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廉颇

春秋战国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廉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575 更新时间:2024/1/30 13:45:01

廉颇,生年不详。大约是在公元前241年后的几年间,死于楚国的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率赵军大败齐军,攻取阳晋(今山东郓城县西),威名扬于诸侯,赵王封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的相与欢,增加了赵的国力,不断攻取齐魏两国的土地,而且能抗拒强秦的侵犯。就在廉颇相与欢的这一年,廉颇又攻克了齐国的几邑。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廉颇领兵攻占魏国的几邑,旋又退出。接着在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5年),廉颇领兵攻占了魏国的房子(约在今河南省安阳县南)、安阳(约在今河南省安阳县),并在房子修筑了城。赵惠文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1年)蔺相如领兵攻伐齐国至平邑(约在今河南南乐县东北)。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国的中更胡伤率兵进攻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县),魏国令公子咎率锐师牵制秦军。赵国的形势很紧张,赵王询问廉颇,阏与是否可救?廉颇回答说:“道远险狭难救。”又问乐乘,乐乘和廉颇的看法相同。唯有赵奢指出:阏与道远险狭,将勇者胜。赵王即令赵奢率兵解阏与之围。赵奢率兵在距邯郸三十里处驻扎二十八日。秦军就在不远的武安西,鼓噪勒兵,声振屋瓦,赵奢壁垒不出,以麻痹秦军斗志。然后用二日一夜的急行军,突然出现在阏与前线,迅速占领山头高地。结果,大破秦军,解阏与之围。赵奢因这次战役的胜利,赵王赐与“马服君”的称号。秦军败于阏与,转而攻魏国的几邑。廉颇率军救几邑,又大败秦师。

[var1]

赵国的惠文王,是继承赵武灵王军事改革以后的一个有为的国君。赵惠文王年间,将相团结,对内整顿税收,“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对外能挫败强秦,又不断对齐魏取得胜利。当时就有人说:“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赵惠文王死,孝成王继位后,国势逐步在走下坡路。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兼并策略后,不断吞食韩魏的土地。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取了韩国的上党(今山西东南部长治市附近)。上党民奔向赵国。四月,王龁因而攻赵。廉颇率领的赵军,驻扎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与秦军战。赵军士卒犯秦国的侦察兵,裨将嘉被杀。六月,赵军又被秦军攻陷,失掉两个堡城、四个尉官。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西垒壁被秦军夺去,失掉两个尉官。廉颇坚壁固守。秦军屡次挑战,赵兵不出。秦军长途远征,最忌持久战。秦派人到赵国用千金为反间之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畏惧的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为将,廉颇容易对付,就要投降了。”赵王既怒廉颇,几次失败,又反对坚壁不敢战,听到秦国反间的话,便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代替有经验的老将廉颇作主将。这时,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听到更换主将的事,劝阻赵孝成王说:“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括的母亲也提出不能派遣赵括为将的意见,赵王都没有听从。

[var1]

赵括既代替了廉颇为主将,便改守为攻。秦国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尉裨将。白起用诱敌深入,分割包围、切断赵军后路等办法,使赵军腹背受敌,无法冲出重围。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最后,赵括被射死,赵国损失了军队四十多万。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栗腹前往赵国修好,以五百金为赵王寿。回来向燕王报告说:“赵国的壮年人都死于长平之战,孤儿还未成壮年,可以攻伐。”燕王征询昌国君乐间的意见。乐间回答说:“赵是四面抗拒强敌的国家,民人都熟习打仗,不可与战。”燕王说:“我用多于赵军五倍的兵力攻打,怎样?”乐间回答说:“也不可。”燕王大怒。群臣皆以为赵国可伐,乃发二千乘,分兵两路。栗腹率军攻鄗(今河北柏乡县北);卿秦攻代(今河北蔚县)。唯独大夫将渠劝阻燕王说:“与人往来修好,又以五百金饮人之王,因使者的报告,变友好为进攻。这样作,不吉祥,出兵不会成功。”燕王不听,亲自率领一支军队跟在大军之后。将渠拉着燕王的带子来拦阻燕王,说:“王一定不要亲自前往,是不会成功的。”燕王用脚踢将渠。将渠流着眼泪说:“我不是为自己,是为王打算呀!”燕王率领的军队到达宋子(约在今河北晋县、赵县、束鹿县中间一带)的时候,赵国使廉颇为主将,在鄗大破燕军,杀栗腹;乐乘在代破燕军,虏卿秦。乐间离燕去赵。廉颇率军追逐燕兵五百多里,包围了燕国的都城。燕国只得依照赵国提出的条件,以将渠为相主持和议,割五城给赵国,赵军才解燕围。廉颇因功得到封邑尉文,号信平君,为假相国。

[var1]

廉颇在秦赵长平之战时被免职失势期间,门客们都散去,等到廉颇又被任用为将,门客都回来了。廉颇对门客们说:“你们都离开我吧!”门客说:“哎呀!您怎么这么晚才看到呢?天下的人都按照市场的道理进行交易。您有权势,我就随从您。您失掉权势,我就离开您。这是定而不移的道理,又有什么可埋怨的呢?”

赵孝成王十八年(公元前248年),延陵钧率师从相国信平君助魏攻燕。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颇攻取了魏国的繁阳(约在今河南内黄县)。赵孝成王死,他的儿子悼襄王继位,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因而投奔到魏国的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廉颇久居大梁,魏国不能信用他。秦兵屡次使赵国陷入困境,赵王想要再得廉颇,廉颇也想复用于赵。赵王派使者去观察廉颇还可否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多给使者金钱,令他说廉颇的坏话。赵王的使者见到廉颇后,“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国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认为廉颇已衰老,就不叫他到赵国来了。

[var1]

楚王听说廉颇在魏国,秘密派人把廉颇迎接到楚国。廉颇一为楚将,没有功绩,说:“我思用赵人。”最后死在楚国的都城寿春。

更多文章

  • 历史冷知识-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历史上孔子说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金言10句

    [var1]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的大动荡引起文化学术领域里的大变化。原来守在官府的《诗》、《书》,典籍散在民间。原来只能由供职官府的人传授、讲习的知识和技术,现在可以在私人间传习,甚至主要是在私人间传习。私人讲学,成为历史性的风尚。孔子是私人讲学的重要倡导者,也是在私人讲学的风尚中最有成就、最有代表性

  • 历史冷知识-墨子的弟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墨子最有名的弟子,墨子鞭策弟子的文言文,墨子弟子是哪些人

    墨子的后学,因材料缺乏,可考见者不多。孙贻让著《墨学传授考》,得墨子弟子十五人,再传弟子三人,三传弟子一人,治墨术而不详其传授系次者十三人,墨氏杂家三人,共三十余人,而禽滑釐、孟胜是其中著名的墨者。[var1]禽滑釐和孟胜,都是墨家的钜子。禽滑釐和田子方、段干木、吴起受业于儒家子夏之,后学于墨子。他

  • 历史冷知识-墨子的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墨子一生事迹,墨子怒耕柱子,国服第一墨子出装铭文

    墨子,名翟,鲁国人,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他的生平事迹,由于史文的残缺,已经难于详考。《史记》没有为墨子立传,仅在《孟子荀卿列传》附记二十四字,说:“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相传,墨子在鲁国,曾经向史角的后人学习;又曾受过儒者的教育,后来他发

  • 历史冷知识-商鞅生平及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鞅的生平经历,孙膑评价商鞅,商鞅五马分尸

    商鞅,姬姓,是卫国的公族,故又称卫鞅或公孙鞅。鞅后在秦,受封商邑,因称商鞅。他是战国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人物,生年不可确考,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是李悝的学生,年辈略后于吴起。《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先至魏,魏王不用。《秦本纪》称商鞅在秦孝公元年入秦,三年变法,五年为左庶长,十年为大良造,二十二年被

  • 历史上真实的蔺相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蔺相如的历史资料,蔺相如完璧归赵读后感,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

    完璧归赵蔺相如,赵国人。生年不详。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时,他已病笃,大约就死在这一两年内。赵惠文王得到楚国著名的“和氏璧”。秦国昭襄王听说了,派人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城来换取这块宝璧。赵王跟大臣们商量,如答应秦国,恐怕秦国的城得不到手,白白上当;如不答应,又担心秦国派兵

  • 历史上真实的孟子及其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孟子的政治思想简史,孟子有什么伟大的历史,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孟子的生平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孙氏衰微后,有一支从鲁迁居到邹,就是孟子的祖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大概他的老师不是有名望的人,所以孟子没有讲他的姓名,却是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子私淑诸人也

  • 历史上真实的子思(孔子的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孙子子思图片,孔子儿子孙子墓视频,孔子有孙子吗

    子思,姓孔,名伋,是孔子的孙子。《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而不详其生卒年。案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孔子世家》又说,子思曾困于宋,“子思作《中庸》”。《汉书•艺文志》有“子思二十三篇”,本注云:“名伋。孔子孙,为鲁穆公师”。子思二十三篇久佚。《中庸》为《礼

  • 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个丢失的异世界,专家说:这可能是真实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山海经丢失的部分找回了吗,山海经预言真实故事,山海经中最大的谜团

    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个丢失的异世界,专家说:这可能是真实的!,如今却有专家证实《山海经》中记述的一切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山海经》是中国最神奇的一本奇书,如何奇呢?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是动植物的原本形态也一清二楚。《山海经》据说是在战国时期一位史官从藏经阁中偷偷带出来的,在此之前一直被安放在皇宫里的

  • 商鞅、张仪为强秦献出毕生才华,最后都落得了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仪和商鞅谁在前面,为什么商鞅和张仪都不能善终,商鞅张仪白起

    卫国人商鞅从公元前359年入秦辅佐秦孝公,到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的当年,被秦国贵族诬陷谋反,商鞅迫于无奈举兵造反失败后被杀,尸体被车裂于秦都咸阳,商鞅侍奉秦国21年,到头来落得个谋反车裂的结局,可以说算是结局最坏的秦国功臣了。[var1]商鞅变法[var1]纵横家张仪卫国人吕不韦原本是个商人,因

  • 商鞅既然是决策者,为何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改革的步伐,不该有后路。在历史上,有许多君主或大臣改革,他们为了国家的未来,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令。而这些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是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国家的发展。商鞅也是如此,如果改革有退路,那么怎么让天下人信服。所以商鞅作为最后的实施者,他没有为自己铺路。最后这件事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