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国尚有雄兵数十万,为何魏国一小支军队杀到,刘禅就投降了

蜀国尚有雄兵数十万,为何魏国一小支军队杀到,刘禅就投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964 更新时间:2024/1/16 9:41:14

魏国伐蜀时为什么那么多蜀将投降?因为投降才是主流意识,他只是被姜维诸葛瞻轰轰烈烈的抵抗光芒给掩盖了而已,战争一开始,钟会大军禁抵汉乐二城,同时另遣一部直取阳平关,蜀军首将蒋舒出城投降,魏将田章击败蜀军江油守将马邈,马邈投降,邓艾率军推到雒县,再往下就是成都,成都附近诸多县城中,只有郫县的常勖坚守本县其它县有的逃跑,有的投降变成了带路党,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抛弃国家了呢?

[var1]

这要先说说蜀汉政权,我们知道蜀汉初期执政班底是以荆州派和元老派为主。虽然益州本土势力也有部分岗位安排,但是分量很轻,诸葛亮去世后再没有像他这样的大贤了。蒋琬费祎在一些方面已经开始妥协,一是减少军费开支,转入战略防御,仅仅给姜维一点点投入,搞点动作。维护‘‘王业不偏安’’的政治正确,二是多次大赦缓和与益州本土势力的矛盾给无法占据,顶层政治领导地位的益州本土势力,让渡出人口藏匿,土地兼并等灰色利益空间,虽然你们暂时不是领导但是蛋糕可以再给你们多分一点,你们好好当土财主,别轻易把我们给卖了,这些妥协的背后逻辑是当政集团为了继续维持执政地位,由对外拓展寻求增量逐步转变为盘活存量、调整分配。做长期割据川蜀的打算,进入一条缓步向下的曲线。

[var1]

令人遗憾的是,在费祎被刺身亡以后连这个温和的转型也不能维持了。因为旧系领导势力整体走向示微,益州本土势力逐渐主导官场舆论,蜀汉开始倒向了佛系躺平甚至投降主义。姜维连年北伐的同期,益州谯周写下了著名的《仇国论》这篇文章两个要点,

[var1]

首先反对连年征战,蜀国是小国,何况还没有诸葛亮、蒋琬这样的内政能人搞社会经济建设,经不起姜维年年北伐了。第二个要点就要命了,谯周用‘‘今我与肇建皆传国易世’’替代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个蜀汉核心价值,蜀汉政权法理性的根本就在于以血缘正统性接过了汉之天命,所以他必须要讨伐窃取了汉天命的曹魏。而谯周认为曹魏是以禅位的方式从汉献帝手里合法承接了汉的天命,那就接受‘‘汉魏并立’’这就摧毁了蜀汉的价值体系和国家认同,推翻了北伐的正确性,这种观点的背后是益州本土的势力,始终没有树立起对蜀汉的国家认同。

[var1]

蜀汉全民意识只剩‘‘蜀’’,没有‘‘汉’’了

在看到姜维连年征伐,他们自身又在北伐中不断损失利益之后,开始离心离德的事实。《仇国论》的传播是蜀汉开始全方位信心崩塌。公元258年,姜维第六次北伐退军后多年来首次回到成都,此后四年没有军事行动,就是为了坐镇中枢安抚人心,然并卵《仇国论》已经渐入人心,后来姜维再次率军北伐时,连廖化这样的超级老格子都开始批判他了。263年,姜维得知钟会磨刀霍霍准备伐蜀后立即向刘禅告警,请求派兵加强汉中,刘禅不予理睬,不理睬的原因固然有宦官黄皓的妖言惑主,但是不排除刘禅深知这时候益州内部抵抗意志已经垮塌,担心要是消息传开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准备谋反喜迎王师的原因。

[var1]

年初最后一战,诸葛瞻不进城而选择野战,应该也有同类的顾虑,我正欲死战却不知道身后哪个人正准备杀我投降呢?绵竹全军覆没后,朝堂上蜀汉群臣有主张逃往南中的,有主张投吴的,有主张投降的。偏偏没有主张守城待援的,因为此时的蜀汉主流意识其实已经只剩‘‘蜀’’,没有‘‘汉’’了,魏军兵临城下,那就改朝换代,不就是重演一遍刘璋故事吗?这个时候换做你是刘禅,恐怕也只能投降。

[var1]

总结

很多人以武侠小说的思维来解读蜀汉灭亡这段历史。认为成都城外还有那么多兵,刘禅太软蛋应该继续打,他们没有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走向不是某个人的豪情万丈或者软弱认怂所能左右的,而是集团内部利益需求的结果。

更多文章

  • 齐桓公聪明一世,结果不听管仲遗言,栽在3个小人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管仲临死前告诫齐桓公,齐桓公不记管仲一箭之仇的故事,齐桓公信任管仲的故事

    [var1]然而,任何人都有软肋,齐桓公也不例外,他最终栽在3个小人手里。哪3个?易牙、竖刁和开方。相信第一个人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他就是被厨师拜为祖师爷的厨神。易牙很会做菜,他是齐桓公的御用庖厨,在齐桓公“九合诸侯”、大会群臣的时候,都是由易牙主厨。易牙对于味道的辨别力惊人,他调的味恰到好处;他对

  • 春秋战国时期的谋士为何会高度自信?谋士:我们有清醒的自我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战国谋士与三国谋士,曹操谋士刘备谋士知乎,战国三大著名谋士

    当时百家争鸣,促进了各个流派的思想发展,兼容并包的思想也为后世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国在如此开放的大环境下,也开始针对自己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而推动这些改革的人主要是各国的谋士。所谓谋士便是设谋献计之人,这些人专门为各国君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推动各国的发展。这些谋士通常是一些有才华

  • 细说大秦帝国的兴衰——强大到统一六国,为何只存在了14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深度解析大秦帝国历史,大秦帝国统一历史,大秦帝国统治过程图

    秦朝本是由秦统一华夏后的名词,而秦在现如今的陕西省,对古代版图来看,当时的秦是属于较为边缘的地区,且经济实力都比较滞后。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也仍然如此,那么这样一个实力较弱且不起眼的的边远国家是如何兴起成为一个能够统一华夏的第一王朝呢?[var1]在战国时期,秦靠在战争中不断抵御外敌、不断变革、不

  • 魏、赵、韩分晋后,都发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导致最后秦国统一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韩为什么灭秦国,秦国统一顺序顺口溜,秦国统一之后的电视剧

    一提起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战国七雄。它们分别是: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和秦国。但韩国赵国和魏国不明不是一开始就出现在七国的纷争中的。他们都是由一个名叫晋国的大国中分裂而来的。[var1]晋国作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在春秋时期便已经位于五霸之一。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得晋国在中原各

  • 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与所处时代格格不入的儒家学派创始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孔子儒家学派真实事迹,孔子忠孝仁义语录,孔子忠孝思想

    [var1]孔子出生在陬邑,也就是如今的山东省曲阜市。他有着各种各样的头衔,孔子既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又是政治家,还是教育家,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真的称得上是传奇。孔子是私人家教的鼻祖,他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展了私人讲学的一种风气。孔子还倡导仁义礼智信,这被奉为儒家学派一个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 齐国宰相生下一儿子,嫌弃出生时间不好,没想到还成就一番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齐国最后一位宰相,隰朋死后谁接任齐国宰相,齐国宰相完整版

    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他有个卑贱的妾室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文。这个儿子出生于五月五日。而在古代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是瘟月,是不吉利的。尤其是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必然携带者妖邪之气。[var1][var1][var1]所以当时田婴很气恼,对这个妾室说:“这个时辰出生的孩子真是晦气,孩子扔了,不用养他。”可

  • 一美女拒与孔子同乘一车,孔子说了一句名言,她被后世骂两千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简介孔子家谱,此女拒与孔子共乘一车,由孔子游春想到的孔子的名言

    在文人里面,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文圣”孔子,作为儒学大家,推行了各种思想,在汉朝时期作为国家思想,受到了世人的尊重,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也是受到了各国的尊重。[var1]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一件事,便是孔子曾经与一美人发生一件事,就是有一美人面对圣人孔子,当众拒绝与孔子乘坐一辆马车,为此孔子说了一句流

  • 韩信死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哪四个字?被世人诟病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之死萧何后悔吗,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评价,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是对韩信一生的高度概括。汉朝之所以能建国,除了刘邦领导才干之外,他手底下能人辈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提起汉初三杰的大名,很多人都能说出他们的很多轶事。这三位人中豪杰,性格迥异,命运也各不相同。他们三人之中,韩信与萧何非常密切。我们经常听人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

  • 权谋之道:嬴政如何一步步铲除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王嬴政50集全完整版,嬴政妻子,秦始皇嬴政简介资料

    [var1] 此时的嬴政已经亲政,嫪毐也在他去年亲政时因发动叛乱而被铲除,太后也已被幽禁,秦国的大权已经被嬴政收回了很大一部分。他行事没有了太后的掣肘,也没有了嫪毐在背后捣乱。此时国内唯一的威胁就是吕不韦集团。 吕不韦以其出色的智慧和才能两辅秦王,担任丞相十余年。在其苦心孤诣地经营之下,他在军政方面

  • 秦国统一天下用了几百年,为何灭亡仅用十几年?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国统一到灭亡有多久,老梁讲秦国统一中国,如果没有三家分晋秦国能统一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var1]秦国为实现统一付出了数百年的努力,建立秦朝后却只存在了十几年。今天就从秦朝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社会民生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1.战时制度不适应和平年代战国时期的秦国是一架典型的战争机器,秦国的每一个都是在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