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商业如此繁荣,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聊聊宋朝审计机构的演变

宋代商业如此繁荣,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聊聊宋朝审计机构的演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18 更新时间:2024/1/27 2:02:24

众所周知,宋朝是我国商业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朝代,然而在北宋前期,由于商业管理上的不成熟,各州府的商家很快出现了大量的偷税漏税现象,甚至反过来干扰政府维持秩序,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损失。

一般认为,为了控制发展规模迅速膨胀的各类商业机构,宋朝最先发明了“审计”一词,并根据政府需要不断改进审计机构,本文便就为读者们进行宋朝审计机构的演变进行浅析。

北宋前中期的审计机构

提到宋朝,有一个词在史学界中非常流行:“宋承唐制”。

但这点在中央机构方面是个例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赵匡胤为主的宋初统治者们对中央机构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原有的三省六部制已近名存实亡,取而代行职能的是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组成的“二府”以及盐铁、度支、户部组成的“三司”。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管理政府官员,防止贪污腐败等行为,宋太祖特别设立了中央最高审计机构,即“三部勾院”(又称三部都勾院)以及其他一些审计机构。

据《宋史》记载,三部勾院设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便明确指出它的宗旨:“掌勾稽天下所申三部金谷百物出纳账籍,以察其差殊而关防之。”换言之,只要觉得有必要,三部勾院的官员可以检查天下所有的账本,甚至有临时保管和扣押财物的职能。

显而易见,三部勾院被赋予的权力实在是有点大,而对政治平衡十分敏感的赵匡胤采取了各项措施来限制三部勾院的权力,其中最主要的办法便是将勾院一分为三,对应负责审计三司各项事务。

三部勾院在北宋前中期对防止贪污腐败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过由于宋初统治者们非常注重权力平衡,使得三部勾院经常在机构上发生变化。比如开宝五年,宋太祖赵匡胤出于各种考虑将三部勾院合三为二;到了太宗一朝,为了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赵匡义索性将三部勾院合二为一。

此后的皇帝们出于实际需要不断地对审计部门进行调整,至大中祥符九年(宋真宗,1016年),三部勾院在短短60余年间仅分合便出现了十次之多,充分体现了北宋早年的皇帝们对国家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审计部门这一新型机构的理解上的不成熟。

北宋中后期的审计机构

北宋中年,国家政治风气逐渐走向腐败,设于三司下的三部勾院及其它审计机构也不例外,越来越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仁宗时期著名史学家、时任翰林学士的范镇曾明确说道:“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无穷,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可见当时腐败情况已十分严重。

出于各种原因,宋神宗在其在位期间发起了熙宁变法(即王安石变法)和元丰改制共两次重大的改革,对国家政府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在元丰改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裁撤了“三司”(二府仍保留),重新恢复了三省六部制,而三部勾院等也随之被解散,其原有职能分别被刑部、户部、太府的一些具体机构或职官所代替。

1.刑部的

“比部”一词早在魏晋年间便已出现,如开篇所述,曹魏时期皇帝便专门设立了比部一职“执掌稽核簿籍”。元祐年间,宋神宗为了削弱相权,达到“乾纲独断”的目的,他便以复古为名发起了元丰改制,比部便是宋神宗“复古”的产物之一。

据《文献通考》记载:“比部掌勾稽文账,周知百司给费之多寡,凡诸仓场务收支各随所隶,以时具账籍申上,比部驱磨审复,而会计其数,诸受文历,每季终取索审核,事故住支及藏罚欠债负则追索填纳,无隐味则勾销除破。”

由此可见,比部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中央最高复审机构,它不仅“执掌勾覆”,而且还具有追赃、罚款等行政职能,具有较高的权力。

2.户部的各项审计机构

相比较刑部,元丰改制后被分到户部的相关审计机构则要庞杂很多,主要有左曹检法案(审计全国税收)、度支曹(审计地方财政)、金部曹(审计平准相关事项)、仓部曹(审计仓库及重要物资运输)等审计机构,因本文篇幅有限,具体内容便不在此详述。

户部下的各类审计机构的最明显特点便是权力较小、负责事项杂乱以及各审计部门之间缺乏联系,这就造成了审计效率低下及审计内容相互冲突等许多问题,引得了大臣们的众多批评和不满。

神宗死后,执掌大权的司马光便曾在奏折中向新登基的哲宗抱怨道:“旧日三司所掌事务散在六曹及诸寺监,户部不得总天下财赋,账籍不尽申户部,户部不能尽知天下钱谷之数……利权不一,虽使天下财如江海,亦恐有时而竭,况民力及山泽所出有限制乎?”

在司马光的建议下,政府专门设立了“拘辖司”这一机构,整合了原来的一些审计机构,甚至一度兼领了比部。拘辖司的出现提高了国家的审计效率,但也成为了南宋审计工作重心转移的根源所在。

3.太府寺的专勾司

太府寺是专门负责宫内事务以及皇帝赏赐的机构,西汉时期便已设立。北宋初年,赵匡胤架空三省六部,改设“三衙”(即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和侍卫亲军马军司)专门负责全国军事。太宗时期,国家在步、马二司下设立了专勾司,管理军事相关的财政审计工作。

元丰改制后,军事机构大量变动,而专勾司被并入太府寺中,“考其名数以给禄赐则归粮料院,复以法式钩磨则归专勾司”,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据相关资料记载,专勾司有时又会被称作“审计司”,如《宋会要》中便曾这样写道:“户部言勘会请给,粮料院、审计司只得拖历批勘。”除了专勾司外,没有任何机构能与“审计司”这一称呼对的上号,因此可以理解为这是对同一机构的两种称呼,而“审计”一词便也最早由此而来。

南宋时期的审计机构

靖康之难与建炎南渡后,天下形势一片混乱,如何应对以金国为首的异族入侵问题以及重整支离破碎的财政入侵问题成为了南宋初期政府需要解决头等大事。

虽说宋高宗赵构在历史上的名声较差,但为了延续宋祚,他还是意识到了解决危机的当务之急是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因此,军政合一与精简机构成为了宋高宗在位时期的两大改革主题,事实证明高宗的也举措确实收到了效果——三冗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而以岳飞为首的“中兴四将”也帮助他挺过了最危急的时刻。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南宋时期的审计机构虽仍以继承北宋体制为主,但为了适应新形势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1.刑部的比部

刑部是受到高宗精简计划冲击最严重的部门之一,虽然总体机构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然而高宗在诏令中明确写道:“诏刑部郎官以二员为额,吏人减半。”由于大量工作人员被裁汰,刑部原有的职能被大为削弱,其中比部受到的冲击可以说是最为严重。

据《宋史》记载,“高宗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诏比部兼司门”,或者“都官兼比部、司门事”。后来,“隆兴元年,诏都官、比部共置一员。自此,都官兼比部、司门之事”。

换言之,南宋时期的比部不仅被负责管理俘虏、奴隶的“都官司”兼并,失去了原有的独立地位,甚至连官职都被裁撤,原有事务被以都官为首的都官司官员兼领,实际权力较北宋时期可谓相差甚远,可谓辉煌不再。

2.户部的各项审计机构

相比较刑部的比部,户部的各项审计机构的命运可以说要好很多,据《宋史》记载,宋高宗在诏令中这样写道“当多事时,诸部或长贰不并置,或并郎曹使相兼之,惟吏部、户部不省不并”,这就决定了户部是受到冲击最小的部门之一,甚至还有所强化,这也就决定了户部的审计机构成为了所有审计机构的最大受益者。

建炎时期,刑部机构被精简,而太府寺也一度被裁撤(下文详述),因此分配到户部的事项变得繁多了起来。据《宋会要》记载,“今先次取会到行在辖下粮审院、左藏库、榷货务、都茶场、省仓草场收支数目,攒到绍兴四年一年收支数目,申纳朝廷”,也就是说,原来太府寺专勾司的工作内容被户部审计机构兼领。

到了孝宗时期,为了提高审计效率,政府再度设置“户部拘催所”,负责“拘催诸路州军并酒库未起逐年钱物”;淳熙二年,又有官员提出“仿本朝三司之制,专置提举账司,总天下账状,以户部左曹郎官兼”……,总之,南宋户部审计的权力较北宋时期大为提高,而户部的审计机构也取代了比部原有的地位,成为了南宋最重要的审计部门。

3.太府寺的审计司

南宋太府寺大致继承了北宋时期相对应的职能,但也遭受了不小的波折。如前文所述,太府寺在高宗时期一度被裁撤,其各项事务也被并入户部;到了绍兴年间,南宋局势逐渐好转,出于统治者们的个人需要,太府寺被重新复置,而包括审计司在内的太府寺各类机构在此后也就逐渐成为了定制,再无重大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宋高宗名为赵构,而专勾司的“勾”字与“构”同音,犯了忌讳,因此“建炎元年五月……诏诸司专(勾)司、诸军专(勾)司,改作诸军、诸司审计司”,审计司也就成为了太府寺审计机构的正式名称,这也是我国最早正式名为“审计”的审计机构。

结语

总体而言,由于宋朝是我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因此对国家包括沈机在内的国家经济管理能力提出极大的考验,这就直接推动了政府的审计水平逐步走向成熟,而审计机构也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大致形成了中央专设机构、地方临时差遣的审计模式。

宋代审计的规模和成就在中国封建王朝中可谓是空前绝后了:在高度商业化的两宋时期,特大经济案件出现的次数反而要少于明、清两朝;在面对强敌压境的大环境下,宋朝尤其是南宋在不断赔款求和的前提下仍能保持大量,这除了南方经济大开发外,也与统治者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宋朝的审计工作是值得肯定的,它的内容也值得我们后人不断地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宋史》

2、《宋会要》

3、《文献通考》

4、《试评宋代审计》

5、《宋朝审计机构的演变》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在建立了国家以后,就“杯酒释兵权”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太祖赵匡胤个人资料,杯酒释兵权赵匡胤音频,为什么赵匡胤被称为宋太祖

    其实在开始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皇帝郭荣手下的大将。郭荣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在郭荣的带领之下,后周王国先是进攻了南唐王国,消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然后又向被攻击起来的辽国的军队,打算把辽国平白无故得到的燕云十六州给收复回来。他一路上所向披靡,把瀛洲和莫州给收了回来,本来郭荣想继续完成自己的事业的

  • 欧阳修词作“风流”、却广为传唱,这在礼法严明的古代,妥当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欧阳修词作体制,欧阳修代表古文,欧阳修词作精选30篇

    诗仙李白“唐人长短句,诗之余也,始于李太白。”宋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也是宋代文化的代表。终宋一代,宋词大家不可胜数,前有晏殊、欧阳修,后有苏轼、秦少游,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宋代文化之繁荣,以词为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宋代文化意识之变迁经过唐末以来的战乱和动荡,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

  • 朱元璋26子,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之位,就连朱棣都选择隐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何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很放心,朱元璋为何要朱标当太子,朱元璋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朱标

    有着众多儿子的朱元璋,按照古时的帝王继承制度太子朱标毫无疑问是最佳人选,朱元璋对朱标也是非常宠溺。主要让朱元璋这么宠溺朱标的原因是因为朱标很像马皇后,朱元璋本身对马皇后就是带着喜爱又亏欠的感情的,在朱元璋尚未当上皇帝时,马皇后就跟随自己过着苦日子但是却毫无怨言。因此朱元璋的一生对马皇后不同于其他人,

  • 宋朝一女婴出生不哭不闹,拜佛时高僧见状怒斥:这不是你来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一女婴出生时不哭不笑,古代对新生儿不哭有何迷信,宋朝高僧禅诗100首

    当然这些异象或许只是自然现象,毕竟那个时代,科学不发达,天气变化也没有相关的说明。由于古代医疗水平的低下,导致接生孩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小问题,让大家以为比较奇异,所以就让一些人的出生充满了神奇之意。就如同史书记载的这一位姑娘,就是比较神奇的一个人物。一、出生异象时间回到了宋代,一个看

  • 批判唯心主义理学和倡导“实事求是”精神的顾炎武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顾炎武勇于担当事迹,顾炎武简历,顾炎武经典语录100句

    明清之际,我国思想界兴起一种新的学风,从空疏的心身性命之学的泥坑中自拔而出,转向“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这种思潮以顾炎武为代表,发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顾炎武提倡“博学于文,行已有耻”,强调“引古以筹今”,带有“古为今用”的意义,和“因事以制宜”作为内容的“实学”-“经学”

  • 元朝大将扩廓帖木儿,如何发展壮大自身,抵御明朝以身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帖木儿为什么对明朝称臣,徐达与扩廓帖木儿战争,扩廓帖木儿怎么败兵的

    朱元璋的势力发展迅速,尽管扩廓帖木儿积极带领军队抵御,奈何还是无力回天,最终只好带领军队撤退到北方。《新元史》中曾言道:“扩廓帖木儿才不及其父,然崎岖塞上,卒全忠孝,明太祖谓之奇男子,谅矣哉。”通过朋礼党争,使得扩廓帖木儿成为国家的左丞相。尽管如此,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却并不稳固。元朝向来有按照家世来任

  • 《水浒传》中段景住排在108位,他会有怎样的想法?你怎么看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水浒传段景住排第几位,水浒传段景住在哪里,水浒传段景住上梁山是什么情节

    谁会想到他没有被任用,羡慕失去孙山的人呢?我们要知道,住在梁顶的段静,并没有太多的认知度。他只是河里的小偷。宋江,为了争夺108个英雄,可以让他成为第一。段景柱为什么只能排到这个数字呢?大家都知道,宋江一当上首领就急着安排座位。他的目的是巩固自己的地位,把它交给兄弟们,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军事、财

  • 一个敢于挑战婚姻的宋朝悲情女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最悲惨的女人,历史上的十大悲情才子,宋朝最牛才子视频

    女子不用感慨孤楼独望镜花黄的悲伤;可以走出家门莺燕相邀踏春吟唱把酒欢歌;不用体会因寡而孤独一世的悲凉;如遇有缘,仍可继续家庭的和谐乐章。如聪慧也可做那藏书万卷的才女,吟诗作赋不弱须眉。故此,大宋朝的才女们纷纷涌现并留下众多千古佳作,让后世感受到这个时代的繁花似锦。但命运的天枰也不是身处于这个时代的大

  •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聊聊宋代女性的离婚自主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代离婚的自主性,宋代女人离婚改嫁视频,古代离婚词一别两宽

    激动者张嘴就将提出者和通过者骂个狗血喷头;委婉者也拐弯抹角地将离婚冷静期可能发生的惨剧娓娓道来,末了再加上一句,要不再加个"结婚冷静期"得了,要知道,"闪离"的夫妻不少,但是"闪婚"的情侣也很多啊。如今,说到古代女性,在人们印象中,她们多以"以夫为纲"、"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形象出现;但是

  • 宋江吴用叛宋投辽,一百多条梁山好汉会随他们去,鲁智深武松也不会坚决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江和吴用谁最狠毒,吴用卢俊义鲁智深,武松吴用

    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宋江面对辽国许诺的高官厚禄,确实是动心了,吴用不止动心,还动了口,只要宋江点头,他就会把想法付诸实施。宋江在最后一刻否决了吴用的建议,这种否决可能也是对吴用的试探,如果吴用坚持己见,宋江会不会借坡下驴也是个问题。宋江最担心的是其他好汉不肯顺从,我们也可以替他研究一下,看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