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为什么能支撑到20世纪初期?这三场胜战。让西方列强不敢小瞧

清朝为什么能支撑到20世纪初期?这三场胜战。让西方列强不敢小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97 更新时间:2023/12/25 15:38:39

因为清朝从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年给中国人带来了的太多的灾难了,割地赔款的字眼不多的充斥着那个时代,那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已经被攻破京城,再加上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北方的捻匪之乱使得本来就残破不堪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那这样的清朝是靠着什么撑了七十年,一直到20世纪初期才灭亡的呢?其实都是因为三场胜利,下面就让编者来为大家讲解。

第一战为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

俄国是中国近代史上面一个让中国人爱恨交加的国家,这个国家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同中国打交道。就从清朝而言,在康熙皇帝轰轰烈烈地进行中国统一战争的时候。俄国人的探险队就已经偷偷摸摸的到了当时中国的外兴安岭附件,后面占据满洲故土,与当地人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康熙皇帝当时正在征伐准格尔,来不及应付俄国人,到后面通过雅克萨之战才击败了他们,但还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交代了出去。

从这以后,中俄边疆和平了一百多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俄国人又开始觊觎中国的领土。眼看着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两个国家从清朝得到了大量的赔款,俄国人就想着要乘火打劫,先是以兵力威胁清政府割让了外东北包括库页岛在内大广大土地,后是鼓动中亚的古柏分裂新疆,使得刚刚平底太平天国和北方捻军的大清王朝再次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在清朝对于海防海塞防犹豫不决的时候,是左宗棠提出了新疆是整个中国西北的屏障,没有新疆的大清整个京事地区都会动荡不安,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之后,左宗棠通过红顶商人胡雪岩筹款再加上找洋人借款共两千万两白银才轰轰烈烈的出发了,左宗棠率领着六万湘军抬棺出征仅仅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就从北到南平定了新疆,消灭了阿古柏的乱军,当时准备等清军失败再横插一杆的俄国数万大军盘踞在伊犁城硬是没敢动,他们心底也很发怵,毕竟这是中国人的主战场。

第二战是冯子材中法之战

从大清立国开始就全面继承了明朝的朝贡体系,整个东亚在内,有多少国家算多少国家都是大清的臣属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清朝的小弟,清朝作为老大有责任保护这些小国的安全,但逢年过节,大清册封太子,新皇帝登基这些大事,这些小国也有义务来朝贡祝贺,但这种朝贡体系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逐渐的因为西方侵略者的入侵而遭到破坏。

实际上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法国人就开始将手伸向了越南,并企图通过自己的力量控制越南的王室,把越南变成法国的殖民地,然后以越南为跳板侵占中国的广西和云南地区,越南本来就是清朝的小弟,清朝这哪能忍,再加上有保护广西和云南的责任,所以清朝受到越南王室的求救之后马上让广西当地老将冯子材率领着三万左右的清军在镇南关击溃了法军,并给法国军队造成了2000多人的伤亡,使得法军越南战场上的主帅受重伤。

法国总理都因为输掉了战争而被迫辞职,虽然说大清在后面签订了和约,但那是清朝中枢不争气,大清的将士在对法战场上还是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的,击溃了当时号称世界陆军第一的法国人,让欧洲列强不敢轻视中国。

第三战是袁世凯中日朝鲜之战

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国和日本在朝鲜战场上面早已经交过手,那个时候的朝鲜还是大清的属国,里面的汉化程度甚至和中国内地没有什么差别,但从西方入侵之后,朝鲜也和宗主国清朝一样逐渐的陷入了殖民地的深坑之中,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二十年也想着要从朝鲜上面分一杯羹,便着手在朝鲜培养亲日势力来颠覆清朝在朝鲜的统治。

但这件事情被当时的清朝驻朝大臣袁世凯知道了,在朝鲜亲日势力发动甲申政变的时候,还联合了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的日军协助,就在他们即将攻下王城的时候,袁世凯率领驻朝清军以雷霆之势镇压了朝鲜起义军,并将起义者和公开处死,对于协助朝鲜叛乱者的日军也是格杀勿论。

袁世凯的这次杀伐果断不仅成为了他自己的成名之战,更是让野心勃勃的日本人在见识到清朝武力犹存之后不得不把和大清全面开战的计划推迟到十年之后,更是让西方人觉得清朝虽然敌不过英法这世界上第一第二帝国,但至少也是东亚地区的第一强国,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清朝在国际上的形象一直都是列强,恐怕清朝人自己都不知道曾经的侵略者对自己的评价这么高,但正是这三场胜利使得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朝仍然能够延续到20世纪初期。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上朝时没有普通话,全都是方言,皇帝能听懂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皇帝上朝说满语吗,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中国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排名

    清朝皇帝的文化教育不同口音对于不同地方的人交流起来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远的不说,就最近的清朝来讲的话,清朝的皇帝都是满洲人,也就是来自于今天黑龙江,吉林这两个省份之间的白山黑水之中,他们应该都是东北那旮沓里面的腔调,如果整个朝廷之中都上演二人转的话就很有意思了。其实这个问题真的就是我们这些一般人吃

  • 乾隆墓里被盗墓者丢弃的宝贝,起初无人问津,如今价值上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宝贝,乾隆通宝一枚400万,乾隆墓最贵的宝贝

    历史记载,乾隆帝83大寿那一年(1793年),英王派遣使者马嘎尔尼为乾隆帝祝寿。虽然表面是祝寿,实则是来“谈生意”了,马嘎尔尼希望能和富庶的清朝做生意,于是带来了英国在工业革命中取得的先进成果:迫击炮、新式火枪、战列舰模型等等吧。结果,乾隆帝却以为这些都是西洋人的投机取巧的东西,不符合他脚踏实地的干

  • 这种疾病沾之必死,差点提前灭亡清朝,甚至险些席卷全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十大瘟疫史,清朝最可怕的100张照片,无法治愈必死的疾病

    1910年的大清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距离它命运的终点只有一年,不仅国内起义军四起,在满洲人的老家——东北还爆发了鼠疫。这一次鼠疫比之前的鼠疫来的更猛,传播速度更快,让整个黑土地都陷入慌乱之中。此时的东北已经不是女真人的禁脔,日本和沙俄都纷纷将魔爪伸到了黑土地上,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更是加紧了蚕食东北的

  • 囚犯逃跑,乾隆问责无人敢答,侍卫用论语喊了一句,从此深得独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大兴文字狱的禁忌,帝王的独宠,被废后成了邻国皇帝的独宠

    当然,说起乾隆,我们就不能不谈历史上的巨贪和珅。如果和珅说我是历史第二贪,相信没人敢说他是第一了。和珅倒台,嘉庆吃饱,这句话也充分证明了和珅贪污的财产之多。在影视剧里,我们比较熟悉的是王刚老师演绎的和珅的形象,戏里面的和珅贪婪,溜须拍马,极尽其所能去逢迎乾隆,媚态百出,不学无术。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

  • 《雍正王朝》试图恢复的八王议政,事态演变是雍正刻意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八王议政逼宫,雍正八王议政在第几集,雍正期间八王议政是谁提的

    虽说雍正是康乾盛世的接力者,是清廷难得的实干者,但,雍正上台的最初几年根基并不稳定,爆发的八王议政恢复一事便是如此。雍正初期,大力推行新政,如整饬吏治、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而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大地主、官僚等的利益,可以说旗主王爷们之所以与八爷一派联合便是为了争取自身利益,然而这几

  • 这一件小事咸丰帝深以为耻,本想硬气一把,却导致圆明园被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英法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懦弱,咸丰听到圆明园被烧的反应,火烧圆明园时咸丰皇帝到哪里去了

    对侵略者的憎恨是不能改变的。因为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英法联军侵略我北京,烧略我圆明园的丑恶罪行。但是,直到在地图上看到了圆明园的地理位置,不仅有那么一点疑问。为什么当年火烧的不是离英法联军更近的紫禁城,而是跑到几十里开外的京郊的圆明园抢掠了一番呢?原来,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在当时,英国已经根据《南京条

  • 乾隆小儿子永璘,宁上青楼不当皇帝,乾隆问他想要啥,只求和珅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听到永琰永璘对话,和珅和纪晓岚带皇上去青楼,乾隆皇帝儿子永璘生母

    读书观史,谈古论今,传承人文,守望正义。欢迎来到,吹牛的猩猩吹历史。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也是我们在电影电视中见过最多的朝代。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看见一帮皇子为了皇位打的不可开交,整个朝廷也因为皇位掀起腥风血雨。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当属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康熙、雍正,和乾隆。康熙上位的时候,还

  • 清朝最长寿的侍女,享年九十三岁,一年只洗一次澡,再喝掉洗澡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最长寿的三位妃子,清朝侍女嬷嬷,清朝人活到84岁算不算长寿了

    苏麻喇姑从小聪慧漂亮能干,在大草原上人尽皆知,后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进府后服侍二小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当时13岁的二小姐孝庄,在哥哥的护送下,送进宫去,嫁给了34岁的皇太极。当时的苏麻喇姑作为陪嫁侍女一同进宫,此后在宫中一住就是80年。有野史记载,苏麻喇姑是康熙帝的初恋情人,无奈地位低

  • 清朝严禁缠足为何屡遭失败?这种民间说法的出现,摧残了更多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十大禁止缠足之风,民国周玉梅缠足,家长给小孩缠足

    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弊病:科举、太监和缠足。前两个属于部分男人的事,后者却令无数中国女子深受礼教压迫。缠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始于北宋;到了明朝,女子缠足开始盛行,但仅限于上层社会;到了清朝,缠足之风愈演愈烈,竟然蔓延到社会各个阶层。清朝有一个叫方绚的人写了一本书叫《香莲品藻》,专

  • 清朝后宫妃子为什么都要梳“两把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妃子封号大全,清朝妃子漫画,梳清朝宫女的头发视频

    虽然宫中妇女都梳“两把头”,但整个清朝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也有过较大的变化和改进的过程。清初,皇室处于草创”,典制很不完备,妇女的头饰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寻因此头发梳得极为简单。两把头梳得很低,两翅几乎与肩耳边齐。这是因为梳头时要把前后左右的头发都照顾到,所以两翅不可能梳得太高。那时,皇后在宫中“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