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赛儿麾下的起义军,以红白旗帜为号,以白莲教教义号召各地百姓迅速发展壮大。虽然其麾下起义军的规模远远小于大明正规军,但这支起义军依然让朱棣感到震惊,甚至有所忌惮。为了快速剿灭叛军,朱棣特意降旨调派五千京营士兵,赶赴山东镇压叛乱,这支队伍可以说是当时大明最精锐的部队。随后觉得单凭五千京营士兵还不足以剿灭起义军的朱棣,更是将驻防在山东沿海地区的抗倭明军调入战场。虽然参战的明军成功镇压了大部分地区的叛乱,但唐赛儿却好似人间蒸发一样,突然没有了消息。随后,朱棣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唐赛儿消失于民间,她又能藏身哪里呢?长时间搜捕依然无果后,朱棣开始猜测:唐赛儿会不会出家为尼,藏身于尼姑庵中呢?
朱棣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这是因为在起义之初,唐赛儿曾自称佛母蛊惑人心,朱棣猜想唐赛儿很可能和佛门有着某种关联。也许唐赛儿觉得尼姑庵是佛门清净之地,只有削发为尼躲入尼姑庵中,她才能避开明军的追捕。觉得自己猜测有理有据的朱棣,当即降旨给山东左参政段明为,让他将北京及山东境内的所有女尼、女道统统逮捕。逮捕完毕后,段明为再将这些女尼、女道押往王都南京,交由锦衣卫、刑部共同审查。朱棣希望刑部和锦衣卫能查出藏身在众多女尼、女道中的唐赛儿。
段明为彻查完山东、北京境内的女尼、女道后,并没有从中发现唐赛儿。随后为了邀功的他,竟然自作主张,将搜索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大明。虽然天下女尼、女道都被押往了大明王都接受审查,但刑部、锦衣卫依然没有从中找到唐赛儿,唐赛儿依然不知所踪。朱棣荒诞的旨意,不仅让天下女尼饱受折磨,就连百姓也感到困惑。究竟唐赛儿和朱棣有着怎样的仇怨,让朱棣如此兴师动众呢?
让朱棣兴师动众,搜捕唐赛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唐赛儿召集教众规模并不足以畏惧,但起义的时间很敏感。当时朱棣正为迁都之事大修宫殿,同时当时的朱棣还下令征调十万民夫,开挖运河,南粮北调。此时正是大明百姓徭役负担最重之时。唐赛儿偏偏选在这个时间点起义,这就让朱棣觉得唐赛儿背后有指使者,更可怕的是,这个人是朝中反对自己迁都的臣子。反对自己迁都的臣子竟然敢勾结白莲教,这就说明他们已经不忠于朱棣,不忠于整个大明了。世人只看到了表面上朱棣急于镇压叛乱,急于抓捕唐赛儿,却不知朱棣的真实用意,是为了挖出背后不忠于自己的臣子。
唐赛儿刚刚筹建起义军,起义军就能击败大明正规军,一路攻城略地。这就让朱棣有所怀疑,起义军是不是得到了地方军、地方官的支持?相助唐赛儿起事的地方官、地方军,是不是依然在效忠朱允炆?他们是不是想借助唐赛儿起义一事推翻自己,帮助朱允炆复位?
唐赛儿对于朱棣而言,不过是疥痒之患,消失的朱允炆才是朱棣的心腹大患。不除去朱允炆,朱棣连睡觉都睡不安稳。为了抓到朱允炆,朱棣可以去得罪天下所有的女尼、女道。三、即使唐赛儿背后没有朱允炆以及背叛自己官员的指使,朱棣也绝不允许她蛊惑民心。因为刚刚登上皇位的朱棣,急需要国泰民安,远征漠北,以彰显自己的功绩,从而坐稳皇位。
因此起义军只维持了三个月时间,规模还没有彻底发展壮大,就被朱棣派出的大军镇压了下去。成功镇压叛乱的朱棣,并没有为此而感到高兴。因为唐赛儿始终下落不明。直到朱棣逝世时,他的这个心结依然未曾解开。后世史学家也曾深入研究过唐赛儿的最终去向,可惜始终无解。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