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廉颇其实根本不用向蔺相如道歉,因为蔺相如实际上害了赵国

廉颇其实根本不用向蔺相如道歉,因为蔺相如实际上害了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529 更新时间:2023/12/29 13:38:54

[var1]

(负荆请罪)

我今天想表达一个观点:廉颇的生气很有道理,他根本就不该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

“完璧归赵”算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么?

“渑池会盟”算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么?

这两件事,如果放在春秋早期,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呢?

因为春秋早期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开始摆脱周天子的控制,尝试向外扩张和争霸。但是那时候的扩张和争霸,不是直接拉着队伍去和别的国家干仗。而是寻找别的诸侯国的不是,并以此为借口,去攻打人家。什么是“诸侯国的不是”呢?就是诸侯国不遵守当时的礼教,破坏既有的规矩。比如某诸侯国传位时有嫡不立而立庶,比如卿大夫们弑君,比如某诸侯国去别的国家割了人家的麦子等等。这些事情一旦发生,必然引得别的诸侯国联合起来讨伐你。而且这种讨伐,基本上都是成功的。

“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盟”就是赵国要求秦国要讲规矩,要尊奉周礼的事件。

[var1]

[var1]

但问题是,蔺相如所在的时代,已经不是春秋早期,而是战国晚期。战国晚期的主题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什么变化?就是各国在互相攻打的时候,基本上已经不需要找理由了。换句话说,找到理由也没用。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完全是靠实力说话。

比如张仪骗楚,如果他们与齐国绝交,就给他们六百里的土地。结果楚齐绝交后张仪却耍赖,楚王气不过,兴兵挑战秦国,可是又打输了。打输了就打输了,只能自己生闷气,没有办法。

而“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盟”所起的作用,就是嘴上占了点小便宜,对于富国强兵,对于国家实力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

蔺相如作为上卿之首,他应该做的绝对不能仅仅是对秦国嘴上占点便宜,他应该有一些实际的富国强兵的措施。可是他没有任何一点这方面的改革措施,哪怕提议也没有。在他主政赵国期间,赵国的实力没有得到任何提升。

不仅如此,蔺相如的存在,对赵国其实是有害的。为什么呢?

因为蔺相如通过打口水仗,让赵国赢得了一些表面的胜利。这种表面的胜利,让赵国上下沾沾自喜,感觉自己是赢了秦国的,从而掩盖了赵国实际的贫瘠和孱弱,让赵国不思进取。

我并没有说错,在廉颇和蔺相如之后,赵国突然之间变得一蹶不振,在和秦国的交锋中连吃败仗。可以说,就是之前的美好感觉,掩盖了他们的真实实力。

长平一战,赵国为什么大败于秦国,还被人家坑了四十万人?难道仅仅是赵括不会指挥吗?根本就不是。赵括不过是把部队带出去,和秦军正面交锋而已。而这次正面交锋,就是赵军和秦军实力的真实呈现,同时也是以赵王赵括为代表的赵国人对自己实力不清楚,而沾沾自喜冒险出击的一个有力的耳光。

所以,廉颇想收拾蔺相如一点儿也没做错。如果廉颇真把蔺相如收拾下去了,换一个能够实施改革,真正实现富国强兵的人起来主持国政,可能赵国还不至于那么快就亡国。

(参考资料:《战国策》)

更多文章

  • 六国被秦始皇统一之后 他们的国君最后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灭六国国君的下场,秦始皇征战六国琴书,秦始皇统一的哪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最终剪灭秦楚燕魏赵韩六国,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var1][var1]秦灭六国大致是按照先易后难和先北后南的顺序开始的。战国末期,山东六国势力最弱小的就是韩国,公元前239年,韩王韩

  • 秦统一六国是因为商鞅变法所定的制度还是秦国没有出现庸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主持秦国变法,商鞅走遍秦国,商鞅变法和秦统一的措施

    [var1] 从大的方面来,有两点,一点就是秦国在秦孝公统治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并且后来一直遵循之。另外一点就是秦朝自秦孝公以来一直没有出现庸主,那么哪一点起主要作用呢? [var1] 小编认为变法起最主要的作用,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商君制定的变法最适合当时的国情,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等方

  • 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回来一个让秦国开始崛起的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得了春秋霸主,秦穆公为什么用五张羊皮,秦穆公后秦国怎么样了

    [var1]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话说在秦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代自己去求婚,延续秦晋两国的姻亲,后来人们叫做秦晋之好,这有有一个故事,当年晋献公灭虞国,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百里奚是虞国的亡国大夫,很有才能,这个晋献公本想重用他,但百里奚却宁死不从,不为他国

  • 秦灭六国中实力最强的楚国轻松被灭?后人用一句话替它鸣不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灭六国楚国最冤,秦灭六国前的楚国在哪,秦灭六国为什么先不灭楚国

    事实上,从公元前279年白起伐楚开始到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楚国军队一直处于被秦军吊打的状态,早在秦始皇爷爷秦昭襄王时期,秦将白起曾连续讨伐楚国数年,把楚国打得溃不成军,不但失去首都和大片领土,且祖宗陵墓都被烧毁,被迫往北面迁都。[var1] 公元前224年前后,秦将王翦率60万大军大破楚军,攻入

  • 秦惠文时期大秦狡猾的相国张仪,楚国吃苦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相国张仪,张仪是怎么变成大秦相国的,秦惠文王张仪

    [var1]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要知道刚开始张仪并不是想要去秦国发展,据说因为一件事他去了秦国,他和苏秦一起学习,后来苏秦在找过得到重用他就想去赵国发展。于是张仪

  • 秦孝公嬴渠梁的老爹秦献公刚开始不是秦国之主,国君之位被他叔爷给夺走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孝公嬴渠梁妻子,秦孝公嬴渠梁后人简介,赢渠梁与秦孝公的关系

    [var1] 秦献公嬴师隰,也被记为公子连是秦灵公之子。秦灵公十三年,秦灵公去世,按照制度,老爹死了,儿子嬴继位,但是嬴师隰却没有能够继承他爹的位置,因为秦灵公的叔父、嬴师隰公子连的叔祖父悼子夺得君位,是为秦简公。这个年纪十岁的嬴师隰也是相当的错名,害怕叔爷要收拾自己,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

  • 秦国自从有王之后的几位相国,为大秦的同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哪位相国最厉害,秦国历代相国高光时刻,秦国时期的五位相国

    1、张仪第一个提出秦国应该一统天下之人,这是他的后继者甘茂的评价“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表现出来对张仪的尊重,张仪最大的贡献用连横之术破坏六国和合纵,让秦国大放异彩,两次为秦相国,为秦立下汗马功劳。[var1]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甘茂助左庶

  • 先祖为孔子推崇,后世却因孔子改姓,该姓祠堂世界单姓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子的原姓,单姓可以改姓王姓吗,孔子弟子赞美孔子的话

    周朝功臣姜太公封于齐国,周武王死后,姜太公与长子吕伋一起到镐京辅助周成王。这一时期,姜太公的第三子丘穆公镇守齐国,营造了齐国首都营丘,后世子孙便以“丘”为氏。《孔子家语》《左传》等书都有记载。[var1]丘氏是齐国的宗室,几代后齐国争王位内乱,丘娄嘉担心祸及,离开齐国投奔楚国,出任楚国左史官,负责记

  • 越王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为何古代帝王登基后屠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译为狡兔、飞鸟都没有了,走狗和良弓也就没有利用的价值,走狗被烹饪,良弓被储藏。对于一直辅佐帝王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而言,他们往往并未战死在沙场上,名垂千古,多是功成名就时死于皇帝之手,敌国被破,谋臣便亡。[var1]朱元璋和刘邦同为汉朝、明朝的开国皇帝。二人之间有很多相似的之处,比如都同为农民出身,老

  • 魏国伐吴,刘备给此人写信:我也准备打你们,此人:敢来,弄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伐吴实际兵力,刘备临死前下令伐吴,刘备没死能灭魏国吗

    [var1]他在东吴甚至三国时期都非常有名,他就是东吴四大都督之一的陆逊,他出道比较晚,但是晋升的速度不慢,他老家是吴郡吴县,是江东大族,爷爷当过城门校尉,老爸任九江都尉,他21岁进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刚开始只是担任东、西曹为令史,就是文秘,后来担任海昌县令,海昌境内连年遭旱灾,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