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王就藩最早的是洪武十一年,秦王就藩西安,晋王就藩太原。十三年,燕王“之国北平”。以后随着诸王年龄的增长,纷纷就藩各地,分置在各个军事重地。从当时全国的军事形势来看,边防的重点是对付蒙古势力。
因此,朱元璋就在东北到西北的漫长边防线上,择其险要地区分封了九国:“连亘边陲,北平天险,为元故都”,建燕国;“东历渔阳(今天津蓟县)、卢龙,出喜峰”,以大宁为中心建宁国;“东渡榆关,跨辽东,西并海,被朝鲜,联开原,交市东北诸夷”,以广宁为中心建辽国;“西接古北口,濒于雍河,中更上谷、云中,巩居庸,蔽雁门”,谷王镇宣府,代王镇大同;“雁门之南,太原其都会也,表里河山”,建晋国;“逾河而西,历延、庆、韦、灵,又逾河北,保宁夏,倚贺兰山”,以宁夏为中心,建庆国;“兼椴陇之险,周秦都圻之地,牧坰之野,直走金城”,以西安为中心,建秦国;“西渡河,领张掖、酒泉诸郡,西扃嘉峪,护西域诸国”,以甘州为中心,建肃国。“此九王者,皆塞王也,莫不傅险狭,控要害,佐以元侯宿将,权崇制命,势匹抚军,肃清沙漠,垒帐相望。”
这些塞王中,宁王、晋王、燕王的势力尤其大。宁王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而晋、燕二王,尤被重寄”,甚至“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节制。又诏二王,军中事大者方以闻”。特别是燕王,因屡次率兵打败元朝残余势力的军队,朱元璋就令其“节制沿边士马”。
即使处于内地的藩王,如周(开封)楚(武昌)、齐(青州)潭(长沙)鲁(兖州)蜀(成都)诸王,也有“护卫精卒万六千余人,牧马数千匹,亦皆部兵耀武,并列内郡。当时朱元璋从制度上规定:“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府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岁禄万石,府置官属”。
朱元璋一方面削弱地方官吏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又把自己的子孙分封到各重要地区世袭镇守,形成比元代行中书省权力要大得多的半独立政权,从汉代以后还没有权力如此巨大的封国。这和上述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形成十分矛盾的现象,它的发展趋势必然要威胁中央政权的安全。
在刚进行分封时,洪武九年,山西平遥训导叶伯巨就上书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病,说:“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恐怕数世之后,“尾大不掉”,造成割据的形势;并以汉初的“七国之叛”和西晋的“八王之乱”为借鉴,警告朱元璋说:“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但朱元璋听不进这一劝告,反而大骂,这是离间我骨肉,快点抓来,我要亲手射死他。结果,叶伯巨被抓来囚死狱中。而他所说的分封的祸患,在朱元璋死后,很快就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