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为何在唐代时,出现一个短暂的兴盛时期?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为何在唐代时,出现一个短暂的兴盛时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593 更新时间:2024/1/16 12:55:20

而肥沃的土壤只出现在季节更替的春秋季节,一旦过了长满青草的春日,生存便成为了一个难题,这些骁勇善战的部落只能将目光放到繁荣的中原。

但数百年的入侵也并没有让这些部落获得太多生存空间,农耕和书本知识的匮乏将他们局限在了部族的混战和对中原沃土的入侵,如此循环往复,草原上的三十二任赞普也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太多笔墨。

一直到唐代盛世,松赞干布的出现让草原山的大部分部落臣服于他,而青藏高原也终于迎来了真正原因上的吐蕃朝,那么松赞干布为什么能解决这个困扰各部族数百年的统一难题,而面对各部族不同的习惯与信仰,草原物资和生存条件的局限,松赞干布是如何解决了这些难题,使吐蕃王朝走上了兴盛之路呢?

一、压住雄鹰翅膀的宗教权力

1、苯教的渊源

从石器时代起,人类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拜便是伴随出现的情绪,而这些矛盾的情感逐渐让他们摸索到了自然生活的规律。

在这些“规律”的束缚下,人类慢慢对强大的自然之力产生了屈服的理念,在这层理念的驱使下,祭祀与信仰这些宗教宗教行为开始出现,一直到产生文字,这些对自然力量的推崇行为才有了准确的定义--“信仰崇拜”。

而在遥远的青藏高原里,宽广的草原和横跨万里的江河让那里的人们更直观的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自然的力量带来了季节的变迁和生物的迁移,万物在绵延万里的草原上生存和繁衍。

在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对自然的崇拜变成了牧民心中所必须的信仰,而“自然宗教”也就因此而诞生,“万物有灵”这一概念成为了原始苯教的信仰核心。

作为一种罕见的自然宗教,在蔓延万里的草原上逐渐发展为了大部分部族的信仰教义。当辛饶弥沃佛从遥远的象雄来到吐蕃时,原始的苯教还沿袭着一些血腥和愚昧的献祭习俗,在象雄文化的传播下,雍仲苯教就此建立,而“恰笨”也慢慢发展成了草原上最不可撼动的信仰权力。

2.本土苯教与外来佛教的制衡

对统治者而言,过于强势的宗教权力无异于头顶高悬的利剑,让人难以安寝。在第一任赞普出现之后,苯教便一直像藤曼一样紧紧缠绕着统治者的权杖,在当时,生存和信仰一直是各部族冲突的关键原因。

而在着背后笼罩着的便是强大而的隐秘的“苯教”势力,对于各部落的赞普来说,苯教就像是掌控不住的隐秘阻力,一旦失去警惕便会被轻易吞噬,王权旁落。一直到公元633年尺尊公主嫁入吐蕃,能够制衡苯教的教派才终于出现。

作为草原的第三十三任赞普,松赞干布在坐上首领的宝座之后第一个准备解决的威胁便是威胁王权许久的苯教;为此,他远赴作为佛教起源的古印度,也就是如今的尼泊尔;在那里,松赞干布向尼泊尔国王许下盟国的承诺,只为求娶国王宝贵的女儿——尺尊公主,而于尺尊公主一同到达吐蕃的,还有原始佛教的一支。

在松赞干布远赴尼泊尔之际,尼泊尔境内有也经历着原始佛教的分裂,在“佛陀入灭”之后,许许多多对教义有着不同理解的教徒们分裂成不同的佛教支部,而松赞干布也就此为吐蕃引入了“宁玛派”这一原始佛教的分支之一。

而光靠原始佛教所带来的全新影响还远远不够抵抗苯教在吐蕃深远的传播势力,松赞干布便将目光放到了当时的中原,也就是当时唐朝,公元641年,文臣公主入藏,随之一同前往吐蕃的除去流传后世的耕种生存之道,还有汉传佛教的经书与佛像。

在两派佛教的融合助力下,原始苯教开始由盛转衰,在第三十三任赞普的统领的土地上被拔去了利爪。而苯教的退却,草原王的头上悬挂的利剑被粉碎,但他征服草原的梦想还远远没有结束,

二.松赞干布与两位公主

1、大昭寺与小昭寺

贞观十五年,李氏宗族之女被封为文成公主,在父亲李道宗的护送下踏上前往吐番的马车,带着富饶了吐番此后数千年的农耕技术与文字书籍,汉文化的入藏让吐番帝国得到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藏文也就此基础上得以建立;与这些一起扎根吐番帝国的,还有珍贵的十二等身释迦牟尼像,大量的佛教经书卷宗,唐朝工匠们所雕刻的精美珍宝。

如果说尺尊公主的到位让松赞干布有能力抗衡着苯教的势力,握紧了手中的权杖;那么文臣公主随嫁的这些新奇事物,便是为松赞干布戴上镶满宝石的王冠。

身披战甲,端坐在王座之上的草原王握紧了他的权杖,等待着这顶大唐带来的华贵王冠。作为松赞干布统一草原,建立王朝的重要因素。

尺尊公主所带来的吐蕃佛系和古籍经书让她化为了吐蕃人民心中观世音菩萨双眼留下的一滴泪化身为绿度母,另一滴泪——白度母,便是为吐蕃带来农耕和汉文化的文成公主。

后来象征着吐蕃藏传佛教信仰之地的大小昭寺,便是松赞干布为了扩大佛教发扬,和树立佛教教义而修建的寺庙,其中大昭寺放置着尺尊公主带来的佛像,而小昭寺则放置着文成公主所带来的佛像。

2.“第一位赞普”

松赞干布,出生于苯教权利的巅峰公元617年,吐蕃的第三十三位赞普,吐蕃帝国的创立者和草原的统一者。

他在位期间,改善了吐蕃游牧生活,传播了耕种和纺织的知识技术,创造了藏文字,还引进了佛教,为后来的藏传佛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青草高原之上,这位吐蕃帝国的缔造者为后来吐蕃的生存与栖息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不管是首都拉萨的确立还是布达拉宫的建成,都为后世彰显着当时的吐蕃帝国雄厚的实力。而这位吐蕃帝国的第一位统治者,才刚刚踏出史书中:“西域诸国共臣之”的第一步。

三.展翅翱翔的草原雄鹰

1、草原之子的统一之路

在数千年以前,人类依靠着新生命的出现不断发展壮大,这其中孕育婴孩的女性被视为地位崇高的推崇对象,慢慢的,母系社会在这种信念中诞生了。但数千年以后,在遥远的唐朝,社会文化的变迁使得父权成了当下的根基,大多数男性所掌握着属于女性的生存资源。

而大唐的邻居——松赞干布,也刚刚建立了他一同西藏的第一步,他征服了草原上数个小国与部落,让他们归顺在自己的统治之中,这其中就包括苏毗这一传说中的“女儿国”。

苏毗人生活在草原上地广人稀的地方,从建立之初便拥有着在当时来说极为罕见的——母系崇拜,他们将千年前人类的信仰延续糅合到了自己的国度,让女性成为了站在权利巅峰的领袖。

在松赞干布的战马之下,草原上无数个边缘小国向他低下了头颅,而对松赞干布来说,统一不过是吐番帝国开征程的号角,帝国的繁华与兴盛才是他最自豪的成就。作为“天之子”的松赞干布,就这样用赫赫战功为他长达数年的统治拉开了序幕。

2、吐蕃王朝的崛起

在这赞普十三岁即位之初,便展现了熊熊燃烧的野心,根据《赞普传记》的记载,松赞干布不但顺利收复了周边的部落国家,打下了和唐朝接壤的安多一带,一跃成为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强国之首,还为之后的汉文化传播和跟唐朝常年的贸易往来打下了基础;此后的数年里,松赞干布凭借着“大唐驸马”的身份和唐朝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

借此时机,松赞干布从唐朝引进了天文和历法,为吐蕃帝国带来了文化基础,藏传文字和藏历的建立,更是让吐蕃的文明得到了传承的更好途径,再也不需要口口相传或依靠各部族复杂且不同的语言文化来获得知识,文字的统一让吐蕃的知识水平得到了飞跃,吐蕃帝国这只大草原的雄鹰,终于飞向了广阔的天空;

而文成公主入藏这一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更是让吐蕃成为了唐朝的盟国,此后数年,唐朝与吐蕃边境互不侵犯,互相往来,贸易经济的逐渐热络和越来越多汉文化的入藏,让吐蕃帝国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迎来了短暂的兴盛时期。

结语:

作为西藏人民心中永远的“吐蕃三法王之一”,松赞干布不但在史书中留下了他非同寻常的统治之力,还在草原的土壤中撒下了藏文化的种子。

当这些幼苗开始茁壮成长,长成了草原的花朵和文化色彩,随着雄鹰翅膀下的风四处飘散时;遥远的唐朝接到了友谊之花,被苯教笼罩的草原部落接到了信仰之花,为冬日粮食而愁苦的吐蕃人民接到了生存之花,而那些飘散的枝丫则铺就了唐朝和吐蕃往来的道路。

最后啊,这朵花落在了草原雄鹰的翅膀上,随着展翅高飞带来的气流,一直飘向东升的太阳。虽然花朵的花期从来都不算长,但松赞干布统治下的吐蕃帝国,依旧成为了吐蕃在唐朝时期最兴盛的塞外帝国。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

更多文章

  • 陕西出土唐朝公主墓,看到盗墓贼的做法后,专家:令人气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墓葬文化由来已久,自古就有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说法。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但随之而来的是盗墓行为也逐渐盛行起来。一代枭雄曹操就曾组建过一只赫赫有名的摸金校尉,这支军队专门以盗墓为主业。而带来的宝贝都被曹操用以贴补军用。在曹操逝世后,人们贪恋他墓里埋藏的珍贵异宝,可

  • 东晋、南宋和明朝,同为夷狄当前,谁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更硬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晋和南宋哪个更耻辱,夷狄骄盛时南宋君臣的态度,南宋东晋哪个面积大

    但是,我要说但是了——说明朝是中国最有骨气的王朝,很值得商榷。中国的王朝更迭虽然频仍,但是面临大规模外族入侵的其实不过就三次——西晋到东晋、南宋始末以及南明十七年而已。其余的王朝更迭,都只是人民内部矛盾而已,不涉及到民族之间的斗争,不提也罢。那么这三次大变,各家表现如何呢?明朝就不说了,统治阶级的层

  •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王朝之一,为何和亲规模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贵主和亲指的是什么,历史上波斯和唐朝的和亲,唐朝和亲往事讲座

    一、唐代和亲政策的内容01.公主出嫁外蕃唐代婚姻缔结,以唐朝公主外嫁吐蕃为主,当然也有周边首领的女儿入嫁唐朝,但只是少数。公主入吐蕃的方式主要有求婚和赐婚,边疆民族向唐求婚或是唐统治者直接赐婚。婚姻确定后,便要册封公主及确定婚期。其次就是筹备婚礼,和亲公主确定以后,唐王朝开始着手筹备婚礼等事宜,设礼

  • 石壕吏抓人,杜甫为啥不出来替老妇说一句话?没人会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杜甫在石壕村出来后又去了哪,杜甫邻家老妇打枣的诗,暮投石壕村杜甫

    主要是因为神仙这些称号虽然很多,但终究是没有几个人真的见到过,而圣人则是人世间真正存在过的人,很多人亲眼见过这些人,而且和这些人一起生活过,这些圣人留下了许多自己的言论和书籍,让我们在他们死去多年之后都感觉他们似乎还在身边。正是因为这样的影响导致了我们很多人普遍更加信仰圣人,而我们很多英雄能人的目标

  • 武则天本想除掉袁天罡结果对方说八个字武则天吓坏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身具如此本领的袁天罡身上曾经出现过非常多的奇异事件。有一次袁天罡与同僚李淳风一起挑选自己未来的墓穴,两人来到同一片山岗,各自选择了一个地方,这两处墓穴相距不过百米。然而就是这样近的距离、李淳风的墓穴很早便被盗墓者搬空,而袁天罡的却没有任何盗墓者进行损毁,甚至在其后一千年的时间中一直有重兵看守。不过,

  • 李白的一首“烂诗”,前两句十分普通,后两句救活了整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最有名的诗两句,李白蜀道难中哪两句引用神话,李白的两句佳句是什么

    称为大唐诗仙的李白一生充满传奇李白是生活在唐朝时期盛世的时候,他字太白号称青莲居士,象征自己如同莲花一般伟岸高洁的品质。他是唐朝时期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者,被后人称为诗仙,当时是诗圣杜甫的好朋友,两个人是忘年之交。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常心的李白,他却在学诗的过程之中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他曾经也有过救济天

  • 都说杨广是一代圣君,隋朝亡于门阀内斗,可谁又记得虐民的下场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朝杨广是怎样死的,隋朝宣华夫人和杨广,隋朝门阀势力有多强大

    无数人将杨广看成了寒门崛起的代言人,代表着寒门子弟严厉打击世家大族的利益,最后因为接二连三的失败身死国灭,成为天下的笑柄。隋朝灭亡之后,天下这头麋鹿在争夺之中落入到了太原李渊的手中,人们对此如是评价说这是世家大族共同推举了李渊作为代言人。所以唐朝是一个世家门阀建立起来的朝代,而此前死去的杨广则是一个

  • 东晋算得上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朝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晋过后是哪一个朝代,历史上哪个朝代最伟大,东晋后是什么朝代皇帝列表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换一个说法:东晋怎么能算是个伟大的朝代呢?它怎么可能算是个伟大的朝代呢?东晋的建立,是公元318年,司马睿在得知晋愍帝司马邺被俘虏以后,于建康接受群臣的劝进称帝。而东晋的灭亡,则是公元420年,刘裕在接连废掉安帝和恭帝这对难兄难弟以后,代晋为宋。仅仅看这一头一尾,就可以说东晋是生的

  • 这一仗击碎唐朝神话,让武则天签订屈辱条约,更预告了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借兵平定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pt

    契丹人武周篡唐后,全国各地多有心系李唐而不服一女子统治的,未曾开化的契丹人更是只服李家的天可汗,对这个牝鸡司晨的老妇人毫无好感。此时恰逢辽东饥荒,而当地官员不但不赈济百姓反而盘剥更紧。实在活不下去的契丹人就在李尽忠和孙万荣这对郎舅的带领下举起了造反的大旗。李尽忠李尽忠自号“无上可汗”,带着手下号称十

  • 如果李建成顺利继位,能开创大唐盛世吗?李渊不选李世民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建成继位会不会比李世民做得好,李渊让李建成娶常依云,隋唐英雄传李渊李建成

    李世民远离京城,就像鱼儿寻到了水,大可以再展宏图了,尤其李渊打着让李世民练兵之由,封赏他秦王,大有着没有调令,再不可回到朝堂之势,然而李世民却借着在外,又结交了不少有志之士,并蛰伏几年后,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而彼时的李建成在做什么呢?李建成被留在宫中,是完全被李渊当做储君培养的,每天要替李渊处理不少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