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仅两百余天,为何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很高?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仅两百余天,为何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很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210 更新时间:2024/1/3 1:41:22

一是平反了明朝以来的许多冤狱。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对那些忠于建文帝朱允炆的臣子给予了严厉的处罚,大量忠臣被杀,其家属要么被流放,要么被贬为家奴,到教坊等场所工作。明仁宗登基不到两个月,就命令内阁会同司法官员复查案件,颁布诏令免除冤案家属为奴的惩罚,归还他们先前被没收的家产。同时,他下令将建文帝时期的奸党族属赦免放还回家,被发放到教坊工作的家眷允许其从良,还给日产。此举,平反了许多冤案,例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等,缓解了政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赢得了大臣和百姓的心。

二是改组内阁,授予自己某些心腹要职。最初组建内阁时,朱元璋规定内阁成员品秩为正五品,官虽小,但权力大,以此相互制衡。由于内阁官员的品级太小,在推行工作时,官职比他们大的官员时常不买账,导致工作推进困难。于是,朱高炽想了一个办法,实行“能者多劳”政策。意思是,只要能力足够,可以同时身兼数职,官位自然水涨船高。

他以著名的翰林学士和干练的官员充实行政官署,来开始重组内阁的工作。新任命的官员中,许多都是他在南京或者京城时,就已经为自己效力。他原来的老师以及最亲密的顾问杨士奇成了首辅大学士和少傅,杨荣和金幼孜也留任大学士,先前被监禁的杨溥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兼大学士。为了补偿他们先前受到的屈辱,每个人被封为一品高官。这样,他们就能直接过问大臣们的行政事务,从而施加政治影响,更好地推行朝政工作。

三是废除了一大批自朱元璋以来实施的严酷刑罚。在前几位皇帝时期,明朝有很多刑罚,大臣和百姓苦不堪言,一不小心,就可能身首异处,还会连累家人。朱高炽信奉的是仁义道德,不喜欢打打杀杀,于是他下令废除了一大批酷刑,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宫刑。另外,他还鼓励官员们积极谏言,还提拔了一大批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明朝的官场风气焕然一新。

最后是下令停止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妥善安置流民。朱棣在位期间的种种计划,尤其是长年征战,导致百姓财政出现困境,出现了大批流民,国库的收入急剧减少。对此,朱高炽下令停止大规模用兵,减免百姓的赋税;遭受自然灾害的百姓,可以不用纳税,朝廷还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林土地,供百姓渔猎。

之前的统治者对待流民,都是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处以刑罚。他下令让流民重返家乡,免除他们先前所欠的税收,回到家乡后,还免除他们两年的赋税徭役。这一切的措施,让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朱高炽在位的时间很短,但他对明朝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

更多文章

  • 宋朝官员的帽子上为什么有两根长翅?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帽子为什么有两根翅,宋朝男士帽子,宋朝禁军帽子

    据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天上早朝时,正在听某位大臣汇报政事。突然,他听见站在两侧的官员有不少人在窃窃私语。对此,他非常生气。朝堂是商量政事的地方,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地方,怎么能做出如此不礼貌的行为呢?他们的交谈声,分散了别人的注意力,已经影响到自己听汇报了,肯定是要不得的。虽然赵匡胤很生气,但没有表

  • 北宋灭亡,王安石为何成了千古罪人?他只不过是个替罪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国家的灭亡,我们往往会想到当朝统治者,毕竟,一个君主于一个江山而言,要负主要责任。但靖康之乱的爆发,有人将罪名加在了王安石身上,并称他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翻开资料,王安石一度被评价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文学家,改革家。为何会成了导致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源于他坚持主张的变法改革运动

  • 靖康之耻后,赵构的母亲韦太后生活有多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构登基时太后是谁,赵构妻子受金人欺负,赵构晚年有多厉害

    靖康二年春,金军北宋都城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就此灭亡。此后金开始以胜利者的姿态多汉人朝廷进行疯狂洗劫,他们不但将北宋国库里的金银财宝全部搬空,还顺便带走了无数的妃嫔公主。这些往日里养尊处优的公主妃嫔到了金国后就变成了地位卑贱的俘虏,任由金人奸淫凌辱。这些人当中,有的人不堪受辱选择自尽;有的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骗的朱棣稀罕不已,今画像公开逗笑众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为啥派郑和下西洋,郑和跟朱棣的关系,郑和下西洋朱棣哪一集登基

    郑和下西洋的初衷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初衷问题在今天其实已经是一个说不清楚的谜团了,一般有这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说郑和下西洋其实是带着政治任务前去的,据说朱棣当年靖难之变打进南京城时候并没有发现自己的侄子建文皇帝,很多人便认为建文皇帝已经逃到了海外,毕竟哪个时候的明朝海船事业十分发达,再加上有南宋高中赵构

  •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不,这是场套路与反套路的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陈桥兵变完整版,陈桥兵变是赵匡胤的预谋吗,赵匡胤陈桥兵变的主要内容

    文丨舞雩大家好,国学趣谈看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自晚唐始,近百年军阀割据、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局面,十分混乱。后周世宗柴荣,继承义父郭威的大统,以“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这一宏伟目标,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是为“天子”。然”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柴

  •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以前没棉被怎么御寒,哪里有御寒棉被,没棉花的古人如何御寒

    但是在古代,这种生活对于黎民百姓来说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很多人连吃饱穿暖这一要求都无法做到,更别提娱乐消费了。就拿保暖衣物来说,一直到宋朝以后才出现棉被,那么问题来了——在此之前古人又是如何御寒的呢?虽然没有棉被的加持,不过古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寒冬,下面笔者就来介绍一些古人所发

  • 锦衣卫首领在朝堂上太嚣张,被一个大臣活活打死,从此名震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锦衣卫最冤大臣,锦衣卫之朝堂争斗,锦衣卫和御林军大战朝堂是哪一集

    王竑,湖北江夏人,26岁时中进士,授户部给事中,开始了为官生涯。他为人豪迈,敢于直言不讳。“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在众臣的推举下负责处理朝政。大宦官王振在瓦剌大举入侵时,极力劝说明英宗御驾亲征,途中又邀请他到蔚州自家宅第参观,耽误了全军的行程,导致明英宗到达土木堡后被瓦剌军俘虏,王振在

  • 苏轼写此诗的原因,居然是被友妻赶出门,没想到却火了一个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苏轼见友妻写下一首词,赞美苏轼的成语,苏轼杀气最重的一首诗

    因为苏轼在当时是一个全才人物,不用说他的诗词才能,他就连琴棋书画都是样样精通,这样的全才人物就算是放在现代都是很受欢迎的。能和这样的人物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不少人都感到很幸福,因此苏轼的朋友非常多。这些朋友里有一个名叫陈季常的,他与苏轼的关系很是亲密。其实说来陈季常的父亲还和苏轼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往事。

  • 宋朝的重文轻武,其根源是什么?有何利弊?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重文,轻武影响宋重文吗,宋朝轻武风尚

    谈到宋朝,不知道各位读者朋友们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中的印象是什么?发达、繁荣、亦或是军事力量弱小?当然我们对其能够有着这样的印象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朝代特性密切相关,依托重文轻武宋朝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同样由于重文轻武,宋朝最终走向了毁灭。那么问题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根源是什么又有何利弊呢?首先宋朝重文轻

  • 水浒传杨志丢的10万生辰纲,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水浒传杨志主要事件,水浒杨志哪来的钱,水浒传杨志精通什么

    青面兽杨志护送的生辰纲青面兽杨志的这个外号来源实际上是根据他的外貌特征来的,据说他的脸上长着一块很大的青色物体,覆盖了整个侧脸,远远望去结合凶恶的目光就好像是一头恶兽一样。在水浒传之中杨志的戏份不是很多,最为经典的两个是杨志作为杨家将的后人最后沦落到街头卖刀,第二幕则是杨志负责押送梁太师送给高俅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