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康之耻后,赵构的母亲韦太后生活有多凄惨?

靖康之耻后,赵构的母亲韦太后生活有多凄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80 更新时间:2024/1/24 6:42:18

靖康二年春,金军北宋都城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就此灭亡。此后金开始以胜利者的姿态多汉人朝廷进行疯狂洗劫,他们不但将北宋国库里的金银财宝全部搬空,还顺便带走了无数的妃嫔公主。

这些往日里养尊处优的公主妃嫔到了金国后就变成了地位卑贱的俘虏,任由金人奸淫凌辱。这些人当中,有的人不堪受辱选择自尽;有的继续留在金国苟且偷生;只有少数人安全回到宋朝,而韦太后就是其中一个幸运儿。

被俘前无足轻重

韦太后被俘前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完全是无足轻重的存在,就连她能够进宫也是一场意外。

韦氏出生卑贱,当初被退休宰相苏颂买来做暖床丫鬟,结果她在第一次侍奉苏颂的时候就因为屡次尿床被对方一脚踢出门外。

后来皇帝宋徽宗挑选秀女,强制要求大臣的未婚女儿全部参加,恰巧苏颂的女儿也满足条件,可是身为父亲他不想女儿进宫受苦,于是就让韦氏冒名顶替,也算是充分利用买她的那些钱。

韦氏颜值还算不错,再加上宰相之女的身份,所以她很顺利地通过选拔进入皇后郑氏的宫中。与她一起进来的还有一个姓乔的小姑娘,很快两人就熟络起来并成为好闺蜜,她们相互约定日后无论谁得宠都不能忘记对方。

当时宋徽宗独宠刘贵妃,让郑氏非常嫉妒,为了分宠她将韦氏与乔氏送去侍奉,结果没过多久宋徽宗就看上了这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乔氏,并很快将她册封为贵妃。

而乔贵妃发达后也没有忘记闺蜜,她多次在宋徽宗身边说韦氏的好话,软磨硬泡之下终于有一天宋徽宗召来韦氏侍寝,可也就是这一次让韦氏怀上了龙种,并且生下后来的南宋开国皇帝赵构。

都说“母凭子贵”,可在宋徽宗这里却行不通,即便有了儿子,韦氏仍然不受待见,只得到了平昌郡君的封号,就连妃子都算不上。

至于他的儿子赵构就更悲催了,完全就是炮灰的存在,宋徽宗多次把他送到金国当人质,一有危险的事情就都让他干,真可谓“父爱如山体滑坡”,如果没有乔贵妃,我想哪怕韦氏在宫中老死也没有会注意。

到了靖康元年,宋朝开始向金国求和,金国要求他们派一位皇子过来当谈判代表,于是悲催的赵构有成为那个幸运儿,当然宋徽宗为了补偿他,将韦氏晋升为贵妃。

然而命运又给所有人都开了个玩笑,后来金军攻破汴京,将城内所有的皇子皇孙全都包了饺子,而赵构由于被安排去当谈判代表刚好躲过一劫,最后不知什么原因(绝不是史书中吹的赵构口才有多么好从而折服金人)他最后平安归来,并且顺理成章地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

被俘后生活悲惨

汴京被攻破了,金人从北宋掳走了大量的女人,据史书记载有三千四百名女俘虏,而到了金国大本营的时候只剩下以前九百多人,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死于路上,不过幸运的韦氏依旧活了下来。

一到金国这些公主妃嫔就被扒了上衣,披上羊裘,然后被金人当作娼妓一般肆意凌辱,对此《靖康稗史》这样记载:

“妇女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

宋钦宗的皇后朱氏不堪受辱,选择自尽,给后来留下“怀清履洁,众醉独醒,不屈其节”的极高评价。

不过韦氏没有自杀的勇气,她和其他公主妃嫔一样被分配到浣衣院,也就是金国官方创立的妓院,负责接待服侍金国那些立下战功的中下级军官。尽管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她遭遇了什么,不过从朱皇后自尽守节我们不难看出,韦氏的生活可能连猪狗都不如。

归国后生活滋润

后来赵构当上南宋皇帝,满足了金国各种各样无礼的请求,两国终于开始议和,金人答应他释放韦太后和同时归还宋徽宗的灵柩。

由于只放回韦氏,她的闺蜜乔贵妃等人还必须呆在金国吃苦。知道这件事,乔贵妃不但没有嫉妒反而发自内心的为韦氏感到开始,她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贿赂金国使者,让他们在路上好好照顾韦氏。

面对乔贵妃的真情实感,韦氏也动容了,她哭着对乔贵妃说:“我出去以后一定会回来救你的!”两人越说哭得越厉害,好一副姐妹情深的画面。

然而事实证明韦氏只不过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她回到南宋以后自己当上皇太后,过着滋润无比的生活,却一点没有向宋高宗提救出闺蜜乔贵妃这件事,仿佛对方与她没有任何交情,薄情寡义这一点她完美遗传给了赵构,两人的母子关系货真价实!

在放回韦氏前,金国使者三番五次设坎,韦氏知道他们想要好处,便答应他们在回国后给予六千两黄金作为谢礼,听到承诺金国使者这才护送她出发。

到了两国边境,迎接韦氏的大臣王庆被告知要交六千两黄金的赎金顿时犯难了,不是他不可交,而是实在没那么多钱,考虑到韦氏的重要性,王庆一行人东拼西凑还向当地富户借款终于凑够赎金换回了韦氏。

可心肠歹毒的韦氏在回国后立马向赵构告状说,大臣王庆故意不交赎金,阻碍我们母子重逢。赵构听后勃然大怒,差点直接将王庆处死,后来其他大臣不断求情,赵构最后才放了他。

韦氏回到南宋后一跃成为皇太后,身份可谓是一步登天,而宋高宗赵构是以“孝道治国”标榜自己,所以韦氏回国后过上了幸福滋润的美好生活,直到绍兴二十九年她才死去,享年八十岁。

执笔君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对北宋这段黑历史感到耻辱的不仅仅只有岳飞,还有我们所有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唯有我们自身强大起来才能守住一切繁华,否则只不过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诸位读者,你们说呢?

更多文章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骗的朱棣稀罕不已,今画像公开逗笑众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为啥派郑和下西洋,郑和跟朱棣的关系,郑和下西洋朱棣哪一集登基

    郑和下西洋的初衷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初衷问题在今天其实已经是一个说不清楚的谜团了,一般有这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说郑和下西洋其实是带着政治任务前去的,据说朱棣当年靖难之变打进南京城时候并没有发现自己的侄子建文皇帝,很多人便认为建文皇帝已经逃到了海外,毕竟哪个时候的明朝海船事业十分发达,再加上有南宋高中赵构

  •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不,这是场套路与反套路的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陈桥兵变完整版,陈桥兵变是赵匡胤的预谋吗,赵匡胤陈桥兵变的主要内容

    文丨舞雩大家好,国学趣谈看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自晚唐始,近百年军阀割据、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局面,十分混乱。后周世宗柴荣,继承义父郭威的大统,以“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这一宏伟目标,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是为“天子”。然”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柴

  •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以前没棉被怎么御寒,哪里有御寒棉被,没棉花的古人如何御寒

    但是在古代,这种生活对于黎民百姓来说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很多人连吃饱穿暖这一要求都无法做到,更别提娱乐消费了。就拿保暖衣物来说,一直到宋朝以后才出现棉被,那么问题来了——在此之前古人又是如何御寒的呢?虽然没有棉被的加持,不过古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寒冬,下面笔者就来介绍一些古人所发

  • 锦衣卫首领在朝堂上太嚣张,被一个大臣活活打死,从此名震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锦衣卫最冤大臣,锦衣卫之朝堂争斗,锦衣卫和御林军大战朝堂是哪一集

    王竑,湖北江夏人,26岁时中进士,授户部给事中,开始了为官生涯。他为人豪迈,敢于直言不讳。“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在众臣的推举下负责处理朝政。大宦官王振在瓦剌大举入侵时,极力劝说明英宗御驾亲征,途中又邀请他到蔚州自家宅第参观,耽误了全军的行程,导致明英宗到达土木堡后被瓦剌军俘虏,王振在

  • 苏轼写此诗的原因,居然是被友妻赶出门,没想到却火了一个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苏轼见友妻写下一首词,赞美苏轼的成语,苏轼杀气最重的一首诗

    因为苏轼在当时是一个全才人物,不用说他的诗词才能,他就连琴棋书画都是样样精通,这样的全才人物就算是放在现代都是很受欢迎的。能和这样的人物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不少人都感到很幸福,因此苏轼的朋友非常多。这些朋友里有一个名叫陈季常的,他与苏轼的关系很是亲密。其实说来陈季常的父亲还和苏轼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往事。

  • 宋朝的重文轻武,其根源是什么?有何利弊?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重文,轻武影响宋重文吗,宋朝轻武风尚

    谈到宋朝,不知道各位读者朋友们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中的印象是什么?发达、繁荣、亦或是军事力量弱小?当然我们对其能够有着这样的印象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朝代特性密切相关,依托重文轻武宋朝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同样由于重文轻武,宋朝最终走向了毁灭。那么问题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根源是什么又有何利弊呢?首先宋朝重文轻

  • 水浒传杨志丢的10万生辰纲,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水浒传杨志主要事件,水浒杨志哪来的钱,水浒传杨志精通什么

    青面兽杨志护送的生辰纲青面兽杨志的这个外号来源实际上是根据他的外貌特征来的,据说他的脸上长着一块很大的青色物体,覆盖了整个侧脸,远远望去结合凶恶的目光就好像是一头恶兽一样。在水浒传之中杨志的戏份不是很多,最为经典的两个是杨志作为杨家将的后人最后沦落到街头卖刀,第二幕则是杨志负责押送梁太师送给高俅的生

  • 《资治通鉴》:欲想走得高远,必先打好退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资治通鉴深度解析,熊逸版资治通鉴,姜鹏资治通鉴视频全集

    一、赵简子任命尹铎为晋阳令,关键时刻救了赵家的命最近读《资治通鉴》,赵简子命尹铎治理晋阳,印象深刻。赵简子任命尹铎为晋阳令,尹铎问赵简子:“你是准备让晋阳成为税负之地呢,还是打算让晋阳成为你们赵家的铁杆根据地?”赵简子说:“当然是希望能成为最终的栖息地。”尹铎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尹铎到晋阳后,开始减

  • 历史冷知识之朱元璋炮制的又一起冤假错案:陈安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杀陈安吗,陈安为什么被处死,陈安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杀

    这个案件的背景则是明朝的所谓“南北榜之争”!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实施了科举取士的制度,欲要网罗天下人才。洪武三十年(1397年)科举会试如期举行,主副考官为刘三吾和白信蹈,其从全国几百名举人中选出了前52名,上报给朝廷。朱元璋过目后,会试皇榜发布张贴。结果有人发现,该榜单上的举人竟全部为南方人士。这

  • 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为何朱元璋如此痛恨这一姓氏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最烦的一个姓氏,朱元璋为何让蒲家世代为娼为奴,朱元璋最恨的姓

    所以,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一个寒门子弟鲤鱼跃龙门跻身高位是非常少见的事情,更不要说一步登天成为皇帝。纵观历史,能够真正算得上白手起家的帝皇或许只有两个,一个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另一个则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早年的家庭条件非常不好,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他曾拿起饭碗乞讨过,也曾剃度出家遁入空门,最后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