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带甲百万的楚国为何不敌秦国?吴起都没能改革的封君制度要背锅

带甲百万的楚国为何不敌秦国?吴起都没能改革的封君制度要背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58 更新时间:2024/2/19 19:46:38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双尾猫

字数:3274,阅读时间:约9分钟

编者按:作为一个开国时地位不高,但是在春秋时期称霸南方,并且在战国七雄中一度方圆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大国,不少两湖的网友为楚国感到可惜,觉得楚国这么强却没有统一七国。为何楚国最终没有完整统一中国的任务,其中一个原因是认为楚国国力聚集性差,封君太多导致楚国无法完成统一。《韩非子·和氏》对此评价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民之道也。”那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本文就来说一说楚国的封君对楚国的影响。

[var1]

虽然从竹简来看,在封地内,有封君派遣一定官员,但是和楚王派遣官员是并行的,并有错开。同时因为宗室成员在楚国差点亡国时的贡献和宗室争斗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楚国开始搞封君来团结宗室贵族。

既然大家都有封君,那为何楚国的封君被认为是削弱楚国的原因呢?

首先关键一点是太多了。楚国封君有多少呢?何浩统计楚国封君共62个。其中见于文献者仅17个,通过考古发现确认的有45个。杨宽《战国史》统计楚国的封君为50个,郑威《楚国封君研究》统计为64个。

根据何浩先生的考证,已知的楚国封君在楚惠王时有13名,在楚悼王时1名,肃王时2名,宣王时5名,威王时3名,怀王时23名,顷襄王时9名,考烈王时2名,幽王时1名,还有3名时代不明。

而且这只是考证出来的封君数量。

所以吴起才说楚国封君太多。

楚国比较有名的封君家族,除了春申君以外,还有被称为东南叶氏先祖的叶公家族,

[var1]

像鄂君的封地“鄂”为河南南阳的西鄂,这个地方即使在今天也是优秀农业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还是连接江汉与中原的南北交通的要地。从这一块封地中,每年获得的租税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位封君虽然在权力上,可能无法影响楚国,但是在经济待遇上绝对没有亏待。

像鄂君启这种,专门占着当时的好地方核心区的封君不少。在对楚国众多封君中的封邑地望的考证中,大约有47处可考。其中河南省18处,湖北省16处,安徽省6处,湖南省3处,江苏省2处,江西省2处。

在南阳盆地和淮上汝颖地区的封地最多,这意味着这些封君的领地基本在楚国的核心区,在当时这些地方可都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和手工业地区。这就相当于一大块蛋糕中最好的一部分,被楚王的各种亲戚们分割。虽然吴起把一部分贵族迁居到新征服的地区,但是从后来看,楚国依然有大量封君在核心区。

虽然楚惠王时期,封君有13个,数量不如后来楚怀王时期,但是在吴起改革前,封君的地盘非常大,包括州、邑、里三种地区。有的封君领地甚至跨县,一些封君还可以世袭。

[var1]

虽然楚国的贵族分散了楚国的动员力,但是并不等于说封君只有坏处。从屈原的诗作来看,不少楚国贵族对楚国和楚王有着极强的认同感。包括对秦作战失败的楚怀王,楚人依然怀念。

在秦国灭亡楚国的过程中,楚国贵族依然相继组织抗争,陈胜在起义时依然打出光复楚国的旗号,在出土的一些西汉不少文献中,依然把陈胜视为王者。

而西汉也被一部分史学家认为是楚文化的延续。而且楚国并没有发生类似晋国的三家分晋和齐国的田氏代齐的现象,作为一个西周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到战国时期几乎占据大半个中国南方(一度渗透到贵州福建)的广域国家,并且让这个国家的国民保持很强的认同感,可以说楚国的政策和体制还是相对成功的。

▲鄂君启节

参考文献:

《楚国封君封邑地望续考》何浩 - 《江汉考古》

《吴起变法后楚国封君领地构成的变化》郑威 - 《历史研究》

《楚国宗法封君的特点》辛明 - 《卷宗》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文章

  • 时年三十四岁的孔子去见老子, 缘何老子只回了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见过老子吗,孔子老子论道完整版,老子孟子孔子顺口溜

    第二次是在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 ,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 盘点战国七雄之韩国的三大名将,曾与白起对战,看你是否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白起攻打韩国,战国十大名将谁能打过白起

    暴鸢一、暴鸢,一作暴烝,战国时期的韩国名将。暴鸢是战国时期韩国名将。公元前301年,暴鸢与齐、魏联军共同攻打楚国的方城,暴鸢在垂沙(在今河南唐河境)大败楚军,还俘虏了楚国大将唐昧。韩国得到了宛城、叶城以北的土地。之后,韩釐王以暴鸢为主将,联合魏国,主动进攻秦国,双方对峙伊阙。而秦军的主帅正是白起。可

  • 现在的孔子后人还享受“衍圣公”的待遇吗?每个月可领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府邸四周戒备森严,徐世昌作为大总统还特地安排山东督军田中军亲自去坐阵。看热闹的群众更是把四周围了个水泄不通。[var1]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大宅里传来了铜锣匡匡的声响,人们敛声屏息在心里数着敲击声,一共十三下!按照惯例代表这是一个男孩!人群沸腾,爆竹声声全城庆贺,北洋政府为此还特地鸣放了礼炮十三

  • 商鞅变法,秦国为何增加几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为什么帮助秦国变法,秦国杀商鞅的严重后果,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如何

    [var1][var1][var1][var1]此处补刀,姓氏关系。周朝天子周武王,姓姬氏周名发,我们称为姬发,是姓+名。周朝分封了大量同姓诸侯,比如卫文公,姓姬氏卫名辟疆,我们称为卫辟疆,是氏+名。周武王与卫文公都是姬姓,区别在于一个代表姬姓正统,可以用姓+名,另一个是姬姓旁支,只能用氏+名。赵秦

  • 秦国丞相都没有好下场,为什么6国的人才还是不停的往秦国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下场最惨的人,秦国每代丞相都很厉害吗,秦国丞相有多厉害

    [var1][var1][var1]秦国自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开始,去往秦国的人才就没有断过,商鞅是第一个去往秦国的大才,商鞅在魏国的不到重用,正好此时秦国不拘一格,发布求贤令,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商鞅一步步的帮助秦国变法图强,在这对群臣相互扶持下,秦国自此变成一个军事和经济上都不逊于列国的强国。[v

  • 孔子不姓“孔”而姓“子”?先秦时期姓和氏到底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不姓孔,孔子姓孔名叫什么,孔子是姓孔第一人吗

    [var1]我们今天说的姓都是名字的第一个字,要么随父姓,要么随母姓,是一个家族传承的标志。但是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氏”用于标志家族传承,承担着如今“姓”的功能,而先秦时的“姓”则含义不同。简单来说就是大宗为“姓”,小宗为“氏”,像夏商周的王室都是有姓无氏,夏朝君主姓姒、商朝君主姓子

  • 作为魏国魏王弟弟的信陵君,为何要窃符救赵?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信陵君窃符救赵后怎样了,信陵君窃符救魏王杀信陵君全家,信陵君窃符救赵音频

    [var1]第一,魏国赵国唇亡齿寒秦国强势出击,打败了赵国,可赵国还存在,一旦赵国灭亡了,那么秦国并不会满足,必然会对付魏国,根据魏国的实力,魏国压根不是秦国的对手。毕竟赵国和魏国唇亡齿寒,双方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够对付强敌,保护自己。当初魏王之所以援助,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魏王胆小罢了,信陵君心

  • 她为孔子生儿育女,为何关于孔子却只有其儿子的记录,没有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孔子后代和孔子有血缘关系吗,孔子的学生感恩孔子,孔子弟子赞美孔子的话

    [var1]孔子是有后人的,而且孔子的后人延续至今,孔德成就是孔子的嫡系后人,他也是近代史上很重要的一个人物,蒋介石在去往台湾时带走的名人中,第一位就是孔德成,因为他是中国圣人孔子的嫡系后人。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孔德成是当时国内许多知识分子尤其是儒家学子的领袖。而孔子的儿子也是被明确记载过的,那

  • 时隔近两百年的“杀父之仇”,孔子一向厌战,却意外支持此国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儿子杀父亲新闻最新,银川丁雷杀父案,栾城朱家庄姐妹杀父

    众所周知,周天子分封各国,后来周朝式微,周天子已经无力掌控众多诸侯王,权威不在,国力衰弱,取而代之的则是其他各诸侯国的日益强大,首先建立霸业的就是齐桓公。他是春秋五霸之首,他在即位之后,任命管仲为相,力行改革,推动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大力发展经济和农牧生产,使得齐国逐渐强盛,并且他还屡屡借用周天子的

  • 古人去世后为何要“停灵三日”?跟神医扁鹊做的一件事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停灵的规定,老人过世一般停灵几天,人死了为什么停灵三天

    [var1]根据我国儒家经典典章制度《礼记》中《问丧》篇记载:“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原来这停灵三日,是为了等待逝者再度“复活”。别想岔,此复活非彼复活,而是因为古代医疗条件低下,对于一位病人是真的去世还是暂时昏死过去并不能很好的区分。[var1]战国时期著名神医扁鹊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