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12 更新时间:2024/1/25 7:52:57

在西周攻灭殷商的牧野之战中,姜子牙等人率领大军,以“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压倒性的优势打败了殷纣王临时组建起来的奴隶部队。这里的记载说的就是至少在商末周初,齐国的开创者姜子牙已经就能自如的控制战车作战了。而到春秋战国时代,有着深刻背景的齐国对战车之用,可能更为娴熟,而数百年侵扰周天子的戎狄部族因擅长闪电战,对周人之作战往往求快,攻破城池即是烧杀抢掠,其后则携带大量物资往北逃窜,是为周天子及诸侯国们的心腹大患。而自黄土高原向北,上古时期更是有着丰盛的草原,适合驯养马匹发展骑兵,因此戎狄部族至少在那个时期已经比较习惯于运用骑兵对周王国开展突袭。

这时候的骑兵相对要粗糙的多,第一他们没有后来的厚重盔甲,第二他们也没有后来的复杂的战术。戎狄对周人之作战,主要的优势是在突如其来,若是正面对抗往往不及中原的军队。这在后来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纷争之中,大多能够看到这样的结果,即使戎狄部落攻破中原城池,而在数月之间又被诸侯联军驱逐出境,甚至到战国后期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模仿戎狄部族的战法而后,戎狄部族就根本再也无法与中原政权相抗,更不要说到两汉时期的中原王朝驱驰千里攻破匈奴之事。事实上在春秋时代戎狄部族已经很少能够对中原诸侯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当年轻松攻破镐京城的事情就没有再发生过。

[var1]

[var1]

这个时期的周天子已经实质性衰败,而诸侯列国军力越显强大,比如齐国自僖公而后就主动参与到中原事务中来,虽说僖公在地域北方戎狄部族的战争中尚且处于劣势,需要依托郑庄公的军队支持,才能将其驱逐出去。但在这些战争中中原军队也逐渐找到与戎狄部族的竞争之道,即是在步兵对步兵上,双方的差距并不太远。而在骑兵对战车上,中原人的战车则明显要凸显出巨大的优势。

诸侯列国在春秋而后大多积极发展战车,大力推崇战车之术,更是以战车之多少来作为衡量大国与小国的区分,史书中就有“天子六军,每军千乘,共六千乘;大国三军;中国两军;小国一军。”就是说周天子所掌握的全国军队至少就有六千辆战车,而这些军队虽名义上属周天子统领,但事实上已经为诸侯列国所瓜分。小诸侯国所掌握的一军即有千辆战车,这些小国在春秋战国时代也仅只能作为强国附庸,那么就能看的出来当时的大国晋国、齐国、楚国等国的战车数量了。

晋国最强是在晋文公时候,而晋文公也不过是在晋国建立三军之制,也就是三千辆战车,一乘战车配四匹马,有甲士三人,步卒则有七十二人,三千辆战车也就是有二十多万人,这样的军队就可以将南方的大国楚国打败。考虑到在晋文公称霸之前,整个中原格局事实上是出于失衡状态的,在齐桓公死后,大多数中原诸侯国都处于惶惶不可终日之中,宋国有个宋襄公虽然想接过齐桓公的衣钵,重新制衡中原格局,带着一帮小诸侯国跟楚国打,结果没有打赢还搞的宋国跟出国结了仇,此后数年之间楚国都在进攻宋国,导致宋国没有得到休养生息之机,整体呈现衰败之象,而就将平衡中原势力的重任让给了稍稍靠西的晋国。后来的晋楚称霸之战,宋国往往夹杂其间,可说地位相当尴尬。

当时的诸侯们皆欲复兴齐桓公之位,但都没有找到很好的机会,包括晋文公在内也是想要复兴齐桓公的霸权,因此回到晋国后就要建立三军之制,就是要把晋国变成大国。要知道在晋文公之前的晋献公时代,也只是推行军政合一,三军之制并没有真正的形成。而根据史书中的说法,在这个时代最有可能是为大国,即是享有三军的也就是齐国,就是齐桓公而已。齐桓公九合诸侯,攻灭谭遂,重建刑卫,北援燕国,攻破山戎,南下荆楚,这诸多举措也是为齐国带来前所未有之声望,齐桓公的功业也自在其执政其间成为后世齐国的偶像级功业。

更多文章

  • 纸上谈兵的赵括并不是废物,我们对他有深深的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么,赵括纸上谈兵故事100字,大秦帝国赵括纸上谈兵

    [var1]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场战役,秦国对这次战争蓄谋已久,要想统一六国,一定要拿下赵国,很显然,赵国的战败并不能把原因全部推给赵括,大国之间的较量远没有那么简单。首先秦赵两国从综合国力上来看,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国力大增,物资丰富,加上军功爵制的推行,使得秦国成为了战国七雄的最强者

  • 倘若赵国不换将,那长平一战,廉颇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廉颇不换赵国会败吗,赵国长平,赵国45万大军葬身长平

    [var1]此战以赵国完败而告终,至于赵国失败的原因,绝大多数的人都将其归究于赵王中了反间之计,用一个不中用的赵括替代了名将廉颇,故而会有后来的惨败。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或者说,倘若不换将的话,赵国是否会立于不败之地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事

  • 战国巅峰之战到底是什么?规模空前绝后,不是秦灭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时期山东六国实力对比,战国有七雄为什么秦始皇横扫六国,战国风云秦灭六国解说

    在战国时期,有一场战争,参战人数接近百万,绝对是战国时代的巅峰之战,要知道欧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达到如此规模。[var1]这场战争绝对是人类历史的开挂之战,即使是之后的秦灭六国之战也无法掩盖其光芒,甚至说这场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这场战争就是震烁古今中外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让秦国一统

  • 秦始皇灭六国:最轻松的不是灭韩,灭楚和灭赵哪个更艰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灭六国哪国最难打,秦始皇一统六国的音乐,秦始皇灭六国谁最吃力

    [var1]灭齐在秦国远交近攻策略的影响之下,原本经过乐毅五国伐齐实力大损的齐国选择置身度外,不再参与六国攻秦,坐视各国灭亡,齐国上下一片歌舞升平,齐国相国后胜贪婪无度、齐王建昏庸无能,齐国不备兵革、不修战备,前221年王贲大军兵临城下,齐国上下一片惊慌失措,最终不战而降,可以说秦国灭六国最轻松的就

  • 离太子宝座最近的四大王爵封号:秦王屈居第二,第一个比它还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奇世界王爵封号表,历史上封号秦王,王爵哪个封号最高贵

    [var1]西周立国后分封天下,周王是天下共主,诸侯国则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不过随着周室衰微和诸侯国实力的崛起,一些不安分的诸侯国开始挑战周室的权威,春秋时期第一个称王的是楚国的楚武王,随后吴国、越国、蜀国也纷纷称王,到了战国时候称王的更多了,魏惠王第一个称王,随着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之后

  • 战国四大名将,有三人都倒在了离间计之下,唯有一人功成身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讲述战国四大名将排名,战国魏国名将排行榜,战国四大名将之廉颇

    [var1]廉颇长平之战之前战国的格局是这样的:秦国实力虽然最强,但还没有到一家独大的地步,魏、楚、齐虽然衰弱了下去,但是经过胡服骑射的赵国军事实力仅次于秦国,甚至有和秦国掰手腕的实力,阏与之战和几之战中赵国名将赵奢和廉颇曾两次击败秦军。长平之战的前一阶段,老将廉颇用兵持重、坚守不出,和秦国对峙了三

  • 战国五个千乘之国,七个万乘之国,有几个是姬姓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个:燕国燕国是血统纯正的姬姓诸侯国,第一任国君燕昭公姬奭是周文王庶长子(也有说法是周武王弟弟),从公元前1044年立国开始到前222年王贲灭燕,燕国国祚822年,不过燕国偏安于一隅之地很难有大的作为,春秋时期燕国乏善可陈,战国燕昭王时期燕国曾短暂辉煌过,前284年乐毅五国伐齐差点灭亡

  • 朱坤明:商鞅,河南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可惜秦孝公去世,兵败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孝公为什么要给商鞅留部队,秦孝公暗示儿子杀商鞅是真的吗,秦孝公船上见商鞅

    [var1]商鞅,出生于河南安阳市内黄县,中原大地人杰地灵,历史上的名人太多了。秦孝公是商鞅的坚定支持者,秦国的国君都有一个传统,就是要锻造一支虎狼之师,要让秦地国富民强。为了这个目标,秦国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李斯的死而结束。[var1]可惜商鞅的变法没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秦孝公

  • 齐孝公的颜面和宋襄公的盟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齐孝公和齐威,齐孝公评价宋襄,齐孝公和宋襄公谁厉害

    一个国家的好运终归不过是三五十年,历朝历代的明君圣主大多也就在两三代之间,往往盛极而衰,最为巅峰的时刻国运就会急转直下,春秋战国的诸多国君皆为如此。齐桓公作为春秋战国的第一个霸主,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儿子们,搞到最后就连自己也要被囚禁起来,惨死在宫廷深处。而公子们的夺取君位之战则将齐国拖入衰败的深渊,彻

  • 吕不韦风险投资,当上秦国丞相,结局流放饮鸩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吕不韦个人简介,吕不韦饮鸩而死,秦国宰相吕不韦怎么死的

    一、嫪毐叛乱嫪毐之乱还要从秦始皇的生母赵姬说起。秦庄襄王还作为赵国人质的时候名叫异人,吕不韦见到异人的时候认为他“奇货可居”,于是要帮助异人回国继承王位。就这样,吕不韦和异人的关系越来越好。有一次异人到吕不韦家中做客,吕不韦叫出他的宠妾赵姬献舞。这个赵姬不仅能歌善舞,长得也十分漂亮,异人见到赵姬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