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临终前给儿子解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暗藏对付权臣后手

李世民临终前给儿子解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暗藏对付权臣后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623 更新时间:2023/12/16 0:29:43

次日,李治以身体不适为由罢朝,却密令侍从召宰相长孙无忌褚遂良进宫。

皇帝有招,两人急急赶来,不料却见李治精神抖擞地坐在甘露宫中,似乎已等他们很久了。二人刚进来,殿门就被宦官们关上了。

长孙无忌心中一沉,心头有种不祥的预测。

果然,李治虽然依旧是那副温和淳厚的样子,但话语却充满了进攻性。

“褚公,听说您在京城尚无私产,朕给您安排的平康坊,住得可还宽敞?”

褚遂良一愣,顿时面红如血。

两年前,他低价买地遭贬,如今是二次为相。彼时的李治听说后,便把平康坊的一处皇家府邸赠送给他。如今李治旧话重提,显然是在敲打他不要忘了还有小辫子攥在手里,更不要忘了皇家的恩情!

可是,私情事小,家国事大。若他褚遂良今日屈服,史笔如刀,日后必定逃不过史书的口诛笔伐!

想到这里,褚遂良恢复了严肃的神情,毅然道:“臣父子两代蒙皇家恩情,绝不敢废私为公,微臣必鞠躬尽瘁、效死以报!”

见褚遂良不上钩,李治微微一笑,转向长孙无忌道:“元舅,我昨晚梦见了父皇!时光荏苒,现在朕还能回忆起父皇的教诲......”

像是沉浸在回忆中,李治继续说道:

“有一次,父皇问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何意?我回答说,城池村郭皆百姓所造,赋税钱粮尽万民血汗,为帝王者需慎操权柄,为苍生计,为万民计,方能保我李氏皇权永固......”

李治突然问长孙无忌:“元舅,你知道父皇是怎么评价我的回答吗?”

长孙无忌有些疑惑,这回答正确呀!当年,魏征曾以此言劝李世民不要大建宫殿,因为隋朝就是这样大肆消耗国力,最后激起民愤,才有了李唐代隋,并被李世民写入《帝范》,传于子孙。

没等他回答,李治突然轻笑一声,自顾自说道:

“父皇听了我的回答,十分失望!他把我领到凌烟阁,指着二十四功臣画像问我:雉奴,你认为李唐得天下是依仗的谁?”

长孙无忌倾起耳朵,因为他是凌烟阁功臣之首。可是,李治后面的话却让他如遭雷击,惶恐万分!

“我回答说元舅居首的二十功臣,人人皆为江山之栋梁,皆为李唐之依仗!”

李治不带一丝情绪波动,平淡地说:“父皇却不知可否,告诉朕:良禽择木而栖,这天下无一人可以依仗,唯有李氏这棵参天大树!”

说到这里,李治缓缓站了起来,盯着长孙无忌:“元舅,你认为父皇此言是对是错?”

长孙无忌几乎要昏了过去!

自己的妹婿、一代明君、人前背后把功臣高高捧起的李世民,竟然只用“良禽”评价二十四功臣,这让他这个主谋了“玄武门之变”、被高高供在凌烟阁之首的功臣如何能接受?

长孙无忌想要大喊“他是错的”,却发现自己根本就开不了口!

圣贤有云: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们这些所谓的功臣,岂不正是李氏这棵大树上的鸟儿?如果李唐当初没展现出席卷天下的野心和实力,有谁会依附他们!魏征是五家臣子,他和房玄龄是渭水之战大胜后投靠的,李靖等人是投降而来......哪一个算得上李唐的自己人?

如果真要论李唐江山的功臣,只有驸马柴绍、江夏王李道宗、李世民和他的几个兄弟才是。其他人要么是锦上添花,要么是顺水推舟,要么就是“良禽择木而栖”!

长孙无忌越想越沮丧,越想越惶恐:李世民临终前既然告诉儿子天下无人可以依仗,以他的谋略智慧,焉能不布置对付他们这些托孤大臣的后手、保李唐子孙的江山?

迟迟不见长孙无忌回答,李治自嘲似地摇摇头,走到两人面前,开门见山:

“元舅、褚公,朕欲废王氏,立武氏为皇后,二位爱卿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无言以对!

刚才李治借先帝李世民的话,意思已经表达得明明白白:这万里江山是李唐的,他们这些臣子只是生活于其上的子民,没有作主的权力!

如果他开口反对,岂非是对先帝李世民的不敬?是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不副实的肯定?

而且,只要他今日开口反对,明天朝堂上就有大批人排队弹劾他,斥责他“忘恩负义、擅权专政”。到那个时候,整个关陇世家将轰然倒塌,不复存在!

一旁的褚遂良却没有长孙无忌的顾虑,坚决回道:“陛下,微臣反对!”

“为何?皇后失德,爱卿以为她堪为后宫之率?”李治眯起了眼。

“不......皇后她.....”褚遂良想分辨皇后无错,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证据!

“那就是武昭仪失德,不能为后?”李治步步紧逼。

被逼无奈的褚遂良,没有急智,情急之下竟说:“皇后也许有错,可武昭仪乃先帝之妃,又怎堪母仪天下?”

“住口!”长孙无忌大骇,就见李治原本红润严肃的脸变得煞白,双目透露出不可置信、惊愕、羞辱、继而狠厉的眼神,面庞也逐渐变得狰狞!

那狠厉、狰狞的神态,像极了在世时的李世民。

看到这里,长孙无忌忍不住哀叹一声:完了,一切都完了!

连载【武照天下】24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钩沉:他被李世民派到印度谈友谊,却化身杀神,擒人王灭人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李世民杀神,李世民斗法阿史那思摩

    王玄策是个文官,曾经出使过一次天竺,李世民很放心他不会做出什么冲动的事。却不料,这次他失算了,竟然一不小心竟放出一个杀神,擒王灭国如喝水吃饭!贞观21年,王玄策出使天竺,带着30骑军士日夜兼程,向都城进发。可是,还没到都城,戒日王竟然死了。其大臣阿罗顺那发动政变,自立为王。对此一无所有的王玄策,继续

  •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一打击关陇集团,二防止满族前身—靺鞨族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陇地区,关陇集团二十大家族,关陇演义全书第二回

    自从杨坚代周而立建立隋朝,为祸北方300多年的鲜卑一族烟消云散,留下了偌大的地盘。此时,辽东地区的靺鞨族趁虚而入,并和高句丽勾结在一起蚕食北方领土。尽管他们都是小打小闹,可隋文帝却不放心,决定出动30万大军征伐只有200万人口的高句丽!隋文帝为何对小小的高句丽如此不放心呢?据《隋书》记载,隋文帝对关

  • 西晋的司马氏家族结局如何?几乎全部被灭,远不及曹魏安全下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晋司马氏关系图,卫瓘是忠于曹魏还是忠于司马氏,支持司马氏的曹魏大臣

    西晋的建立要追溯到三国时期魏国的谋臣司马懿,他一直在曹操的手下蛰伏多年,纵使心中再有野心也不敢暴露一分一毫,直到曹操和曹丕相继过世,司马懿终于等来了机会,开始模仿曹操挟持天子。他的儿子司马昭把持朝政,篡位之心人尽皆知,但是他却没有自己登位,而是选择为自己的儿子铺路,最终司马炎登位,创立了西晋。他更是

  • 陕西工人发现唐代窖藏,一文物成国宝,上面的画和唐玄宗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代窖藏车马器,唐代五大顶级文物,何家村唐代窖藏玉腰带

    魏晋时期的蹀马表演比较简单。古人发现,马不光能征战,还有极好的节奏感,有的马听到音乐还会用脚跟着节奏拍板子,如果把会表演的马用在酒席上,还能助兴呢!于是,蹀马这个表演节目形成下来,到了唐朝已经达到鼎盛。1970年,陕西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基建工地上,有一位工人发现了唐代窖藏,考古队从里面挖出了1000

  • 杜甫崇拜的两个人:一个被造反,一个真造反,郭沫若都说看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最崇拜的人又是谁呢?第一个,众所周知,那就是大诗人李白。杜甫比李白小了11岁,李白闻名天下的时候,杜甫还在成为大诗人的路上。33岁那年,杜甫遇到了44岁的李白,两个站在唐诗两座高峰上的巨人的见面,在后人看来是不得了的事件,其实,也就是两个酸文人的一次想见罢了,平常而又平常。这样说可能不够准确,对

  • 李治重编《姓氏录》,天下从此再无高门大阀,都开始为皇帝打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治去世,李治亲抱韩国夫人视频,李治和武媚娘吻戏

    不久,李义府再次回到朝堂,老实了很多的他见到武媚娘就跪,拜谢她的提拔之恩。在初唐,“卖官鬻爵、谋逆”等罪行几乎没有可赦免的空间。但是,武媚娘用一番话却打动了李治,最终决定让李义府回来帮皇后实现心愿。在众多史书中,都没提到武媚娘的心愿是什么?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再到霸凌天下,若说这样的人没心愿、没目标

  • 唐朝奇女子,六岁作一诗,其父看后大呼:留下是祸害,送她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奇女子真实故事,唐朝七岁能写诗的女诗人,唐朝哪位皇帝出家修佛

    女冠是什么意思呢?道教是唐代的国教,而在道教中也是有许多的道士的,这些道士有男有女,甚至还有后妃公主进入道观修行,因为女道士都是头戴黄缎道冠,所以称为”女冠“。李季兰从小天资聪颖,根据《唐才子记》记载,在李季兰小时,对着院子里的蔷薇花,张口便来了一首《咏蔷薇》,这本来就是一首带着孩童烂漫的小诗,但是

  • 武则天当皇帝后杀了很多大臣,为何唯独不敢杀程咬金?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不敢杀程咬金吗,程咬金武则天完整版,程咬金武则天荣耀典藏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利,杀起人来毫不手软。根据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的记载,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如果算上被株连的亲属,以及大臣的手下等,几万人都是打底的。武则天杀了那么多人,为何不敢杀程咬金呢?简单地

  • 为什么古代人很重视嫡子?浅析唐代“嫡庶”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时间的发展,嫡庶观念于东汉的迹象愈发明显,只是到魏晋时开始出现了一些转变,再到南朝时已经不顾庶孽。历史的浪潮永远是波动的,从永嘉之乱到北朝时,再次出现反转,嫡庶观念尤其鲜明,嫡庶之别如天与地,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等方面嫡庶之别深刻鲜明。然而,到了唐朝时,这种嫡庶之别又开始逐渐缓和。一、统治者

  • 两个帝国的碰撞,大唐王朝与阿拔斯王朝,怛罗斯之战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唐王朝退出中亚的开端—恒罗斯之战有关恒罗斯的具体位置至今尚有一丝争议,一说怛罗斯是在今天的江布尔地区,有些人信誓旦旦的宣称怛罗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地区。但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恒罗斯应该位于今天的哈萨克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地带的塔拉兹或者塔拉斯附近,当时玄奘三藏根据其发音将其译为怛罗斯,如果没有错的话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