“术”乃术为法用,强调君王的驭下能力,中心点在君王,代表人物申不害。“势”乃讲法兼势,主张看准势的变法,从而达到强兵富国的目的,代表人物慎到。这三种流派,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各

  • 嬴政为何一纸书信逼吕不韦自杀?其实结局早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嬴政看到吕不韦留下书信,秦王嬴政50集全完整版,嬴政30字书信

    吕不韦,卫国人,战国末期大商人,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史记》记载,“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可见吕不韦在做生意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而此时我们的“奇货可居”中的“货”,嬴子楚尚在赵国为质。要知道,战国时期,质子作为一种外交手段甚为流行,秦国也不例外,嬴子楚就是秦国送往赵国的质

  •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国,只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赵括纸上谈兵对赵国的影响,纸上谈兵赵国名将赵括

    最近《大秦赋》的热播,使大秦热再一次回到了了人们的视野中心。秦始皇通过六世国君积累下的国力,再加上自己和秦国君臣十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在战国末年,各国都有变法改革。其中赵国通过胡服骑射成为了最后一个可以和秦国在军事上有一战之力的国家。然发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便再也

  • 刘邦入秦王宫后表现十分荒唐,张良巧计制止,传授三法定大汉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先入咸阳张良却说大事不妙,张良刘邦cp,刘邦项羽陈平张良图片

    可以说,刘邦是一个最贴近平民的皇帝,他的出身、性格和登上帝位的种种传闻都为人津津乐道。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刘邦之所以能创建大汉王朝,却源于一次荒唐之后被张良制止的反省!公元前206年10月,秦王子婴脖子上挂着一条绳,自缚于刘邦面前,有人建议杀了他,刘邦没有同意。可进入秦王宫后,当刘邦见到宫女们个个国

  • 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才让齐国脱颖而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齐国士兵,齐国有多强大,阿海说历史齐国合集

    春秋时期。周朝衰落,周朝下面的诸侯国就开始强大起来,这里面第一个崛起的就是齐国。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非常能干的大臣,管仲。管仲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就从他炒作卖货的事情说起吧。[var1] 在楚国炒作活鹿 有一天,齐桓公正在为如何举兵讨伐善于格斗的楚国犯愁,就让管仲献计献谋。管仲说:“大王您出高价购买

  • 挖大秦墙角的奸宦赵高,倘若没有他,秦朝还会那么快倒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赵高算不算一人毁灭了秦朝,易小川穿越秦朝与赵高见面,秦朝第一大奸臣赵高

    01:赵高的强大破坏力赵高对秦朝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篡改遗诏,扶持胡亥上位根据《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临终前,遗诏明明确确的指定了长子扶苏为继承人,赵高、李斯阴谋篡改遗诏,胡亥才登上了帝国宝座。胡亥是赵高的学生,倘若没有赵高,李斯一人是不敢篡改遗诏的。二、诱惑、纵容胡亥胡作非为大家印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