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细数上古时期的五大圣人,其中姜子牙被尊为武圣,孔子被尊为至圣

细数上古时期的五大圣人,其中姜子牙被尊为武圣,孔子被尊为至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63 更新时间:2024/2/5 9:30:42

中国人素来就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否则也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之所以后来缺乏想象力,可能应该是被某单一学说禁锢了思想吧,毕竟统治阶级也不希望他的子民们整日“胡思乱想”,影响统治。所以很多优美的传说,都是起源于上古时期,而且上古时期的人似乎更喜欢“造神”,但凡优秀的人,都被神格化了,典型就是三皇五帝。

而这里要说的上古五圣人也属于此列;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上古五圣人指的都是谁吧:

TOP、5至圣——孔子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乃是春秋鲁国人士;其实孔子并不是儒学的真正创始人,但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传于后世;其实孔子最大的贡献应该是传播文明的种子吧。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TOP、4哲圣——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乃是春秋时期陈国人,曾任周王朝的图书馆长,负责管理周王室的图书,是孔子的前辈,孔子曾三次向他问礼;后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

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这尹喜后来也成就非凡,被列为先秦天下十豪,成为道教祖师之一。

TOP、3武圣——姜子牙

姜子牙先祖虽然显赫,但在姜子牙出世之时,早已家道败落,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填补家用。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

直到姜子牙72岁时,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后又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因而被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由于小说《封神演义》的关系,姜子牙又被尊为“神上神”,所谓“太公在此,诸神回避”就是因此而来。

TOP、2元圣——周公

这里所说的周公指的是商末周初的周公旦,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本名应该叫姬旦,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在周武王姬发去世后,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因而被后世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TOP、1商元圣——伊尹

这伊尹有点传奇,并不知道其父母是谁,只知道伊尹出生后,被有莘国庖人(厨师)收养。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既做奴隶主贵族的厨师,又作贵族子弟的“师仆”。由于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以致于使求贤若渴的商汤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

商汤三聘之后,辅助商汤打败夏,为商朝的建立丰功伟绩。拜为尹(丞相),尊号"阿衡",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执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富强兴盛立下汗马功劳。期间还曾流放商朝国君太甲三年,独揽朝政摄政三载,后见太甲有又改过之心才将其接回,并还政于太甲;也因此伊尹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权臣之一,但由于其高尚品格,后世奉祀为“商元圣”,同时也被尊为中华厨祖。

当然,由于春秋战国时期诞生过太多影响深远的人物,所以被尊为圣人的也远不止这五人,据说单“百家争鸣”就诞生了百位圣人,但是圣人也有高低,以上五位圣人才是华夏历史上当之无愧的至高圣人;对于武圣为何从姜子牙换成了如今的关羽,这就和后世的统治者有关了,但正统来说,武圣应该还是姜子牙更准确点,毕竟人家是兵家始祖。

更多文章

  • 在姜子牙封神的时候,发现榜上只有363个,忙让人杀了两个降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姜子牙封神漏掉一个什么人,姜子牙在封神英雄榜中死了多少次,姜子牙封神战死了几次

    因为封神大劫的起因就是因为昊天上帝天庭无人,周天三百六十位星辰缺少众神管理。便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后来人教太上老君、阐教元始天尊、截教通天教主,商议两次,最后第三次在师尊鸿

  • 元始天尊为何让姜子牙小心清福神柏鉴?与千年前的事情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福神柏鉴有多厉害,姜子牙收柏鉴,元始天尊给姜子牙的三个法宝

    张桂芳确实厉害,倚仗唤人落马的法术,一时间西岐无人是他对手。哪吒为莲花化身,没有魂魄,太乙真人便派他来对付张桂芳。有哪吒来了,打败了张桂芳,可姜子牙内心还是不安,决定上昆仑山面见元始天尊。来到了昆仑山,姜子牙见了元始天尊,元始天尊给了他封神榜,让他在岐山建造封神台。在临走前,元始天尊又对姜子牙说了一

  • 战国七雄之一的大秦君主到底姓什么,是嬴是秦还是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皇帝是姓赵吗,秦国为什么称嬴不称赵,战国七雄的秦国是秦始皇的秦国么

    图为大秦始皇帝最近,有不少人在争论,秦国君主到底姓什么,有的人说姓嬴有的人认为姓秦。有部分“网络侠客”“引经据典”说明别人都文化不足,秦国君主当然姓秦。说起大秦君主,我们先谈谈秦国。秦国的国号来自于地名。西周时的秦人首领秦非子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公元前905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

  • 被曹操誉为“韩信”的三国武将,武艺一般,但却立下了赫赫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韩信与曹操的关系,韩信三国历史,韩信在三国史上是什么样的人物

    [var1]张颌也是东汉末年的豪杰,在得知黄巾乱贼残害百姓后,张颌果断选择了参军。张颌一开始是投靠到韩馥的军营中,而张颌还出征冀州各地的黄巾乱贼。因张颌在战场英勇表现,张颌成为了韩馥军营中的武将,张颌也被韩馥提拔为军司马。后来袁绍不断壮大,袁绍把目标锁定了北方,因此袁绍还带领颜良与文丑等武将进攻了冀

  • 秦王被荆轲追杀时,他为何选择绕柱而跑?为何无一人上前相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王绕柱原视频,荆轲绕柱,秦王绕柱走下一句

    [var1]为什么太子丹非要置嬴政于死地呢?一年前,秦国攻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获了赵王,赵国就此灭亡。赵国的灭亡让燕国瞬间失去了屏障,门户大开。强大的秦国对燕国虎视眈眈,压得燕国无法呼吸。唇亡齿寒的道理,让燕太子丹明白,燕国就是下一个赵国。于是,燕太子丹精心谋划了这一出震烁古今的荆轲刺秦故事。荆轲

  • 猛将尸体被敌人大卸八块,其中一人后代崛起,出了关西孔子和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一改前期的猥琐,不停对战败的西楚军进行追击,为了彻底掐死项羽,甚至对彭越和韩信等人授予正式的王号,以换取他们的尽心竭力。垓下之战,虞姬自刎,项羽突围,走上了最后的道路。[var1][var1]而刘邦对这个令他胆战心惊的对手,根本不想给他留下活命的机会。他宣称:谁能拿到我那义弟项羽的人头,黄金一千

  • 长平之战,赵括中计被围后,为何数十万赵军始终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平之战白起赵括之死,长平之战白起坑杀有40万赵军吗,赵括长平之战到底能突围不

    赵括代替廉颇后,就立即发兵反击秦军,结果四十多万赵军落入白起事先准备就绪的伏击圈,接着就被白起出动的两股突袭部队分割包围,并截断了赵军的运粮通道。等赵括发现中计被围后,已经为时已晚,大量赵军因断粮而饿死,或者在突围过程中战死,虽然赵括也曾率领精锐部队多次突围,但都以失败告终,赵括本人也在突围过程中被

  • 廉颇其实根本不用向蔺相如道歉,因为蔺相如实际上害了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蔺相如手下为什么说蔺相如怕廉颇,赵国的蔺相如和廉颇其他资料,关于蔺相如和廉颇的背景资料

    [var1](负荆请罪)我今天想表达一个观点:廉颇的生气很有道理,他根本就不该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完璧归赵”算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么?“渑池会盟”算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么?这两件事,如果放在春秋早期,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春秋早期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开始摆脱周天子的控制

  • 六国被秦始皇统一之后 他们的国君最后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灭六国国君的下场,秦始皇征战六国琴书,秦始皇统一的哪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最终剪灭秦楚燕魏赵韩六国,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var1][var1]秦灭六国大致是按照先易后难和先北后南的顺序开始的。战国末期,山东六国势力最弱小的就是韩国,公元前239年,韩王韩

  • 秦统一六国是因为商鞅变法所定的制度还是秦国没有出现庸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主持秦国变法,商鞅走遍秦国,商鞅变法和秦统一的措施

    [var1] 从大的方面来,有两点,一点就是秦国在秦孝公统治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并且后来一直遵循之。另外一点就是秦朝自秦孝公以来一直没有出现庸主,那么哪一点起主要作用呢? [var1] 小编认为变法起最主要的作用,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商君制定的变法最适合当时的国情,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