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
在三国鼎立的时代,"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的曹操、"权有雄才"的孙权、"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的刘备皆是千古留名的英雄,但是与前两者相比,刘备似乎没有表示出特别的才能或者是英勇之处,甚至还多次陷入了险境。
可即便如此,刘备却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不但全身而退,而且最终还建立了独霸一方的蜀国,身边亦有无数英雄豪杰忠心追随。这究竟是为什么?其实答案一目了然。
刘备出身贫寒,却爱结交豪杰,遇兄弟真情
刘备出生于涿郡涿县,父亲早亡,年幼的刘备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靠卖草履鞋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等到刘备年满十五岁的时候,母亲觉得刘备不能再这样无所事事下去,便让他外出求学。于是,刘备便和自己的好友一起去拜了九江太守卢植为师。
刘备
在拜师的过程中,刘备遇见了来自辽西的公孙瓒,两人结为好友。因为公孙瓒年长几岁,所以刘备将其当作哥哥。其实刘备在求学期间,并不是很喜欢读书,他更喜欢逗狗骑马,听听小曲儿;但他为人友善,对服侍自己的下人也十分友好;性格更是爽朗,爱结交豪杰,在当地结识了不少好友。
像是来涿郡贩马的中山富商张世平、苏双等人,在见到刘备之后,与他相谈甚欢,折服于他高尚的品德,与他成为了好朋友。更是在之后,为他提供了不少资助,让他有了资金可以集结更多有义之士。而因为他的老师不仅是官僚还是有名的大儒,所以他的名气也渐渐在上层社会中流传起来。
等到中平元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涿县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建立了一支义勇军投奔公孙瓒,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关羽、张飞二人。三个人兴趣相投,在桃园义结金兰,也就是著名的"桃园三结义"。而刘备在关羽、张飞的辅佐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几人在这场战事中都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桃园三结义
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关羽和张飞会这么尊重刘备?甚至认他当了大哥。其实这源于三人的第一见面,在关羽和张飞加入义勇军之前,张飞还在卖猪肉的时候,把猪肉挂在了井口上并且用一块石头给盖上了,这时关羽推着小车走到了这里,因为口渴就把石头给搬走了,张飞知道后,因为两人脾气都比较火爆,当场就打起来了。
刘备赶到的时候,两人已经打的不可开交了,于是刘备手持雌雄双股剑加入了战局,把两人隔开,关羽和张飞佩服刘备的一身武艺,当场成为了刘备的"小迷弟"。刘备也是真的把关羽和张飞当成了亲兄弟,对两个人丝毫没有架子,不管是吃喝玩乐都和两人一起。
刘备
看似犯傻的行为,其实刘备都有别有深意
在纵观刘备曾经做出的一些行为时,有时会认为他做的一些决定有些傻,但其实仔细琢磨一下,都别有深意。在黄巾余党率军攻打北海的时候,孔子的后人北海相孔融被围困,情况危急之下,曾向刘备求救。得到消息的刘备,惊讶之余竟然二话不说就派出了三千精兵救援孔融,黄巾余党收到消息后,就落荒而逃。
刘备也因为这件事,美名远扬。之后,曹操为父报仇攻打徐州,镇守徐州的陶谦抵挡不住,便向刘备等人求救,刘备率领千余人赶来救援,曹操暂时被击退。兴平二年,陶谦病重,将徐州托付到刘备的手里。这时吕布突然发起了偷袭,刘备只能投身于曹操。
煮酒论英雄
曹操身边的人曾经劝说过他——刘备此人不能留,但是曹操知道刘备曾派兵救援过孔融,认为其心中有大义,是位君子,不忍下手。再来刘备因为此事声望变得极高,若此事曹操把他杀了会引起众多的非议。于是便将刘备收留下来,封其为左将军。不久之后,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在交谈过程中,曹操道"现如今的英雄,也就你和我了"听完之后的刘备大惊,明白曹操难容自己,于是便打算投奔袁绍。
其实刘备之所以会选择投奔袁绍,是因为早在刘备在豫州任职时,曾经举荐过袁绍的儿子袁谭为茂才(一种察举制度,可以彰显身份与才干),这个名额因为竞争激烈,所以非常的稀有,但有了刘备的举荐,袁谭在众多兄弟中就显得卓尔不凡起来了,更是增添了袁绍的声望。
袁绍
因此袁谭在得知刘备到了青州之后,便亲自前来迎接刘备,之后更是护送刘备回到了平原,这边袁绍从袁谭的手下口中得知了刘备要来,也立即夹道欢迎,奔赴到百里之外迎接刘备。这不只是因为刘备举荐了自己的儿子,还因为刘备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那个时期正是求才若渴的时候,有了刘备和跟随着他的强兵强将们加入,他自然是如虎添翼。
可见刘备在无论做什么决定之前,都会先分析当时的局势,进行一番权衡后,给自己安排好后路,可谓是有勇有谋,工于心计。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每次都在危险中全身而退。
刘备
兄弟情深,才能共渡难关
光有聪明才智自然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要想走得够远,还需要别人的支持。刘备因为和张飞、关羽亲如手足的关系,所以非常信任关羽、张飞二人,在驰骋战场的时候,只要关羽和张飞在场,刘备身边的位置就会是他们二人的,关羽和张飞更是将刘备的安危放在首位。在刘备投奔袁绍并且被曹操追击的路途中,关羽主动留下来断后,却不幸被曹操所擒。
无奈之下的关羽只能投降,但曹操起了爱才之心,将关羽任命为将军,关羽就暂时跟随着曹操。而曹操为了知道关羽有没有留下来的心思,就派人私下里去打探关羽的口风,关羽十分真诚回应道:"我明白曹公对我的赏识,但是我深受刘备的厚恩,誓死效忠,所以我注定不会久留,在我为曹公立下功劳后就会离开。"直接摆明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态度。
关羽、刘备、张飞
之后,关羽果然为曹操立下了功劳后就告辞了,回到了刘备的身边。他在以后的征战中帮助刘备镇守了荆州、击退了孙权;更是攻下了樊城,斩下了庞德的头颅,为刘备除去了一大威胁。
张飞则是在关羽被曹操生擒之后,一路护送着刘备投奔袁绍,为其挡下许多危险;之后更是为刘备平定了江州、巴郡、巴西等地;帮助刘备打下了益州。
不得不说,刘备之所以能够多次化险为夷,是因为他具备着非常独特的人格魅力,懂得用人之道,且重情重义。要不是关羽、张飞等好兄弟愿意帮助并且支持他,那么他在完成大业的这条道路上一定会危机重重,十分艰难。
关羽
刘备不但礼贤下士,还识时务者为俊杰
其实刘备能够在多次危险中全身而退,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他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因为他深知自己不过是"白板",没钱没权,一介草民而已,他曾经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他这不是胆小怕事,而是在自己失败后,从来不会逞匹夫之勇,硬要去和敌人们硬拼,反而是先仔细分析当时的局势,然后站在对自己有利的哪一方,再抛光隐晦,等待合适的时机厚积薄发。
刘备三顾茅庐
他还懂得礼贤下士,他对自己身边的谋士们都是十分的敬重,不会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尤其是他曾经不顾颜面,不嫌其烦的三顾茅庐,请出了"天下奇才也"的诸葛亮。
诸葛亮为了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可谓是为了他的大业鞠躬尽瘁,把自己的一生才智都献给了他——不管政事是大是小都要亲自处理、建立和东吴的联盟关系、推行各种政策等等。而刘备也是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帮助下,才能够多次绝处逢生,更是最后在成都建立起蜀汉政权,成为一方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