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以前根本就没有退休这样优厚的制度,即便是后来出现了,也没有任何的工资和福利,现代人之所以能够享受到这样的好待遇,完全是历史不断演化而来的。
一、几千年前就有退休
1、完全不同的叫法
其实类似于退休这样的事情,在几千年前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叫法不同罢了,在一本书籍里面就明确的记载,当官员到达一定年龄的时候,就把手里的权力交还给朝廷,从这个层面上可以看出,只有成为了官员,才有这样的说法,其他基层的人完全不存在这种退休的说法。
2、退休年纪,各不相同
很多现代人都特别的好奇,那么在古时候,到底要多大的年纪才可以被允许退休呢?曾经在《礼记》这本书里面,就做了明确的规定,当官员的年纪到达了70岁的时候才会被允许,在那样的环境里面,能够活到这个年龄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可以分析看一些历史的资料得出,周朝和秦朝的时候平均的寿命是20岁,汉朝是22岁,繁华的唐朝平均寿命仅仅达到了27岁。曾经杜甫在自己的诗作里面说道,晚年忍辱偷生,其实当时他也只是46岁的年纪。
苏东坡曾经写下过文章,表达自己内心的远大志向,自称是老夫,可是实际年龄只有38岁。如果把战争的因素和婴儿出生之后的夭折,全部的抛开来讲,古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只能达到60岁左右。
按照这个概念来进行推算就可以得出,如果到70岁退休实在是太难了,能够享受到这样待遇的人是很少的,那些古代的官员们很多其实都是终身在上班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活到这个年龄,就已经提前的离开了。
既然有了书籍规定,所以从汉朝到元朝这几千年里面,很多君主都是按照这个规定。到明朝的时候可能朝廷觉的这个年龄太大了,就规定了60岁退休,和现在一样比较合情合理,对于那些级别小的官员,年龄还可以适当的提前。
有些人认为退休这两个字很可能是现代人所提出的,其实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一位文学家在自己的文章里面提到了,还有了这方面最早的记录。
关于退休之后的待遇,每个王朝也出现着巨大的差异,比如说在汉代要达到70岁之后,可以根据自己以前的级别,领取原来俸禄的30%作为生活费用,如果那些小的官员,根本就没有退休工资。
3、按照职务区别对待
唐朝的时候更是实现了区别对待,如果是那些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的大臣们,就属于第一个级别,经过君主批准之后可以享受全部的工资,与上班时完全一样,只是没有了权力。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拿到一半的俸禄,六品以下的人就没有任何的退休金。
同时政府还想出了一个不错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些人以后生活上出现问题,就给了官员们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了补偿。到明朝的时候,开国皇帝是个平民的出身,对待官员们也特别的抠门,根本就不给那些退休的人员发放任何的财物,但也免除了身上的赋税,如果经过调查发现官员的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可以每个月给一定的粮食作为补贴。
在清朝的时候其实也是延续了明朝的这种制度,这就导致很多的官员在职务上不断的贪污和受贿。通过这种方法,让自己年老之后可以顺利地度过,当然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是冒着一定的风险,随时脑袋就会保不住。
二、退休待遇最好的王朝
相对来说待遇最好的就是宋朝了,曾经君主地提出,可以带着自己的职务办理退休,身上的所有待遇没有任何变化,为了鼓励官员们退休,在离开朝廷的时候还会升级。在这个王朝提出了重文轻武的口号也成为了很多读书人的黄金时代,经济又比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当时的待遇其实和现在的公务员有很大的相似了。
如果经常的看过的时候的影视剧就会发现,其实在以前的王朝,朝廷的官员其实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有时候自己熬了大半辈子,很容易因为一个政治事件就被杀头了。
对于某些官员来说,办理退休其实也像是在逃脱一样,既然已经建立了功劳,那么快速的退下来就是最聪明的选择,如果一直在位置上待着,反而会为自己带来灾难,尤其是疑心很重的皇帝们,发现身边的大臣掌握了不少的秘密,那么就会随时的进行监控。
三、退休年龄受环境影响
有时候这些大臣们申请退休的事情,没有得到批准也是经常发生的,曾经就有一位年老的官员自己70岁的时候,仍然没有被批准,之后死在了职务上。有个与之相反的现象,那就是那些不受朝廷重视的官员,反而是希望这些人早早的离开,甚至还会下命令让对方退休。
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一位君主下达了命令,不想当官的人就可以提出辞职,在清朝的时候也有明文规定甚至强制官员退休不给任何的费用。有一些退休是因为非常的仁慈,看见了大臣身体健康出现了隐患,就特别的批准对方提前的退休。
对于这些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们来说,熬到了退休的年纪,其实是个非常幸运的事情,能够很好地度过晚年,回到家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不管有没有退休的金额,对他们来说也是好的事情。
因为在很多人的意识里面,养儿子就是为了在年老之后有人赡养,所依靠的也是自己的后代,而不是朝廷所给的这些财物。了解了这么多,还是觉得现在的社会给人的幸福指数更高,不少的老人在退休之后可以找到人生的乐趣,旅游,养生每天都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