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官渡之战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官渡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4/2/18 1:46:10

官渡之战,是由三个战役组成的:

一是解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之围,

二是延津(今河南延津县北)之战,

三是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主力决战。

自马和延津之战,又可看作官渡主力决战的序幕。

袁绍驻黎阳,派大将颜良攻曹操别将刘延于白马。

曹操谋士荀攸建议曹操领兵趋延津,虚张声势,好像要从延津渡河袭击绍军的后路,引诱袁绍分兵西来应敌。然后掉转兵力,快速行军,掩袭围困白马的袁军。

袁绍见曹操兵趋延津,以为曹操要从那里渡河抄袭自己的后路,果然分兵,西趋延津迎击。曹操得知袁绍已分兵西下,即从延津急行军,斜趋白马。

曹军离白马只有十余里路了,颜良才得知这一消息,仓卒应战。

曹军大破袁军,斩颜良,遂徒白马军民,沿河往西撤退。

曹操能取得白马之战的胜利的原因,

第一,曹军主动,袁军被动。曹操以计分散袁绍兵力,袁绍果真陷入曹操的计谋。

第二,曹操采取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灭敌人的作战方法。

第三,曹操所采取的速决战。黎阳在河北,白马在河南,相距不过几十里路。

这就要求曹操从延津向白马的进军,既要机密,又要迅速。既到之后,作战又要速决。不然,黎阳袁绍援军一到,战局便会全部改观。速决战使曹操获胜。

曹操从白马后撤的时候,袁绍从黎阳渡河追击,在延津南又打了一仗。

这一仗,曹操又获胜了。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载:“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

绍骑将文醜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

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

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醜。良、醜,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

延津南之战,曹操正是利用了袁绍军队的贪婪无纪律的弱点,采取了以白马辎重饵敌的策略。袁绍兵骑虽多,但到了“分趣辎重”之时,已经乱了阵脚,成为一群乌合之众了。

打了白马、延津南两个战役之后,曹操从容地把军队撤退到官渡。

与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是早有安排的。撤军到官渡,这是一个主动的战略撤退。

官渡之战和曹操的胜利

官渡位在中牟县北,在古官渡水的南岸。

此地比延津更靠近许都。出为曹操缩短了防线,也缩短了补给线。而对袁绍来说则是深入敌境,分散了兵力,延长了补给线。

选择在官渡与袁绍决战,是对曹操有利的。

官渡之战,曹操是守方,袁绍是攻方。

当曹军撤至官渡,袁军进到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南)时,沮授向袁绍献策:“北军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财货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

这仍是出兵前田丰、沮授向袁绍建议的策略。

袁绍没有认真考虑,一下就把沮授的意见否定了。

建安五年八月,袁军自阳武连营稍进,进迫官渡,大军依沙推为屯,东西数十里。曹军亦分营相当。从八月到十月,袁、曹两军在官渡相持了两三个月。由于袁军兵多势强,曹军兵少势弱,曹军的处境是非常艰苦的。

据《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载:“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

曹操乃为发石车(即“霹雳车”),击袁军之楼,皆破。袁绍又挖地道,欲袭曹营,曹操辄于年为长堑以拒之。曹操与袁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

相持期间,曹操曾一度打算撤退到许,再与袁绍决战。

他写信与留守许下的荀彧商议。荀彧回信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坚守官渡。

袁绍也曾试图分兵扰袭曹操的后方。

他曾派刘备到汝南一带协助当地的地方势力,扰乱许南。最初确也给了曹操后方一些威胁,使得“自许以南,吏民不安”。但刘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三国志•魏志•曹仁传》)。曹操派曹仁将骑出击,刘备败退,尽复诸县。

袁绍又遣别将韩荀抄断西道,为曹仁击破。袁绍就再不敢分兵出击了。

派兵扰乱曹操的后方,是田丰、沮授等尝向袁绍提出过的建议。但这时情况已有变化,此计已不适用。

袁绍讨曹操的檄文中虽然说到“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以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注引《魏氏春秋》),这说的是四面包围的形势。但这时实际出兵的,却只有袁绍亲自率领的黎阳、官渡这一路。

荆州刘表根本没有出兵的打算(参看《三国志•魏志•刘表传》)。

曹操已占有河内,委魏种“以河北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并州高干的军队,一时也就出不来。

官渡之战的前一年,建安四年八月,曹操已派臧霸等将精兵入青州,以捍东方。青州刺史是袁绍的长子袁谭。从一出兵,袁谭就在袁绍身边。袁绍似根本就没有从青州出兵的打算。这样,虚张声势要四面包围,实际上只是一路兵。

在这种条件下,派游军远离大军主体,到汝南一带去活动,是冒险的。

官渡会战,曹操的胜利是由两次奇袭袁军辎重的成功及在最紧要关头袁绍战略决定的错误所决定的。

九月间,袁绍运粮车数千乘送军粮到官渡。荀攸对曹操说:“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锐而轻敌,击可破也。”(《三国志•魏志•荀攸传》)

曹操采纳荀攸的建议,派徐晃、史涣在路上邀击韩,大破之,烧其辎重。冬十月,袁绍复遣军运粮,使部将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护送,宿绍营北四十里乌巢。

袁绍谋臣许攸与审配不和,攸家犯法为审配所治。

攸往投曹操,将袁绍辎重屯集乌巢,“袁军无严务”的情况告诉曹操,并建议曹操乘夜往袭。曹操听从许攸的意见,决定由曹洪、荀攸留守,自己亲自率兵夜袭乌巢袁军粮谷。

曹操“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抄略后军,遣兵以益备。

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资治通鉴》卷六三)但天明以后,淳于琼看见曹操兵少,便开门出击,后又入营自守。曹操一时攻之不下。

袁绍听得曹操往攻乌巢粮屯的消息,以为曹操本营必已空弱,决定攻取曹操的本营。

袁绍对袁谭说:“就曹破琼,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部将张郃、高览等攻操营。张郃反对说:“曹操精兵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事去矣,请先往救之。”

并说曹操营固,攻之必不能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资治通鉴》卷六三)袁绍谋臣郭图迎合袁绍,力主进攻曹操本营。“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的袁绍,采取两听的办法,一面以重兵攻曹营,一面也派了一部分轻兵去救淳于琼。

袁绍援救淳于琼的军队将近乌巢。

曹操眼看两面受敌,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曹操十分沉着冷静,仍决定集中兵力,先攻破琼营。

时“操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谷。”(《资治通鉴》卷六三)援军眼见琼军已破,也不战自败。

张郃、高览攻曹操本营的结果又如何呢?

郭图自惭他的计策失算,却反来陷害张郃,对袁绍诬说张郃“听得军败很高兴”。张郃一怒之下,遂与高览焚烧攻具,投奔曹操。

至此,袁军败局已定。军中听得淳于琼被杀,张郃、高览降曹营的消息,全军大溃。

袁绍仅和儿子袁谭单骑逃回河北。官渡大战就这样结束了。

袁绍回到邺,悔恨交集,于建安七年夏天呕血而死。

袁绍有两个儿子,长子谭,次子尚。

袁绍死后,两子争位,互相攻伐,臣下也分为两派。袁谭战败,跑回青州,求救于曹操。

这时曹操正要去征刘表。是继续征刘表呢?还是回师北救袁谭?群下意见,“多以为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

荀攸说:“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今兄弟遭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三国志•魏志•荀攸传》)

曹操接受了郭嘉的意见,回师救袁谭,并以女嫁之。

建安九年,曹操取邺,袁尚投奔幽州袁熙。

袁谭的求救,本是时势所迫。曹操约为婚姻,也不过借以笼络。

袁谭借曹操攻袁尚的机会,大肆扩充势力。

十年,曹操攻斩袁谭。幽州守将以幽州降曹操,袁尚、袁熙奔三郡乌恒,后韩,又奔辽东,为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

黑山农民军张燕有众十余万,也于此时投降曹操被,封为列侯。

十一年,曹操攻取并州,斩高干。

十二年,征三郡乌桓,出卢龙塞(今河北迁西喜峰口附近),东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胡汉降者二十余万。

曹操占据了河北四州,征服了乌桓,自领冀州牧,让还兖州。

从此,曹操稳占中原,邺成为曹氏的基地。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孙吴对江南的开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孙吴定位哪里,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三国全面战争后期孙吴

    灭亡赤壁之战后,孙权占有江东,又占有荆州一部分,江南广大疆域都在他控制之下。自公元200年孙策死,孙权代他领兵,到公元252年孙权死,孙权统治江南前后达五十二年。这五十多年,基本上是江南的开发时期。东汉末年,先有镇压黄巾起义,后有军阀混战,北方遭受破坏,人民大批南逃避乱,对于江南耕地面积的扩大和经济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孙、刘联合和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孙刘联合抗曹谁促成的,孙刘赤壁,孙刘联合能赢曹操吗

    曹操征荆州和刘表死的消息传到江东后,鲁肃清孙权派他以吊丧为名去荆州察探军情。鲁肃到荆州时,曹操已驱军南下。鲁肃与刘备会于当阳,同至夏口,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去吴,商议联合破曹,同时由夏口移住樊口(今湖北鄂城县西北)。时孙权在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诸葛亮见到孙权,陈说孙、刘联合破曹之计:“豫州(指刘备,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司马氏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曹丕所重视的世家名门中,他重用了一个日后跟曹家夺权的司马懿。司马懿在曹操时并没有受到重用,终曹操之世,他位不过军司马。曹丕为魏国王太子时,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大为曹丕所亲任,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四友”。曹丕称帝,司马懿的地位渐渐重要起来,由尚书、督军、御史中丞起官至抚军将军,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刘焉、刘璋在益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取得荆州四郡,初步站住了脚步,但形势仍是很困难的。诸葛亮后来曾形容在荆州时的形势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三国志•蜀志•法正传》)而且取得荆州,只是实现了刘备雄图的第一步。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方略,是要“跨有荆、益”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刘孙失和、关羽被杀与荆州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入蜀后,留关羽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间,关羽以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率大军攻曹仁于樊城。曹仁派于禁、庞德屯樊北,与樊城为犄角之势。八月间,大霖雨汉水泛滥,于禁等七军被淹。于禁等登高避水。关羽乘大船进攻。于禁降,庞德被擒,不降而死。樊城发发可危。陆浑人民杀县吏,南附关羽,关羽

  • 周瑜早死,貌美如花的小乔与谁共度下半生?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瑜死后貌美的小乔跟谁过了,赤壁小乔周瑜吻戏,小乔被周瑜打二十军棍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牧的《赤壁》,意思是说,如果在三国时期的一场战争中,东风没有按照周瑜的心意到来,那么恐怕大乔和小乔这两位绝色美人就会在铜雀台中流泪终生了。众所周知,大乔和小乔是当时颇具盛名的一对姐妹花。姐妹二人长的都是天香国色,分别嫁给了东吴的孙策和周瑜。尤其是风

  • 诸葛亮死前写下“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这12字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死前12字预言,诸葛亮临死前写的话,诸葛亮死前留下五个字

    首先,我们来破解这个哑谜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水月主”,水一般都是作三点水的偏旁部首,青上半部分和主很像,下半部分是月,三个加起来就是清,代表当时处于清王朝。“庚不大”,不大的意思就是小,庚和小比较难组建新的字,把小字放在上、下、左、右,都组不成一个汉字。这也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读书人,如果把小和庚重叠,

  •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还是没能逃过死后被清算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肯定是忠心的,但是刘婵也肯定不怎么喜欢诸葛亮。当年诸葛亮在一份奏折中,提到“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养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奏章中诸葛亮告诉刘婵,我的家产只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

  • 惨遭“胯下之辱”,韩信得势后,却如此对待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胯下之辱韩信是从谁的胯下钻过,韩信死前大喊三个字是什么,爱江山更爱美人韩信

    韩信在年少时,家境非常的贫困,基本是上就是吃不上一顿饱饭,幸好住在附近的一位善良的老婆婆时常过来给他送吃送喝,这才让年少的韩信侥幸活了下来,而韩信也是对老婆婆心存感激,说道“若有一日我韩信发达了,一定报答你!”善良的老婆婆也没有要求韩信可以报答自己。不久,婆婆生病了,对婆婆心存感激的韩信便想着给婆婆

  • 新《三国》马超喷曹操“四连”绝了!粉丝弹幕给建议,动口不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超三连骂曹操完整版,马超骂曹操表情包,马超4连喷曹操

    不吹不黑,鲍国安版本的曹操确实是将曹老板这个角色演绎的入木三分,既有曹操本人聪明运筹帷幄的掌权人气势,又有奸诈多疑的黑暗面。一举一动每个笑容背后都有不同的深意,而且不同状态下都是不一样的,非常明显而且让人忍不住细细琢磨。但是陈建斌版本的却略显死气沉沉和浮于表面。在《三国》剧中的时候,曹操也经历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