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乐进击败关羽,在关羽传中,为何对此事没有记载?

乐进击败关羽,在关羽传中,为何对此事没有记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68 更新时间:2024/1/25 9:22:11

在平定荆州后,乐进曹操之命,镇守襄阳。赤壁之战,曹操惨败,留下曹仁镇守南郡,乐进依旧镇守襄阳,他带领大军退回北方。在与关羽的对峙中,乐进曾击败关羽及其手下偏将苏非。当时荆州南部诸郡大都是蛮夷,这些蛮夷是随风倒,如果关羽打了胜仗,他们归顺关羽,给关羽写降书顺表,听从关羽的号令,如果乐进打了胜仗,他们便会毫不犹豫投入乐进的怀抱,向其道贺。

后来,文聘也率领援兵赶到,和乐进共同夹击关羽,在寻口爆发大战。此战之后,文聘因功被晋升为延寿亭侯、讨逆将军。由此可知关羽吃了大亏,很可能战败了。乐进乘胜追击,进击临沮、旌阳两地,打败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取得大胜。

关羽是当时的名将,坐镇荆州,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都不敢等闲视之,时刻想拿下荆州,但是不敢轻举妄动。乐进在与关羽的对峙中,竟然击败了关羽及其部将。然而,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却对此事没有记载,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三国志记载有误?分析如下三个原因。

其一,乐进取得的战绩不值一提,因此被关羽传忽略。

陈寿非常惜墨,笔下字字千金,三国志中的记载都非常少,只记载非常重要的事情。如关羽千军万马之中斩颜良,被封为汉寿亭侯之类的大事。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水淹于禁庞德的七军,威震华夏,也是大事情,因此被陈寿记录下来。

和关羽水淹七军这样大的胜利相比,乐进的战绩就不足为道了,他只是击退关羽手下偏将苏非、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苏非是何许人也?大家谁也不知道,没听说过此人,估计就是关羽手下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中层将校,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两人也是小人物。

因此,陈寿不会将乐进的此项战绩写在关羽传记中,在乐进的相关传记中一笔带过即可。

其二,关羽败给乐进,很可能是关羽的一次战略主动撤退。

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敌人杀气腾腾来袭,己方为了避免损失,很可能战略主动撤退,避敌锋芒,在敌人精疲力尽的时候,再一鼓作气杀上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关羽在荆州多年,荆州固若金汤,刘备能够放心大胆地夺取益州,攻打汉中,不是没有道理的。关羽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

关羽败给乐进,很可能是关羽为了诱敌深入,才主动撤退。乐进等人取得小胜,于是向曹操上报大捷。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将曹仁围困在樊城,水淹前来驰援的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那才是真正的大胜仗。

其三,陈寿很可能为美化关羽,因此掩去关羽的小败绩。

关羽是我国古代“武圣”,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人,是我们的偶像。虽然陈寿那个时期,关羽还没有后世的影响力,但他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因此,陈寿在给关羽写传记的时候,很可能采用“春秋笔法”,有选择地记载历史事实。整体来说,关羽坐镇荆州,荆州牢牢掌握在刘备集团的手里。虽然乐进在部分局部战斗中击败关羽的部将,但是没有彻底击败关羽,临沮和旌阳两地依旧在关羽的统治之下。

也就是说,乐进只是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对整个大局没有任何影响,没必要在关羽传中体现。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因此掩去了关羽的小瑕疵、小败绩。

结语

乐进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他的军事才能很高,但是和关羽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他很可能侥幸赢了关羽一两次,但是无关大局,因此陈寿没有在关羽传中记载,只是在乐进传中一笔带过。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暗器最厉害的猛将,碰见吕布也可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真正不惧吕布的三国猛将,吕布帐下首席猛将是谁,真三国无双6有比吕布强的猛将吗

    他就是曹操帐下猛将,被称为“古之恶来”的典韦。典韦本为张邈部将,后投奔了夏侯惇,夏侯惇见其武艺勇猛,就将他推荐给了曹操,曹操见典韦勇猛,十分欣喜,便将典韦留在了自己身边。之后典韦更是表现出超强的战力,深得曹操喜爱。曹操任兖州刺史后,觉得自己势力稳固了,就派人去接自己父亲,但没想到被陶谦部下击杀,曹操

  • 两名征讨朝鲜的大将,为何都被汉武帝严厉责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攻打朝鲜路线图,朝鲜历史上最勇猛的武将,清朝征讨朝鲜

    箕子画像而在战国时期,北方强国燕国依靠军事实力平定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由于国内形势不稳定,其便放弃了在朝鲜半岛建立郡县的想法,这让朝鲜半岛本部再次成为无主之地,一些较小的部落制国家在那里出现。而在汉朝初年的时候,燕王卢绾起兵失利,逃入匈奴,其麾下将官卫满在燕国当地纠集了千余

  • 东汉风云:汉和帝英年告崩,邓太后临朝听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汉邓太后听政,临朝听政,皇后临朝听政全文

    班超立如此大功,生虽封侯,死不予谥;而宦官郑众,居然得加封为鄛乡侯,真是有汉以来,闻所未闻了!话说郑众封侯,乃是汉廷创例,汉和帝因他诛窦有功,颁赏时又辞多就少,所以,格外宠遇,竟给侯封。哪知刑余小人,只可备供洒扫,怎得视若公卿?就使郑众驯良可取,有功不矜,终究不能封他为侯。这便是教猱升木,引蚁决堤。

  • 连李广的儿子都封侯了!为何李广还在原地踏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广为什么终身没被封侯,李广信李广,李敢封侯而李广没封侯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当中就是说的李广在年过花甲之际和王朔聊天,想象身边有多少的官员唯独只有自己都已经一把年纪了为何却没有封侯呢?自己也曾创下不少的战绩。首先了解一下李广的出身,李广他是名将的后代,自己也是征战一生。可以说是一生驰骋沙场打过不少胜战。在战场上有着“汉飞将军”的名号,其实像这样浑身都

  • 历朝历代都是以弱灭亡,为什么汉朝是强盛而亡国明犯强汉者必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视频,汉朝统治中国历朝一览表,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谁说的话

    国家非常的兴盛,那么外面的人自然是不敢觊觎,但是也不要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内部不能有矛盾。而汉朝之所以会亡,就是因为“内忧”,国内的权臣想要篡权,所以引发了矛盾。追究起原因,就是因为地方的权利太大了。在对外用兵这一点,东汉军力非常强盛,这是一个优点。但是在国家的治理上,东汉就没有那么优秀了。结局大家

  • 历史上的大汉朝,为何会饱受妖巫之乱的摧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妖巫,汉朝巫案是怎么回事,蛊巫之祸改变汉朝

    其实当时巫蛊之乱最兴盛的时期就是汉武帝时期,虽然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明君,但是在他老年的时候,他也没有办法能够辨认出哪些人是真的为自己好,而哪些人说的又是讲迷信霍乱的话语。只能说他那时候已经丧失了一些年轻时候的。机智和聪明,他缺少了一些分辨人的能力,而她偏偏就错信了那些只懂得用封建迷信欺骗皇上的人

  • 历史上匈奴为啥不仅不杀被俘的汉将,还让他们娶匈奴女人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匈奴墓出土的匈奴女性的帽子,霍去病征服匈奴后匈奴去哪里了,秦攻匈奴之战匈奴兵力

    其实从古代诗人的着作之中,大家就可以看出汉人是非常讨厌匈奴人的,但实际上匈奴人他们一般在抓住汉人的将领之后都是会对他们进行优待的。这就是由于匈奴人他们比较的害怕汉族的将领,因为汉族的将领大多数都有着超前的智慧,在战争之中一直都扮演者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而匈奴人也经常会因为遇到汉族的降临而落败。在这

  • 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诗人却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广的功劳远大于卫青和霍去病,李广儿子刺伤卫青,李广信李广

    李广之所以被很多后世诗人推崇,应该有多个方面的原因。司马迁不单是用历史的笔法写了李广的一生,而且还运用了文学的手法写了他很多轶闻,写出了李广的性格、才气、不幸,以及和命运的抗争。这让怀才不遇或时运不济的人读后,很容易引发共鸣。后来历史上的文人墨客都会借用李广的遭遇,来表达自己类似的境遇,成为了情感的

  • 嫪毐被车裂下线、嬴政赵姬母子反目,《大秦赋》终于开启了事业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眼看着《大秦赋》已开播过半,嬴政还未加冠亲政,秦国大权还被太后相国把持。而长信侯嫪毐这个假寺人因得太后宠信,权力是越来越大,行为也越来越猖狂。眼看着他扰乱朝纲、越俎代庖、僭越规制,弄得大秦群臣皆愤,观众们也是气愤不已,纷纷催他下线。在最新更新的剧集中,秦王嬴政得知嫪毐与赵姬偷偷生子之事,并目睹他们一

  • 孔明如此聪明,为啥让蜀汉那么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明在蜀汉的真实地位,三国演义蜀汉灭亡,蜀汉灭亡人口多少

    诸葛亮诸葛亮虽然有才能,但是他在用人方面还是不及刘备刘备在的时候,蜀国有五虎上将。刘备死后,姜维北伐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得让原来在关公帐下做书记的廖化(做过山贼,归顺关羽)做先锋。这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诸葛亮没有去培养年轻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