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时隔近两百年的“杀父之仇”,孔子一向厌战,却意外支持此国复仇

时隔近两百年的“杀父之仇”,孔子一向厌战,却意外支持此国复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1 更新时间:2023/12/7 11:27:41

众所周知,周天子分封各国,后来周朝式微,周天子已经无力掌控众多诸侯王,权威不在,国力衰弱,取而代之的则是其他各诸侯国的日益强大,首先建立霸业的就是齐桓公。他是春秋五霸之首,他在即位之后,任命管仲为相,力行改革,推动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大力发展经济和农牧生产,使得齐国逐渐强盛,并且他还屡屡借用周天子的名义,征讨诸国,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

[var1]

而在齐国称霸中原之后,楚国不想与其争锋,选择向东发展,此外还有晋国,吴国,皆是此消彼长,你强我弱。在这一时期,历史上发生了许多著名战役,还因此衍生出不少典故,譬如城濮之战,卧薪尝胆等等,很难直接评价这些诸侯国具体的实力,但现在公认的春秋五霸多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其实总体上来讲,在春秋时期,虽然诸侯国之间时常有摩擦发生,但规模并不算十分宏大,并且到了战国时代则截然不同,

虽然以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发生的兼并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经济交流,文化繁荣,也加速了民族之间的接触和融合,为日后秦朝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var1]

但在古人眼里,对这些战争的评价并不高,孟子就曾经说过:“春秋无义战”,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下》,后面还有一句就是“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连起来看的话就是说,在春秋时代,是没有合乎义的战争的,也许有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要好一点的情况。但所谓的征,是指由上讨伐下,同等级的诸侯国之间,则不能够相互讨伐。

其实孟子的观点正是当时许多文人的想法,毕竟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才算得上合乎义,在他们眼里,整个春秋战国都是礼乐崩坏,不堪入目。然而有一场战争,却得到了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认可,被孔圣人称作是一场难得一见的正义之战,那就是齐国伐纪国。

[var1]

与其说这是一场灭国之战,不如说是在报家仇,报“杀父之仇”。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齐国是春秋大国,但那是齐桓公时期的事了。曾经有一段时间,齐国,鲁国这两个国家都比较强盛,虽然齐国威力更胜一筹,但在齐国旁边有个弱小的纪国,齐国在长期扩张中,不断威胁吞并着纪国的土地,但凭借纪国本身,却无力还击,所以纪国选择和鲁国联合起来一致抗齐,不仅如此,他们还想到了十分阴险的一招“借刀杀人”。

当时,纪国的君主纪炀侯给周夷王进谗言,口口声声说齐哀公对周王室心存怨念,所以数年不来朝见,并且齐国实力强大,对周王室也威胁不小。而这个周夷王算得上是周朝后期比较厉害的君王了,听到这一番话,他自然气愤无比,所以决定以齐哀公为例子,杀鸡儆猴,重振周王室威风。

[var1]

在一次朝拜中,周夷王将齐哀公放在铜鼎里活活煮死,烹杀活人,这种刑罚无论在哪个年代都算得上酷刑,况且齐哀公并无大错,所谓的不臣之心,也不过是纪国单方面的说辞,只能说周夷王早有灭齐之威风的想法吧。

虽然主要动手的人是周夷王,但齐国也不会放过在暗地里煽风点火的纪国,齐哀公死后,他的弟弟继位,两国结仇后,齐国一直想吞并纪国,但无奈鲁国从中作梗,鲁国想要通过保全纪国,来抑制齐国的扩张。

这种三国鼎立的关系一直从公元前8世纪,维持到了公元前690年,一百多年后,齐国才找到对纪国下手的机会,公元前691年,在齐国的迫使下,鲁国倒戈,一同向纪国进攻,大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纪国完全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最终为齐国所灭。

[var1]

历经近200年,齐国终于报了当年齐哀公的仇恨,就连孔圣人对此都赞赏有加,称其为难得的正义之战。

参考文献:《春秋左氏传》、《孟子尽心下》

更多文章

  • 古人去世后为何要“停灵三日”?跟神医扁鹊做的一件事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停灵的规定,老人过世一般停灵几天,人死了为什么停灵三天

    [var1]根据我国儒家经典典章制度《礼记》中《问丧》篇记载:“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原来这停灵三日,是为了等待逝者再度“复活”。别想岔,此复活非彼复活,而是因为古代医疗条件低下,对于一位病人是真的去世还是暂时昏死过去并不能很好的区分。[var1]战国时期著名神医扁鹊大家

  • 白起之后的秦国顶梁柱,秦始皇一有大事就找他,找别人搞不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起是秦始皇的大将吗,白起辅佐过秦始皇吗,秦始皇为什么杀白起

    [var1]智商超群的王翦早就被秦始皇看好,并委以重任,他在与阏与的战斗中非常果断的选用了一支精锐部队,一下子攻下了赵国的九座城池,这让嬴政每次遇到战争都会想起他,后来王翦与他的父亲又帮助嬴政相继拿下了韩赵魏这几个国家。[var1]在打仗的问题上王翦常常因为一个问题和嬴政产生分歧,就是他每次出兵前在

  • 秦朝征战六国最艰难战役,“战神”白起因此战成名,也因此战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白起死后六国合纵攻秦,王翦跟白起谁是灭六国的关键,白起横扫六国的过程

    [var1]战国中后期,秦国日益强大,除赵国及楚国,其余几个国家都不是秦朝对手。赵国与楚国相比,赵国实力更强一些。在秦国灭赵的过程中,奠定了秦国大一统的基础。秦国灭赵,也大伤元气,秦军损失50万精兵,秦国“战神”白起也因此次战役而死。赵国在赵灵武王的“胡服骑射”训练下,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战国时期的四

  • 此人才是秦国第一战神,可惜死得太早,人屠白起曾是他跟班小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名将白起简历,白起之前秦国第一名将,秦国白起容貌复原图

    [var1]实际上,在白起之前,秦国已有一位名将,冠绝古今,是真正的秦国第一战神。他成名时,人屠白起还是个伙夫,后来也是受到他的提拔,白起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他与白起是忘年交,说白了早期的白起就是他的跟班小弟。他就是嬴华(公子华),乃秦孝公的儿子。最值得一提的战役,即是与魏军的作战上。当年,秦惠文王去

  • 齐国出征楚国,国相发现楚国人都有一个特点,于是命令停止攻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齐国和楚国打仗,齐国能不能灭楚国,楚国打败齐国时间表

    [var1]齐军继续前进,两天后来到一个村庄,村里的人早已跑光了,只有一个青年依然守护着一群牛羊,兵士便把他带来见管仲。管仲问:“你为什么不去逃难呢?”青年回答:“我答应为朋友看护牛羊,怎么能去逃难呢!”管仲又问:“难道你不怕在兵荒马乱中丧命吗?”青年又答:“纵然是死,我也不会做失信的事情。”[va

  • 魏帝两次托孤司马懿,为何一次成功一次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明帝托孤司马懿,司马懿是托孤之臣吗,司马懿经历了几次临终托孤

    1、托孤的新君不同魏文帝曹丕托孤的新君是嗣子曹叡,建安十年(205年)出生到黄初七年(226年)继位时已经虚岁22岁,属于“国有长君”。陈寿认为曹叡出生于建安九年(204)年,其实计算错误,曹叡的母亲甄夫人在建安九年(204年)被围在邺城半年,甄夫人当时的丈夫袁熙远在幽州,甄夫人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怀孕

  • 三国中哪位主公能力最强?刘备只能排第三,第一名让你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最强主公,三国刘备真正实力,三国刘备巅峰有多厉害

    你知道在三国中,哪位主公的能力最强吗?我敢打赌现在大部分人心里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咱们熟悉的曹操,不过还有人觉得是刘备,但我想告诉你,以上说的都不对,而且曹操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强,可能现在就有人疑惑了,别着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收集了三国的大量资料,盘点出前十位主公排名,接下来为大家一一奉上。

  • 三国武将和文臣如果可以自由组合,你觉得最强阵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所有武将文臣名单,三国文臣排名前100名单,三国的武将组合

    如果三国中的武将和谋士能够随意组合,那么最强阵容是什么?我敢肯定会有人说必须是吕布和诸葛亮,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组合战斗力一定排的倒数,那到底什么样的阵容才能称之为最强呢?接下来我们就从七个职位依次分析。 首先我们先聊聊争议最大的武将统帅,在我心中的最佳人选就是关羽 我们官二爷的实力自然不用多说,

  • 曹操为何要恩将仇报,杀死他这一生中最大的恩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逃亡路上杀恩人,正史曹操有没有杀恩人,曹操临终前为何杀死了杨修

    自恋狂袁绍: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己许攸于是提出合理化建议:“主公不必与曹操相攻。操兵少而全師拒我,许下必空虚;可分遣轻军,或取道青州、或取道兖州、或取道洛阳、或取道鲁阳,皆可从后拊许昌之背,则天子可迎,而操则为擒也。如其未溃,也可令其首尾奔命,破之必也!”其实袁绍早想过许攸的策略了,而且也实施过

  • 说他假仁假义,太小看刘备演技的持久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演技到底有多牛,刘备假仁假义到极致的一段话,新三国刘备假仁假义

    先看看刘皇叔的仁义之举。当曹操带着为父报仇的决心征讨徐州太守陶谦时,刘皇叔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陶谦的求援,带着一千多人的杂种部队和几千饥民就敢跟曹操的正规军对着干,后来三让徐州,也是非常客气(可能是战略)。仁义之举还没完,当曹操追着刘皇叔的屁股把他从北打到南的时候,刘皇叔依然不顾众人反对,始终带着他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