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吐谷浑:一个由真人命名的国度,也是南北朝时国祚最长的国家

吐谷浑:一个由真人命名的国度,也是南北朝时国祚最长的国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647 更新时间:2023/12/6 1:58:22

吐谷浑:立国数世纪,边陲一小强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北朝建立的国家和政权最多,一般都以五胡十六国称之,其实远远不止这些,至少有二十几个,只是对有些于中原影响不大的国家忽略不计罢了,比如这吐谷浑。

这个国家也是乘中原大乱之时建立的,不过一般人都将其看作如吐蕃,如楼兰这样的本土原生的国家一样,没几人知道其来历,其实,它本也是五胡乱华之后建立的国家。

同北朝那些那些立国几年,最多几十年的国家相比,这吐谷浑竟存在了350年,从西晋永嘉年间一直到唐朝高宗之时方才被灭国,比任何一个中原王朝存活的时间都要长,真是没想到啊。

一直以为吐谷浑就是一个部落国家的名称,这本没错,但其实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人名,他叫慕容吐谷浑,本是辽东鲜卑部落酋长慕容涉归的庶子。

众所周知,鲜卑族是汉化程度最高的部落,后来鲜卑拓跋氏的汉化改革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我没想到,早在他们蛰伏于东北林海雪原之时,就隐隐地学习了汉人的一些规矩了。

庶子,也就是汉家常言的小老婆生的,这对汉族人来说,庶子的地位同大老婆生的嫡子那可谓是天差地别,如三国时的袁术,天天为有人赞颂袁绍而忿忿不平,言“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而公孙瓒在历数袁绍罪状时,也将这拿来说事儿,“绍母亲为婢使,绍实微贱,不可以为人后,以义不宜。”认为他是“忝污王爵,损辱袁宗。”

袁术

但是,慕容吐谷浑同袁绍一样,虽是长子,却也因是庶出,所以在老酋长归天后,他还是得到了1700户的分封,而酋长之位被嫡出的弟弟慕容廆所袭。

然而,这兄弟二人还是不和,起因是因为一件“斗马”的小事,却引发了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迁徙,我是不知这马如何“斗”,是否就是赛马,比哪匹马跑得快,对此,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二部马斗,慕容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斗!’”而这吐谷浑不服,直接怼了回去,“马为畜耳,斗其常性,何怒于人!乖别甚易,当去汝于万里之外矣。”

于是,兄弟二人反目,吐谷浑遂率部众一路向西,到了枹罕,也就是今天甘肃临夏附近方才定居了下来;后来这慕容廆很后悔,思念这位离去的兄长,还作“阿干歌”遥寄相思,“阿干”就是兄长之意,歌词如下:

阿干西,我心悲,阿干欲归马不归。

为我谓马何太苦?我阿干为阿干西。

阿干身苦寒,辞我大棘住白兰。

我见落日不见阿干,嗟嗟!人生能有几阿干!

歌曲一唱三叹,婉哀凄侧,令人肠断,常使部落人众群而歌之,史书言其是“岁暮穷思,常歌之。”看来,慕容廆还是个厚道之人,但远在千里之遥的吐谷浑是听不见的了。

吐谷浑一行先是来到内蒙河套地区的阴山脚下,但这里是当时北匈奴的控制地区,他们目光虽然主要盯着中原战事,然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堪骚扰的吐谷浑于是再度率众西行,翻过陇山,即今天的六盘山,一直来到枹罕方才驻足,对此,史载为“度陇而西,至于枹罕。”

枹罕位于今天的甘肃,扼河西走廊的东部进出口,慕容吐谷浑率部众到此后,很快便同这里的羌、氐部落联合交好并建立了一个部落王国,面积涵盖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间的广大地区,然后不断扩展,很快就统治了包括今天的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部辽阔地域,

据《资治通鉴》记载,慕容吐谷浑于72岁时逝世,让人惊叹的是,他有60个儿子,死后由长子叶延继承首领之位,也有人说是孙子,这个有些理不清爽,毕竟,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不仅少,而且乱,矛盾之处太多,但《北史吐谷浑传》中记载为长子。

慕容叶延掌控部众后,便以吐谷浑为族名并建国为号,《晋书·吐谷浑传》中引用了慕容叶延的话为:“吾祖始自昌黎,光宅于此,今以吐谷浑为氏,尊祖之义也。”因其在黄河以南,故南朝称其为河南国,或称河南,而南边吐蕃广大藏族地区则称其为阿柴,也有写作阿豺,或称野虏,这便是日后让中原王朝颇为头痛的吐谷浑。

吐谷浑扼河西走廊东段要冲,有着天然的优良牧场,盛产良马,时为当时最好的战马,唤作青海骢,又被称为龙种马,奔跑迅疾且耐力十足,日行千里毫不费力,因此,吐谷浑拥有一支令任何一个国家生畏的骑兵部队,在北边有突厥,南边有吐蕃的夹击下,却也无人敢惹,所以能在夹缝中生存了数百年。

建国后的吐谷浑很是神奇,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发生内乱和战争,加上远离中原,一直以游牧生活为主,史载其为“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屋,以肉酪为粮。”

由于史料缺乏,后世对其了解甚少,流传下来的故事只有个“阿豺折箭”的典故。

故事梗概人们都熟知,说的就是“一箭易断,十箭难折”的道理,是老国王阿豺临终前教导儿子们要“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强调团结的重要性,这也是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一首,亦是边塞诗歌的名篇,他共写有七篇,这是其中之一,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可谓是双子星座,从中我们也能体味出大唐将士同敌军血战的艰苦场景,通篇充满着昂扬的英雄气魄,以及捷报传来时的喜悦情景,尽管此时的吐谷浑作为一个政权,其实已经不存在了。

平心而论,吐谷浑并不是一个很“作”的国家,至少比起后来宋时占据此地的李元昊来要安静得多,它处于突厥、吐蕃和中原王朝的之间,一直奉行的是认老大的策略,以和亲为主,如在隋时迎娶光化公主等等。

当然不排除偶尔也有行使武力之时,但却也是在被迫的形势下,如雄心勃勃的隋炀帝便两次对吐谷浑用兵,均获大胜,并在占领区设置四郡加以管控,对此,隋书有赞曰:“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但其实,隋王朝并未真正有效地对这一地区的进行管理。

到了隋末,吐谷浑又收复故地并阻断丝绸之路,又与唐朝时战时和,屡屡为敌又屡次和亲,后来是李世民派遣战神李靖才将吐谷浑打服,余众内附,成为唐朝的属国,王维诗句中的“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大概就是指的是这一地区。

这个国家最后是为吐蕃所灭,始作俑者便是国人都熟知的,那位迎娶文成公主的松赞干布;而唐王朝同吐蕃在吐谷浑问题上的博弈,也是大唐初期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但是,最终还是将力量投掷在东北的高句丽处,只要能保障丝绸之路通畅便心满意足,这才造成吐谷浑惨败于吐蕃之手。

但如果细究下来,吐谷浑并未被灭国,它的国祚之长令人吃惊,它一直是以一个类似独立的小王国般,唐朝中后期还是以属国的形式存在,被称之为退浑或吐浑,直到宋时被那不讲理的辽国一口吞并,吐谷浑这个名称方才从史书中黯然隐去。

吐谷浑被灭国后,有部分吐谷浑人仍然留在故地,与周围民族杂居繁衍,元朝时被称作西宁州土人,现在有学者认为,今青海土族即吐谷浑的后裔,只是不知可信度几何。

作为一个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般,后世周边国家一直将其视为开疆拓土时的障碍,特别是中原王朝,不仅是唐人视为立军功的代名词,甚至到了明、清两朝还拿它来说事儿,如“轻车夜渡交河水,斩首先传吐谷浑。”“安得生擒吐谷浑,壮士长驱入玉门”一类的诗歌层出不穷,就如同西域的车师和楼兰一般。

于今,吐谷浑这个国家早已成为如烟往事,消散在历史的硝烟之中,“慕容”和“鲜卑”这此古老的词句,也湮没在茫茫阴山几不为人所识,只能在发黄的故纸堆中,有着一些字句串成的历史长歌,记录着这个神奇国度的点点滴滴。

更多文章

  • 后唐七万军队吊打五十万契丹骑兵,为何北宋却被契丹全面压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后唐战契丹,北宋和契丹的背景音乐,北宋骑兵军团有多厉害

    因此,李克用在临终前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并嘱咐他: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李存勖牢记此言,并一一教训了这三个“黑恶势力”。他出兵灭掉刘守光的燕国和朱温后代建立的后梁,胖揍了耶律阿保机,使之在相当长时间内不敢向南入

  • 武则天狠心将亲孙处死,千年后:其墓中却出土顶级文物禁止出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李重润这个人,他是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生前早就被爷爷唐高宗册封为皇太孙,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嫡派皇室宗亲。等到父亲李显即位之后,他又顺理成章地从皇太孙成为了皇太子。但是武则天为了称帝,就废黜了儿子李显的帝位,这时她感到这位太子李重润也是自己的一个威胁,因此就找了一个借口将这位孙子杀死了。后李显

  • 武则天寝宫内设密室,每晚睡前必进一次,揭开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寝宫,武则天高清免费观看下载,武则天最肉麻的诗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帝位的女性。她的出生显赫,是唐朝开国功臣的女儿,但是她并没有受到多久的疼爱父亲便去世了,她和母亲受到府上的人排挤,无奈之下,她们母女二人来到了长安。因样貌出众,来到长安后的武则天在14岁之时被唐太宗李世民看中,入宫成为了一名才人,并赐号武媚。因从小的生活环境影响,武则

  • 延续200年,历经13代,“归义军”为何最终还是没能救回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统一战争的过程,历史上唐朝的义军,唐朝归义军内部矛盾

    公元850年隆冬,一队使者缓步走进长安,引来全城百姓的争相围观。没有车驾和仪仗,也没有护卫士兵,使团寥寥几人,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伤痕,衣服残旧不堪,模样形同乞丐。在见惯了世面的长安百姓眼中,这支不知从何而来的使团,绝对是他们见过最寒酸的一支。在金吾卫的带领下,一行人入大明宫,进紫宸殿,唐宣宗高坐庙堂

  • 李世民率一小兵侦查,在草丛睡着了,被一条蛇惊醒,已经中埋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打敌军埋伏,李世民吻玳姬原版,李世民死时武则天说了哪8个字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李世民诚然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可在他身边那群猛将如尉迟恭,程咬金等的衬托之下,总感觉李世民有点文弱,就他个人体质而言,应该文采胜过武功多矣。其实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那就错怪神气清朗,龙凤之姿的李先生了,他其实也是一个一顿饭吃一只羊,随手可以举起300斤大石头的铁血硬汉。《旧唐书》

  • “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后刘娥,权倾朝野,为何不像武则天一样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武则天刘娥,刘娥不称帝,鲁宗道阻止刘娥称帝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刘妃害怕李妃生在自己前面,就暗中与太监郭槐串通,收买了接生婆尤氏,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了李妃刚出生儿子。刘妃让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就暗中将太子交给太监陈琳,托人送去了八贤王府上。而李妃则因为生下“狸猫”,被宋真宗打入了冷宫。后来刘妃的儿子出生,被立为了太子,她本人也成为

  • 李世民娶弟媳妇,其儿子却娶了母亲,唐朝皇帝为何关系那么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李世民的后代,主角穿越到唐朝娶了李世民女儿,李世民当皇帝前娶了哪些人

    为什么他们的关系会这么乱呢?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件后,杀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而且还娶了弟媳妇杨妃。杨妃是隋炀帝最小的女儿,李世民的奶奶独孤氏和杨广的母亲独孤伽罗是亲姐妹,所以说李世民将自己亲表妹给娶了。其实李世民娶她主要是为了拉拢隋朝之前的势力,不过我们现在的看法,他就是有违伦理。李世民的而自

  • 李世民临终前给儿子解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暗藏对付权臣后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次日,李治以身体不适为由罢朝,却密令侍从召宰相长孙无忌、褚遂良进宫。皇帝有招,两人急急赶来,不料却见李治精神抖擞地坐在甘露宫中,似乎已等他们很久了。二人刚进来,殿门就被宦官们关上了。长孙无忌心中一沉,心头有种不祥的预测。果然,李治虽然依旧是那副温和淳厚的样子,但话语却充满了进攻性。“褚公,听说您在京

  • 钩沉:他被李世民派到印度谈友谊,却化身杀神,擒人王灭人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李世民杀神,李世民斗法阿史那思摩

    王玄策是个文官,曾经出使过一次天竺,李世民很放心他不会做出什么冲动的事。却不料,这次他失算了,竟然一不小心竟放出一个杀神,擒王灭国如喝水吃饭!贞观21年,王玄策出使天竺,带着30骑军士日夜兼程,向都城进发。可是,还没到都城,戒日王竟然死了。其大臣阿罗顺那发动政变,自立为王。对此一无所有的王玄策,继续

  •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一打击关陇集团,二防止满族前身—靺鞨族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陇地区,关陇集团二十大家族,关陇演义全书第二回

    自从杨坚代周而立建立隋朝,为祸北方300多年的鲜卑一族烟消云散,留下了偌大的地盘。此时,辽东地区的靺鞨族趁虚而入,并和高句丽勾结在一起蚕食北方领土。尽管他们都是小打小闹,可隋文帝却不放心,决定出动30万大军征伐只有200万人口的高句丽!隋文帝为何对小小的高句丽如此不放心呢?据《隋书》记载,隋文帝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