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元和年间,会昌时期的政治格局是怎样的?

唐朝元和年间,会昌时期的政治格局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273 更新时间:2024/2/6 7:56:15

赞皇李氏家族中有6人在整个唐朝时期出任过宰相,地位显赫一时,即便是在后唐衰微之时,赞皇六宰相的社会地位以及名声都非常之高。在元和以及会昌时期,赞皇李氏扮演的政治角色对当时的政局有重大影响。

一、财政崩溃

唐代前期,统治者兴利除弊,进入了政治经济高度繁荣的大时代。但唐玄宗晚年沉迷酒色、铺张浪费,扩大官僚机构,再加上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扩大了军费支出,由此到中唐以后政府财政开支巨大。安史之乱后,经济又遭破坏,藩镇垄断地方财权,原本混乱的财政此时濒临崩溃,可以说中唐以后的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危机。

1.军费支出

德宗登基不久即起用杨炎在税制度上实行改革,推行“两税法”,使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因新税制相对使税收负担比较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苦人民的税收负担,暂时性地缓和了阶级矛盾,但并未彻底解决中央财政危机。

此后,德宗武力削藩,不仅无果,还加剧了方镇的叛乱。由于社会动荡,不少人为了躲避战乱和征兵纷纷逃匿,导致中央管辖的区域内纳税人口减少,中央政府财政危机依旧。德宗为此又任用崔造等人进行财政改革,但因妨碍了官僚集团的利益以失败告终。

中晚唐财政开支“最多者为兵资,次多者官俸,其余杂费”。安史之乱后方镇方镇势力坐大,割据一方,并数次爆发叛乱。为压制和镇压叛乱的方镇,也为安抚和拉拢拥护中央的藩镇,唐中央政府每年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可以说“整个中晚唐时期,政府财政都处于崩溃状态”。

宪宗时期为平息魏博叛乱,派遣裴度前往魏博,以一百五十万缗军资犒赏军士、慰问军队,最终收复魏博;穆宗年间为抵御藩镇,在军事上花费三百万缗之多,以致“府库空竭,势不能支”。

可见中晚唐军费需求之巨大,国库不堪重负。此外,中央对于军费的支出不仅在于方镇,吐蕃等少数民族不时侵扰边疆,为此政府不得不对其进行物质安抚和军事镇压,这也为政府增加了不小的军资负担。

2.官奉、土木建设支出

中晚唐官僚机构膨胀,俸禄支出耗资巨大,也为财政增添了不小负担。玄宗为彰显他的大唐盛世,在开元年间增加了不少官职,并为官员提供丰厚的待遇,长此以往造成政府官僚机构膨胀,官俸支出耗资巨大。

统治者的挥霍浪费是造成中晚唐财政崩溃的另一个原因。玄宗在位大兴土木,造成国库紧张,之后的君主,如穆宗、敬宗都爱修建园林宫殿。皇帝的大兴土木,挥霍无度,不仅直接增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还因为统治集团的上行下效,导致奢靡腐败之风泛起,政府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可以说自中晚唐以来,军费和官俸开支的增加、统治阶级的奢侈挥霍,使国家财政岌岌可危。而这一时期的统治者也都意识到这一危机,开始不断对财政进行管理和革新,虽收效甚微,但有胜于无。

二、内廷腐朽

1.宦官专权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为防范外廷官员与方镇节度使,普遍信任内廷宦官集团,导致宦官势力增长,宦官专权现象一时兴起。肃宗时期宠信宦官李辅国,军国大事皆出李手,代宗更是在其拥护下才得以登位,为此称其“亚父”,尊为相国,显赫一时。

再有鱼朝恩,代宗任其为宣慰使掌管军权,其权威更是力压宰相。德宗时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及时出兵镇压地方兵变,德宗深感二人功德,故令二人掌神策禁军,宦官权力更加鼎盛。

随后,宦官养子制度开始得到统治者的承认,他们可以明目张胆地以家族形式延续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开始收养子女,助其为官扩张势力,培养在外廷的影响力。

宦官本是皇帝的家奴,听命于皇帝,到中晚唐却是皇帝屈从宦官,可见皇权旁落之严重。内廷除宦官外,还有翰林学士,他们都是中晚唐政治中枢机构的重要成员。

2.内廷腐败

德宗时期翰林学士开始进入中枢,参与政治决策,如陆贽曾因帮助德宗处理政治事务而凌驾于外朝宰相之上。宪宗开始翰林学士已经开始掌握国家机密,甚至成为晋升宰相的主要途径。

总的来说,德宗及之后的统治者为防止外朝和方镇威胁,提高翰林学士地位,并令宦官掌握兵权。随着政治纷争的激烈、方镇叛乱的频繁,帝王对于内廷的宠信远胜于外朝官员。

内廷势力的增长虽加强了皇权,但因皇帝放权过多,导致内廷专权,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而且外朝为巩固地位与内廷相勾结,腐败渐起,到元和以后内廷擅权,乱象横生。宪宗时期的制科案标志着唐代“牛李党争”时代的开始,唐长孺曾言牛李党争是唐后期政治腐败的最深反映。

元和三年三月制科举,翰林学士元稹、李绅李德裕等人状告此次科举不公,主考官韦贯之、杨於陵等人利用职务之便任人唯亲,结党营私。其中因涉及家族、入仕出身、座主门生、个人恩怨等因素,矛盾越来越大,牵扯越来越深,使无数朝臣参与其中,最终形成牛、李两大党派,纷争愈演愈烈。

到了穆宗、敬宗、文宗之时,都因君主庸懦,不能像宪宗时震慑朝臣而导致党争一发不可收,最后连内廷都参与进来,这样的政治纷争一直持续到武宗时期牛僧孺去世、李德裕被贬才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两方的政治决策与官员频繁变动,行政混乱。从元和至会昌时期,这场持续数十年的党争,使朝野上下一片狼藉。

三、藩镇割据

1.安史之乱

唐代藩镇,也作方镇,由边防军发展而来,关于唐代边防军发展成为藩镇,要从府兵制的终结说起。玄宗年间府兵制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边镇募兵又被称为“长征健儿”,因长期由地方将帅统领,逐渐形成将帅的专用兵。为巩固边防,玄宗时期不断向边境增兵,使边境兵力几乎占全国兵力的九成以上。

长此以往,边镇节度使的军权扩大,形成威胁中央的地方割据势力,安史之乱就是由此爆发。代宗虽平定了叛乱,但为快速结束叛乱,“瓜分河北地”来安抚叛将,继续任命部分叛将为地方节度使,为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2.五镇之乱

三镇节度使拥有独立的政治、军事、经济权力,官吏自辟,不纳贡赋,俨然自治。而且河朔藩镇与中央的对抗也是最为激烈频繁的,德宗时期北方爆发“五镇之乱”,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甚至于北方称帝,虽被镇压,但也令北方更加脱离中央控制。

德宗以后,中央与方镇的局势更加紧张,据新旧唐书相关资料统计,宪宗至武宗时期的藩镇叛乱就有数十次。方镇的频繁动乱俨然已成为唐后期统治者的心病。

恰逢此时期国家财政收入较德宗时期增加,也因整顿漕运使江淮地区,大量财务输向中央,中央国库充足,军资充沛。随后,宪宗任用李绛李吉甫等人平定刘辟、李琦、李元济等人的叛乱,就连河北藩镇,也摄于中央权威暂时归顺。

除方镇动乱屡禁不止外,边境少数民族的叛乱也偶有发生,因唐后期内乱不息,回鹘、吐蕃等少数民族开始骚扰北方边境,令中央头疼不已。纵观宪宗朝至武宗,甚至整个唐中后期,政治局势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动荡不安。

四、总结

赞皇家族在唐代的发展轨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古门阀士族的盛衰景象。然而,中古贵族时代终究已经到了其发展的尾声,赞皇李氏终将与其他士族一样,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当然,赞皇李氏并不一定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如果它能顺利转型,将能以另外一种身份继续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即抛弃士族身份,转向官僚士大夫身份。这种身份转换实际上在唐代的很多家族中就已经出现,而赞皇李氏是其中做得不错的家族。

更多文章

  • 揭秘:李隆基刚登皇位就赐死姑姑,无情帝王吊死恩人,谁是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隆基怎么登上皇位的,李隆基杨玉环全部吻戏完整,太平公主秘史李隆基姑姑

    唐朝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皇室成员对于皇帝位置的追逐一直都没有停止,在权力斗争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是无情和冷血。在唐朝政治斗争环境下的女人们也有一颗躁动的心,从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开始后面接着出现了韦皇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强势女性人物,在权力欲望面前同样心狠手辣。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宝

  • 唐朝就有留学生,了不起的大唐盛世,论唐朝对待留学生的管理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现在有没有达到唐朝的盛世,唐朝留学生,初中历史唐朝的盛世

    唐朝经济发达,政治开明,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发明了不少先进事物:唐朝就有天文学家编制《大衍历》发现了太阳的运行规律,学会了测本初子午线,唐朝的医学也是非常发达的,还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在思想上,更是有鉴真六次东渡东瀛,当时的日本,传播佛家思想,带去了不少的唐朝文化,最主要的是当时的唐朝统治

  • 李隆基被称风流皇帝,除了杨玉环、西域妃,他找到爱情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隆基与杨玉环相遇,刘威版李隆基和杨玉环吻戏视频,李隆基认识杨玉环的时候多大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邦,四海归服,唐玄宗的登基之路可谓是坎坷波折,在接受唐朝之后对唐朝的辉煌再续贡献颇大,但在晚年也历经安史之乱,唐朝逐渐由盛转衰。今天不谈政事,只谈风月,只谈李隆基的风流故事。李隆基的情感故事中让后世了解最多的无疑是杨贵妃杨玉环,但在杨玉环之前,李隆基已

  • 盘点:五代十国那些国宝级文物,每一件都千金难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代五大顶级文物,从远古时期到隋唐五代的文物,盘点我国十大国宝级文物

    成都永陵又称“王建墓”,是五代十国时期(907─967年)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847─918年)的陵寝。1961年,成都永陵被国务院评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成立成都王建墓文管所;1990年,成立成都王建墓博物馆;1998年更名为成都永陵博物馆。永陵最珍贵的文物,当属雕刻在棺床壶门之

  • 唐朝时期万国来朝,文化多元,浪漫诗人李白在繁荣之中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李白,家喻户晓的诗句应该还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虽然字句之间比较通俗易懂,但却又给人一种浪漫空灵之境,仿佛此时人已经置身于他所处的状态,特别能打动人。于浪漫之中续写自己的情感,抒写时代的点滴,李白也因此成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浪漫诗人李白的作品不似普通的诗人一般,他的笔下不是铮铮的豪言壮

  • 武则天跟李世民多年未生子,和李治接连生下六个孩子,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为什么没有和李世民生子,武则天秘史武媚娘和李治吻戏,武则天和李治生了多少孩子

    在武则天的身上有一个很神奇的对比,她在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长达12年之久,却始终没能诞下子嗣,与唐高宗李治生活后却生下六个孩子。对此,竟然有人猜测说是武则天自己采取措施避免生育,这简直是无稽之谈,武则天与唐太宗没能生育孩子的原因是综合多方面的。武则天家族在唐朝的地位一直都很高,武则天的母亲是隋朝宗亲,

  • 秦琼骁勇善战,深得李世民信任,为何会在玄武门之变“隐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都会有很多贵人相助,有的人在明处有的人在暗处,但他们的目标是同一个。这就和玄武门之变的故事,颇有相似。玄武门之变事件里,也有一位守护神,他就是李世民身边智勇双全的干将秦琼。暗斗逐渐显明枪唐高祖李渊的儿子都各有千秋,当了太子的李建成不务正业,嗜酒还贪恋美色、好吃懒做,特别喜

  • 李世民凭什么做皇帝?专家:别人比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代皇帝对李世民评价,大唐皇帝李世民武媚娘,皇帝成长计划二李世民

    唐朝因前所未有的繁荣开放包容而享誉全球、领先世界,这都要从唐太宗开启的贞观之治说起,李世民对盛唐的到来功不可没。赞赏唐太宗的人经常用文治武功来形容他,客观公正地讲,李世民不愧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居功至伟。李世民虽然功绩斐然,但也不能过分夸大而忽略了其他人的功劳,尤其是唐高祖李渊

  • 唐高宗妹妹为何享受皇后规格下葬?墓室壁画出现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高宗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撒马尔罕壁画中的武则天与唐高宗,唐代墓室壁画的艺术风格

    唐太宗李世民所建立的功业自然不必多说,他与长孙皇后的爱情也被传唱为一段佳话。公元634年,唐太宗最小的女儿降生,正是长孙皇后所生,也就是后来的新城公主,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人到中年,拥有小女儿喜悦让这位大唐皇帝异常兴奋。李世民的兴奋仅仅持续两年后,挚爱妻子长孙氏就去世了,留下尚不懂事的幼女公主,李世民的

  • 唐朝版汉尼拔:不爱美女爱吃人,被李世民活捉,结局大快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尼拔之死,紫夫人和汉尼拔吻戏,汉尼拔电影完整版解说

    隋末唐初的军阀混战是中原大地一次短暂的浩劫,其中有很多英雄故事,比如十三棍僧救唐王,秦王李世民大破虎牢关等等,更有《隋唐演义》中秦琼、程咬金等人物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除了这些英雄故事,还有不少卑劣、禽兽不如的事情,比如爱吃人肉的军阀麻叔谋和朱粲。明朝诗人谢肇淛说:“隋,麻叔谋、朱粲尝蒸小儿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