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永陵又称“王建墓”,是五代十国时期(907─967年)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847─918年)的陵寝。1961年,成都永陵被国务院评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成立成都王建墓文管所;1990年,成立成都王建墓博物馆;1998年更名为成都永陵博物馆。
永陵最珍贵的文物,当属雕刻在棺床壶门之内的“二十四伎乐”。东西两面各10人,南面4人,均为女性。其中舞者2人,演奏各种乐器22人。共有20种23件乐器。在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种,其乐舞场面之大和乐器种类之多皆可称最,且极为写实,颇具神韵。乐器编制属龟兹乐系统。石刻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晚唐五代宫廷宴享乐的乐舞场面,在雕刻技法上表现出很深的造诣,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有极高的价值。
蜀宫乐女图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李星武先生以永陵”二十四伎乐“浮雕为素材创作的主题国画,除本幅作品外还有二十四幅独立伎乐画作,当属现代仕女画中的精品。此主题画作反映了前蜀时期成都宫廷乐舞的盛况与千年来川蜀民众对音乐歌舞的不变情怀。现收藏于成都永陵博物馆。
中国第一幅春联:此展品为现代书法作品,内容是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创作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也是中国最早的一幅春联。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从中反映了五代时期川蜀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现收藏于成都永陵博物馆。
张大千绘花蕊夫人拓片:芙蓉花是成都市市花,这缘于后蜀主孟昶为讨爱妃花蕊夫人欢心,颁发诏令在成都“城头尽种芙蓉,秋间盛开,蔚若锦绣。”待到来年花开时节,成都就“四十里如锦绣”。广政十二年十月,孟昶的遍植芙蓉工程大功告成,成都自此也就有了“芙蓉城”的美称。现收藏于成都永陵博物馆。
蜀石经残本拓片:此展品系蜀石经残本的拓片,石经是立在各朝首都太学里,供士子文人学习、校对和抄录的儒家经典。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七部石经,其中蜀石经因其“经注并行”倍受后人重视,可见在兵荒马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川蜀地区不光是偏安一隅、和平稳定,更是注重文教事业,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承。现收藏于成都永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