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是什么?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94 更新时间:2023/12/6 7:12:48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长城、直道、阿房宫、骊山陵,“基建狂魔”秦始皇搞的这些大工程,或许还褒贬不一,不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可取之处。那耸人听闻的“焚书坑儒”,似乎就是直接拉出去枪毙五分钟都不为过了。

一个关键问题是,“焚书坑儒”这顶大帽子到底是谁给秦始皇扣上的?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许是司马迁,其实《史记》中从未用过“坑儒”二字。

“焚书坑儒”的版权所有者实则为孔安国和刘向

前者说:“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后者说:“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而这“焚书坑儒”明显与司马迁《史记》所载“焚诗书、坑术士”有重大出入。

那么,秦始皇到底干了些什么呢?

后人常将“焚书坑儒”连用,其实“焚书”和“坑儒”是两个独立事件。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统一六国8年后,博士淳于越建议秦始皇废除郡县制,恢复分封制。丞相李斯批判淳于越的观点是厚古薄今、以古非今,不懂时代变化,既然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议论国事国策,干脆把你们的书本子一把火都烧了。

到了第二年,又发生了一件令秦始皇很不开心的事情。

秦始皇统一六国,至高无上,无限荣华富贵,从此便一直想和神仙交朋友。天下术士闻风而动,骗取了大量秦始皇的钱财,而最终长生之老药终不可得。

这些人自己挖了坑,还不断诽谤秦始皇的为人、为政之举。拿了别人的钱没办成事儿,还在背后指指点点说秦始皇“人傻钱多速来”,最后卢生、侯生干脆脚底抹油直接跑路。

秦始皇命御史追查此事,一通你告我,我告你,一下牵出460多人来,都给杀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为“坑术士”,或“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也就是后世的“坑儒”事件。

“坑儒”事件的导火索,是方士的求仙炼丹之事破产及诽谤议论秦始皇,所谓“坑儒”实则为“坑术士”。当然这里面或许也有儒生,但秦始皇坑杀的目标是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欺骗自己的术士。

“焚书”和“坑儒”这两个独立的事件,前者为政治事件,后者是与秦始皇有关的刑事案件。在秦始皇、李斯或当世者看来,“坑儒”或者更准确地说“坑术士”,只是一个突发性事件,一个刑事案件而已。

而他们的关注点则是“焚书”,这才是国之大事。那么秦始皇和李斯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的“焚书”呢?

四点原因:思想统一、个人权威、愚民政策和学术之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统一改革措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有形的东西好统一,无形的东西却难办,这就是思想上的统一。

天下虽一统,六国旧贵族仍然蠢蠢欲动,如何将一个新生的庞大的共同体延续下去,除了加强思想统一、政治统一,树立超级个人权威也势在必行,这既是形式之需要,也是秦始皇个人之所愿。

所谓“焚诗书”,诗指《诗经》,书指《尚书》,这两部书都是记录、赞颂三皇五帝等古之先贤的理念,这显然不符合秦始皇个人权威的树立。司马迁在《史记》中以“焚诗书”来代指这次焚书事件,是极为精当的。

李斯作为秦国丞相,又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与淳于越的辩论,从另一个层次上来讲,也是儒法之间的学术之争,任何其他学说的存在和干扰,也是法家代表李斯所不容许的。

中国封建统治向来是阳儒阴法,外儒内法,汉武帝及其后进者皆是如此。秦始皇似乎太过实诚,里外一致,里法外法,而彻底扯掉了儒家这块遮羞布,也最终将秦国推向崩溃的边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那么多银子,都消失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那么多银子,都消失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货币之一就是白银,古时候一两白银往往就够一家人过上很久的日子了。即使不把它当作货币,单纯的保留至今的话,这些白银也会成为古董,但是如今的社会上人们不仅很少见到白银,就连古代的银器也非常少见,那么古时候那些大量的

  • 北魏尚书李孝伯与刘宋彭城长史张畅进行了两朝约辩,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拓跋焘兵临刘宋彭城城下,他的尚书李孝伯与刘宋彭城长史张畅进行了两场约辩,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拓跋涛的大军侵入刘宋,与彭城守将、安北将军武陵王(后来的孝武帝)刘骏、太尉江夏王刘义恭相隔十里对峙,彭城缺少粮草,刘义恭打算撤退,但在彭城长

  • 宋度宗真的一夜宠幸了30个嫔妃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一夜宠幸30个嫔妃,宋度宗脑子笨,身体差,为何偏偏好色,无师自通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历史上总有一些皇帝沉迷美色,然后昏庸无度,最后不理朝政,只得权臣当着国家破落,最后家破人亡。但是宋朝一位皇帝还没做到这一步,靠着一种壮阳药,一夜30多次,最后吐血而亡。这位皇

  • 中国西周的诸侯国:虢国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虢国,春秋,历史解密

    虢国,中国西周的诸侯国,前后有四个虢国,因位置不同为别被加以东西南北相区别,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叔封西虢(今陕西宝鸡市东),虢仲封东虢(今河南郑州西汜水镇)。西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陕西宝鸡附近,周厉王三年,讨伐淮夷。厉、宣之际,始东迁三门峡立国,(原地留有

  • 历史上哈密瓜的叫法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进贡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哈密瓜是甜瓜的一个变种,享有“瓜中之王”的美称,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康熙皇帝是现代很多电视剧热衷塑造的人物,他的形象一直是英明神武的。电视剧虽然有一些虚构,将康熙神化了,但毫无疑问,他绝对是一位好皇帝,如果要按功绩给中国历代皇帝排号,他也绝对能名列前茅。我们所熟

  • 宋朝才大量普及铁锅,在这之前百姓如何做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现在家家户户都备着、每天做饭都必须用到的铁锅,是在宋朝时期才大量普及的。宋朝之前,古代老百姓是怎么做饭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不用为古人担忧,咱们老祖宗很聪明,这种生活上的小问题,早就得到了解决。先明确一点,虽然宋朝时才普及铁锅,但铁锅却出现得很早。通过对古代出土文物的鉴定,专家们

  • 历史上的鳌拜真的想谋反吗?真相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鳌拜,历史解密

    很多人对鹿鼎记中的鳌拜印象记忆深刻,他在朝廷里可谓是功高盖主,权倾朝野。那在历史上的鳌拜又是怎么样呢,为何不造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个人生平鳌拜(约1610年 —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

  • 楚国的甲兵打不过秦国,背后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的甲兵打不过秦国,背后啥原因?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天下战乱纷争,虽然是后来秦国在秦始皇的带领下,实现了中华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但是其实,当时的秦国并不是实力最强大的,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与秦国一起独占这两个时期鳌头的还有齐国和楚国,这两国实力中,又以楚国为盛。

  • 郭图作为三国的谋士,为何评价却非常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郭图,历史解密

    俗话说“一策安天下,数语定人心。”谋士在乱世当中的价值,不可谓不大,项羽的一番霸业,离不开范增的指点,而吕布有了陈宫的辅佐,才能在逃出长安之后重振旗鼓,至于刘备,得到了诸葛亮更是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成就王霸之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然而不是所有的谋士,都能够创造价值,有的时候反而会带

  • 为什么说宋朝五鬼之二的丁谓,是奸佞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宋朝五鬼之二丁谓是治国贤才还是奸佞小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才华横溢丁谓虽天生斜眼兼一副穷酸相被视为“猴形”之人,但天资聪慧“机敏有智谋,文字数千言。经览辄诵,善谈笑为诗。至图画、博弈、音律,无不洞晓。”他拜谒文坛领袖王禹偁时的作品,被王禹偁盛赞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