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形象,随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形象,随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0 更新时间:2024/1/23 10:07:52

古往今来,关于武则天的评价褒扬者有之,贬斥者亦有之。

唐朝以来,很多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作品都刻画过武则天的形象,但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

历史上的史学家、小说家们更多以工于心计、心狠手辣等贬义词汇将武则天塑造成淫妪妖妇的形象。

近代以来,不少文人学者开始为武则天平反、正名,人们对武则天形象的评价也有了极大的转变,宋庆龄高度评价“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郭沫若评价武则天“政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武则天的传奇经历从古史典籍到民间传说到文学作品甚至到当下影视剧中仍继续在演绎。

而武则天的形象也随着不同时代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在后人评说与争议中不断得到发展和丰满。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敢于对抗男权并登上权力顶峰的杰出女政治家。武则天主政期间,政治清明、知人善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素有“贞观遗风”之美誉。

武则天不仅压制了强豪地主的势力,同时促进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唐朝顺利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她的政治功绩是不可否认。

同样不能否认的是,登上帝位后的武则天,确实采用了诸多强硬手段来打击李氏家族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史学家往往抓住这一点进行大肆抨击。

唐代史料本身就残缺不全,后世以此为基础对武则天形象进行杜撰和评价的时候往往会有失偏颇。唐朝期间,后世皇帝作为武则天的直系子孙,出于对皇室名望的保护,并没有对武则天恶语相向。

武则天的出现,完全冲击了当时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随着历史发展,儒家学派又逐渐发展成为统治阶层的正统思想,武则天的叛逆之举便成为了众矢之的。

在皇家正史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便渐渐趋向于负面形象。到了五代、宋代时期,史学家们对武则天的评价从仁义道德观念和其女性身份出发,批她是牝鸡司晨、大逆不道的叛逆者。

尤其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开始,对于武则天的严厉批判便一发不可收拾。《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中也主要以负面形象为主,书中“大肆宣扬其是狐媚惑主、牝鸡司晨、残忍无道以及秽乱宫闱的妖妇”。

明清时期,理学的兴盛使得武则天成为文人士大夫批判的反面教材,他们恶意歪曲了武则天并将之妖魔化,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在《读通鉴论》中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史学家笔下武则天形象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肯定了武则天知人善任、明察善断等政治功绩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对武则天的负面形象进行毫不遮掩地抨击。

对于武则天负面形象主要集中于对她在政治上过于狠毒、残忍,在生活上肆意宠幸男宠等方面的批判,甚至有人将其描绘成一个心肠歹毒、肆意残害亲人和忠良的女魔头。

在男尊女卑观念极重的封建社会,武则天从一个卑微的才人最终龙登九五是充满各种因缘巧合的,并不是武则天一人能做到的。

史学家们不肯放过武氏,他们就像马嵬坡兵变的将士一样,把一切社会责任加在无辜的杨贵妃身上,并用置她于死地的方式来换取心理的平和,然后簇拥他们“圣明”的君主继续前行。

这个不普通的女子在史书中成为空白的这段血泪史,千百年来并未得到后人的理解和同情,反而口诛笔伐。也许正是因为此种原因,萌发了现代人为之正名的决心。

在男尊女卑和夫权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武则天脱颖而出,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在这清一色男性帝王中十分引人瞩目,因而民间关于武则天的传说与其它帝王略有不同。

民众对武则天的传奇经历充满了好奇,在各种幻想中,武则天便成为众多百姓寄托民间爱憎思想情感的符号人物,并由此形成了许多传说。

民间关于武则天的传说是武则天由历史人物向艺术形象迈出的关键一步,在这些传说中,武则天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激发了后人无限的想象和无穷的兴趣。

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文献中大都是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而在民间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女皇形象,这也体现出正史的不足和偏见,民间传说恰恰对正史中的缺憾有所纠正和补充。

在一定程度上,对武则天形象的正面评价大多来自于民间传说。《桃花姑娘》、《五妪颂女皇》、《姐妹巧对惊武后》、《武则天巧设赏花宴》等民间小说中皆显示出民间对则天女皇的热爱与尊敬。

民间赋予武则天以机警、聪明、学识广博、才思敏捷,具有革新思想的性格特征,从而塑造出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就非凡的女皇帝形象。

民间歌颂武则天是个思想新进、具有反封建意识的帝王,从中反映出民众对女性皇帝的爱戴与敬佩,体现出民间情趣和情感趋向。

武则天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独特女性,她丰富而坎坷的人生经历吸引了不少文人的兴趣,并将她的形象引入文学作品中。近代五四运动以来,以柯灵、田汉、宋之的、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都借用了武则天的故事来宣扬自由、妇女解放的新思想。

国学大师林语堂也以一个没落皇族后裔的身份写了一部《武则天》,但这部著作并没有体现出林语堂的创作水平与深邃的思想。

在当代文学史上,以苏童、格非、北村等为典型代表的先锋派作家也掀起了武则天创作的高潮。当代小说家凌力曾经说过:“同样的历史人物,同样的历史事件,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武则天也不例外。

武则天题材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现象,有两种相反的极端观点。一方面,完全肯定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塑造出“明君贤后”的正面形象。

另一方面,与之恰恰相反,林语堂、苏童、北村等人将武则天塑造成“淫妪妖妇”,以父权文化观关照之,批判其越权谋位。

武则天题材的文学书写呈现出纷繁多变的样态和价值指向各异的精神追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武则天本身就是一个备受人们争议的历史人物,现代的小说家又基于正统历史与民间传说两种叙事形式之上,因而对武则天怀有复杂的认知。

第二,与作者所接受的时代文化以及所处的政治立场有关,他们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去解读武则天,如此成就了文学作品中复杂多变的武则天形象。

影视剧是叙写武则天形象的另一个重要场域,是读图时代下人们感官与欲望无限扩张的产物。

武则天的故事家喻户晓,自影视艺术诞生以来,武则天题材一早便进入了影视作品中。相较于史学家对武则天的负面评价、民间对武则天的过分夸张的崇拜,以及近现代文人对武则天褒贬不一的评价,影视剧似乎有拨乱反正之功。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是一个活生生且十分真实的女人,她最初是十分单纯美好的,后宫尔我诈的环境,迫使她一步步陷入权利与欲望的深渊中不能自拔。

纵观武则天题材影视剧的发展,有的影视剧将武则天塑造成一个单纯善良、爱情至上的女性形象;有的影视剧中将武则天塑造成由单纯善良到步步被逼而向工于心计、心狠手辣转变的反击者形象。

还有的影视剧中武则天是一个对权力充满欲望同时又渴望爱情、渴望亲情的矛盾女性形象……从1939年第一版武则天电影上映至今,已有十多个版本的武则天形象。

经过时代的发展,武则天完成了从“人——宫廷女人——普通女人”的形象转变。具体来说,当代影视剧中的武则天形象出现新的演变特点。

影视剧中武则天形象是基于众多史书、民间传说及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被重新塑造的,随着影视的广泛传播,其形象逐渐复杂,呈现出多面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影视剧逐渐以肯定和褒扬的态度审视这段历史、审视武则天,并逐渐以正面形象来塑造。

她是一位贤后,统帅六宫并且能帮助夫君处理好朝政。

她是一位慈母,她疼爱自己的子女,可惜没有一个孩子体会到了她的苦心;她是一位明君,她统治下的大周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大唐王朝走向繁荣的“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站在现今的女性主义角度,能够理解一个封建女皇的不易和不凡,但在男权主义兴盛的时期却总无法接受一个与传统不相符的女性。

影视剧中除了刻意增强武则天作为女性柔美娇艳的一面,同时更加注重塑造她作为一名政治家果敢机制的一面,使武则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在众多的武则天影视形象中,创作者对这个人物有自己的理解,更多倾向于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将这一代女皇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去解读,而非是一个帝王或者传统伦理纲常的叛逆者。

影视剧中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影视画面,揭示了她作为一位女性的情感需要和内心孤寂,体现了她渴求女性本体欲望的实现以及自我意识的建构与成长。

武则天形象经历了正史的记载,民间传说的神化,文学作品中的再现,直至现代影视的改编和美化,其艺术形象不断发生演变。

历史故事人物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其形象并不都只有一种固定的面孔,而由于作者对题材的不同处理,人物性格也往往因之具有不尽相同的特点。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形象,是一个在坚强的外表下,实则隐藏着棵柔软而脆弱心灵的软弱女人;在理智与理性的包裹下,实则是一个对情感有着深深渴望和依恋的孤独女人。

更是在不断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实则是一个只会自我保护和自我垂怜的无奈女人。

更多文章

  • 麻将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有人说唐朝,又有人说是郑和下西洋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郑和发明了麻将,唐朝就有麻将了吗,唐朝麻将

    那么,人人都喜爱的麻将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有人说唐朝,又有人说是郑和下西洋发明的。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胄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麻将运动在中国广大的城乡十分普及,流行范围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中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智力体育活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 民国第一恶婆婆:与儿媳一同生子,让儿子吃儿媳奶水,让孙子喝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国最狠恶婆婆下场,民国恶婆婆杀死儿媳妇的案件,古代恶婆婆虐待儿媳

    民国第一恶婆婆:与儿媳一同生子,让儿子吃儿媳奶水,让孙子喝汤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尤其是在很多的影视剧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儿媳妇在进了家门之后,基本上就成了这一家人的奴隶,白天要操持家务,照顾公公婆婆,还有儿子女儿。到了晚上的时候,还要伺候自己的丈夫。而女

  • 民国最剽悍太太:扛着一把菜刀,逼丈夫写出新三从四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民国29位奇女子情史,民国时期的三从四德,民国最悲惨的婚姻

    中国民国史上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年代,我们现如今书本上所见到的课文,民国时代的文人大豪占据了几乎半壁江山,不过,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文人自古多风流。当然民国也不例外。不论是写起文章来尖锐深刻的鲁迅先生,还是那个盗墓迷民国最剽悍太太:扛着一把菜刀,逼丈夫写出新三从四德,哪一个没有那么几笔风流帐。因为当时年代

  • 民国悍妇江冬秀粗人一个,抛却祖上背景,眼界是普通人不能比拟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江冬秀个人资料,江冬秀和胡适合葬了吗,梁宗岱与江冬秀吵架

    这个女子所生长的家庭却是一个读书的世家,可是本身并没有多少才能,这可能是个人的兴趣问题了吧,有这种条件,但是不想进步,可能自己本身对学识没有多少兴趣吧。另外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在那个非常守旧的时期,这个女子居然对裹脚这个行为摒弃不做。因此从这件事情上,也说明了江冬秀的思想里有那么点开放的东西。 还

  • 此村庄世代给一女子守墓,乾隆曾想打开,但看到碑上八字立马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御碑全文解释,赵县乾隆御碑,昭苏边境的乾隆格登碑

    我们听到的守墓,都是给一些男子守墓,给女子守墓的是非常少,因为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 不过为女子守墓的也有,比如说在北京昌平区有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子里的人就世世代代给一个女子守墓。这个女子呢,并不是皇后,也不是什么特别有名的人,只是明宪宗的一个妃子,但是这个妃子非常的受明宪宗的宠爱,所以当时

  • 清朝史上相当憋屈的一位皇后,不能和最爱的人厮守,还被太后凌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最惨的皇后 19岁,历史上最憋屈皇后,清朝有哪些皇后被打入冷宫

    这里要说的皇后就是后面一种,她就是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顾命八大臣之一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三等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姑表外甥女,恭肃皇贵妃的侄女。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着一副端庄大气的容貌,知书达理,聪颍慧智,有

  • 哥哥是皇帝,大伯是光绪,奶奶是慈禧,他低调的活到2015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光绪皇帝与慈禧有血缘关系吗,光绪帝和慈禧谁早出生,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逝世时间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皇帝制度基本贯穿了千百年的历史,始终没有改变。在彼时,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是地位最显赫的人。一个皇帝,纵使十分年幼,却依然能让全部官员和百姓俯首称臣。皇帝制度的传承,是依靠嫡长子继承制的。这就不难看出,血缘是皇子选拔的重要关键,不仅是皇帝一人,出生在整个皇族的人都会格外尊

  • 清朝皇帝和富商们对文学艺术事业的赞助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富商盛宣怀后代,清朝富商穿着,江西富商赞助郑板桥

    自宋代以来采用的科举制,因其层次的等级和考生的众多,而导致了官职的名目繁多,但他们却从未达到过帝国官员们特别向往的境界。这些缺乏其他收入来源的文士们,被追过着一种不安定的生活,被迫自行寻找保护主,作为豪门富户的私塾教员、官吏们的私人师爷、学堂的普通私塾先生有时甚至以从事不光彩职业而谋生。为科举论文所

  • 中国古代第一巨贪,和珅都比不过,名字其实很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揭秘巨贪和珅,巨贪奸相和珅全传txt,和和珅齐名的巨贪

    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来看,和坤此人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对得起他大贪官的名号。在他聚集财富的巅峰时期,甚至其个人财产比国库资金还要多,且足足为清政府国库年收入的十倍还多!说他是“巨贪”,也毫不为过了。一、北宋六贼之王黼不过除了和坤之外,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还有一位非常能贪的官宦。值得一提的是,和坤虽然贪,却只

  • 晚清功臣左宗棠离世时天降大雨慈禧落泪,遗言令人潸然泪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左宗棠逝世慈禧落泪,左宗棠谈慈禧完整版,清朝左宗棠的故事

    慈禧太后得知他去世的噩耗,不由潸然落泪,悲哀又一位肱骨大臣的离去。左宗棠去世这天,福州城难得遭遇倾盆大雨,百姓们自发地聚集起来,为他送行。慈禧给予了左宗棠最后的荣耀,加封太子太傅,赐谥号“文襄”,为他建立纪念祠堂。临死前还在忧国忧民的左宗棠,留下满带赤诚的遗言,尽到了自己最后的职责。古代书生,头悬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