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一打击关陇集团,二防止满族前身—靺鞨族崛起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一打击关陇集团,二防止满族前身—靺鞨族崛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289 更新时间:2024/2/21 11:02:16

自从杨坚代周而立建立隋朝,为祸北方300多年的鲜卑一族烟消云散,留下了偌大的地盘。此时,辽东地区的靺鞨族趁虚而入,并和高句丽勾结在一起蚕食北方领土。

尽管他们都是小打小闹,可隋文帝却不放心,决定出动30万大军征伐只有200万人口的高句丽!

隋文帝为何对小小的高句丽如此不放心呢?

据《隋书》记载,隋文帝对关陇集团忌惮已久,而关陇集团又称为“六镇胡汉关陇集团”,在这个集团中就有大量的鲜卑人,也即是胡人。鲜卑发家在辽西,辽东的靺鞨(满族)一旦进入辽西,有百分之百的概率发展成新的“鲜卑”!

杨坚深深知道他得位的始末,而建立北周的宇文氏就出自鲜卑!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定都长安,原来鲜卑一族的地盘就空了出来,靺鞨族趁虚而入。高句丽也不甘示弱,不仅四出大量掠夺汉人,而且实力猛增,隐隐有和靺鞨族结成“军事同盟”的动向。

两晋时期,北方的鲜卑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北周、北齐,并收复高句丽、扶余等国,其发展潜力可见一斑。杨坚起家就是篡夺了北周的政权,所以,他对北方人的军事潜能是最清楚的,也就更不能容忍靺鞨族占领辽西地区。

所以,隋文帝起了30万大军,先把靺鞨赶跑,后去征伐高句丽。

隋文帝这一举也吓坏了高句丽,连忙口称“投降进贡”,这才熄了隋文帝的怒火。尽管如此,隋文帝仍不解恨,下令把隋军占领区的12万高句丽人迁往内地,也就是现在的淮北地区。

隋文帝此举不仅扼杀了“靺鞨族借助鲜卑之地崛起”的机会,还吓坏了高句丽,也震慑了关陇集团内部的胡人。虽然隋军因为瘟疫和风浪死伤无数,但隋文帝已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因此才会作罢。

到了隋炀帝时期,靺鞨族渐渐强盛,和高句丽已经完成结盟。

两族开始大肆侵占原鲜卑一族的发家之地—辽西地区,隋炀帝虽然有着严重的“江南情结”,但也不能容忍他父亲的国策被动摇,因此在击败靺鞨族后又连续三次出征高句丽。可惜的是,隋炀帝好大喜功,办什么时候都想一举功成,而且没有明确的军事目标,最后因此而国败身亡。

据记载,隋炀帝第一次出兵高句丽,动员了300多万人,其中真正作战的人员大约120万,有30万人攻到了今天的平壤。而这30万人最后只有2700人生还!

这是有记载以来,人类军事史上第一次因天气问题而损失如此严重的战争。

此后两次,隋炀帝征伐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后人分析原因有三:

第一,关陇集团中的胡人力量随着战争受损严重,内心充满抵抗心理,对隋炀帝充满仇视,不愿出力。

第二,隋炀帝在短短十几年建运河、南巡、征伐高句丽,耗费了大量的国力、人力,不与民休养生息,搞得天怒人怨。

第三,隋朝征伐高句丽只有政治目标,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文帝、炀帝两朝都以让高句丽“臣服进贡”为目的,这种虚无缥缈的目标没有转化成实际利益,不仅领兵打仗的将领不满,连朝内一开始支持东伐的汉人集团也十分不满。

将兵得不到激励,朝臣没有利益,皇室没有收入,这种仗打起来又怎么可能会赢呢?

所以,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不仅没能达到政治目的,还激起了关陇集团内部的斗争,并因此而亡国。

隋朝末年,世家大阀随着农民起义而起舞其间,最终让李渊父子得了天下。此时的关陇集团虽然还很庞大,但已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这都要拜隋炀帝杨广所赐!

因此,隋朝二帝“征伐高句丽”并不仅仅是着眼于这个撮尔小国“拒不朝贡”的表面理由,而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背景的。

后来,唐太宗也延续了杨坚的国策,再征靺鞨和高句丽,达成了“消除鲜卑后患和打击关陇集团”的战略目的。

贞观六年,唐太宗下令文官编修《氏族志》,也就是编订那个时代的世家大族排名。

当时,负责编修《氏族志》的,分别是代表山东大姓的高士廉(吏部尚书)、代表关陇集团的韦挺(御史大夫)、代表河西大族的令狐德棻(中书侍郎)和代表南方侨姓的岑文本(礼部侍郎)。高门大阀充斥朝堂,编修出来的结果,列在第一的是山东博陵崔氏。

可见,当时的关陇集团已经实力下降严重,且被各大门阀有意排挤,这应该算是“三征高句丽”的意外收获吧。

更多文章

  • 西晋的司马氏家族结局如何?几乎全部被灭,远不及曹魏安全下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晋司马氏关系图,卫瓘是忠于曹魏还是忠于司马氏,支持司马氏的曹魏大臣

    西晋的建立要追溯到三国时期魏国的谋臣司马懿,他一直在曹操的手下蛰伏多年,纵使心中再有野心也不敢暴露一分一毫,直到曹操和曹丕相继过世,司马懿终于等来了机会,开始模仿曹操挟持天子。他的儿子司马昭把持朝政,篡位之心人尽皆知,但是他却没有自己登位,而是选择为自己的儿子铺路,最终司马炎登位,创立了西晋。他更是

  • 陕西工人发现唐代窖藏,一文物成国宝,上面的画和唐玄宗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代窖藏车马器,唐代五大顶级文物,何家村唐代窖藏玉腰带

    魏晋时期的蹀马表演比较简单。古人发现,马不光能征战,还有极好的节奏感,有的马听到音乐还会用脚跟着节奏拍板子,如果把会表演的马用在酒席上,还能助兴呢!于是,蹀马这个表演节目形成下来,到了唐朝已经达到鼎盛。1970年,陕西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基建工地上,有一位工人发现了唐代窖藏,考古队从里面挖出了1000

  • 杜甫崇拜的两个人:一个被造反,一个真造反,郭沫若都说看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最崇拜的人又是谁呢?第一个,众所周知,那就是大诗人李白。杜甫比李白小了11岁,李白闻名天下的时候,杜甫还在成为大诗人的路上。33岁那年,杜甫遇到了44岁的李白,两个站在唐诗两座高峰上的巨人的见面,在后人看来是不得了的事件,其实,也就是两个酸文人的一次想见罢了,平常而又平常。这样说可能不够准确,对

  • 李治重编《姓氏录》,天下从此再无高门大阀,都开始为皇帝打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治去世,李治亲抱韩国夫人视频,李治和武媚娘吻戏

    不久,李义府再次回到朝堂,老实了很多的他见到武媚娘就跪,拜谢她的提拔之恩。在初唐,“卖官鬻爵、谋逆”等罪行几乎没有可赦免的空间。但是,武媚娘用一番话却打动了李治,最终决定让李义府回来帮皇后实现心愿。在众多史书中,都没提到武媚娘的心愿是什么?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再到霸凌天下,若说这样的人没心愿、没目标

  • 唐朝奇女子,六岁作一诗,其父看后大呼:留下是祸害,送她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奇女子真实故事,唐朝七岁能写诗的女诗人,唐朝哪位皇帝出家修佛

    女冠是什么意思呢?道教是唐代的国教,而在道教中也是有许多的道士的,这些道士有男有女,甚至还有后妃公主进入道观修行,因为女道士都是头戴黄缎道冠,所以称为”女冠“。李季兰从小天资聪颖,根据《唐才子记》记载,在李季兰小时,对着院子里的蔷薇花,张口便来了一首《咏蔷薇》,这本来就是一首带着孩童烂漫的小诗,但是

  • 武则天当皇帝后杀了很多大臣,为何唯独不敢杀程咬金?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不敢杀程咬金吗,程咬金武则天完整版,程咬金武则天荣耀典藏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利,杀起人来毫不手软。根据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的记载,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如果算上被株连的亲属,以及大臣的手下等,几万人都是打底的。武则天杀了那么多人,为何不敢杀程咬金呢?简单地

  • 为什么古代人很重视嫡子?浅析唐代“嫡庶”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时间的发展,嫡庶观念于东汉的迹象愈发明显,只是到魏晋时开始出现了一些转变,再到南朝时已经不顾庶孽。历史的浪潮永远是波动的,从永嘉之乱到北朝时,再次出现反转,嫡庶观念尤其鲜明,嫡庶之别如天与地,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等方面嫡庶之别深刻鲜明。然而,到了唐朝时,这种嫡庶之别又开始逐渐缓和。一、统治者

  • 两个帝国的碰撞,大唐王朝与阿拔斯王朝,怛罗斯之战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唐王朝退出中亚的开端—恒罗斯之战有关恒罗斯的具体位置至今尚有一丝争议,一说怛罗斯是在今天的江布尔地区,有些人信誓旦旦的宣称怛罗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地区。但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恒罗斯应该位于今天的哈萨克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地带的塔拉兹或者塔拉斯附近,当时玄奘三藏根据其发音将其译为怛罗斯,如果没有错的话应该

  • 南宋“中兴四将”,后两位入选有点勉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金军北撤前后,遇到宋军将士的奋力抵抗。而南宋初年四支大军的主帅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被称为“中兴四将”。其中岳飞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其部队纪律严明,深受民众爱戴。公元1134年,岳飞出兵北上,一举收复六州,使金兵畏惧,但最终还是落个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公元1130年,金兵主力北撤,韩世忠率8000

  • 明朝最有气节的3位皇帝:第1位,完爆清朝所有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最杰出的五位皇帝,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是谁,明朝时期最有能耐的四位皇帝

    第一位、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布衣,见多识广,从一个小兵奋斗到开国皇帝,自然具备一个统帅应有的气节。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决战时,曾经被陈友谅大将张定边围困,朱元璋为保存实力,决定自刎于船头,但被其部下韩成阻止并代替朱元璋自杀。都说开国皇帝或初期皇帝往往决定了一个王朝的气象,比如汉高祖刘邦决定了汉以孝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