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是一场老夫少妻的婚事,双方的年龄差距有将近二十岁,老少之恋在那是思想封闭的年代,如何能让人所看好?此外,张佩纶虽然还在朝中任职,但他由于得罪慈禧太后,仕途早已是一片黑暗。那么,李鸿章为什么要同意这么一场婚事呢?
名门走出的姑娘
李鸿章这个出嫁的女儿名叫李菊藕,她出生的时候,李鸿章早已是头发花白的年纪了。所以李鸿章老来得女,对这个女儿一直十分的宠爱。李菊藕就这样,在李家成为掌上明珠,是整个家族捧得高高的公主。
李鸿章仕途顺利,是清朝朝廷内外无人不忌惮的李中堂大人,她的女儿自然也是自带声势,与她相处的朋友没有一个不对她阿谀奉承的。但是,事情总是有两面性,如此显赫的一个人,在哪找一个般配的人做伴侣呢?
随着李菊藕的年纪一年年地变大,没一会就从小孩子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的婚事渐渐被提上日程,让全家人感到烦恼。大家也许会疑惑,李菊藕是哪方面的条件不好,以至于没人追求她。
但其实恰恰相反,李菊藕自身的条件太好了,好到无可挑剔。她长相娇美,从小接受了高人一等的优质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她是万里挑一的美貌贵女。
忧愁婚姻大事
这样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优异的人,怎么会发愁找不到对象呢?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出自家庭,她的父亲,也就是李鸿章,在朝廷内呼风唤雨,位高权重。关键是,李鸿章这个人从来不肯接受别人的巴结和奉承,对外一向严厉。
大家都忌惮李家一家人的权势,生怕自己惹到李大人,或是落个巴结朝中重臣的罪名。加上李鸿章本人不愿意草率将就地把宝贝闺女出嫁出去。
这么一来,李菊藕的婚姻大事只能一拖再拖。一直到22岁,这个在现代人看来还很年轻的年纪,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
不久,李家人开始忧愁了,22岁的年龄,经不起再拖沓了!李菊藕本人也承受了很大压力,听到外面流传的各种流言蜚语,内心更是感到沉闷。作为父亲的李鸿章看在眼里,他觉得必须尽快了结女儿的终生大事,给自己找个乘龙快婿。
于是,李大人在平时办公的同时,也处处留意观察身边的人。这时,果然一个人走进了他的视野,那就是张佩纶。张佩纶也是朝廷里的大臣,并且是出了名的主战派,面对列强的频繁骚扰,他始终认为要和洋人拼个你死我活。
张佩纶可以说是汉子,喊了一辈子开战,这让宫中的主和派头领慈禧太后苦恼不已。当中法战争来袭,张佩纶又一次冲在前头,一天十几条奏折,主题全是进攻冲锋。后来慈禧太后冲冠一怒,贬掉了张佩纶的官职,让他流放外地。
李鸿章就是在这时注意到张佩纶的,认为他是个正直勇敢的男人,虽然他流放在外,但依李大人的权势,足以把他捞回来。于是,张佩纶就这样被李鸿章带回了府衙,名义上是让他作为老师,来教授李家的儿女。
张佩纶来到李家半年之后,以出色的表现赢得大家的认可,李鸿章对他很是信任。于是提出要把女儿李菊藕嫁给他,在李鸿章的亲自操办下,1988年,李菊藕终于出嫁了,她的丈夫就是张佩纶,一个大了她将近二十岁的老男人。
子孙名扬天下
虽然在年龄上有差距,但两人的共同话题不少,婚后生活和和睦睦,两人还诞下一儿一女。李家度过了好几年其乐融融的生活。他们的儿子,名字叫作张志沂,成年之后娶了同是名门出身的黄逸梵,两人生下了一个女儿,名为张爱玲。
也就是说,后世无人不知晓的张爱玲,是李菊藕和张佩纶的孙女,是李鸿章的后人。这是一个自幼聪慧的才女,小小年纪就在文学领域展现她与众不同的天赋。
成年之后张爱玲写出了《天才梦》《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传世名篇,被大家公认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一直到现在,张爱玲都是文学领域一颗不可磨灭的明珠。在李鸿章的所有后人当中,张爱玲是名气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个。历史也许就是这么有趣,如果当初李鸿章没有执意让女儿李菊藕嫁给张佩纶,我们可能就看不到后来张爱玲的佳句雅篇了。
回想过来,1888年的那场婚礼真是令人感到充满戏剧性的。我们在某些方面不得不佩服李鸿章的眼光和勇气,他敢于逆着社会潮流,成全一段老夫少妻,在外人看来是荒唐至极的婚姻。当然,如果李家只是一户平民人家,没有这般权势,他们又是否敢下这步棋呢?
小结:
透过这件历史故事,我们还可以看到些许爱情的本意。虽然有年龄差距,但张佩纶和李菊藕确确切切地为我们展现了他们也是一对恩爱夫妻。爱情就是这样,如果两人相处得缘,哪里会有年龄的代沟?
世上的事情无一不是带有神奇色彩的,有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安排,也许就会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当初李鸿章让女儿李菊藕嫁给张佩纶,乃至后来李菊藕张佩纶生子育儿之时,他们不会想到,自己的子孙辈会出这么一个出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