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摄政后最忌惮的人是谁?恭亲王奕,连咸丰在世时都一再压制

慈禧摄政后最忌惮的人是谁?恭亲王奕,连咸丰在世时都一再压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283 更新时间:2024/1/31 21:10:43

慈禧不信,奈何她最宠爱的太监坚持自己的看法,让她不得不防。

一天,慈禧请小叔子奕来宫中叙旧,陪同的还有小皇帝同治。奕说话说得口渴,端起同治面前的茶就喝,慈禧很不悦,想起安得海那日说的话,始信他有异心。

次日,慈禧就把奕的女儿封为公主,奕也因此渐渐失宠。

虽然两人是叔嫂关系,而且年岁相差不大,但一个是太后,一个是亲王,奕的举止在慈禧眼里就显得放肆了!

为了警告这个帮自己扳倒“八大臣”的首功之臣,慈禧把他的女儿升格为“公主”,表面看是在奖赏奕,实则是在警告他。

以慈禧的宫斗手腕,这一举动是在明确告诫他:把你女儿升格为公主,是提防你有‘司马昭之心’!

恭亲王奕到底立过什么大功,竟让慈禧以“公主位”待其女儿?

原来,咸丰去世前,临终遗诏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辅佐幼子登基,慈安、慈禧和奕,则被排斥在大清朝的中枢之外。

作为顾命大臣,肃顺等人以为手中有了“尚方宝剑”,在朝堂上经常大声宣讲、旁若无人。这让两宫太后心惊胆颤,唯恐他们以后还会架空小皇帝,更担心他们对自己不利。

慈禧本就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为了不受制于人,便和东宫太后慈安密议,打算借助同样不得志的奕的力量,扳倒顾命大臣。

于是,慈禧便安排了一场“苦肉计”,让自己的贴身太监安得海,和慈安的贴身太监打了一架,并交给皇家的内务府处理。

奕掌管内务府,便提审了安得海。

就这样,安得海把两宫太后的密谋说给了奕听,同样不满八大顾命大臣的奕依计而行,顺利帮两宫太后掌权。

慈禧为什么要选奕呢?

因为奕才干出众,能文能武,声望高,和洋人关系密切,曾主张重用曾国藩,遏制住太平军的势头。

咸丰在世时,一直对奕采取“用之则来,不用则去”的态度,只要朝廷有危机,就重用奕;一旦朝中安稳,便把他投闲置散,以免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正是因为奕的能力和声望都很高,咸丰临终前,才没让他做顾命大臣,就是忌惮他。

在安得海的沟通下,奕略施小计,便把两宫太后“解救”出来,并发动了“辛酉政变”,成功扳倒八大顾命大臣。

慈禧本以为至少要经过一番刀光剑影的斗争,才能夺得大权,不料奕仅仅简单使了几招,就扳倒了八大顾命大臣。

从那以后,慈禧想起安得海的话,又想到咸丰在世时都对奕十分忌惮。因此,她的忌惮之心也油然而生,担心奕成为又一个阻碍自己掌控权柄的权臣!

所以,当奕因为口渴无意喝了小皇帝的一杯茶时,慈禧就认为他这种行为是僭越之举,是对自己母子的不尊重,没把她和小皇帝放在眼里,是大不敬!

次日,慈禧就下了一道懿旨,将奕最宠爱的女儿封为“固伦”公主,接到宫中,由她亲自抚养。

当奕一脸欣喜地接过懿旨时,他的幕僚却面色大变,忧心忡忡地说:“王爷,可还记得前议政王硕塞故事?”

硕塞是皇太极的第五子,曾被封为“议政王”,掌管宗人府、兵部,御前行走,能力超群,曾多次劝谏顺治帝,深众望。

因为对他的“信任”,顺治就把他的女儿收养在宫中、升格为公主。不久,27岁的硕塞无疾暴毙,其女儿却嫁给了平南王尚可喜的第七个儿子,以“和亲”用之。

想到硕塞的悲剧,奕的脸色渐渐变了:自己现在也是议政王啊!

幕僚也无可奈何,道:“古往今来,胸怀大志的女子如武则天者,少之又少。观太后之志,其谋非小,请王爷切记韬光养晦,太后必有后招。”

果然,不久后慈禧又接连下两道懿旨:第一,允许奕在宫内乘轿出入;第二,追封奕的母亲为“康慈太后”。

种种迹象都表明,慈禧把奕捧在如此高的位置上,有如顺治之于硕塞、雍正之于年羹,其心不善。

奕已经明白慈禧的真实用意是“捧杀自己”,自然不会犯傻。

所以,晚清末年的朝堂上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慈禧对奕的封赏越高,奕就越谦虚谨慎,唯恐站得高摔得重!

针对慈禧的“宠爱”,奕诚惶诚恐,能推则推,不能推就感恩戴德得几乎要肝脑涂地!至此,慈禧才回过味来,看来奕背后有高人指点啊。

所以,她便开始改变之前的“捧杀”策略,开始直接贬黜、打压奕。

从同治4年开始,慈禧先是无缘无故革去奕的“议政王”一职;而后,因为怀疑奕在背后插手“安得海被杀案”,慈禧命他回家闭门思过;再后来,他又因为劝谏不要耗费巨资修建圆明园,被废去“恭亲王”的称号。

总之,慈禧对奕就是要百般刁难,一言不合就打压,就是要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异心?

可是,注定让她失望的是:奕似乎彻底失去了对权力的热衷,逆来顺受,任她拿捏。

那么,奕是真的没有斗志了吗?

其实不然!

每一次,只要大清王朝处于危难、重大关头,奕都会挺身而出,比如同治大婚、甲午之耻、戊戌维新......等等,都会出现奕忙碌的身影。

令人遗憾的是,重用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略施小计扳倒八大顾命大臣,长袖善舞周旋耀武扬威的洋人......这样的恭亲王奕,看似能力非凡,却终究不能为社稷所用。

因为,这个腐朽的王朝,以及那个热衷权术的女人,注定不会给他施展抱负的舞台。所以,他选择了明哲保身,急流勇退。

庚子事变后,慈禧西逃归来,看着被洋人抢劫一空的圆明园,不知她心中有没有一丝对小叔子奕的愧疚呢?

更多文章

  • 慈禧到底有多漂亮,咸丰皇帝那么喜欢她?看完复原图我信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16岁进宫时被封为兰贵人,18岁被封为懿嫔,21岁晋封为懿妃,22岁为咸丰生下儿子后被正式册封为懿贵妃。仅仅有了6年时间,慈禧就从一个卑微的秀女,晋升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不得不说,咸丰对慈禧的宠爱绝对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1835年,慈禧出生于满洲镶蓝旗,姓叶赫那拉,乳名叫兰儿。 慈禧的父亲名叫惠

  • 清朝最美的女子,为溥仪一辈子不嫁,可惜溥仪没看上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玉琴找溥仪复婚为啥溥仪不同意,溥仪孙子讲溥仪,溥仪最宠爱皇后

    事实上,历史上也真的有这样一个格格,只是她不叫做紫薇,而叫做王敏彤。王敏彤的祖父是一名军机大臣,母亲是乾隆的第五世孙女,而著名的婉容皇后是她的表姐,身材纤瘦欣长,眉眼精致,皮肤娇嫩白皙,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大家闺秀的气质,是大家的掌中宝。家里的长辈都偏爱于她,照理说,漂亮的女孩儿谁都喜欢,她不存在嫁不出

  • 周同:抗战时期,第一个与城池同存亡的民国县长,儒生也壮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同死因,诗人周同简历,周同和白璇有什么矛盾

    但是,直到1937年,尚没有一个民国地方长官与城池共存亡,直到周同的出现!1938年3月18日,日寇进犯山东,师长王铭章率3000名川军火速驰援藤县,死战3天2夜,十之八九壮烈牺牲。县长周同从容遣走重伤的300名抗日勇士和百姓,关上城门,等待日寇进城!手下大惊,劝他一起离开,周同县长拒绝了:“自抗战

  • 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看姓名和籍贯选状元,慈禧荒唐却没选错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慈禧钦点刘春霖为状元,慈禧籍贯宁波,慈禧钦点的状元

    史上最后一次科考 就在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的前一年的1904年,还举行了最后一次殿试,也就是进士考试。当然,当时并没有人知道那是史上最后一次科考。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次考试跟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参加殿试的士子一共273名,主考官排出前10名,送给慈禧太后御览,以最后确定状元及三甲人选。翻开主考官送来

  • 他比和珅更得宠,不爱钱财,不爱美人,但一生征战无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子孙今何在,刘墉斗和珅,和珅搞笑视频十大经典

    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人都知道一个人,那就是和珅。和珅是乾隆年间,皇帝面前最红的人,皇帝对他宠爱有佳,所以和珅在朝廷内外,几乎没有什么忌惮,但是有一个人和珅看见了也要毕恭毕敬。那就是——阿桂。 阿桂是当时朝廷的著名大将军,他手握八旗军权。曾经带着兵队打退过很多的边疆来犯,建设新疆。为当时的清朝做了很大

  • 百年前,一位法国人拍下了清朝的真实生活,别再被电视剧给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些都是虚假的表象,清朝可以说是历史上规矩最多的朝代,对人的限制不仅提现在生活中,更体现在思想上。而清朝的审美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如果你真的来到了清朝,那么按照当时的流行趋势,你很可能打扮得像一个板的“僵尸”。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清朝末年,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已经被发明了出来,因此清朝这个

  • 孝庄秘史:皇太极对大玉儿都满是算计,凭啥让大玉儿以纯爱回报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孝庄为何死后不愿与皇太极合葬,孝庄秘史大玉儿与皇太极,历史上皇太极娶了孝庄吗

    皇太极对大玉儿并不是一见钟情,他们初见的时候,大玉儿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在皇太极眼里,这就是个小女孩,并且因为哲哲的关系,皇太极还是大玉儿的姑父,他们之间是有辈分差异的,然而皇太极后来决定娶大玉儿,只是因为喜欢这个人吗?当然不是!老谋深算的皇太极也有他的算计。大玉儿是满蒙第一美女,长大的大玉儿

  • 仆人杀害户部尚书,乾隆指示迅速结案,御史质疑内情却被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驻藏大臣被杀,假传圣旨杀大清官,户部御史

    1745年10月,户部尚书阿尔赛被仆人杀害,刑部迅速出动,磔杀了该仆人。事后,刑部本拟按惯例用“汉文”结案,但乾隆却指示快点结案,并用“满文”来写结案文书。御史李慎修上表质疑“内情暧昧”,因为结案文书用满文写的,天下汉人没几个人能看明白。可是,乾隆不仅没有回复他的质疑,反而当着其他大臣的面,骂他“存

  • 丈夫患癌、女儿自杀,她却被誉为民国第一名媛,80岁依旧动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十大去世民国名媛,民国才女患癌,民国才女婚姻只2年丈夫去世

    “芙蓉不及美人香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这么富有诗香气质的能说谁呢?那自然是民国的第一名媛。 民国第一名媛是谁?郑念。郑念又是谁?这可是一位传奇不得了的女性。她原名姚念媛,家里的条件那是非富即贵。父亲是北洋政府的高官,家里的条件,造就了她一身的诗书气质,遗世而独立,仙人般的那种风骨,让她远近闻名。她的

  • 清朝皇帝为何特别喜欢往宫外跑?原因让人感慨:皇帝也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皇帝重振雄风视频,清朝16位皇帝一览表,清朝皇帝星座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起清朝后宫独特的选妃制度以及侍寝制度了。首先是选妃制度,清朝入关后,政策上虽然选择了民族融合之路,但皇宫之中还是秉持着血统论,为了保持血统的纯净,清朝选妃都是从八旗子弟之中选取,而这样,就会造成一个比较尴尬的后果。什么后果呢?那就是近亲结婚导致后代的成活率以及容貌都比较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