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还原真实的“唐僧取经”:潜逃式、没有公费,最大阻碍来自唐朝!

还原真实的“唐僧取经”:潜逃式、没有公费,最大阻碍来自唐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067 更新时间:2024/1/23 22:31:11

《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都是以历史上著名的“玄奘取经”改编而成,很多人认为,两者的唯一区别就是《西游记》中增加了许多神话色彩。而事实上,《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和真实的“玄奘取经”有太多的不同点

其一:出身

《西游记》中唐僧的出身颇具悲剧色彩,父亲早奸人陷害、一命呜呼,母亲忍辱负重,在生下唐僧后将其和一纸血书一起遗弃。唐僧长大后成为得道高僧,并凭借血书最终扳倒恶霸。而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大师根本不是这样

玄奘大师出生于洛州缑氏县(现在的河南偃师缑氏镇),他是父母晚年所生,因此,备受疼爱。在《续高僧传》中记载,玄奘大师出生时家境殷实,其父陈惠曾是当地的县官,他的母亲是隋朝长史宋钦之女。但遗憾的是,自从玄奘母亲在他5岁时去世后,陈家就开始衰败。

其二:出家

《西游记》中唐僧出家是因为小时候被高僧所救,长大后就一直宣扬佛法,可事实上也并非如此,玄奘出家是受其家境和家人的双重影响

玄奘家里最先出家的是他的二哥,真实姓名已经无从查起,只知道他的法名叫做“长捷”,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为僧。玄奘经常跟随他二哥学习佛法,在玄奘13岁那年,也毅然剃度出家。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认为玄奘出家是出于对佛法的热衷,但在《续高僧传》中却记载,玄奘出家的原因是“少罹穷酷”。也就是说,是家境没落太很,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家谋生;

其三:取经的原因

《西游》中唐僧取经的原因除了受观音菩萨点化外,还受到唐太宗的委托,故而才不远万里前往西天。

而事实上,在玄奘之前,已经有不少僧人前往天竺取经,最出名的就是东晋僧人法显,他不但取回许多经书,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写下《佛国记》一书,在佛界备受推崇。玄奘正是受这些人的发,才决定仿效他们前往天竺;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需要注意,那就是同一篇教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阐述却完全不同,玄奘在拜读经书时经常产生困惑,为了让教义统一,只有拿到更经典、更权威的佛法才能有说服力,因此,他才下决心前往天竺;

其四:取经的阻碍

《西游》中唐僧取经的最大阻碍就来自于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好在几个徒弟忠心耿耿,一路也就有惊无险。可事实上,唐僧取经面临的困难除了路途遥远、生活艰辛之外,唐朝才是他最大的阻碍

《西游记》中唐太宗对唐僧寄予厚望,也鼎力相助,可历史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唐太宗时期,唐朝刚刚建立不久,边境地区战乱不断,为了防止其他国家的入侵,唐朝不允许国人离境。玄奘多次申请所谓的“通关碟文”都没有得到批准,于是,他决定私自偷偷出境。这在当时是“通敌”的重罪,但玄奘大师为了完成夙愿,决定以身试险,后来混在灾民队伍中才侥幸西行,可在凉州却遭到坚决抵制

凉州是西北重镇,为了防止突厥的入侵,朝廷再三命令凉州都督李大亮封锁边境、禁止外出。李大亮也听说过玄奘大师的名号,但是,圣旨在那放着,他也不敢违抗。后来,玄奘还是在凉州一位高僧彗威的帮助下,才被李大亮暗中放行,踏上西行之路。

那一年,玄奘只有27岁

这样的行为还可能有“公费”吗?别奢望了!那玄奘大师是靠什么生活的呢?当时佛教不仅在中国十分盛行,在玄奘大师西行的路上也都备受欢迎,因此,玄奘每到一处就开坛讲学。就这么周而复始,一直穿越20余个国家,最终到达了天竺的佛教圣地烂陀寺。在这个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寺庙里,玄奘一学就是十年时间。在此期间,在当地戒日组织的一场佛法辩论上,玄奘力压群雄、一举成名,成为被天竺国承认的得道高僧

其五:归国

《西游记》中唐僧是驾着七彩祥云归国的,而事实上,玄奘大师是被护送回国的,谁护送?沿途的国家。

当时玄奘大师已经声名显赫,归国时每到一国就会受到极其隆重的招待,列国国王都会邀请玄奘开坛讲佛,玄奘大师也一一应允。因此,在玄奘大师离开时,各国都会谴专人将他送至边境,而下一国的使者往往已经在此等候,就像接力赛一样

贞观十九年正月,玄奘终于回到长安,史书中记载:“道俗奔迎,倾都罢市”,场面空前,唐太宗也接见了这位大唐高僧,并劝其还俗辅政,但玄奘大师一心佛法,急于翻译带回的经书,就婉言谢绝了太宗的好意

玄奘大师一生翻译了近80部佛教经典,此外,他还根据一路见闻写下了《大唐西域记》,记载了西亚和南亚等国的风土人情,成为当时唐朝了解外界的权威之作。

虽然《西游记》是根据玄奘生平经历改编而来,虽然《西游记》成为无数人抹不去的回忆,但是,《西游记》中的情节与真实的“玄奘取经”还是有很大的出入

更多文章

  • 作为雄才伟略的帝王,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谁是最狠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太宗汉武帝知乎,汉武帝和唐太宗政治措施,汉武帝和明太祖谁最好

    传统的史书对于这三位皇帝的功绩,是大加赞扬的,对他们总体上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对于他们晚年的一些政策,以及对待官员对待百姓的态度,基本没有什么详细的介绍和描述。这就容易让人们对这三个皇帝的认识不足,对他们缺乏理性的认识和评价!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列数一下汉武帝、唐太祖、明太祖这三位皇帝在晚年都做了些什么事

  • 吕思勉:李世民能力中等,不如宋武帝、陈武帝、梁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简史吕思勉,李敖评价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价格

    吕思勉,近代著名史学家,尤其擅长研究南北朝、隋唐史,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史学四大家”,史学研究能力自然没得说。吕思勉的代表作,《隋唐五代史》评价:“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文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无论宋武帝、陈武帝矣。”吕思勉看来,李世民不过中

  • 东晋孝武帝:在位24年,赢得淝水之战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晋孝武帝与刘裕,东晋十六国淝水之战,历史上真实的东晋孝武帝

    317年,司马睿在江东称帝,却没能掌握实权。司马睿能立足江东,靠的是门阀士族的拥戴,王氏、庾氏、桓氏、陈氏,相继主导朝政,皇帝就是个摆设。司马睿作为开国皇帝,却被王敦控制,郁郁而终,其余皇帝可想而知。到了简文帝司马昱时,由于桓温掌权,并有取代晋朝的打算,简文帝临终前,居然想“禅让”皇位给桓温。孝武帝

  • 唐高宗李治的最大悲哀——生前遇到武则天,死后撞上影视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关于李治的评价大都很“反面”,说他生性懦弱,在其他几位皇子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李治都是置身事外,对政治也不感冒,没成想,这样的“二傻子”竟然入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法眼”,成为接班人。登基之后也没有表现出一个君王该有的威严,一个长孙无忌都让他束手无策。直到那位“武才人”二番进宫,李治才在武

  • 说一说:李世民背后那些各有千秋的女人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一生有多少女人,李世民最喜欢的女人是谁,如何评价李世民的一生

    一、贤惠皇后——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后之一,她也是最称职的皇后。在李世民征战四方的岁月里,她紧紧追随,她为李世民沏茶洗衣,事无巨细,悉心照料李世民的生活起居,正是因为他贴心暖肺的照顾,李世民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胜仗。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她作为正宫娘娘,对后宫其他嫔妃,像对待一家人一样宽

  • 李世民一生为何只册立了一位皇后?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在长孙皇后怀里哭,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立过皇后吗,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婆长孙皇后

    正因为皇后在国家统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历代帝王都非常注重皇后的任命,当前任皇后殡天之后也往往会及时补缺,就连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先后任命了三位皇后,而周宣王和昭武皇帝刘聪更是同时任命了四位皇后。可是,与这些十分重视皇后的帝王相比,唐太宗李世民就显得异常低调,他一生之中只有一位皇后,就

  • 她是隋文帝遗妃,因隋炀帝送的一个金盒,羞愤之下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炀帝野史传闻,隋炀帝后妃的下场,隋炀帝的女儿与唐太宗

    多少帝王被最底层的起义军轰下了宝座,而不少朝代开国之君也是卑贱平民,刘邦一介草根布衣,朱元璋要饭叫花放牛郎。他们都颠覆了前朝开辟了新政,所以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做到荣辱不惊才能笑看风云,在低谷和高位之时都要不断地提醒自己。隋文帝的出身也极为平凡,但是他凭借自己的智谋和手段,结束了三百年的混战局面,

  • 玄武门事变,李世民杀兄弑弟,为何却单单的放过他们两人的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谁,大唐情史李世民玄武门,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

    可是他的夺位之举我们暂且不提,单说兵变的后续处理就让人很难的理解,他幽禁老皇帝,给了一个太上皇的头衔,自己接管了天下,这在情理之中,他杀了建成圆寂二人,争取绝对的主动权这也合理。为了不让他们的后代寻仇,他将二人的是个儿子全部斩首,以绝后患也无可厚非。就是他在所有事情都尘埃落定后,却将二人的发妻占为己

  • 大臣临死前掏出两块免死金牌,李渊:朕有最终解释权,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渊临死遗言全集,李渊赏赐免死金牌,李渊给秦琼的免死金牌

    事实证明,得到免死金牌,基本上都是悲剧的开始。皇帝之所以赐下免死金牌,就是因为大臣立下大功,为了笼络人心,也给他一颗定心丸,表明自己不会卸磨杀驴。于是功臣天真的以为自己彻底安全了,开始变得膨胀,甚至胡作非为。等到皇权稳固,外敌基本被肃清,对皇位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些功臣了。再加上一些人因为手握免死金牌,

  • 明朝一县令判身中五刀死者为自杀,皇帝:你当我是晋惠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县令孟殷,明朝被朱亮祖害死的番禺县令,专家发现明朝县令墓

    案件审理完结后,县令按制将此案上报刑部,刑部查验卷宗,发现案理不通。你想啊,谁自杀会往身上砍五刀,还刀刀是致命之处?正常人无非也就是割腕、上吊之类了。因此本着避免出现冤情的情况,刑部责令将案件发还杭州府重审。然而没过多久,杭州府重新将审理结果上报,还是判定自杀。这下子可把刑部官员给惹怒了,这不拿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