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唐朝凭什么还能延续150年左右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唐朝凭什么还能延续150年左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82 更新时间:2024/2/7 18:19:11

安禄山咽气后,几个人将他埋在了床下。

第二天,参与刺杀一事的大臣严庄假传命令,说安禄山已经传位给儿子安庆绪,杀了父亲的安庆绪就此夺了大权。

此时,安史之乱刚刚开始一年多,距离结束还有六年多。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将大唐盛世拖入深渊的叛逆者安禄山,竟然以这种方式,无声无息地在人世间消失了,实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安禄山没有想到,杀死自己的会是自己最信任的人。

他更没有想到,大唐王朝并没有在他举兵造反后分崩离析,反而还支撑了150多年。

一、大唐盛世下的危机

安禄山是胡人,通晓六国语言,原本是边境上为各民族买卖人协议物价的中介。

公元732年,安禄山在偷羊时被幽州节度使抓住,从此进入了唐朝军队。

因为骁勇善战,机灵聪慧,一段时间后,他就顺利升迁到平卢节度使。

安禄山热衷钻营,常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请他们在朝廷上为自己说好话。因此,唐玄宗非常信任和喜爱他。

他善于阿谀奉承,马屁功夫一流。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完全放下脸面和架子。

除了讨好朝中大臣,紧紧抱住当朝宰相李林甫的大腿,安禄山还把自己的谄媚功夫延伸到唐玄宗的后宫中。

唐玄宗后宫佳丽如云,他却并未雨露均沾,而是独宠杨贵妃一人。

为了取悦杨贵妃,48岁的安禄山甘愿做杨贵妃的干儿子,将32岁的杨贵妃唤作“母亲”。

《新唐书》中记载:“时杨贵妃有宠,禄山请为妃养儿,帝许之。其拜,必先妃后帝,帝怪之,答曰:‘蕃人先母后父。’帝大悦。”

安禄山过生日的时候,唐玄宗和杨贵妃赐予他各种贵重的礼物。

生日后的三天,杨贵妃特地为他“洗三”。安禄山坐在浴池中,杨贵妃将水洒在他的身上。

洗毕,杨贵妃命人拿来绸缎做的大襁褓,将安禄山裹起来,放在彩车上,让人抬着在宫中走来走去。

安禄山体型肥胖,体重达到三百多斤,腹垂过膝,躺在彩车上的样子让人乐不可支。唐玄宗在一旁看了,不禁哈哈大笑。

《资治通鉴》中记载:“天宝十年春,正月,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喧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

自从“洗三”事件后,安禄山与唐玄宗、杨贵妃的关系突飞猛进,杨贵妃亲切地称呼安禄山为“禄儿”。

兴致来了的时候,杨贵妃还会和安禄山共舞。别看安禄山体型肥胖,却擅长跳”胡旋舞“,跳起来像风一样轻盈。

放下身段来讨好唐玄宗的宠妃,怎么可能得不到唐玄宗的欢心和赏识呢?

安禄山就此平步青云,当上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兵权在握。

虽然身居高位,但安禄山的野心并没有止步。

而此时,朝廷中的人事出现了变动。宰相李林甫病逝,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接替了他。

按理说,杨贵妃如此喜欢安禄山,杨国忠也应该和安禄山亲密无间才是。

可是恰恰相反,安禄山不把杨国忠看在眼里,杨国忠无法制服安禄山,便经常在唐玄宗面前煽风点火,说安禄山有谋反的迹象。

最初唐玄宗认为是将相不和,不予理会。

可是杨国忠说的次数多了,唐玄宗也有点将信将疑。

于是,他派人去调查安禄山的情况,没想到此人被安禄山重金贿赂,回来后大大表扬安禄山的忠心耿耿。

杨国忠又对唐玄宗说,如果现在召安禄山进京,他一定不会来的。

唐玄宗于是下令召见安禄山,试试他有没有谋反之心。

安禄山事先得到杨贵妃的通风报信,应召前来,在唐玄宗面前哭诉自己的一片忠心。

唐玄宗过意不去,打算将安禄山封为宰相。在杨国忠的极力反对下,唐玄宗只好作罢。

这使得安禄山和杨国忠的矛盾更加激化,安禄山不由得担忧自己的身家性命,准备另寻出路。

当时,大唐的精锐部队基本上都集中在十个边境军镇当中,安禄山麾下有三个军阵,集结了半数精锐部队。

他又向唐玄宗谋求了管理马和牧场的官职,暗中挑选出上等好马,运送到自己的领地。

当他离开长安时,日夜兼程,每天赶路三百里,飞奔到了范阳。

公元755年,唐玄宗又召安禄山进京,他推说生病没有去。

没多久,安禄山和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举兵造反,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

安禄山起兵后,带着十五万大军,长驱直入,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攻下了洛阳。

安禄山正式称帝,国号大燕,定都洛阳。

接着,安禄山攻下潼关,直奔长安。

潼关失守,京师长安门户洞开。唐玄宗急忙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前往蜀中避难。

路过马嵬驿时,麾下禁军发动了兵变,乱刀砍死杨国忠。

杨国忠死后,兵士们担心杨贵妃寻机报复,因此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

唐玄宗被逼无奈,只得让高力士用帛带将杨贵妃缢杀。

经过马嵬驿兵变,唐玄宗彻底被架空,太子李亨登基,继续对安禄山进行反攻。

此时的安禄山已经拿下了洛阳和长安这样的重镇,大半个北方都被他纳入囊中。

虽然节节胜利,安禄山却因为劳累和紧张,患上了眼疾,双目逐渐失明。背部也长了个痈疮,久久不愈,疼痛难忍。

病痛让安禄山极为暴躁,动不动就对手下大打出手。

安禄山身边最重要的谋臣严庄,从安禄山刚刚发迹就跟着他,为他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

可是,安禄山却动不动就对他鞭棍抽打。

安禄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从十岁时便开始侍奉安禄山,后来被安禄山阉割,做了贴身宦官。

安禄山根本不把他当人看,随时打骂侮辱。

严庄和李猪儿私下互通了信息,知晓对方都有杀安禄山之心。

于是,他们又怂恿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安庆绪因为父亲迟迟不立他为太子,早就心生恨意。

安禄山最信任的三个人,就这样成了他的催命鬼,将他送上了西天。

安禄山的死,是安史之乱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叛军虽然还在负隅顽抗,却再也没有扩张的实力,在大唐军队的进攻下节节败退。

苦撑了六年后,安史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安史之乱前,大唐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四海臣服,边境安稳,贸易发达,辉煌灿烂的文化让全世界为之叹服。

经过八年的内战,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1】唐朝人口大量减少,国力衰弱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人口大约有5000多万,安史之乱后,人口不到2000万。

消失的人口超过了三分之二,可见这场战乱造成多少生灵涂炭!

《旧唐书》这样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除了大量直接死在战场上的青壮年外,还有很多老百姓流离失所,无法从事生产劳动,饥荒蔓延,民不聊生。

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荒凉,土地荒废。

人口的大量丧失,多年正常生产的停滞,导致唐朝国力急剧降低。

2】藩镇形成事实独立,大唐朝廷难以控制,社会混乱

安史之乱时,唐朝廷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在河北三镇(范阳、成德、魏博)招抚了很多安禄山的降将,将他们分封为节度使。

战争结束后,这些节度使割据一方,拥兵自重。虽然明面上服从唐朝政府,实际上根本就是独立的。

河北三镇节度使的继任不由朝廷委派,而是由子侄继承,或由部下夺取,无论谁为节度使,都不听从中央的安排。

唐王室由于损耗过大,也无力对这些地区进行约束和控制,大唐帝国事实上陷入分裂状态。

黄巢起义后,河北三镇的藩镇割据逐渐影响了整个帝国,使得大唐一步步走向衰落。

3】社会矛盾激化

战乱后,为了补充战争所造成的财政亏空,维持皇室贵族们的奢侈生活,苛捐杂税日益增多。

老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此后,各地叛乱此起彼伏,进一步消弱了国力,使得国家动荡不安。

安史之乱这场大浩劫终结了曾经辉煌灿烂的大唐王朝,使之陷入重重困境。

可是,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王朝仍然维持了144年。

为何元气大伤的唐王朝还能维持这么长的寿命呢?

1】经济重心南移,唐朝的经济命脉没有断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从公元618年李渊开国,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尽管战乱几乎掏空了大半个国库,可是由于家底很厚,不至于立即崩溃。

更重要的是,安史之乱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南部地区一直维持着正常的运转。

大运河将南方地区的税赋钱粮源源不断地运送给唐朝军队。

安禄山一直想控制这条经济命脉,将大运河握在手中,切断唐朝的钱粮支撑,始终未能如愿。

战乱结束后,由于南方地区接纳了很多战乱时期逃亡过来的老百姓,经济发展更为迅猛,唐朝的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尽管没了河南、河北的资源,长江以南地区却撑起了整个王朝。

2】军事体系没有崩塌

盛唐时期,节度使都在边疆地区。

安史之乱后,在内地重要的州也设置了节度使。

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河北三镇割据严重,其他地方的节度,特别是河北三镇到长安中间的一些节度使,还是听命于朝廷的。他们起到了与河北三镇互相制衡的作用。

与此同时,皇帝设置了神秘的“神策军”。

神策军原本是西北的戍边部队,最初只有几千人。后来成为直接由皇帝指挥的禁军,发展到十几万人。

他们主要负责保卫京师、征讨叛军。对一般的藩镇来说,起到了震慑作用,使得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唐朝就是靠着这样一支部队,又继续存在了150多年。

3】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几位能干的皇帝

安禄山攻陷长安,对皇室的权威有了很大的影响。

可是,安禄山暴虐成性,到处烧杀劫掠,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死于非命。

从民心所向上来说,老百姓还是认可李唐王室的,唐朝皇室的合法性依然未被取代,

此后,大唐王朝又出现了几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唐宪宗时期出现了“元和中兴”,维持了40多年的经济发展。

唐武宗时期的“会昌中兴”,因为政治稳定,人口比安史之乱时期增加了一倍。

被司马光誉为”小太宗“的唐宣宗,开创了“大中之治”,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较快,安史之乱时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也被收复了回来。

这些皇帝在位期间,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大唐王朝延续了寿命。

结束语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耀目的时代。

突如其来的一场战乱,终结了盛世美梦。

几乎是一夜之间,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战乱结束后,大唐王朝再也没有恢复到鼎盛巅峰时期,实在是让人惋惜!

更多文章

  • 柴荣攻南唐有多猛烈?寿州一战歼敌四万,三征夺取后唐江北十四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柴荣收复三关三州是哪,柴荣为什么打南唐,柴荣临死前怀疑赵匡胤

    显德二年十一月,周世宗柴荣任命李谷为淮南道行军都部署,王彦超为副部署,统率精锐禁军进攻寿州(今安徽寿县)。后周军南下后,与南唐军在寿州一带鏖战,因南唐军拼命阻抗,战势呈胶着状。柴荣在开封密切关注前线的动向,显德三年(956)正月,他决定亲自出马,指挥这一攸关南伐之战成败的重大战役。柴荣御驾亲征,不久

  • 资治通鉴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先读史记还是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真正精髓,讲资治通鉴最好的老师

    人类历史之所以延绵不绝就是因为有记载,有传承,祖先们将语言、文化、事件和人物传承下来,下一代学习上一代的知识和经验,踏入新的征程。《资治通鉴》无论是对现代社会的个人、单位、企业或者事件都有极高的借鉴、参考价值,就看你有没有读透能不能讲自己代入进去!我所写的跟我的职业有关系,我做的是营销咨询,所服务的

  • 拐走李自成妻子邢夫人的叛徒高杰,与李自成的妻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自成妻子与高杰,高杰的老婆是谁,毛家超与高杰打官司

    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的探春被自己人搜屋子的时候感慨道“必须先从自己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一个家族是如此,一个民族是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明朝末年朝廷昏庸、百姓民不聊生,眼见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来的盛世就要坍塌,一时间局势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然而历史告诉我们的是,明朝终究还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啥名?沈万三靠“3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沈万三请朱元璋吃猪蹄,朱元璋对沈万三的态度,沈万三对朱元璋的帮助

    自古以来帝王多疑成性,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以前不像现在这般科技发达,监控电子眼等设备随处可见,他们也害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人给谋害了,明太祖朱元璋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一次,朱元璋将商人沈万三叫到皇宫,指着桌上的猪蹄问他这道菜叫什么,沈万三快速反应过来后,仅以三个字就化解了朱元璋的为难,从而保

  • 明朝嘉靖大臣所说的“感言收复河套者,斩”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嘉靖为何要拒绝收复河套,明朝收复河套的名将,历史上朱见深收复河套

    1、曾铣上书嘉靖引来杀身之祸曾铣,是嘉靖八年的进士,曾巡按辽东,因功升职为大理寺丞,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又改为巡抚山西,不久升职为兵部侍郎。嘉靖二十五年,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又因功增加薪俸一级。史载,曾铣喜好功名,加之为回报嘉靖的知遇之恩,想有所作为。于是,曾铣把眼光投向河套地区。当时,河套地区被

  •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阎王,一个是包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四大阎君功力,十殿阎罗和四大阎王,历史上的包拯有多惨

    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中国的神仙都是凡间贤德的人或者是有很大功劳的人死后变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国的四大阎王分别都是谁。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其中竟然有三位都是宋朝的。 第一位:韩擒虎韩擒虎是隋朝的开国大将,他本来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韩擒豹。然而由于他天生神力,在他年少的时候就曾经生擒了一只

  • 63岁汤和告老还乡,朱元璋高兴道:要什么赏赐?汤和:100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汤和死后朱元璋的态度,朱元璋和汤和在哪里放牛,汤和去世朱元璋痛哭

    汤和和朱元璋是同乡,小时候就是一块儿玩大的同伴,只是朱元璋表现的与众不同,他总是喜欢扮演皇帝,但是连年天灾人祸,朱元璋给地主家放牛的活也没了,家里父母兄弟姐妹都饿死了,一家人就剩下他和自己的嫂子,为了活下去两人也分道扬镳,朱元璋出家当了和尚,而汤和却投靠了郭子兴,加上一身武艺,很快就在郭子兴军中得到

  • 此人是朱元璋的同乡好友,拿到一块免死铁券,最后却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免死铁券几人幸免,朱元璋收回免死铁券的视频,朱元璋交免死铁券

    周德兴和朱元璋是名副其实的同乡,两人关系十分融洽。当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后,势如破竹,混的风生水起,于1353年回到家乡招兵买马,作为同乡的周德兴自愿参加朱元璋的军队,因为他认为跟着朱元璋混,以后一定会封侯拜相,流芳百世。可是颇有政治觉悟的朱元璋此时发现自己和郭子兴在许多问题上矛盾重重,并且无法调解,

  • 历史上5大起义口号,一个让崇祯丢掉江山,一个让清政府十分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崇祯朝投降派有多少人,明末崇祯有哪些军队,南明军队为什么不救崇祯

    第二个则是黄巾起义中提出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由于外戚和宦官相继争斗不已,百姓民不聊生,当时天灾人祸不断,朝廷也没有优加抚恤,最终大量贫民聚集在张角的旗下,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东汉农民大起义。此时正是英雄不断涌现的时刻,东汉掌握实权的刺史和诸侯们,开始以镇压叛乱

  • 宋仁宗用膳时吃到一粒沙子,宫女们皆惊慌失措,他小声说了6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仁宗吃饭吃到石子,宋仁宗保不住臣子原因,宋仁宗不仁慈的故事

    无独有偶,后来有一次,宋仁宗用膳时吃到一粒沙子,大家要知道,宋仁宗可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吃喝都是由御膳房专门照料的,出现这样的问题,一定是御膳房办事不利。宋仁宗立即吐了出来,身边的宫女看到后立即凑了过来,皆惊慌失措,然而宋仁宗小声说了6个字“一定不要声张。”大家要知道,对下手下人的过失,宋仁宗首先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