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嫁女儿的背景
这本身就涉及到复杂的权利之争。
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几经颠沛,流离失所。公元196年,曹操亲率大军把汉献帝从洛阳迎接到许昌,并为他修筑了华美的宫殿,过上了优渥的生活。
曹操这样做也有他的考虑,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还能够好好相处,但是时间长了,汉献帝发现自己毫无权力,而且周边的人全是曹操的人,自己俨然成了光杆司令,矛盾也就开始了累积。
终于有一天,年少的汉献帝首先沉不住气。有一次,在曹操觐见的时候,汉献帝说:“君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曹操知道皇帝要摊牌了,但是他只能忍着,供好这尊菩萨。二话没说,就匆忙离开了。
但是矛盾还是爆发了,公元200年的正月,著名的“衣带诏”事件爆发。事后,事件的主角董承主动认错,但是他们全家依旧没有逃过曹操的屠刀,董承全家灭族,其女儿董贵妃也未能逃脱厄运。
但是事件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汉献帝的伏皇后经历过这件事情后,就给自己的父亲伏完写信,讲述了衣带诏的真相,并让自己的父亲着手铲除曹操,但是伏完知道董承的下场,当然不敢再出手。
不幸的是公元214年,这件事也泄露了。曹操大怒,逼迫汉献帝废去伏皇后囚禁致死并灭了伏皇后全族。然后还伪造诏书曰:
“皇后伏寿,由卑贱而得入宫,以至登上皇后尊位,自处显位,到现在二十四年。既没有文王母、武王母那样的徽音之美,而又缺乏谨慎修身养怡之福,却阴险地怀抱妒害,包藏祸心,不可以承奉天命,祀奉祖宗。现在派御史大夫郗虑持符节策书诏令,把皇后玺绶缴上来,退去中宫,迁往其他馆舍,唉!可悲伤啊!伏寿咎由自取,未受审讯,幸甚幸甚!”
曹操的考虑
就在这件事的头一年213年,曹操也做了一件很明智的事情,那就是把自己的二女儿、三女儿、四女儿一起嫁给汉献帝刘协为妃子。214年伏皇后被废后,干脆把汉献帝所有的异性妃子都废掉,逼迫汉献帝立曹节为皇后,汉献帝不得不从。
在我看来,这一举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后,自己就成为国杖,成为最大的外戚,自己可以显示出很高的地位,从而控制朝廷。第二、可以很好的控制汉献帝。三个女儿围绕在汉献帝身边,客观上就可以起到监视的作用,皇帝的一举一动就可以让曹操知道,对于曹操的篡权和有所行动起到被监视的作用。第三、汉献帝从心底里被迫屈服。自己的皇后和董贵妃被杀灭族后,汉献帝彻底失去了靠山,变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从此以后,汉献帝从心底里老实多了,再也没有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