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知是空城计却要退兵?司马懿到底在想什么?

明知是空城计却要退兵?司马懿到底在想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66 更新时间:2024/1/7 10:30:15

司马懿统帅三军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这首诗点评的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用区区2500人直怼十五万敌军,实力悬殊可想而知。这一计是他与宿敌司马懿斗智斗勇的得意之作,巅峰之举。他也因此计获得了"空城"、"神算"的名号,这神算的名号还真不是谬赞,若诸葛亮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又如何吓退司马懿?

就诸葛亮和司马懿而言,这二人是蜀汉和曹魏两大阵营的核心人物,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然而不同的是,诸葛孔明没有野心,只知道埋头拉车为刘备看家护院,而司马懿则野心昭然。然而正是这种差异,促就了"空城计"这一经典战役。

空城计是诸葛亮、司马懿二者的心知肚明

公元228年,司马懿挂帅的魏军兵临西城下,与大开城门的蜀国遥遥对峙。司马懿见城门大开、诸葛亮于城楼上弹琴唱曲后,怀疑设有埋伏,便欲下令退兵。然而他的命令受到了儿子司马昭的质疑,司马昭认为这不过是诸葛亮的小把戏,谁知司马懿充耳不闻,并在司马昭提出派先锋部队一探究竟时,分析道:

司马懿

"我知道诸葛亮这个人,遵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从不舍身犯险。如今看他安然坐在城头抚琴,城中必有伏兵,万不可鲁莽行事。"随即便下令撤退,将空城计坐实。

看到司马懿退兵,诸葛亮长出一口气,赶紧带着残兵败将,一路仓皇,退回汉中。

司马懿

事实证明空城计果然是诸葛亮在故弄玄虚,司马懿的判断失误可谓是断送了曹军进攻的大好机会,莫非他只是一个空挂帅名的草包?但是司马懿能与久负盛名的诸葛亮齐名,足以见他绝非等闲之辈。那么,为什么空城计这种小把戏连司马昭都能看出端倪,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却置若罔闻,被吓得赶紧撤退呢?

后人在分析原因时,曾道此计只对司马懿管用,因为司马懿生性多疑,见诸葛亮如此淡定,必定心生疑虑,不敢入瓮。这种表象迷惑了多数人,也包括当时魏、蜀的掌权者曹睿刘禅。然而这种结果却是空城计设计者和被设计者的终极目的,为何要如此说呢?

其实,司马懿早就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也洞悉诸葛亮几乎在守着一个空城。当他来到军前一看,诸葛亮大神在稳坐城头,安然抚琴,司马懿远眺诸葛亮,诸葛亮瞅着司马懿,俩人就这样远远地看着,看似是"大眼对小眼",实则彼此心若明镜。

诸葛亮空城计

诸葛亮深知司马懿不会杀他,司马懿也深知自己不能杀诸葛亮,在诸葛亮庆幸自己留得一命,长出一口气时,殊不知司马懿表面听到探报仰天长叹,悔恨自己与这诸葛孔明相比,棋差一招。实际上他也和诸葛孔明一样,长长出了一口气,因为空城计的完美剧终,了却了他和诸葛亮的一桩心事。

这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心照不宣的事情,其中关乎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人臣子该把握的分寸。司马懿显然深谙此道,司马家能够有如今的辉煌,离不开他苦心经营的"君臣分寸",这也是空城计产生的直接原因。

司马懿兵临城下

空城计背后的政治斗争

司马懿所经营的"君臣分寸",要从他的主公枭雄霸主曹操说起。曹操此人,虽是文韬武略、唯才是用,然而性格却生性多疑。他在逃命途中,曾因磨刀声诛杀了救他的吕伯奢全家,面对随行者的质疑时,他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番言论,足以见曹操此人具备很重的猜忌心理。

司马懿追随曹操多年,深知这位大爷的脾气,所以尽量避其锋芒,苦心经营着司马家族,唯恐引发曹操的杀心。而面对日益壮大的司马家族,曹操亦是忌惮已久。

诸葛孔明临城抚琴

曹操临死之前,一而再再而三地给继承人曹丕交代:"司马懿非常有能力这不假,但更有野心。我在世,他有所忌惮。往下要是能用你就用,驾驭不住的话,必须想法除去此人,以免后患无穷。"于是,曹丕牢记曹操的嘱咐,对司马懿有赏有罚,时不时使点小心眼,耍个小脾气,对此司马懿也是没辙。

诸葛亮

这一则是自己的根基还不牢,羽翼远没有丰满,贸然反抗反而会落得个"鱼死网破"的局面;二则是三国鼎立刚成气候,曹魏的外敌甚多,仅北方少数民族蠢蠢欲动,而且要面临吴蜀的压力,特别是拥有诸葛亮的蜀国。所以司马懿只得继续尽身为"臣子"的本分,与曹魏政权维持表面的和平。直至曹丕也去世,他的儿子长子曹睿继位,对司马家族的忌惮和防备更甚曹操与曹丕。

司马懿心里明白,曹睿之所以对自己姑息,那就是因为诸葛亮未除,西蜀还在。在外有大敌之时,自己尚有可用之处。问题是万一诸葛孔明死去,西蜀恐怕难免灭顶之灾,而自己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到时候不但他本人要死的很惨,恐怕整个家族都要面临灭顶之灾。

这就是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空城计

既是宿命的仇敌,又是唇亡齿寒的"队友"

所以,这空城计就是一场大戏,牵扯诸葛亮自己的安危,也牵扯到司马家族的存亡。因而才说,诸葛亮和司马懿既是空城计的设计者,又同是被设计者。这句话乍一听起来有点烧脑,设计者和被设计者居然有着同一目的、同一身份。其实直白一点就是说,司马懿希望通过诸葛亮来引起曹魏集团对他的忌惮,诸葛亮也深知司马懿的处境,他们的目标一致,都是活下去,所以便心照不宣的谋划了这一出"空城计"。

戏剧空城计

对于司马懿这边来说,按照诸葛亮的设计剧情推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司马懿之于魏国,就如同诸葛亮之于蜀汉,两者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二人不仅是宿敌,还兼备一层"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司马懿杀掉了诸葛亮,不用多久,曹睿没有外部压力,此时的司马懿一家便无用武之地,司马家族的灭族之祸也就迫在眉睫。

空城计

对于诸葛亮这边来说,他敢使用空城计,尤其是敢对司马懿使用空城计,就是洞悉了司马家族在曹魏的微妙地位。明面上看,孔明此举着实击中了司马懿的七寸,要是从更大的布局来看,司马懿却是甘愿充当被设计者。事实也确实如此,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不说破,选择不战而退,其实也是为了保全司马家族的安危。

"看清局势"是政坛高手的必备素质,司马懿与诸葛亮深谙此理,这种势均力敌的对手互为依存的关系,这在三国里表现得显得尤为突出。

诸葛亮影视剧形象

空城计与其说是个计中计,倒不如说是个局中局。身在战场,把玩朝堂。诸葛亮与司马懿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观众,就是远在千百里外的刘禅、曹叡他们,和如今的我们。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袁绍败于曹操,并不在官渡之战,而在于仓亭之战及袁氏兄弟内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真实实力,曹操袁绍战官渡读后感,袁绍是胶东袁氏

    袁绍画像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分别率大军于官渡大战,在这次大战中,曹操以不到袁绍五分之一的军力大败袁军。此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而袁绍则一败涂地,仅两年后就逝世了。出身官宦世家的袁绍为何败给了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况且在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势力依然要强于曹操,为何仍会分崩离析?官渡大败并没有动摇

  • 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兵仙刘邦对韩信有杀心,兵仙韩信全文免费阅读,兵仙韩信电影完整版

    韩信影视剧形象《史记·淮阴侯列传》有云:"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意思是说,天下已定,而此时竟然图谋叛乱,被夷灭三族,难道不应该吗?如此来看,韩信该死,毕竟图谋叛乱是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能容忍的,可韩信之所以该死,又仅仅只是因为如此吗?崛起于乱世之中秦末,天下群雄并起,诸王纷争,但

  •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喜欢曹操或者司马懿,但很多老年人却喜欢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vs刘备,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真实的评价曹操和刘备

    公元161年,刘备生于涿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刘备虽然姓刘,出身皇族,但却是皇族支脉,而且和皇族主脉的血缘关系极远。刘备的先祖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后来没当上皇帝,而是被封为王。而且刘胜一生一共有120多个儿子,后代的数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从刘胜这一代,到刘备这一代,中间隔了近

  • 三国演义中,唯一能一人独战吕布而不落败的,只有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三国怎么招降吕布,三国吕布vs赵云,三国古墓吕布尸骨

    他就是张飞,张翼德。历数演义中与吕布打过架的,大多是一群人群殴吕布,凡是单挑吕布的,除了少数几个猛将能从吕布手下逃走的,大部分都撑不过几十回合,便被吕布斩于马下,而张飞是唯一一个数次与吕布单挑,能不落败全身而退的人,并且张飞最盛时,竟能与吕布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张飞第一次战吕布时,便是十八路诸

  • 许褚敢正面对抗吕布马超赵云,为何不敢挑战颜良文丑?有这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颜良和许褚,赵云跟颜良文丑谁厉害,张飞许褚颜良战法搭配

    除了猛张飞外,许褚就是唯一的能独战吕布达2位数回合以上不输的人了。濮阳一战,曹吕2人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而许大猛男也在这时有了独战三国第1勇将的机会。当时两军对垒,曹操老板派出了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许褚前去单挑吕奉先,结果这2人还真就在20回合里没分出来胜负。不过随后曹老板可能出于保险起见目的,于是

  • 为什么很多人到了中年之后,读三国都会更喜欢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老版三国刘备娶孙尚香,演三国刘备演员叫啥名,三国刘备个人简历

    作为一个皇帝,刘备除了没有统一天下之外,在其他方面几乎就是完美的,他符合中国人对底层出身的平民皇帝,所有的期许和印象。从他的人生经历当中,普通人更能产生共情,也更容易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有关刘备的故事,实在是太多,所以这里我们只讲三个小故事。从这三个小故事里面,我们就能感受到刘备的魅力了。第一个故

  • 曹操生性多疑,唯独信任敬重夏侯惇,只因忠臣比功臣更加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与夏侯惇什么关系,s3夏侯惇曹操详细开荒,三国志曹操贾诩夏侯惇

    曹操雕像东汉末年,群雄并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广纳四方贤士,手下猛将如云。其中,被冠以"肉票将军"、"独眼将军"诨名的夏侯惇,战功平平,却被曹操委以重任,敬重非常,这是为何?1.夏侯惇屡次"雪中送炭"想要搞清楚曹操为何"独宠"夏侯惇,要从曹操的起兵说起。公元189年,董卓执掌朝政后倒行逆施,关

  • 夷陵之战明明是孙权赢了,为什么还要率先向刘备求和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夷陵大败为何孙权主动求和,孙权和刘备的夷陵之战,夷陵大胜后孙权为什么求刘备

    其一,孙权担心两面受敌。吴蜀两军在夷陵对抗七八个月之久,双方都精疲力尽,后来陆逊用火攻打败刘备,但是东吴经过长期的战争也有所损失。北方本来就比较强大的曹魏,这时候已经隔岸观火一年,正在蓄势待发等待时机,这时候如果东吴贸然率军西进,后方空虚,漫长的长江防线便会暴露在曹魏的攻击之下,一旦曹魏进攻,东吴很

  • 西楚大将英布,是如何凭借一场战役闻名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英布的封地是江西九江吗,英布墓在什么地方,英布之死简介

    楚河汉界谈到楚汉争霸,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的形象。的确,这两人作为各自阵营的领袖,带领手下诸多人才为后人呈现了一出精彩纷呈的争霸大戏。然而在西楚阵营和汉阵营的背后,其实还有着无数的独立势力,这些势力或独立,或因为不同利益而依附于楚汉阵营,对天下形势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某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国力强盛,为何国祚仅14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称帝后的秦始皇希望秦朝能千秋万代,肯定想不到在自己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国祚仅有14年。取代自己位置的是比自己小三岁的刘邦。秦朝既然能在10年内横扫六国,国力肯定十分强盛,而秦国甲士也是出了名的勇猛。那么为何强大的秦朝国祚如此之短呢?一、秦始皇死的太早,秦二世无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