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国时期长达五十多远的内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宋国时期长达五十多远的内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20 更新时间:2024/1/19 9:05:05

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

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

太宰类似于后世的宰相,大司马则类似于后世的大元帅,两位重臣火并不说,居然连国君都因此被杀。

[var1]

在提及华督杀孔父嘉的原因时,史官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狗血的故事。

据说在公元前711年的某一天,孔父嘉的老婆正在逛街,被华督看见了。华督觉得孔父嘉的老婆非常漂亮,于是就在一年后把孔父嘉杀死,抢走了他的老婆。

九年,大司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华督,督说,目而观之。

十年,华督攻杀孔父,取其妻。

宋国国君宋殇公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非常愤怒,打算找华督的麻烦,华督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宋殇公一起杀了。

殇公怒,遂弑殇公,而迎穆公子冯於郑而立之,是为庄公。

一个重臣杀了另一个重臣,随后又杀了国君,这本是天大的案件。可就是这样一个天大的案件,史书所记载的起因居然如此无厘头,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皇帝不需要种地,所以皇宫里没有金锄头;皇帝打算出远门的时候,同样不需要西宫娘娘烙大饼,也不需要东宫娘娘卷大葱。把这种啼笑皆非的所谓“真相”堂而皇之地写进史书,就像某些人整天嚷嚷周幽烽火戏诸侯一样令人叹息。

[var1]

在讲述宋国弑君大案之前,我们要先介绍一下宋殇公这个人上位之前的故事。后世给他留下的谥号是“殇”,可见时人对他的评价多为负面。

宋殇公名为与夷,他的父亲是宋宣公,在宋宣公临终之前,却打算将君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公子和,而不同意自己的长子与夷接班。

面对哥哥送上的大馅饼,公子和自然是一再拒绝,认为兄终弟及并非征途,自己愿意周公旦学习,好好辅佐侄子与夷,并不觊觎君位。

但宋宣公似乎是主意已定,非要让弟弟公子和接班,并用大帽子压他:为了宋国的前途和未来,你一定不能推辞。

就这样你来我去几个回合,宋宣公胜利了,弟弟公子和被他成功劝服并顺利接班,史称宋穆公。

十九年,宣公病,让其弟和,曰:“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我其立和。”和亦三让而受之。宣公卒,弟和立,是为穆公。

九年之后,宋穆公也病得快要去世了,于是就发表了一番言论:“当初哥哥临终前将君位传给我,却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与夷,现在我也不能传给自己的儿子,要把君位还给与夷。”

随后,宋穆公为避免自己去世之后,子侄之间因争位爆发内讧,就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和公子勃送到了郑国,请郑国雄主郑庄公帮忙照顾。

八月庚辰,穆公卒,兄宣公子与夷立,是为殇公。

从人类天性的角度出发,一个人对儿子的亲密程度显然要远高过对弟弟的亲密程度,如果公子与夷的资格和能力足够,宋宣公没有理由让自己的弟弟接班。

同理,在宋穆公临终前,如果自己的儿子公子冯有足够的资格和能力,他显然也不甘心把君位还给哥哥的孩子。

或许有人会认为我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问题是:如果公子与夷和公子冯拥有足够的资格和能力,就证明他们背后必然站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个人或许会因为道德等原因,选择克制自己的欲望,但集团绝没有这种控制力,它们存在的目的就是攫取一切利益,直到被过量的利益撑死,或者被其他利益集团干掉为止。

古往今来,无一例外。

[var1]

如果宋国的事情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毕竟这只是一种“鱼大吃虾、虾大吃鱼”的食物链游戏而已。

可奇怪的是:宋宣公不把儿子与夷送出国,似乎笃定了弟弟宋穆公不敢暗害自己的儿子一样;宋穆公却在确定传位给公子与夷之后,立刻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出国,似乎生怕自己的儿子被公子与夷暗害一样。

关于这一点,其实在十年之后华督谋杀孔父嘉时,史书给出过答案:宋国内部一直有两个不同的声音。按照现在的分法,宋国内部的“鹰派”和“鸽派”一直在明争暗斗。

公子与夷和孔父嘉属于“鹰派”,而宋宣公、宋穆公、华督都属于“鸽派”,公子冯则有些左右逢源的意思。

正由于宋宣公和宋穆公都属于“鸽派”代表人物,所以他们与公子与夷这样的“鹰派”代表人物政见不同,这也是宋宣公执意不立公子与夷的重要原因。

如果朝臣都是“鸽派”,继位的国君却偏偏是个“鹰派”,你说结果会怎样?最终的结果要么是国君对朝臣展开大清洗,要么是朝臣发动政变更换国君,要么是其中一方妥协。

可无论是哪种结果,都不如直接立一个同属于“鸽派”的继承人为好。

也有可能是:宋宣公与宋穆公既不是“鸽派”,也不是“鹰派”,只是根据国际形势来不断调整策略而已,但公子与夷大概是铁杆“鹰派”,所以宋宣公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上台。

在宋宣公和宋穆公时期,宋国的国际环境还算不错,史书对于宋宣公和宋穆公的为政举措也是以褒扬为主。

在这种背景下,公子与夷心中纵然有万般不服,却也只能老老实实地憋着,“鸽派”会把他束之高阁,却不太可能对他下黑手。

但到了宋穆公晚期时,情况似乎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更多文章

  • 谁看懂了?泛舟湖上,甄嬛与果郡王相遇,谈起范蠡西施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甄嬛说范蠡与西施,范蠡西施墓,西施秘史西施范蠡吻戏

    [var1]在泛舟湖上,两人有相见恨晚之意,相聊甚欢,其中就谈到了范蠡、美人西施两位历史名人,甄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范蠡将自己心爱的西施亲手拱手让于他人,虽然日后再次相聚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不能再有往日情怀。果郡王听了之后,赞赏道甄嬛想法真妙。那么两人为何无端端会说起范蠡、西施这个典故呢?这其中

  • 盛行于春秋战国的楚国货币,有什么样的体系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时期楚国货币,王立群讲战国楚国,战国晚期楚国女子服饰

    楚国,不少人心中都兀自泛起一个人物形象——项羽,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正史记载,项羽作为“西楚霸王”,即便是最终败给汉高祖刘邦,却依旧谓是尽得古今民心。古代才女兼北宋大词人的李清照为称赞“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将项羽视做人杰。那么楚国近千年的历史里,历经无数兴衰荣辱,他的历史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 商鞅用小手段引发变法,秦国变法富强后却将他五马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为何在秦国两次变法,商鞅五马分尸,商鞅变法最大的争议

    公元前359年,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鼓励人民立罕功,有功者可得爵禄;编制户籍,使各户互相监督等。[var1][var1]秦孝王知道商鞅很有本领,任命他做宰相。商鞅接受了任命之后,便要大事改革秦国的政治。他认为必须自己先建立威信,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命令仆

  • 古代士兵打仗,如何解决生理需求?勾践想了个办法沿用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勾践死于谁手里了,勾践妹妹被谁欺负,古代治兵之法

    古代的士兵正是精力旺盛之时,那么他们在打仗期间是如何解决生理需求的?勾践曾想出了个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被后世沿用了上千年。[var1]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每一个朝代的出现,都经历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古时候兵荒马乱,作战的人数也十分庞大,据史料记载,夏商周时期,光是登记在册的人数就有四五十万

  • 历史上的名将之后,赵括给父亲丢了脸,王贲延续了父亲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贲图片,真实的历史王贲为何杀栎阳,历史上的赵括到底有多可怕

    [var1]赵括战国山东八名将之一的马服君赵奢,是赵国赫赫有名的将军,但是这个将军的名气好像被后来被他的儿子给埋伏的死死的。赵奢将军的儿子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赵括,就是那个刚刚读了几本兵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出手就给敌将白起送了四十万人头的——纸上谈兵赵括。赵奢将军当年一战斩首秦军八万,赵括初次上战场就

  • 你知道燕国的国君脑袋装的是什么?为什么老是想打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国和燕国有啥仇恨,赵国vs燕国,燕国和赵国哪个先亡了

    说起燕国的地理位置,包括冀北,辽西,与秦国边境接壤,南面与赵国、齐国接壤,位置偏北,而且相对来说较为荒凉。中原之混战,很多时候都与燕国无关。按照中原地理分析,秦国主要目标是进攻中原,占领肥沃的土地,吞并富庶的城市,但是占领燕国的心思估计是最少的。[var1]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上位起开始,我们数

  • 盗墓者挖出战国古剑国宝级文物险些流失国外最后全部被追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剑修复,盗墓出土珍贵文物,历史十大名剑出土文物

    但是历史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而且研究历史也是极其枯燥无味的,因为研究必须有所依据,历史是要靠证据或者史实,不能盲目乱猜,历史一定要保留着真实性和绝对性。研究历史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古典书籍,文物字画,因为研究历史的前提就是回归历史的本身。[var1]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去研究历史,如此

  • 孔子要气吐血了!儒家地位之低下竟都不如娼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如何评价孔子和儒家,儒家孔子黑白背景图,孔子与儒家纪录片

    [var1]想当年,秦始皇统一列国后,在李斯的建议下,焚书坑儒,使得大量史书典籍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到了汉代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又将儒家推到了学术之巅,一时风光无限。此后,虽然一路浮浮沉沉,还算是比较平稳。然而,到了元朝时,却又把儒道家放到了“臭老九”这样

  • 秦国送重耳回国继位,为何晋国马上就翻脸跟秦国抢生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重耳从秦国回晋国夺位,晋国重耳,晋国重耳逃亡的故事

    [var1]重耳流亡背景分析:重耳是晋国公子,因骊姬之乱被迫逃亡国外。这样的逃亡的日子一过就是将近20年,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到年过花甲。辗转八个诸侯国,最后来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秦穆公非常热情地接待了重耳。并赏赐五位夫人给他,待遇深厚。穆公热情招待重耳一来是因为秦晋已经两代互为姻亲有亲戚

  • 魏国大军溃败,竟然变局,与阿富汗有惊人相同一幕,历史重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阿富汗局势最新消息,魏国骑兵,阿富汗潘杰希尔局势

    魏国三年内乱,两兄弟争夺王位,国力大衰,韩国韩若山与赵国赵种一起商量,密谋趁机吞并魏国,于是三国联盟正式瓦解,韩国赵国大军已经包围魏国的首府安邑,赵种建议:“杀掉魏,立公中缓为魏国国君,割一部分土地给我们,我们就退兵。”而韩若山不同意这个建议,就说:"杀了魏,我们会被世人嘲笑说是残暴,又割让土地,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