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宗妹妹为何享受皇后规格下葬?墓室壁画出现谜团

唐高宗妹妹为何享受皇后规格下葬?墓室壁画出现谜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927 更新时间:2024/1/8 4:42:16

唐太宗李世民所建立的功业自然不必多说,他与长孙皇后的爱情也被传唱为一段佳话。

公元634年,唐太宗最小的女儿降生,正是长孙皇后所生,也就是后来的新城公主,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人到中年,拥有小女儿喜悦让这位大唐皇帝异常兴奋。

李世民的兴奋仅仅持续两年后,挚爱妻子长孙氏就去世了,留下尚不懂事的幼女公主,李世民的父爱加上对长孙皇后的思念,全部倾注在公主身上。

贞观16年(642年),李世民已经迫不及待,他将爱女封为衡山郡公主,这个公主封号并不是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个朝代都会有自己的祖训规矩,而在唐朝时期,其中一条是不能以知名山川以及所在的郡县名字作为封号。

但是,唐太宗心里想的是,没有独一无二,不足以彰显宠爱程度,所以打破“死规矩”将小女儿封为衡山郡公主。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唐朝时期的公主一般是在出嫁时才会有实际的汤沐邑,但是新城公主是从八岁受封时就有的,就连大诗人白居易先生都对新城公主受到的宠爱进行专门记载,可见新城公主的地位。

贞观17年(634年),唐朝名相魏征患病严重,已经处于弥留之际,唐太宗亲自来到府上探望这个可以正衣冠的臣子。

当李世民看到躺在床上的魏征已经瘦弱地皮包骨头,想起昔日共同为贞观之治熬的夜、吃的苦,心中很不是滋味。重情重义的李世民当即决定,将自己最爱的女儿嫁给魏征的儿子魏书玉。

唐太宗在魏征的病榻前呼喊着老友的名字,希望他能够睁眼看看自己的儿媳妇,可惜的是,如此大的恩宠并没有给魏征“冲喜”成功,魏征在唐太宗看望后的第二天就去世了。

魏征去世没多久,就发生了李世民最难受的事。唐太宗由于是从玄武门之变中夺得皇位,虽然一生励精图治,但始终抹不去残害兄弟的恶名,因此李世民一直都非常关注太子李承乾,没想到最终李承乾还是兵变谋反。

李承乾的谋反行动失败后,牵连其中的有功臣侯君集、宰相杜正伦,而这两个人都曾经是魏征极力向唐太宗推荐的人。李世民此时心中有点不安,甚至开始怀疑老战友魏征。

魏征曾经将自己的谏言交给史官褚遂良,这让唐太宗怀疑魏征要沽名钓誉,于是李世民终止了新城公主下嫁魏征之子的决定。

贞观23年,新城公主已经15岁,到了出嫁的年纪,选婿成为李世民关注的问题,最终唐太宗选中了同为长孙家族的长孙诠作为驸马。

要想配得上新城公主,长孙诠的各方面当然都要配得上才行,在唐太宗的提携下,长孙诠很快就成为朝廷大员,担任歧州刺史。

万事俱备,唐太宗立即着手准备公主成婚事宜,毕竟是最受宠爱的公主出嫁,各种仪式所需要的东西都非常多,并且要求都是极高的,就在婚事紧锣密鼓地准备时,一代明君唐太宗却带着遗憾与世长辞。

唐太宗之后是李治登基称帝,在国丧期间,作为子女是不能有婚嫁喜事的,因此新城公主的婚事就被延迟暂停下来。

李治的年龄比新城公主仅大六岁,由于新城公主母亲长孙皇后早逝,没有享受母爱的公主从小就与哥哥李治感情很好。唐高宗李治计划在守孝一年之后就安排妹妹出嫁,但是遭到大臣的反对,大臣表示守孝三年才符合礼制孝道。

在守孝三年期满的几天之前,李治就降下圣旨封妹妹为新城公主,封邑达到5000户,以此作为妹妹的嫁妆。新城公主嫁给长孙诠后,两人生活幸福美满,但事情并不是这么一帆风顺。

长孙诠在李世民的提拔下已经身居高位,并且长孙家族在唐朝初期的势力非常强大,经常与皇族联姻,错综复杂的背后都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没有一个皇帝不想将皇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唐高宗李治也是如此,一件事彻底点燃了积聚已久的矛盾。公元659年,李治执意要废除皇后,然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此举遭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朝臣反对。

名噪一时的长孙家族遭到严重打击,长孙无忌被流放赐死,而驸马长孙诠也受到牵连,后来被赐死在四川越西县。自古帝王皆无情,李治虽然对妹妹极为疼爱,但对妹夫也丝毫不留情,还不如嘉庆皇帝有人情味。

新城公主忍受着兄长赐死丈夫的悲痛,但始终没有对李治发作,只是从此自暴自弃,就连最基本的梳洗打扮都不做,从此之后的新城公主似乎对世间生无可恋。

唐高宗李治不忍心看到妹妹如此消沉,计划再物色一位妹夫,帮助新城公主走出丧夫的阴影。李治选中的人名叫韦正矩,此人的背后也是当时的大族,被称为京兆韦氏家族。

同样的套路重复上演,李治也迅速提拔韦正矩的官职,说是坐飞机一点也不夸张,因为韦正矩的级别连升八级。

新城公主并不像唐朝后来的某些公主,她是一位极其痴情的女子,被李治安排的婚事并没有让她从伤痛中走出来,反而是在婚后不久就生病了。

公主再婚后不久卧床不起,坊间不知为何突然传出“驸马无礼”的谣言,并且这话还传到李治耳朵里。

公元663年,新城公主病情严重,唐高宗李治心中焦急,按照唐朝惯用的祈福方式修建寺庙,可惜仍然挽留不住新城公主的薄命。新城公主去世后,唐高宗李治对妹妹死因产生怀疑,派出专案组进行调查。

之前“驸马无礼”的谣言就成为韦正矩的死穴,唐高宗李治一怒之下处死韦正矩,不知这是对韦正矩的惩罚,还是掩盖自己的过错。

公元664年,在唐高宗李治的授意下,新城公主按照皇后的葬礼规格被下葬。公主享受皇后葬礼规格,新城公主是独一份,以此来结束新城公主不平凡的一生。

李治为何会让新城公主以皇后葬礼规格进行下葬?原因很简单,就是彰显对新城公主的特殊宠爱。

关于新城公主更大的谜团是墓室壁画中人物的脸为何全部被刮去。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考古人员在陕西礼泉县一个村庄里发现唐朝古墓,经过对墓志铭进行辨认,最终确定这是唐太宗女儿新城公主的陵墓。

在发掘古墓过程中,考古队发现新城公主墓中墙壁上画有精美壁画,但神奇的是壁画中的所有侍女都被刮掉头部。对此,有人猜测说是唐高宗李治对服侍新城公主的侍女非常痛恨,将她们全部砍头,以示惩罚。

个人觉得这样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古代人非常重视丧葬,要不然李治也不会以皇后规格下葬新城公主。况且,无头人在公主陵墓中也是十分不吉利的,因此李治迁怒于侍女的说法站不住脚。

并且也有史料作为支持,在唐高宗李治处死韦正矩后,不久就冷静下来有点后悔,因为李治下令将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合葬一处,韦正矩的驸马石碑一直到宋朝时期还再现史书中。

对于壁画中侍女头部全部不见的原因,推测有可能是新城公主陵墓遭到盗墓贼光顾,是盗墓贼将侍女的头部刮掉,也许是壁画栩栩如生令盗墓贼心中恐惧,也许是侍女面部统一带有珍贵的装饰品,被盗墓贼洗劫一空。

壁画上头部不见的原因还有可能是侍女头部是特殊的颜料,历经上千年时间后造成同一部位的脱落,从而形成现在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一幕“无头”壁画。

更多文章

  • 唐朝版汉尼拔:不爱美女爱吃人,被李世民活捉,结局大快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尼拔之死,紫夫人和汉尼拔吻戏,汉尼拔电影完整版解说

    隋末唐初的军阀混战是中原大地一次短暂的浩劫,其中有很多英雄故事,比如十三棍僧救唐王,秦王李世民大破虎牢关等等,更有《隋唐演义》中秦琼、程咬金等人物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除了这些英雄故事,还有不少卑劣、禽兽不如的事情,比如爱吃人肉的军阀麻叔谋和朱粲。明朝诗人谢肇淛说:“隋,麻叔谋、朱粲尝蒸小儿以为

  • 从士兵到军中大将,李光进如何在军队立足,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元和初年,他曾经参与平定陈德王承宗的叛乱,并再次在这次战争中表现突出,因而受到了皇帝的褒奖。公元813年,李光进被升任为灵武军节度史,同时也被赐姓李。对于当时的人而言,能够被皇帝赐姓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而是李光进做到了,因此大家都很佩服他。在李光进五十七岁那年,不幸因病去世,朝廷追赠为尚书左仆射。著

  • 隋唐猛将十大兵器排行榜,水火囚龙棒仅排第三,第一名你没听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唐著名兵器,隋唐宇文成都兵器,水火兵器

    小时候看过最多的就是隋唐英雄传,关于隋唐英雄故事,最喜欢的是里面有许多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特别是猛将,而猛将必不可少的就是武器,所以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隋唐最厉害的十大英雄和他们的武器。首先说说第十名,第一名你绝对没听过。第十名:秦琼——瓦面金装锏。重130斤,秦琼胯下黄骠马,手使瓦面金装锏,位列隋

  • 李白这三句诗太过狂妄,连孔子都不放在眼里,将全天下人都得罪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白最狂妄的几首诗,孔子李白图片,狂妄李白

    旧时长安,无数文人在那繁华的街头打马而过,挥笔洒墨,诉尽春秋,看遍繁华。唐朝是个传奇的时代,产生了许多传奇的诗人,李白是唐代文坛上,一颗最为耀眼的星星。他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深受老庄风格影响,所写诗句飘逸潇洒、豪迈奔放,尽显潇洒本色。他的无数诗句流芳千古,极其耐人寻味,其中有三句诗,可以说将全天下

  • 宋朝与唐朝在军事部署上的截然相反,反映出统治者心境上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与宋朝只隔了53年,司马光评价唐朝和宋朝,宋朝建筑和唐朝建筑

    唐朝名义上亡于藩镇军事内乱,实则亡于中央权威丧失殆尽,宦官、外戚、节度使都是左右唐朝政治格局的重要势力。不过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之后,中原王朝对于中央集权的向往与日俱增,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北宋整体呈现出内重外轻的军事格局,藩镇节度使逐渐被历史淘汰,而宋代积弱的局面也开始形成。所谓的守内虚外,无

  • 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开创盛世,为何51岁突然暴毙?受伤太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李世民30岁死过一次吗,历史上的李世民多大年龄死的,史上记载李世民多少岁登基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时他只有51岁,按道理来说这个年龄在古代封建时期已经不算小,但是对于长命的唐朝来说并不算大,李世民突然驾崩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呢?李世民能力突出,对建立唐朝贡献巨大。在李世民十七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自己的军旅生涯,第二年就辅助父亲李渊反抗隋朝统治。在李渊的儿子中,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是最为突出

  • 诗仙李白的妻子都有谁,为何他一生最爱的人是第四任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白诗仙帖,历史上李白的老婆是谁,李白是渣男还是诗仙

    公元727年在湖北襄阳经过朋友孟浩然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郁闷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

  • “漏泄军事,斩之”——探析唐代保密工作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代军事,军事保密概论论文,军事秘密载体保密管理

    唐代政治保密制度1.机要部门的保密中书与门下二省是唐代的中枢部门,中书令“掌军国之政令”,侍中“掌出纳帝命”,二省长官相互配合共同“佐天子而统大政”。尚书省则执行决策,“但听命受事而已”。朝廷机密在三省流转,如果内部官员不密,非常容易发生泄密事件。为了防止泄密的发生,三省长官不仅要保密,三省中下层官

  • 隋朝为什么能搞定突厥,却搞不定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对突厥战争,突厥和高句丽哪个厉害,高句丽为什么让隋唐灭亡

    突厥的势力在隋朝相当强大,即使是隋朝隋朝军力最盛时也不敢轻启战端。对付突厥,隋朝是敬畏的,主要用分化瓦解的办法。而对高句丽,由于这个国家以前是汉朝的郡县,虽然后来不服管了,但隋朝总有一种宗主国的心理优势存在,所以对付高句丽,采取的就是强硬手段,从实际情况来看,执行效果其实都不太理想,突厥前期被打服,

  • 李世民的“白帽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秦王李世民全传73集

    『唐制,天子衣服,有大裘之冕、衮冕、鷩(bì)冕、毳(cuì)冕、绣冕、玄冕、通天冠、武弁、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帢,凡十二等。…太宗又制翼善冠,朔、望视朝,以常服及帛练裙襦通着之。』其中『白帢,临大臣丧则服之。』,那么白纱帽是个什么东东呢?白纱帽,是南北朝时南朝的一种特有的冠帽,尤为天子的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