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哈密瓜的叫法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进贡的?

历史上哈密瓜的叫法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进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94 更新时间:2023/12/7 2:42:43

哈密瓜是甜瓜的一个变种,享有“瓜中之”的美称,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皇帝是现代很多电视剧热衷塑造的人物,他的形象一直是英明神武的。电视剧虽然有一些虚构,将康熙神化了,但毫无疑问,他绝对是一位好皇帝,如果要按功绩给中国历代皇帝排号,他也绝对能名列前茅。

我们所熟知的康熙帝是睿智伟岸的,但其实在他身上也发生过不少趣事儿,其中就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那就是他曾叫错过一种水果的名字,但是这个错称却一直沿用至今,那这是那种水果呢?康熙帝为什么会叫错名字呢?

01

哈密王的朝贡

和现今社会的各国的平等关系不同,古代各国维持关系的模式是大国周边的小国大国进贡,以达到获得和平,或者成为附属国,寻求大国庇佑的目的,本质上也是贸易。进贡的物品一般都是大国所稀缺的,小国所特有的,朝贡制度从西汉时起一直延续到清朝,被视作国力强盛的标志。

清康熙帝执政以来,国强民富,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但是仍有边疆地区的小国难逃战乱之扰,因此许多周边小国纷纷对大清俯首称臣,纷纷献上奇珍异宝来展示自己归顺的决心,其中包括新疆地区的哈密国,那个时候的新疆还被称为“西域”。

新疆在丝绸之路上一直都处于很重要的位置,而且地大物博,和现在一样,新疆地区的水果种类繁多,十分甘甜,这也成为了新疆地区进贡的稀奇之物,于是哈密国在进贡时就决定将独有的鄯善瓜送至清宫。

古时的交通工具没有现在便利,更没有所谓的防腐技术,新疆距紫禁城的路途十分遥远,光靠马车运输的需要几个月之久,如将瓜果安全的运到皇宫成为了一大难题。

后来,据说是负责运送的人想到了在车上种植这种瓜,用鄯善地区的土来培育,还要让车夫保证瓜在成长过程中享受到足够的日光浴,这样,瓜才运到北京,使得皇帝吃到了新鲜的鄯善瓜。

哈密瓜的进贡之路如此的波折,即便哈密王想到了妙计,可还是敌不过自然的力量,等到瓜运送的京城的时候已经所剩无几了,因此显得瓜更加珍稀了。

02

巧合的赐名

这种新疆甜瓜在鄯善县广泛种植,香甜可口,自然而然就把它叫做鄯善瓜了。鄯善瓜进宫之后被呈现到皇帝面前,皇帝品尝之后觉的甚是甘甜多汁,便随口一问瓜的名字。

可是这是西域进贡来的水果,皇帝身边侍候的人哪里见过呢,所以并没有人能回答出来。康熙便问是什么人进贡的水果,知情的大臣便将瓜的来源告知了康熙,此瓜是由哈密王进贡,由此康熙便将此瓜称作“哈密瓜”。据史书记载:“康熙在位期间哈密国王投诚,将此瓜当做贡品入朝,所以叫做此瓜称作哈密瓜。”从此鄯善瓜便改名为哈密瓜而延续至今。

即便现在有了清晰的史料记载,我们已经知道了康熙叫错的名字,但是已经习惯了哈密瓜的名称,改不过来了,况且哈密瓜的称谓就能让人联想到此瓜的“甜如密”,使人口舌生津。

现在我们在任何一家水果店都可以买到哈密瓜了,这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在古代的运输情况下,恐怕只有王公贵族可以尝尝鲜了。

03

哈密瓜的历史

哈密瓜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虽然广为熟知的是清朝由哈密王献给康熙帝,受康熙帝喜爱而得名哈密瓜。

但是在清朝以前就有许多关于哈密瓜的记载,在《太平广记·阴贵人》中就记载了汉朝时期敦煌献的一种瓜“穹窿”,这“穹窿”在维吾尔语里就是甜瓜的意思,这是哈密瓜在史书上的首次出现。

再如金末元初的诗《西域尝新瓜》里也描写了哈密瓜的清香袭人。不光有史料的记载,现代诗人王孟扬的《初尝哈密瓜》里也提到了瓜的甘甜解渴,这些足以见得哈密瓜的美味从古至今都令人心驰神往。哈密瓜是新疆特产水果,到了清代,哈密瓜作为贡品,作为新疆特色献入皇廷,可见其珍贵。

并且新疆一直都是我国最大的身份,古时候的占地面积甚至比现在还要大一些,在康熙执政期间,新疆虽归属清政府管辖,但是新疆地区周边还有许多小国,例如哈密国和鄯善国。

但其中鄯善国是哈密国的附属小国,哈密瓜原产于鄯善国,被鄯善国当做贡品献给哈密国,哈密国又将哈密瓜作为贡品献给更加强大的清朝,最后因是哈密国进贡的瓜果,被取名哈密瓜,这下连原产地都被抹除了。

04

哈密瓜的遭遇,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话“弱国无外交”。百年前中国积弱,任人宰割。那个时候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使我们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发展,西方迫切的改革的时候我们却还沉醉在纸醉金迷的假象之中。明明我们作为受害方,却要向侵略者赔款割地,来换取和平,但是却没有像古代大国帮助小国那样得到保护,反而被变本加厉的欺侮。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至今、永恒不变的真理。在古代,各个小国不惜举全国之力向大国进贡,也不愿意发动战争脱离附属,战争带来的灾难的灭顶的,但是即便这个小国独立了,也难保其他小国不会侵略、吞并,所以进贡寻求大国的保护是相对正确的选择。

而今,我们中国也不需要向以前那样低声下气了,我们反抗成功了,我们战胜了侵略,我们也不用以前那样被列强瓜分了,所以自立自立强才是最重要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才大量普及铁锅,在这之前百姓如何做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现在家家户户都备着、每天做饭都必须用到的铁锅,是在宋朝时期才大量普及的。宋朝之前,古代老百姓是怎么做饭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不用为古人担忧,咱们老祖宗很聪明,这种生活上的小问题,早就得到了解决。先明确一点,虽然宋朝时才普及铁锅,但铁锅却出现得很早。通过对古代出土文物的鉴定,专家们

  • 历史上的鳌拜真的想谋反吗?真相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鳌拜,历史解密

    很多人对鹿鼎记中的鳌拜印象记忆深刻,他在朝廷里可谓是功高盖主,权倾朝野。那在历史上的鳌拜又是怎么样呢,为何不造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个人生平鳌拜(约1610年 —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

  • 楚国的甲兵打不过秦国,背后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的甲兵打不过秦国,背后啥原因?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天下战乱纷争,虽然是后来秦国在秦始皇的带领下,实现了中华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但是其实,当时的秦国并不是实力最强大的,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与秦国一起独占这两个时期鳌头的还有齐国和楚国,这两国实力中,又以楚国为盛。

  • 郭图作为三国的谋士,为何评价却非常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郭图,历史解密

    俗话说“一策安天下,数语定人心。”谋士在乱世当中的价值,不可谓不大,项羽的一番霸业,离不开范增的指点,而吕布有了陈宫的辅佐,才能在逃出长安之后重振旗鼓,至于刘备,得到了诸葛亮更是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成就王霸之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然而不是所有的谋士,都能够创造价值,有的时候反而会带

  • 为什么说宋朝五鬼之二的丁谓,是奸佞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宋朝五鬼之二丁谓是治国贤才还是奸佞小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才华横溢丁谓虽天生斜眼兼一副穷酸相被视为“猴形”之人,但天资聪慧“机敏有智谋,文字数千言。经览辄诵,善谈笑为诗。至图画、博弈、音律,无不洞晓。”他拜谒文坛领袖王禹偁时的作品,被王禹偁盛赞为“自

  • 侯峒曾满门忠节,家风严明,英才辈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华漕镇的诸翟老镇,明代时称紫隄村。紫隄侯氏东族世代且耕且读,家风严明,英才辈出。侯峒曾的曾祖父侯尧封(1515~1598),字士隆,号复吾,嘉靖三十四年(1555)八月,四十一岁在乡试中考上举人。隆庆五年(1571),五十七岁第六次赴京应试,终于考中进士,侯氏子弟随之奋发攀登仕途。为此,其父侯廷用(

  • 刘备和曹操都有过打败仗,孙权有没有惨败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相互之间一直都有大大小小的战争摩擦。刘备虽然有诸葛亮的辅佐,但是他也打了许多败仗,其中夷陵之战让蜀国元气大伤。蜀国的实力本来就是三家之中最弱的一个,夷陵惨败更是让蜀国雪上加霜。曹操虽然是三家实力中最强的,一生也打过无数败仗,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赤壁之战的大败,被孙刘联军火烧赤

  • 百越是蛮荒之地,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发兵五十万去攻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百越,秦始皇,历史解密

    秦始皇派出五十万大军,前后三次发动的针对百越(两广地区)的长达十年的战争,在历史上明显是一次错误的决策。不但打了三次,持续十年,都没能把百越打下来,更为严重的是,因此造成国内空虚,陈胜、吴广等人,“揭竿而起”就能攻城拔寨。而且一呼百应,天下大乱。最后秦朝不得不把囚徒放出来组成军队对付农民军。虽然初期

  • 揭秘:秦德君曾两次为茅盾堕胎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德君,民国,历史解密

    提到文学巨匠茅盾,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他写出了《子夜》、《春蚕》等文学巨作,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然而,矛盾也曾做过一件亏心事,曾两次让这个女人堕胎,之后竟成了仇人!茅盾原名叫做沈德鸿,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少年丧父,寡母将其拉扯成人,很小的时候就

  • 这个皇帝政绩平平,最成功的事情居然是临幸了一名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见深,明朝,历史解密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明朝中后期简直就是各个奇葩皇帝的大比拼。比如有喜好玩乐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有消极怠工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有热衷于木匠事业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也是个奇葩,他一生成绩平平,在位23年也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成就。但他生平最成功的事情竟然是偶然临幸了一名宫女,结果却意外让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