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布衣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传奇人物,但他的起点却很低。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因家里排第四,兄弟里排第八而得名,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据了解,他的父亲及祖父、曾祖父等都是之前拖欠政府税款的‘常客’,经常在淮河流域等地到处躲债。同时,也想去找个佃户的活计来做,过养家糊口的日子。由于家里贫穷,朱元璋无法上学,他的童年只好在当地村里给有钱的地主放牛。
1343年,濠州简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不仅发生了旱灾,而且次年春天还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都先后去世了,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
但因家里穷到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更不用说可以埋的地方了,最后还是好心的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他们这才有了能埋的地方,随后兄弟二人找了几块稍微干净些的破旧衣裳将尸体裹好后便埋在了刘家的坟地上。
后来朱元璋一家为了能活命,被迫和亲人们分开,各自寻找生存之路。在朱元璋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去了皇觉寺投奔高彬和尚,而后剃度做了小行童留在寺内。
他每日在寺里负责打扫、上香、敲钟及洗衣做饭等杂事,有时做的不好,还会遭到老和尚的斥责。没过多久,皇觉寺也开始闹饥荒,因寺庙里也没有足够吃的东西,主持只好打发这些和尚出去化缘讨生活,就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离开了寺院,开始了他的流浪之旅。
在朱元璋三年边走边乞讨的旅程里,他可以说是不仅走遍了大江南北,接触到了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还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也正是这段流浪的生活使得朱元璋从一个小男孩变得坚韧、残忍,成为了一个或许连他都没有想象过的模样。
反元斗争
在元末农民起义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农民矛盾本就日剧增加,更不用说天灾的频繁发生了,正好那时社会上流传着“明王出世,造福百姓”的说法,而朱元璋也因流浪的原因接触到了这些宣扬语录,从而打算加入这些走投无路的贫困农民,和他们一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在朱元璋25岁的时候,他投奔了儿时的伙伴郭子兴,做了‘红巾军’。他入伍后,因作战勇谋,略懂文字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凭借着自己的力量一步步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梯。1355年,朱元璋攻下了和县,被郭子兴任命为总兵头。
在一次外出,朱元璋见一小孩蹲在路边哭,便上前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是在等父亲。朱元璋仔细询问了一番才知道,原来小孩的父母都在军营里做活,但父亲和母亲因为一些原因不敢相认,只能在军营里以兄妹相称。
这时的朱元璋才意识到,部队的军纪存在一些问题:抢掠妇女、寻衅滋事等。他想如果事情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迟早会弄丢民心。于是,他下令让城中被拆散的夫妻团圆,也正因如此,朱元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民心,为他之后建立明朝埋下了伏笔。
后来郭子兴病逝后,由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接任元帅,可滁州和和县的那支军队,多是由朱元璋自己招募组建的,且朱元璋在作战方面比郭天叙更加有勇有谋,因此,朱元璋成为了这支部队的真正主帅。
1368年,朱元璋逐个击破各路的农民起义,等事情解决后,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称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
而元朝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王朝,可因为元朝后期的政权开始慢慢腐朽,最后被朱元璋结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局面,平定了四川、云南等地的混乱,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元朝破灭时,有十万多的蒙古女人被抓,很多人都好奇,这些人的结局是什么?是不是被充妓了?事实是这样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雷声大,雨点小
在被俘虏的众多官员中,朱元璋留下了很多元朝之前的官员,别看朱元璋做事残忍狠毒,但对于元朝后宫里的这些女人,其实他很善待这些蒙古女人,给了她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想回去的就回去,不想回去的就留下。而朱元璋也借此实施自己的三个措施。
一是将元朝鹑鹊之乱的恶习改掉。由于很多蒙古人对于鹑鹊之乱是没有概念的,甚至会在父亲死后,由儿子顺理成章地继承他的财产和老婆,但这些对于汉人来说,却是无法苟同的。而朱元璋之所以将元朝后宫里的女人解散,也是为了不将这种恶习给带到明朝来。
二是防止蒙古人的仇恨生长。毕竟当时朱元璋在参加反元的斗争中,他上过无数场战争,杀过无数蒙古人,为了让这些蒙古人不心生怨恨,所以他给这些蒙古女人留了一条命,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选择会家乡,也可以选择留在中原,以此来淡化他们心中对汉人的怨恨。
三是为了防止汉族和蒙古族的分化。让汉蒙两个民族和谐生活在一起,就要互相交流各族的文化与习俗。在一些蒙古女人选择留在中原时,他们必须和汉族的人通婚,而通婚之后,两个民族之间的服饰语言等文化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融合。这样下去,不仅能促进两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还会使蒙古人渐渐喜欢上汉文化。
结语:
不得不说朱元璋真是‘打得一手好牌’。再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朱元璋可谓是一代明君,要知道,在以往的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对待女人的方式都十分的残忍不堪,例如,靖康之耻时无数女子受虐,南宋被蒙古灭亡时,同样是无数女子受苦。
作为古代的女子,她们的命运从来都是随着朝代的命运起起落落,而朱元璋对待女子可以算是较为温柔的,他的这些措施不仅化解了蒙古女人的去处,还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
参考文献: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