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顾炎武遭当地豪绅陷害,濒临绝境,钱谦益趁火打劫,要收其为弟子

顾炎武遭当地豪绅陷害,濒临绝境,钱谦益趁火打劫,要收其为弟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23 更新时间:2024/1/29 4:18:15

顾家有个世仆陆恩,在顾炎武不在的时候,便负责打理其家族产业。后来此人发现顾家越来越没落,而顾炎武又始终与清朝对着干,没有什么前途,为了未来谋算,他便选择投靠势力蒸蒸日上的豪族叶家。陆恩不仅与叶家的叶方恒合作,一点点将顾家的产业转移到叶家名下,同时他又配合叶方恒千方百计想要置顾炎武于死地。

顺治十二年春,顾炎武回到昆山老家,很快便发现了陆恩吃里爬外的举动。顾炎武虽然是一位书生,但是从顺治初他就开始投笔从戎,也多次领兵打仗,勇武和谋虑自必说。区区一个陆恩又怎能斗得过他。于是顾炎武在调查明白之后,便秘密处决了陆恩。

可是陆恩的女婿却突然暴起发难,暗中联络叶方恒,以报岳父之仇为名,将顾炎武绑架、禁锢。两人一出于仇恨,一出于贪婪,逼迫顾炎武自裁。顾炎武在当地也是颇有名气,此事很快就传了开来,士子大哗。而叶方恒迫于压力,也不敢直接处死顾炎武,但是以私刑折磨还是免不了的。

为了解救好友于危难,归庄便想着向当地的文坛领袖、颇有威望和权势的钱谦益求助。钱谦益自己虽然不能做到忠义,但是对像顾炎武这样的忠义之人还是非常赞赏的。而且顾炎武也非常有才学,钱谦益一直便很想收其为弟子。这是一举多得之事,既能满足虚荣心,又能彰显和挽救自己的名声,同时又能收得好弟子。他见归庄来求,便发扬了他的特殊秉性,知道这是个达成收徒目的的好机会。于是他便向归庄说:只要顾炎武能够拜自己为师,便想尽方法救出他。归庄救友心切,便替顾炎武答应了此事。当然,他也知道依顾炎武的傲气,是不可能拜这种品行的人为师的。归庄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在钱谦益还未曾发力时,顾炎武的好友路泽博便央求与自己多有交往的松江兵备道代为到叶家说情。在兵备道的威势下,叶方恒与陆恩的女婿便答应了将顾炎武移交于松江府审处。松江府便判处了顾炎武主人杀害奴仆罪。不过在好友的斡旋下,第二年他便出狱了。

当顾炎武听说归庄代他答应拜钱谦益为师时,满腔都是愤怒。但是他也不好怪罪于归庄,便赶忙拜托人向钱谦益讨要门生帖。可是钱谦益脸皮非常厚,就是不给。顾炎武却并不就此罢休,于是便写了一篇自白书,在昆山等地让人到处分发,说明自己并非钱氏弟子。不仅分发,还四处张贴。不知道的百姓还以为是衙门的公告。此事在当时也引起了一定的轰动。

钱谦益在得知此事后,却并未生气,只是觉得非常尴尬。他自我解嘲地对旁人说:“炎武太过于性急了。”意思是,我又不是不还给你的门生帖,弄出这么多事干嘛啊,让我这老脸怎么见人啊?

顾炎武也是性情中人,有文人的骄狂,也有武人的敢作敢为。他一生对于名节非常看重,明亡时,投笔从戎,致力于反清,多次参与对清军的战斗。后来清朝屡次召他为博学鸿儒,都被他拒绝了。四处游历,隐居著书,也不贪恋官爵。

当然这除了与他本身的信念有关外,也与他的继母有莫大关系。他小时便过继给堂伯为子。而当时他的堂伯已经去世了,他后来的继母王氏尚未结婚便失去了丈夫。当时十六岁的她立志守节,族中便让顾炎武为其继子。王氏对儿子要求非常高,时常便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等人教育顾炎武。后来清军相继攻破苏州、常熟等江南之地,王氏便绝食殉国。临死前告诫他不要忘记先祖遗训,不要辜负皇恩,不要做一个他朝之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顾炎武,对于忠义自有切实的深刻理解。这既是他的一种坚持,也是传承他继母的坚持。既寄托了一种国家的情怀,又寄托了一种对继母的思念和尊敬。这自然是容不得一点玷污。

更多文章

  • 顾炎武主张以封驳制来约束君主权力,防止君主独断专横和政治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饱读经书的顾炎武,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朝代的兴亡、天下的治乱,特别是在其亲身经历了明王朝灭亡之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君主独断专横,君主的权利不受任何制约之害。顾炎武和黄宗羲都认为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是造成政治昏乱、政府腐败和社会动乱的根源,因此他们主张要限制君主权力。 从人性论的角度来看,顾黄二人都肯定了人

  • 靖康之耻,那些公主妃子被侮辱,为什么不选择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那些金枝玉叶般的公主、妃子跟贵妇,有的情况好些,被赐给完颜家族的王爷为妃,有的被贬为奴隶,每天做着苦工。最为倒霉的一些人,直接沦为金人的玩物,被人卖来卖去,每天周旋在不同的男人身边。有的人说,国都人家灭了,还要依附仇人生活,苟且偷生,太没有风骨了,为什么不选择反抗和自杀。 说这些话的人,我真想一

  • 郑和的传奇一生,大明王朝究竟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和的历史资料,大明风华郑和是好人吗,郑和下西洋大明火炮

    朱元璋派兵征伐云南,为了防止以后叛乱,所有的男性儿童,全部都阉割,11岁的马三保也没有例外。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苦啊。此后马三保跟随明军四处征战,艰苦的环境,让年幼的马三保成长为一名无坚不摧的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将他打倒,反而使他更加的强大。在征战中,朱棣看中了这个寡言却目光坚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子,却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谜团终于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赵光义,赵光义继位赵匡胤的儿子结局如何,赵光义到底有没有杀赵匡胤

    众所周知,在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是借“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登上皇位,建立了大宋王朝。赵匡胤接受了前朝的经验,不再信任武将,于是策划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事件,将大将的军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当时,父亲的基业是应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但在公元976年,赵匡胤病逝后,遗诏上却写着让弟弟赵光义继位。 有

  • 李自成在北京城生活了42天,他都做了些什么?成为反面教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由于朝廷的暴政,百姓们民不聊生,只能在民间发动了起义活动。这些起义势力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值得一说的便是李自成。很多人都知道李自成是闯王,但却不知道他其实是第二任。 第一任闯王名为高迎祥,正是他发起的农民起义计划,但是在几番战争之后,高迎祥不幸死在了起义的途中。李自成这才继承了高迎祥的

  • 李自成写幅对联,惊动知州大人,知州说此人必成大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自成四句诗全集,李自成对联指点江山,李自成骄傲的小故事

    据说李自成小的时候非常聪明,当时村里的一个老秀才出了一个上联“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而这个上联正好被放羊的李自成听到。李自成便顺口答出下联“天昏地暗,须臾不见旧江山”,这个下联说的非常有气势。可是这是从一个只有十岁的孩童嘴里说出来的。 老秀才听到李自成的话,认为李自成这个人以后必成大器。前

  • 朱元璋的后代在清朝被封为一等候,纳入正白旗,还世袭到了清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帝下了一道圣旨:“诏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令悉归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复旧。”意思是劝告那些逃亡在外,更名改姓的朱姓皇族子孙,可以出来做顺民了。但是这道圣旨出来以后,却没有几个人出来。谁知这是不是诈。 后来康熙又多次在朝廷上面说了这件事,但是还是没有效果

  • 朱元璋的儿子并不好当,轻则被贬为庶民,重则直接自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的儿子怕朱元璋,朱元璋贬城隍,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是怎么死的呢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平民出身的皇帝,这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能,那么朱元璋既然是一个好皇帝,会是一个好父亲吗?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不得不说朱元璋也是非常强大的一位。那么作为朱元璋的儿子,到一个地方被封为王不是很好嘛?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朱元璋平时对待儿子也是很严格的,绝对不能纵

  • 朱元璋和刘伯温谈论私事,一个画匠在梁上偷听,幸亏此人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听取刘伯温建议,刘伯温画匠,朱元璋打画匠

    相比于其他不知道什么情况就死的人,这个人就要幸运得多。因为他在朱元璋和刘伯温讨论私事的时候,就站在梁上面偷听,而且这件事还被朱元璋知道了,按照平常不用想都知道这个人肯定被杀头啊,可是这个人却活得好好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元璋有一天叫来了刘伯温,两个人去看正在施工建造的宫殿,当得知皇帝要来的消息,

  • 明朝这个皇帝,亲小人远贤臣,还杀救命恩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远贤臣,亲小人远贤臣事例,明朝唯一被处决的首辅

    从朱元璋建国到崇祯皇帝亡国明朝的历代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但是朱祁镇却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有两个年号的皇帝,一个叫正统,一个叫天顺,不是他非要搞特殊,他也不想要两个年号。在正统朝时期,明朝开始了太监乱整,明朝第一个乱政的太监王振就是那个朝代的。整个国家都被这群阉党闹得乌烟瘴气。 就在这个时候,瓦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