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汉献帝想东归雒阳,却派人哄骗李傕等人,说是去弘农郡陕县(张济军驻扎地),李傕信以为真,就同意了。
结果随从护驾的郭汜打起了小算盘,想自己也玩一把劫持皇帝,结果打不过其他将军(杨定、杨奉、张济等人),便跑去向李傕告发:张济那帮人是想把皇帝带回雒阳,他们要脱离我们的控制,然后他们掌控朝政。
李傕得知,便调动兵马,与郭汜联合追击汉献帝的队伍,想抢回汉献帝。
所以说,李傕、郭汜只是想抢回对汉献帝的控制权,并不会加害于他的。
脑洞分析
其次,回到这个问题的脑洞上来,假设汉献帝在战乱中丧命,李傕这帮人肯定吃不了兜着走,关东诸侯们又有了联合讨伐的借口了。
袁术是有异心,想称帝的,他正好趁机登基,宣布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后大造舆论,要替天行道。
袁绍当时正在组织联军讨伐幽州公孙瓒,因为幽州牧刘虞被公孙瓒杀害。
袁绍带着刘虞的儿子刘和,用替刘虞复仇的旗号,联络亲近刘虞的乌桓人,一同攻击公孙瓒。之前袁绍也曾想在关东另立皇帝,以此对抗长安朝廷,当时选的人就是刘虞,而刘虞坚决不肯。
如果开个脑洞,汉献帝已死,袁绍肯定会劝刘和登基称帝,然后自己以大将军的名号讨伐公孙瓒,再平定天下。
回到曹操身上。在献帝东归的那年(195年),曹操当时刚刚夺回兖州,按照历史进程,曹操在次年进军豫州,讨伐黄巾军。
在曹操控制范围里,并没有可以拥立的皇帝,曹操和琅琊王的关系不错,据说彭城王也避难去过兖州,但他也不会去拥立琅琊、彭城王称帝,因为他这么做肯定会得罪袁绍。
所以,脑洞的结果是:曹操只能继续依附袁绍,还没有能力单打独斗。
本年(195年)的刘备与袁术争夺徐州,后来被吕布偷袭,让出徐州,又一次寄人篱下;
孙权还是跟哥哥孙策混,无忧无虑,天天想着找谁去借点钱来花的少年。
以刘备、孙策的出身看,在当时,他们根本没有吸引天下人注目的资本,孙策能占据江东,已经是他能力的极限了。
再谈历史
在历史上,曹操是控制了汉献帝,以天子诏令“讨伐不臣”,同时以朝廷的威信,吸引了天下很多名士进入朝廷,曹操再挖到自己的集团里来。
如果没有汉献帝,曹操肯定不能继续壮大。
当然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在建安年之前,曹操的手下主要是由谯沛子弟(包括自家兄弟)、兖州从臣两大部分组成。曹操非常信任这些人,这些人也占了曹魏开国功臣的绝对多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