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种疾病沾之必死,差点提前灭亡清朝,甚至险些席卷全世界

这种疾病沾之必死,差点提前灭亡清朝,甚至险些席卷全世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7 更新时间:2024/2/7 12:41:11

1910年的大清朝已经是风雨飘摇,距离它命运的终点只有一年,不仅国内起义军四起,在满洲人的老家——东北还爆发了鼠疫。这一次鼠疫比之前的鼠疫来的更猛,传播速度更快,让整个黑土地都陷入慌乱之中。

此时的东北已经不是女真人的禁脔,日本沙俄都纷纷将魔爪伸到了黑土地上,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更是加紧了蚕食东北的脚步。具体到这一次鼠疫大流行就是之前在香港已经吃瘪过了的北里柴三郎再次领军出征,誓要在东北攻破鼠疫。

此时清政府方面派出的专家是北洋军医学堂帮办(务副校长)、剑桥大学医学院当届毕业生排名第一的伍连德。相比于百年后他的那些大多只是在基层发发药开开转诊单的后辈,这位伍军医无论是从学历还是贡献都要高的不知道哪里去了,而且当时只有三十一岁。他只带着一个学生来到当时疫情最为严重的哈尔滨,要在这里和北里柴三郎和他背后虎视眈眈的日本一较高下。

北里柴三郎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上次在香港的教训,没有把功夫下在操练死人的大体解剖上,而这一次鼠疫的流行又有不同: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出现了淋巴结肿大这一特征性表现。没有了淋巴结可以解剖的北里只能通过漫山遍野的抓老鼠来解剖来寻找鼠疫杆菌,但是令他大失所望的是,在整个哈尔滨的老鼠都快要被他抓绝了户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从老鼠的身上检验出鼠疫杆菌。

得到这一消息的伍连德决定和北里反其道而行之:北里这回不解剖尸体了,而伍连德偏偏要解剖尸体。他所解剖的第一例标本(还是个日本侨民)的血液和内脏就检出了鼠疫杆菌,这一点让日本方面大跌眼镜,但是北里依然拒绝作出改变,硬要继续解剖耗子。

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伍连德自然懒得去管日本人的动作。在抗生素未能普及、耶尔森的抗鼠疫血清还没有广泛运用的时代,他做出了他所能做出的最英明的决定:全城乃至整个东北大隔离+洗消。具体来说,就是将所有出现过病人的街区由警察和军队封锁,所有接触过病人的人必须按照当时所能达到的最严格的洗消方法严格洗消全身。从海拉尔到大连,整个山海关外的所有人必须严格遵守这一规定,若要进入内地更要接受这样严格的隔离检查,确认不会发病后才允许进关。

奇迹发生了,三个多月后,哈尔滨城内最后一例鼠疫病人死亡(当时根本无力抢救),哈尔滨宣告全城无鼠疫。又过了一个月,东北全境无鼠疫。伍连德依靠着自己一人之力和几千名医疗知识几乎为零的军警,完成了这个堪称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奇迹。由此一役,伍连德成为了当时公认的亚洲鼠疫防控第一人,而北里柴三郎只能屈居次席,也算是在那个中国全面被日本压制的年代中国对日本小小的一次胜利。

那么为什么这一次鼠疫的爆发却在老鼠身上未见踪影呢?因为这一次的鼠疫根本就和老鼠没关系。需要指出的是,鼠疫并不只是由常见的家鼠或者田鼠传播,啮齿类动物都有传播的能力。这一次大鼠疫的源头来自老鼠的表亲——土拨鼠(旱獭)。

土拨鼠的皮可以用来制裘,因而引得无数人竞相获取。由于人们对土拨鼠的过分捕杀以及其皮毛与人类的频繁亲密接触,导致土拨鼠身上的看不见的东西也和人们拉近了距离。而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就有一样是肺鼠疫菌株。

肺鼠疫一般多由腺鼠疫(也就是狭义上的黑死病)血行播散所导致,但是有少数变异菌株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道吸入并传播,很不幸的是,1910年的鼠疫正是腺鼠疫。腺鼠疫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腺鼠疫,而且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几乎是沾之必死。在弗莱明的抗生素发明出来之前,伍连德能将鼠疫死死地控制在哈尔滨城内,其功劳不啻再造。

对伍连德的褒誉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这场险些席卷东北、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大鼠疫,说到底是人类自己作出来的。其实无论是这一次的鼠疫还是93年以后的非典,都是人类过分掠夺自然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所面临的大灾难,一多半都是自己挖出来的坟墓。

更多文章

  • 囚犯逃跑,乾隆问责无人敢答,侍卫用论语喊了一句,从此深得独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大兴文字狱的禁忌,帝王的独宠,被废后成了邻国皇帝的独宠

    当然,说起乾隆,我们就不能不谈历史上的巨贪和珅。如果和珅说我是历史第二贪,相信没人敢说他是第一了。和珅倒台,嘉庆吃饱,这句话也充分证明了和珅贪污的财产之多。在影视剧里,我们比较熟悉的是王刚老师演绎的和珅的形象,戏里面的和珅贪婪,溜须拍马,极尽其所能去逢迎乾隆,媚态百出,不学无术。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

  • 《雍正王朝》试图恢复的八王议政,事态演变是雍正刻意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八王议政逼宫,雍正八王议政在第几集,雍正期间八王议政是谁提的

    虽说雍正是康乾盛世的接力者,是清廷难得的实干者,但,雍正上台的最初几年根基并不稳定,爆发的八王议政恢复一事便是如此。雍正初期,大力推行新政,如整饬吏治、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而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大地主、官僚等的利益,可以说旗主王爷们之所以与八爷一派联合便是为了争取自身利益,然而这几

  • 这一件小事咸丰帝深以为耻,本想硬气一把,却导致圆明园被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英法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懦弱,咸丰听到圆明园被烧的反应,火烧圆明园时咸丰皇帝到哪里去了

    对侵略者的憎恨是不能改变的。因为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英法联军侵略我北京,烧略我圆明园的丑恶罪行。但是,直到在地图上看到了圆明园的地理位置,不仅有那么一点疑问。为什么当年火烧的不是离英法联军更近的紫禁城,而是跑到几十里开外的京郊的圆明园抢掠了一番呢?原来,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在当时,英国已经根据《南京条

  • 乾隆小儿子永璘,宁上青楼不当皇帝,乾隆问他想要啥,只求和珅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听到永琰永璘对话,和珅和纪晓岚带皇上去青楼,乾隆皇帝儿子永璘生母

    读书观史,谈古论今,传承人文,守望正义。欢迎来到,吹牛的猩猩吹历史。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也是我们在电影电视中见过最多的朝代。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看见一帮皇子为了皇位打的不可开交,整个朝廷也因为皇位掀起腥风血雨。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当属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康熙、雍正,和乾隆。康熙上位的时候,还

  • 清朝最长寿的侍女,享年九十三岁,一年只洗一次澡,再喝掉洗澡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最长寿的三位妃子,清朝侍女嬷嬷,清朝人活到84岁算不算长寿了

    苏麻喇姑从小聪慧漂亮能干,在大草原上人尽皆知,后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进府后服侍二小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当时13岁的二小姐孝庄,在哥哥的护送下,送进宫去,嫁给了34岁的皇太极。当时的苏麻喇姑作为陪嫁侍女一同进宫,此后在宫中一住就是80年。有野史记载,苏麻喇姑是康熙帝的初恋情人,无奈地位低

  • 清朝严禁缠足为何屡遭失败?这种民间说法的出现,摧残了更多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十大禁止缠足之风,民国周玉梅缠足,家长给小孩缠足

    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弊病:科举、太监和缠足。前两个属于部分男人的事,后者却令无数中国女子深受礼教压迫。缠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始于北宋;到了明朝,女子缠足开始盛行,但仅限于上层社会;到了清朝,缠足之风愈演愈烈,竟然蔓延到社会各个阶层。清朝有一个叫方绚的人写了一本书叫《香莲品藻》,专

  • 清朝后宫妃子为什么都要梳“两把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妃子封号大全,清朝妃子漫画,梳清朝宫女的头发视频

    虽然宫中妇女都梳“两把头”,但整个清朝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也有过较大的变化和改进的过程。清初,皇室处于草创”,典制很不完备,妇女的头饰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寻因此头发梳得极为简单。两把头梳得很低,两翅几乎与肩耳边齐。这是因为梳头时要把前后左右的头发都照顾到,所以两翅不可能梳得太高。那时,皇后在宫中“主内”,

  • 第一个向雍正磕头称臣的胤祉为何还是被雍正囚禁至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胤祉从小就非常聪明,骑射功夫很厉害,所以康熙经常带他一同去打猎,让他掌管了镶红旗,举办的大型祭祀活动都允许他参加。最重要的是,他文学功底很好,编纂了《律历渊源》。可能是因为他比较孤傲,在38年妃子去世期间剃头,违规,被康熙处罚,这件事也被雍正和妃子的儿子十三弟记在心里。他经常组织很多人进行编书,但他

  • 清朝不重视火器发展吗?别做幼稚的小朋友了,这才是真实的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为啥不发展火器,欧陆战争5火器时代清朝,明朝火器大战清朝骑兵

    因为西方文化的入侵和中国东方传统文化的衰败,使得一些人越来越心浮气躁,心中的极端思想也越来越不可收拾。就像网络上所盛传的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种非凡的言论,简直就是历史的一个笑话。对于这种言论,知道的人都知道,这是日本人在侵华战争时期制造出的谣言,目的就是为了瓦解中国人的自信心,能够全面占

  • 蒙古人愿归顺于清朝,到底用了何方法,解决了明朝想做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蒙古各部臣服明朝了吗,明朝亲王为何娶蒙古女,明朝服饰的蒙古元素

    首先是大局势在背后做推手。当时北边的俄国开始崛起,并且开始对外扩张,很快爪牙便伸到了西伯利亚地区。西伯利亚虽是寒冷之地,但是据考证,我国的游牧民族确实在这样的地区活跃,但是随着沙俄的扩张,蒙古族的领地被迫逐渐地缩小,势力也被削弱,迫不得已只能南下,而这对于清朝征服蒙古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的良机。其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