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也八旗,败也八旗:为何说使满清崛起的八旗制度最终毁了清朝?

成也八旗,败也八旗:为何说使满清崛起的八旗制度最终毁了清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685 更新时间:2023/12/11 19:55:08

那么它究竟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呢?建立这项制度,君主始终有着很好的初衷,旨在提高满族人的地位,为清朝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从整个清朝历史来看,它存在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均对国家大局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的走趋于衰败,所以对于清朝统治来说,可以说是坏处多,好处少。

对军事影响,弊大于利

1.该制度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对于以武力取胜的清朝自然知道军队的重要性,未雨绸缪提出了八旗制度。目的是为了让统一血脉的子孙们在政治上长久地拥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的规定,鞭策各个旗人们不断加强武艺。

对于擅长作战,长期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来说,这种制度非有效,科学的晋升机制不仅可以督促将领们不断地锻造自身,而且还给皇家带来了一支支庞大强悍的军队。当所有人马到了新的土地之后,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中国北方区域先进的明成果对他们来说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和新鲜度,将领们渐渐地意识到,优越的生活不仅仅只是看自身武力如,在繁荣的环境当中,社会经济结构会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清建立之后,对外的军事活动逐渐减少,虽然军队会按期举行演练,但是受都市生活的影响,这些在社会中本身具有较高身份的人,逐渐痴迷于享乐。他们在社会中享有高人一等的荣耀,所拥有的物质要比其他多。

“财为下山猛虎,气为惹祸根苗”,如果说八旗的第一代人还坚守着初心,那么从小在京城中生活的后代们,缺少有效的实践,加之生下来就拥有了常人无法企及的东西,内心已经没有先人们的信念。锦衣玉食的生活,让他们面对军事日益懒惰,长期下去,军队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年代越久远,战斗力水平下降的越厉害。

这种局面带来的恶果,在清末的时候有了直白的体现。长期处于懈怠状态的队伍,在面临外敌的时候不堪一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强悍的队伍到了这步田地是在一天天的颓废当中形成的。

从源头上来看,制度的确立是为了让清朝更加强大,但是它在实行的过程中没有紧跟社会现状进行调整。继承机制对于军队来说非常不适合,容易让一个家族中的人渐渐地失去斗志。

2.其他阶层的人士难以担当军事重任

清时期,社会中比较有威望的人均来自于满族,而其他人士较受歧视,他们在社会中所拥有的资源比重较低。

一些在军事上能力比较强的汉人难以得到重任,所以他们被迫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不能像以前一样有良好的战斗力,对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汉人人数本身较多,而且在复杂的环境当中,他们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最后国家进入危难之际,那些临危受命的汉族大臣们,在各个行业发挥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在军事上也有所涉及,只不过当时官方军队战斗力已经远远不如从前,而且真正的大权并没有交到他们的手中。

面对这种状况,大臣在民间组建了新的队伍,从战斗力上来看,新的队伍,虽然不够专业,但是他们在状态上更加饱满。

对教育影响,弊大于利

1.该制度限制了旗人的文化水平

制度创建初期,在帝勤勉精神的引领之下,旗人的后代接受着比较严苛的教育。他们每天不仅需要强身健体,增加武艺,而且要熟读诗书,学习各种文史知识。但是他们是一群不需要被科举制约束的人,后代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压力逐渐缩小。

和其他族人相比,他们不需要为进入仕途挤破脑袋,不需要依靠十足的努力,就能得到重要的地位和财富。和外界激励的竞争环境相比,他们愈发像温室里的花朵。本来是为了保障旗人更好发展的制度,不料成为了后代子孙们前进的绊脚石。

没有经历一番努力就得到的东西,很多人是不会珍惜的。清朝的后期,君主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严,真正的统治者已经变成了满是贪欲的人。在这种人的领导之下,旗人在享乐方面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汉人受环境的影响,大多数需要保持着竞争意识,也是为什么在末期,能出面解决问题的还是汉人。他们最初是不被重用的人,后来朝中实在没有旗人可以独当一面,所以君主愿意网开一面,企图利用汉人来让国家起死回生。

2.该制度使民众创造能力低下

畸形的社会竞争机制,让拥有良好资源的旗人毫无生机,而那些天生没有优势的大多数人为了能夺得一席之地,牢牢地跟随着科举的步伐,毕生所读的书目均是为了考试的需要。

这样的学习氛围,大大地压制了人们追求新鲜事物的天性。当西方已经展开可新的文明时代之时,国人的创造水平十分低下。而且在长期封闭的环境当中,他们接受外界新事物的能力很低。当民众所受教育落后的时候,社会就处在退步的过程当中。

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在世界当中会失去各方面的主动权。为此,清政府用多种方式进行了巨大的赔偿和付出,最后倾尽全国的财力也始终没有把倾倒的大厦扶正。

掌握着国家命运的一群人是不思进取,只知道享乐的人,他们被制度牢牢地束缚。制度给了他们人生很大的利处,但是他们没有利用好它,相反被无尽的欲望带入了深渊当中。古代的文学水平在唐时期有比较高的发展水平,但是后来这些高峰没有保持得住。到了清代,封建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但是社会文化水平却走向了另外一面。

八旗制度,让社会长期处于被压制的不公平环境当中,有利的教育资源被旗人占据,其他人得不到良好的资源。从整体来讲,这个时期普通人所能接受的教育非常有限,这让末期的愚昧思想展现的更加充分,并且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对社会稳定,弊大于利

1.制度容易滋生腐败的产生

清朝社会本身就是典型的封建时代,如果再加上旗人阶层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掌控,其他人的生存空间就变得更加狭窄。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因为权滋生出钱的交易。这样的活动不仅出现在宫外,而且还出现在宫中。

社会基石被轻易地践踏,而且参与人数较多,真正做官为民的人就会变得极少。当时很多官员们,不管职位大小,都身陷在这个恶习当中。当钱财向部分人手中聚集的时候,百姓的家底就逐渐减少。

随着年代的发展,八旗制度下受益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只要有名号,只要父辈们有所贡献,自己尽管一事无成,也能定期领到工资。这些巨额的开销均来源于百姓。

2.制度使社会最终混乱

不断受到压榨的国民们耐心是有限的,大小不同的起义在各地产生。其中有一支生命力较顽强的起义队伍持续的时间比较久,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当国库里面的钱不断地流入私人账户当中,被用来造福大众的资金就急剧减少,一些公共产业难以维持,人们的生活将变得极其困难。当社会贫富有严重差距的时候,不稳定因素就会不断增加,各地的纷争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外敌还没有来临之前,内部已经动乱不堪。

外敌已经到了家门口的时候,大国的脚步变得异常慌乱。内部紊乱,对大局和内局都不是好事。此时国家内部缺少团结的因素,这是由长期充满内患的环境导致的,如果能上下一心一致对外,可能会有其他结果。

结语:

八旗制度在实施初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朝代来说,它就像一道坚固的城墙,保障了内部的安稳发展。

但在后期,它却没有适时地调整脚步,忘记了居安思危,导致国家失去了前进的力量。长期被制度拖累的国家,在面对西方先进文明之时,开始自乱阵脚,最终大厦扑倒在强敌面前,随之消失的还有那已经格格不入的八旗制度。

参考资料:

《八旗制度的研究》

《清代八旗制度的兴衰》

《八旗制度在清朝历史中作用研究》

《清史》

更多文章

  • 康熙这次失败会议,是“九子夺嫡”真正原因,为雍正继位打下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tvb雍正九龙夺嫡,雍正夺嫡的真实历史,康熙多少年九子开始夺嫡

    康熙这次失败会议,是“九子夺嫡”真正原因,为雍正继位打下基础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在我国古代的时候,皇帝的继承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在清朝的时候一般都是皇帝指定的,但是在皇子众多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几个人想要争夺一下皇位,而在清朝夺嫡斗争最激烈的就是“九子夺嫡”

  • 辉煌200多年大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的后人都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爱新觉罗是哪里人,清朝时期爱新觉罗家族是哪里人,清朝末年爱新觉罗真实视频

    清朝灭亡之后,由于正赶上全球的进步与文化的碰撞,清朝皇室的后裔没有受到什么苛待,而且因为日本人的歪心思,他们企图用各种手段笼络清朝皇室后人,因此家族庞大的爱新觉罗氏没有被赶尽杀绝。那么他们现在又在哪里呢?对于姓氏的不同看待方式由于溥仪参与伪满洲国建立的事情,导致很多皇室后裔对"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感到

  • 民国笑谈:中国教授的书在苏联出版,中国人查阅还需翻译成中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沈正华教授讲苏联史,民国何杰教授,民国全国一级教授名单

    故事的主角就是新中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而当华老访问苏联时看到自己的这部著作,又心痛又气愤。故事回到1936年,26岁的华罗庚被熊庆来院长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身份是旁听生。在短短的2年里面,华罗庚在英国发表了10多篇论文,震惊了西方数学界。其中,他的一篇论文被国际数学界公推为“华氏理论”,真

  • 清朝的鼎盛时期,是否有把握打败西方列强,答案大部分人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最鼎盛的时候向列强宣战,列强瓜分清朝漫画,清朝最鼎盛的时候能打败西方吗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清朝的影响力无疑是十分深远的,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除了人们所熟知的晚清以外,这里也曾出现过三位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帝王,甚至清朝的最为鼎盛的时期持续长达134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社会的稳定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快速提升,以至于很多人过多地将目光集中在了晚清,而忽视了康乾盛世

  • 美退役上校任民国笕桥航校顾问,因中国学生太优秀,一再打破原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国民政府终于意识到空军的重要性,决定寻求西方的帮助,帮助组建一支全新的空军。于是,7个月后,美陆军退役上校朱爱德被南京政府高薪聘请为首席航空顾问,来杭州笕桥航校主持飞行员选拨考核。但是,让校长毛邦初没想到,这个美国人心太狠,200多名现役飞行员被他直接刷掉150人!毛邦初十分吃惊,“崽卖爷田不

  • 乾隆一生当中的三个皇后:分别是最爱怜、最痛恨和最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亲吻富察皇后,乾隆皇后去世,乾隆悼念孝贤皇后的诗

    富察氏富察氏可以说是一代贤后,当然她在政治上并无多少建树,毕竟乾隆年富力强,她主要是乾隆的贤内助。富察氏出身很好,至少符合清朝皇后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家世。本人也称得上聪明贤惠,大家闺秀。比如说在满清习俗当中,原先喜欢用鹿尾毛缝制袖子上的装饰品,但是在清朝就用金线来代替。乾隆把这件事告诉富察氏,富察

  • 清朝妃嫔的脖子上,为何要佩戴白色小布条?主要原因是为方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宫女脖子上的白布,蒙古人脖子上戴着布条什么意思,清朝12位皇帝妃嫔子女

    引子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近几年来,我们时常会在电视上看到一些清宫戏,尤其后宫女人们的勾心斗角让无数网友为之感叹,甚至还有不少人调侃如果自己生在古代绝对活不过第二集。我们都知道,后宫女人们的战场也是非常残酷的,一点也不亚于真正的战场,各宫娘娘们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却

  • 洪秀全:骗人骗己,胸怀大志又胆小怯懦,权力终被杨秀清架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和萧朝贵多次钻他的空子,窃取权柄,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覆灭。究其原因,还是洪秀全骗人骗己埋下的祸根。道光25年,好友冯云山不满洪秀全的“假大空”,和他大吵一架,独自一人流浪到紫荆山。为了伟大的理想,冯云山在这里打过长工、拾过粪、做过教书先生,凭借他的演讲天赋,成功地笼络了一批山民。冯云

  • 鸦片战争后,慈禧太后曾说过一句话,让列强无一不怀念那时的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慈禧太后戒鸦片,鸦片战争道光和慈禧,鸦片战争跟慈禧有关吗

    在中国的历史当中,清朝对于中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也留下了众多历史文献供后世可以参考,康乾盛世让中国屹立于世界,同时清朝也开始让西方的科技文化进入到中国,让中国开始与西方的文化有接触。原本东西方是可以同步进行的,且一起屹立于世界舞台之上,然而闭关锁国以及晚

  • 大赦天下在保护谁?从秦朝到清朝,中国古代大赦了1200多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历史上“大赦天下”是怎么来的呢?又会赦免哪些人什么罪行呢?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大赦天下”的规定出自商周法典,在《周礼》中就有“三宥三赦”的规定。到了秦汉时期,记载在册的“大赦”越来越多,特别是汉朝末期,汉灵帝在位22年就搞了20次“大赦天下”,堪称大赦冠军。可惜,灵帝在位期间太过荒淫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