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何不取代刘禅:除忠心外,还有两大现实原因

诸葛亮为何不取代刘禅:除忠心外,还有两大现实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25 更新时间:2023/12/16 18:27:35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一直在蜀汉丞相的位子上恪守职责,真正实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追求。长期以来,人们对诸葛亮不取代后主刘禅的忠义之举大加褒赞。笔者认为,诸葛亮不取代后主刘禅,除了他那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老臣忠心在起作用外,还存在两大现实原因使他无法取代刘禅。

蜀汉非诸葛亮独大,取代称帝将于己不利。史书《三国志》有明确记载,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并非把身后之事仅托予诸葛亮;除了诸葛亮之外,刘备还召来了尚书令李严,李严与诸葛亮私交一般,但这个人十分有才干,很早便深得刘备器重,刘备去世后,李严与诸葛亮同时接受遗诏辅佐新君刘禅。由此可见,在刘备的内心深处,他对诸葛亮还是有一丝提防的,于是有意把蜀汉的臣子们排布成了非诸葛亮一家独大的格局,从而使他们相互钳制,无暇对刘氏江山心生妄想。

诸葛亮北伐时,李严因粮草运抵延期而被流放,但此时的蜀汉内部依然存在多股相互制衡的势力,第一股是很早跟随刘备打天下的人,如糜竺孙乾、赵云等,第二股是以诸葛亮、黄忠为代表的荆州集团,第三股是以法正黄权为代表的益州集团。这三股势力集团均有人在重要岗位上任职,可谓势均力敌。诸葛亮北伐中原之所以屡遭失败,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后方存在与自己相异的政治集团不断制造障碍,在后来的“六出祁山”中,诸葛亮多次因为粮草不继而不得不引兵撤退,这也与大后方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有着莫大的关系。

尽管孙权称帝后天下是三族鼎立的局面,可魏、蜀、吴三国的实力并非相差无几,魏国雄踞北方,经曹操、曹丕父子两代苦心经营到曹叡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此时的魏国在国土面积上远远大于蜀、吴两国,人口与士兵数量均接近蜀、吴两国之和,蜀、吴两国想灭掉占有绝对优势的魏国基本上是不可能。如果此时诸葛亮取代刘禅称帝,蜀汉内部的其他集团便会聚拢到一块反对他,而曹魏也会趁机发兵进剿蜀汉,原本就不占优势的蜀汉在曹魏的强大攻势面前很容易被灭,诸葛亮也会陷入内外夹攻的困境,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如安心地做个丞相,还能留下一个“忠义”的好名声。

刘禅被严重低估。长期以来,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后主刘禅庸常无能,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与历史上真实的刘禅存在偏差。刘备去世后,刘禅确实有一段时间“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他能够这样做其实是聪明的。刘备在世时,诸葛亮便是蜀汉的丞相,连他也要听诸葛亮的意见,这足以说明诸葛亮确非庸碌之人,刘禅继位后自然也会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而且蜀汉内部已经有多股势力集团相互抗衡,刘禅只要“坐山观虎斗”就行,无需耗费太多精力周旋,此时保持缄默便是最好的选择。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的才能便渐渐显露了出来。

诸葛亮逝世不久,刘禅便借杨仪之手杀掉了魏延,魏延被除后,刘禅又以厚礼相葬,同时以“心有怨言”为由把杨义贬为了庶人,军权、政劝悉归于刘禅之手。在大臣的任用上,刘禅有意让蒋琬主管军务、费祎主管政务,以此实现军权、政权的分离,避免了朝臣独揽大权,他的君位也得以坐稳,即便蜀汉失去像诸葛亮这样的股肱之臣,他也继续做了三十年的皇帝,由此可见刘禅并非很多人所认为的那般无能。除此之外,刘禅身上还存在一个诸葛亮无法超越的地方。

刘备是大汉皇叔,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后,刘备以“光复汉室”为名称帝自然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他因此得到了很多大汉遗民的支持,这是蜀汉最大的政治资源。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屡次北伐的首要目的便是为了把“光复汉室”的旗号坐实,以此抬高蜀汉的正统地位。刘禅是刘备的儿子,也是汉室后裔,称帝于蜀汉同样名正言顺,诸葛亮再聪明,他也不过是外姓之人,一旦他取缔刘禅,蜀汉的正统地位便会丧失,“光复汉室”这竿大旗也会随之掉落,诸葛亮将失去人心,自然难以坐稳天下。刘禅本来就不愚钝,再加上自己手中掌握着“汉室后裔”这张王牌,诸葛亮又怎么可以取代他呢?

更多文章

  • 乾隆这个太上皇比赵构当得还要滋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赵构,客观评价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最巅峰的时刻

    乾隆太上皇干的事情1.乾隆皇帝在位60年,是因为他不想超越他的爷爷康熙在位61年的记录。毕竟他非常崇拜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并且还扬言在文治武功方面要超越他的爷爷康熙。所以他当太上皇期间牢牢把控权力,不肯放权。最重要的是他把皇位传给嘉庆之后,他仍然住在原来的地方,仍然过着皇帝的生活,嘉庆始终还是太子身

  • 宋朝唯一的白痴皇帝,生性愚钝好色,继位之初一夜召幸30多位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契丹和北汉联合南下。时任后周宰相的范质听闻之后便乱了阵脚,他没有派人去核查这条军情的真假,便匆忙派遣大将赵匡胤率大军前去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便浩浩荡荡离开都城,走了一天之后,大军仅仅只行走了二十公里,便准备夜宿在陈桥驿。结果就在这天晚上,士兵发生了兵变,簇拥着赵匡胤黄袍加身,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很

  • 那些年我们遇到的包拯,谁才是观众心中完美无瑕的青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包拯个人资料,有关包拯的个人资料或简介,包拯在人们心中的评价

    真实的包拯,没有那么完美,他也有怯懦的时候,也有失误的时候。历史学家李焘评价他性格峭直。欧阳修批评他学问不深,思虑不熟,处事乖当。历史上的包拯,走完了平平淡淡的人生。民间传说中的包拯却以更加完美的姿态展现在戏曲舞台上,开始了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传奇生涯。最经典的包拯相信金超群版包拯,是绝大多数朋友第

  • 朱标与朱元璋,先是君臣关系还是父子关系?难怪朱标在朱棣不敢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评价朱标,山河月明朱标拿鞭子抽朱棣,历史上朱标和朱元璋关系好吗

    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因风寒病逝,英年早逝。朱标一死,朱元璋性情大变......对于朱元璋而言,朱标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心头血,朱元璋对这个儿子给予了最高的期望,而朱标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过。朱元璋南征北战,朱标在后边监国,干的还井井有条,所以在朱元璋称帝的之际,立即就册封了朱标为太子。朱

  • 《水浒传》晁盖到底是不是史文恭杀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水浒传史文恭害死晁盖,水浒传中晁盖死后谁抓住了史文恭,史文恭射死晁盖

    那接下来考虑是那拨人射的?一是被对面射死,一是自己人背后射死。自己人可能性不大吧,箭是有箭矢和箭尾的,从那个方向射过来,还是能一眼看出来的。所以,那就是对面的人射过来的箭。箭是史文恭亲自射的,还是小兵射的?虽然书中交待,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但严格来说,那也不定就证明一定是史文恭射的,做一批箭,箭上刻

  • 元朝灭亡后,蒙古部落为什么会迅速彻底的衰落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蒙古承认元朝皇帝吗,蒙古统治元朝多少年,元朝末年蒙古兵的战斗力哪去了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蒙古诸部非但没有再次崛起,反而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彻底、完全的衰落下去。这种结局表面上看起来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但是仔细研读相关的历史之后,笔者认为,这完全是历史的必然!首先,蒙古诸部的传统生存空间被持续的挤压。蒙古生存空间被挤压始于明朝,出于被异族完全征服的痛苦回忆和恐惧,有明一

  • 宋仁宗的身世之谜,从小不知刘娥不是生母,被抚养成一代仁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仁宗刘娥结局,刘娥和宋仁宗的关系,宋仁宗为什么不杀刘娥

    宋仁宗生母究竟如何与宋仁宗相遇,并且得到宋仁宗的青睐,从历史书上真相无从考究,根据民间的传言,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在刘娥的寝殿要洗手,一个生得美丽动人,细皮白美的侍女李氏捧着一盆水拿到他跟前,宋真宗抬头一看侍女李氏便动心了,对她非常好奇便多讲了几句话。李氏说她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的神仙说要赐给她一

  • 朱元璋跌倒在地无人敢扶 一将军斗胆搀扶 不久之后将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处死张道光,朱元璋处死儿媳完整版,朱元璋死前说的三件事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因为由贫困就没有读书,后来就给地主放牛为生。后来朱元璋参加了起义胜利后当了皇帝,是明朝的开国皇帝,那么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肯定身边少不了许多农民朋友。可是大家都知道皇帝是要治理整一个国家的,皇帝的形象很重要。后来一个农民的老乡认出了朱元璋,就想仗着自己跟朱元璋儿时的关系要好

  • 朱元璋的皇后''马大脚''是个怎样的人?让朱元璋在其死后再未立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的皇后,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

    朱元璋的皇后''马大脚''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马皇后我们先来看下马皇后的身世背景:马皇后(孝慈高皇后)是归德府宿州人(1332-1382年),那么有人会说宿州不是安徽的吗?干嘛加个归德府?这里笔者给大家解释下:归德府的治所是在今天的河南商丘,所管辖地区包括了河南东部、苏北地区、皖北地区。当时的宿州是

  • 朱元璋后代沦落至今,家中仅剩一张皇帝龙椅,有人出价五万购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就有各地藩王被分封到各地,后来李自成兵败,清军入关,但是明朝朱氏家族并没有完全被赶尽杀绝,因为遍布全国各地,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杀完,有些人改名换姓了,也找不到,这不,在浙江浦江县田后蓬村,这里就住着一户朱元璋的后人。田后蓬村又叫“南京村”,有将近40户人家,大约150多人,这里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