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汉献帝东归遇害,曹操等关东诸侯将会如何自处?

如果汉献帝东归遇害,曹操等关东诸侯将会如何自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45 更新时间:2024/1/26 13:04:49

当时汉献帝想东归雒阳,却派人哄骗李傕等人,说是去弘农郡陕县(张济军驻扎地),李傕信以为真,就同意了。

结果随从护驾的郭汜打起了小算盘,想自己也玩一把劫持皇帝,结果打不过其他将军(杨定、杨奉、张济等人),便跑去向李傕告发:张济那帮人是想把皇帝带回雒阳,他们要脱离我们的控制,然后他们掌控朝政。

李傕得知,便调动兵马,与郭汜联合追击汉献帝的队伍,想抢回汉献帝。

所以说,李傕、郭汜只是想抢回对汉献帝的控制权,并不会加害于他的。

脑洞分析

其次,回到这个问题的脑洞上来,假设汉献帝在战乱中丧命,李傕这帮人肯定吃不了兜着走,关东诸侯们又有了联合讨伐的借口了。

当时关东的割据军阀大致分为袁绍袁术两大阵营。

袁术是有异心,想称帝的,他正好趁机登基,宣布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后大造舆论,要替天行道。

袁绍当时正在组织联军讨伐幽州公孙瓒,因为幽州牧刘虞被公孙瓒杀害。

袁绍带着刘虞的儿子刘和,用替刘虞复仇的旗号,联络亲近刘虞的乌桓人,一同攻击公孙瓒。之前袁绍也曾想在关东另立皇帝,以此对抗长安朝廷,当时选的人就是刘虞,而刘虞坚决不肯。

如果开个脑洞,汉献帝已死,袁绍肯定会劝刘和登基称帝,然后自己以大将军的名号讨伐公孙瓒,再平定天下。

回到曹操身上。在献帝东归的那年(195年),曹操当时刚刚夺回兖州,按照历史进程,曹操在次年进军豫州,讨伐黄巾军。

在曹操控制范围里,并没有可以拥立的皇帝,曹操和琅琊王的关系不错,据说彭城王也避难去过兖州,但他也不会去拥立琅琊、彭城王称帝,因为他这么做肯定会得罪袁绍。

所以,脑洞的结果是:曹操只能继续依附袁绍,还没有能力单打独斗。

至于刘备孙权,更是不可能。

本年(195年)的刘备与袁术争夺徐州,后来被吕布偷袭,让出徐州,又一次寄人篱下;

孙权还是跟哥哥孙策混,无忧无虑,天天想着找谁去借点钱来花的少年。

以刘备、孙策的出身看,在当时,他们根本没有吸引天下人注目的资本,孙策能占据江东,已经是他能力的极限了。

再谈历史

在历史上,曹操是控制了汉献帝,以天子诏令“讨伐不臣”,同时以朝廷的威信,吸引了天下很多名士进入朝廷,曹操再挖到自己的集团里来。

如果没有汉献帝,曹操肯定不能继续壮大。

当然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在建安年之前,曹操的手下主要是由谯沛子弟(包括自家兄弟)、兖州从臣两大部分组成。曹操非常信任这些人,这些人也占了曹魏开国功臣的绝对多数了。

更多文章

  • 他只是刘邦身边的一个车夫,没有任何地位,可汉初三杰都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点评汉初三杰,刘邦的车夫夏侯婴,刘邦论三杰原文

    这个人就叫夏侯婴,此人为人很忠厚,而且十分看重情义,他和刘邦来自同一个地方,当时刘邦是泗水亭长,而夏侯婴就是在马方里面养养马驾驾车,当时和刘邦因为共同话题很多,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而且每次在夏侯婴干完自己工作后都会去找刘邦,一聊就是好长时间,有的时候半夜了都不会入睡,可见他们的感情多深厚。而且他俩还

  • 东汉风云:邓骘平羌无功受奖,梁慬平羌剿抚结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汉邓骘简介,邓骘墓,寇兰芝邓骘大结局

    话说车骑将军邓骘,与征西校尉任尚等,出讨诸羌,因各郡兵马尚未到齐,乃留屯汉阳,但遣前哨数千骑,窥探诸羌动静。不意到了冀西,突与钟羌相遇,急切不能抵敌,竟被杀死千余人,余众狼狈逃归。可巧西域副校尉梁慬驰归,行抵敦煌,奉诏为邓骘援应,因即引兵转赴张掖,击破诸羌万余人,斩获过半。再进至姑藏,羌豪三百余人,

  • 秦始皇自称“朕”的原因,被隐藏得太深,难怪选择“皇帝”为尊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诸侯王之上,周天子的自称叫“予一人”或“余一人”,表示四海之内仅此一人之意,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个自称。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自认功绩超过历代君王,又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于是要求各种称号有所改变。按照这个逻辑,秦始皇选为自称的“朕”,必然要比“予一人”更能表现成功,更能表现他的功绩。那么,秦

  •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为何在唐代时,出现一个短暂的兴盛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代吐蕃王朝最高的统治者,唐代传奇创作的兴盛时期,简述一下吐蕃王朝的历史

    而肥沃的土壤只出现在季节更替的春秋季节,一旦过了长满青草的春日,生存便成为了一个难题,这些骁勇善战的部落只能将目光放到繁荣的中原。 但数百年的入侵也并没有让这些部落获得太多生存空间,农耕和书本知识的匮乏将他们局限在了部族的混战和对中原沃土的入侵,如此循环往复,草原上的三十二任赞普也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太

  • 陕西出土唐朝公主墓,看到盗墓贼的做法后,专家:令人气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墓葬文化由来已久,自古就有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说法。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但随之而来的是盗墓行为也逐渐盛行起来。一代枭雄曹操就曾组建过一只赫赫有名的摸金校尉,这支军队专门以盗墓为主业。而带来的宝贝都被曹操用以贴补军用。在曹操逝世后,人们贪恋他墓里埋藏的珍贵异宝,可

  • 东晋、南宋和明朝,同为夷狄当前,谁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更硬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晋和南宋哪个更耻辱,夷狄骄盛时南宋君臣的态度,南宋东晋哪个面积大

    但是,我要说但是了——说明朝是中国最有骨气的王朝,很值得商榷。中国的王朝更迭虽然频仍,但是面临大规模外族入侵的其实不过就三次——西晋到东晋、南宋始末以及南明十七年而已。其余的王朝更迭,都只是人民内部矛盾而已,不涉及到民族之间的斗争,不提也罢。那么这三次大变,各家表现如何呢?明朝就不说了,统治阶级的层

  •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王朝之一,为何和亲规模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贵主和亲指的是什么,历史上波斯和唐朝的和亲,唐朝和亲往事讲座

    一、唐代和亲政策的内容01.公主出嫁外蕃唐代婚姻缔结,以唐朝公主外嫁吐蕃为主,当然也有周边首领的女儿入嫁唐朝,但只是少数。公主入吐蕃的方式主要有求婚和赐婚,边疆民族向唐求婚或是唐统治者直接赐婚。婚姻确定后,便要册封公主及确定婚期。其次就是筹备婚礼,和亲公主确定以后,唐王朝开始着手筹备婚礼等事宜,设礼

  • 石壕吏抓人,杜甫为啥不出来替老妇说一句话?没人会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杜甫在石壕村出来后又去了哪,杜甫邻家老妇打枣的诗,暮投石壕村杜甫

    主要是因为神仙这些称号虽然很多,但终究是没有几个人真的见到过,而圣人则是人世间真正存在过的人,很多人亲眼见过这些人,而且和这些人一起生活过,这些圣人留下了许多自己的言论和书籍,让我们在他们死去多年之后都感觉他们似乎还在身边。正是因为这样的影响导致了我们很多人普遍更加信仰圣人,而我们很多英雄能人的目标

  • 武则天本想除掉袁天罡结果对方说八个字武则天吓坏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身具如此本领的袁天罡身上曾经出现过非常多的奇异事件。有一次袁天罡与同僚李淳风一起挑选自己未来的墓穴,两人来到同一片山岗,各自选择了一个地方,这两处墓穴相距不过百米。然而就是这样近的距离、李淳风的墓穴很早便被盗墓者搬空,而袁天罡的却没有任何盗墓者进行损毁,甚至在其后一千年的时间中一直有重兵看守。不过,

  • 李白的一首“烂诗”,前两句十分普通,后两句救活了整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最有名的诗两句,李白蜀道难中哪两句引用神话,李白的两句佳句是什么

    称为大唐诗仙的李白一生充满传奇李白是生活在唐朝时期盛世的时候,他字太白号称青莲居士,象征自己如同莲花一般伟岸高洁的品质。他是唐朝时期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者,被后人称为诗仙,当时是诗圣杜甫的好朋友,两个人是忘年之交。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常心的李白,他却在学诗的过程之中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他曾经也有过救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