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他开拓疆域,延续了自汉朝以来的丝绸之路,被时人称为“天可汗”。虽然李世民上位的手段略显卑鄙,但他的功劳却是不可磨灭的。试想,如果最后李建成做了皇帝,他是否会有李世民这样的政绩呢?如果要分析这件事,我们要从李渊起事建立唐朝开始说起。首先我们先要介绍一下李世民。李世民是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唐朝的第二位帝王。李世民年幼时,就被人预言说将来必成大器。看相之人说李渊是贵人,将来必定会有贵子。而当他见到李世民后,他称赞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对书生的话深信不疑,认为李世民有安天下之才,因此对他十分重视。很显然,李建成之所以与李世民有隔阂,大概也与此事有关。
同为一父所生,明明自己更为年长,却不受重视,又怎么会服气呢?义宁元年,李世民动员李渊起事。李世民亲自带兵打仗,他用兵如神,奋勇杀敌,为李渊开国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仍然四处征战,铲除各地的割据势力,著名的浅水原之战、虎牢之战都有李世民的参与。李渊在晋阳起事,其实是李世民的建议,李世民早就看清了天下大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世民过人的谋略以及他军事才能,如此人才,堪当大任。之后,我们再来聊聊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李渊起事之前,曾让李建成私下结交一些才华横溢之人,这些人才在唐朝建立后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假如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取胜,唐朝会如何发展?和他的性格有关。
在镇压各地割据势力中,李建成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李建成性格怯懦,做事犹豫不决。李渊在晋阳起兵时曾答应会立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却“抢”来了这个本属于他弟弟的位置。他明知两人之前有隔阂,李世民不甘为人臣,但他还是错失良机,没有先下手为强,最终亲手毁了自己光明的帝王之路。假使玄武门之变中死的不是李建成,而是李世民,历史一定会大不一样。李建成虽有才能,但他才不及李世民。他为人懦弱,做事不能当机立断,一定不会像李世民一样大肆开疆拓土。李建成虽然爱慕贤才,但他不像李世民那样爱才如命。所以说,如果当时登基称帝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建成,也许就不一定会有后来如此兴盛繁荣的大唐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