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才大量普及铁锅,在这之前百姓如何做饭?

宋朝才大量普及铁锅,在这之前百姓如何做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94 更新时间:2024/2/13 14:26:56

现在家家户户都备着、每天做饭都必须用到的铁锅,是在宋朝时期才大量普及的。宋朝之前,古代老百姓是怎么做饭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不用为古人担忧,咱们老祖宗很聪明,这种生活上的小问题,早就得到了解决。

先明确一点,虽然宋朝时才普及铁锅,但铁锅却出现得很早。通过对古代出土物的鉴定,专家们发现早在西周末年,中国人就开始大规模冶炼铁器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了。

战国中期以后,铁制的工具逐渐取代传统的铜制工具,炼铁技术也不断提高,铁器遍布七国,其类型主要有兵器、农具、手工具及杂器,例如锛、凿、锥、锤、刮刀、削、钩、针、锯、斧等等,还传播到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做出少量铁制锅具实属正常。但应该只出现在上层社会,属于奢侈品,进入不了千家百户。

到宋朝时期,炼铁技术再一次进步、产铁量大增,年产量最高时达到800万斤,虽然还是不能和现代相比,但已经可以笑傲其它朝代了。

充足的产铁量,使得产出的铁在满足武器铠甲、钱币佛像等用途之外,还有多余的能够用来制作炊具,铁锅终于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华料理也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

铁锅之前,古代还有各式各样的炊具,为丰富我们祖先的食谱提供着巨大的助力。

新石器时期,原始人懂得了用火调制食品的方法,但还没想到或制作出更复杂的工具,一般挖个坑搭个简易的架子,把食物串在架子上进行烤炙就行。这是最早的烧烤,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原始的一种处理食物的方法,代表着从生食到熟食的巨大转变。

最早的锅叫“鬲”,陶制,出现的时间和鼎差不多,大约在新石器晚期。形状也像一只小鼎,口沿外倾,底部是圆形的,有三只脚,能用来煮水、做饭。

鬲发展到先秦时期,成了“釜”,就是项羽“破釜沉舟”里的那个釜,砸破它,就没办法做饭了。

釜与鬲略有不同,三只脚没了,只有圆底,可直接放在灶台上,受热更快。并将向外倾的口改为向内敛,起到一点保持温度的作用。以前像只鼎,现在像只罐子,只适合煮、炖、蒸,不适合炒。

当然,那时也还没有“炒菜”这种在咱们看来最简单不过的烹调方式。

最早的炒菜,并不是出现于铁锅大量普及的宋朝,而是魏晋南北朝,成书于那个时代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两道炒菜的炒作过程,一道是炒鸡蛋,一道是炒鸭子。

大家想,如果没有锅,古人怎么炒?不过,虽然贵族们早就能吃上用油煎、炒出来的菜,但在宋朝之前,并没有明确的“炒菜”这个概念。

普通百姓更习惯的是煮,连汤带水,连菜带饭香喷喷的,要是有条件加几块肉进去,那就更是种享受。

如果不加米饭,只往锅里放菜的原料,加一定量的水,用温火煮熟,最后勾芡,那就叫“烩”。

还有一种美食叫“脍”,是指将鱼、肉切成薄片,放上佐料生吃。孔子所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里的脍,就是指这个,生鱼片或生肉片。是的,中国吃生鱼片的历史实在太悠久。

另有一种很常见的炊具“甑”,瓦器,古人用来蒸饭,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现在南方很多地区,都还有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甑子,蒸出来的米饭粒粒分明,晶莹可口,还有竹、木的香气。

商、周时期,随着冶铜业的发展,青铜类炊具逐渐出现,更方便炖煮。人们发现,将某些植物的根或叶与食物同煮,会有不一样的味道。煮饭时便有意识地加入这些东西,这就是最初的调味品。

比煮更香的则是“炙”,这可不是原始的烧烤。炙是个象形字,把肉放在火上烤,并加一些调味品,和现代烤肉不差什么。

由此可见,没有铁锅的时候,古人的选择也很多,可以用瓦器、陶器、石器、青铜器做饭,可以蒸、煮、炖,还能直接把食物放在火上烤,再不济,还可以生吃,比如美味的生鱼片。

而铁锅出现之后,“炒菜”正式加入中华料理的大家庭,上到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全民都参与到了美食的研发中,吃货大国的本能被进一步开发,就连大文豪苏轼都忍不住手痒造出了“东坡肉”。

标签: 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鳌拜真的想谋反吗?真相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鳌拜,历史解密

    很多人对鹿鼎记中的鳌拜印象记忆深刻,他在朝廷里可谓是功高盖主,权倾朝野。那在历史上的鳌拜又是怎么样呢,为何不造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个人生平鳌拜(约1610年 —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

  • 楚国的甲兵打不过秦国,背后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的甲兵打不过秦国,背后啥原因?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天下战乱纷争,虽然是后来秦国在秦始皇的带领下,实现了中华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但是其实,当时的秦国并不是实力最强大的,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与秦国一起独占这两个时期鳌头的还有齐国和楚国,这两国实力中,又以楚国为盛。

  • 郭图作为三国的谋士,为何评价却非常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郭图,历史解密

    俗话说“一策安天下,数语定人心。”谋士在乱世当中的价值,不可谓不大,项羽的一番霸业,离不开范增的指点,而吕布有了陈宫的辅佐,才能在逃出长安之后重振旗鼓,至于刘备,得到了诸葛亮更是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成就王霸之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然而不是所有的谋士,都能够创造价值,有的时候反而会带

  • 为什么说宋朝五鬼之二的丁谓,是奸佞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宋朝五鬼之二丁谓是治国贤才还是奸佞小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才华横溢丁谓虽天生斜眼兼一副穷酸相被视为“猴形”之人,但天资聪慧“机敏有智谋,文字数千言。经览辄诵,善谈笑为诗。至图画、博弈、音律,无不洞晓。”他拜谒文坛领袖王禹偁时的作品,被王禹偁盛赞为“自

  • 侯峒曾满门忠节,家风严明,英才辈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华漕镇的诸翟老镇,明代时称紫隄村。紫隄侯氏东族世代且耕且读,家风严明,英才辈出。侯峒曾的曾祖父侯尧封(1515~1598),字士隆,号复吾,嘉靖三十四年(1555)八月,四十一岁在乡试中考上举人。隆庆五年(1571),五十七岁第六次赴京应试,终于考中进士,侯氏子弟随之奋发攀登仕途。为此,其父侯廷用(

  • 刘备和曹操都有过打败仗,孙权有没有惨败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相互之间一直都有大大小小的战争摩擦。刘备虽然有诸葛亮的辅佐,但是他也打了许多败仗,其中夷陵之战让蜀国元气大伤。蜀国的实力本来就是三家之中最弱的一个,夷陵惨败更是让蜀国雪上加霜。曹操虽然是三家实力中最强的,一生也打过无数败仗,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赤壁之战的大败,被孙刘联军火烧赤

  • 百越是蛮荒之地,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发兵五十万去攻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百越,秦始皇,历史解密

    秦始皇派出五十万大军,前后三次发动的针对百越(两广地区)的长达十年的战争,在历史上明显是一次错误的决策。不但打了三次,持续十年,都没能把百越打下来,更为严重的是,因此造成国内空虚,陈胜、吴广等人,“揭竿而起”就能攻城拔寨。而且一呼百应,天下大乱。最后秦朝不得不把囚徒放出来组成军队对付农民军。虽然初期

  • 揭秘:秦德君曾两次为茅盾堕胎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德君,民国,历史解密

    提到文学巨匠茅盾,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他写出了《子夜》、《春蚕》等文学巨作,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然而,矛盾也曾做过一件亏心事,曾两次让这个女人堕胎,之后竟成了仇人!茅盾原名叫做沈德鸿,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少年丧父,寡母将其拉扯成人,很小的时候就

  • 这个皇帝政绩平平,最成功的事情居然是临幸了一名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见深,明朝,历史解密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明朝中后期简直就是各个奇葩皇帝的大比拼。比如有喜好玩乐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有消极怠工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有热衷于木匠事业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也是个奇葩,他一生成绩平平,在位23年也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成就。但他生平最成功的事情竟然是偶然临幸了一名宫女,结果却意外让大明

  • 朱元璋诛杀一众功臣,那么李世民为何没这么做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李世民,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跟随开国皇帝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大多数都没什么好下场,如跟随刘邦的韩信,要轮到绝的那就是明朝朱元璋可谓是杀尽功臣,但是有位皇帝一招就制服了各位功臣,他就是李世民。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首先说说朱元璋那些杀的功臣:一、被杀的功臣1.韩国公李善长定远人,早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