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的学者士人精神:翩翩风骨耀春秋

民国的学者士人精神:翩翩风骨耀春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595 更新时间:2024/1/22 10:02:54

士人精神往往都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要求必须要把天下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才有可能会做到。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这样的人出现,并且在中国的民国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的带有学者身份的士人,那么,民国时期的学子士人精神究竟是怎样的?

一、民国的学人士子精神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1、士子精神的激发是在亡国灭种时期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士人最多的并不是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反而是在一些比较混乱的时期,出现了较多的士人。典型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两个时期都有个共同点,都是出于频繁的战乱之中,都是一种不太平的年代。

同样的道理,在中国的近现代,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在中国的近现代,由于之前明清时期实行一系列的闭关锁国政策,加上对于外界的不交流,自身的停滞发展等原因。

使得在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发展,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大量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于中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入侵。

[var1]

在此时期中国是被迫举行了频繁的战争,许多爱国文人逐渐为中国的发展想办法,并且寻求中国发展的道路。多少本是学者的文人,因为中国局势的激烈变化,使得这些人走上了革命者的道路。

当然,除了一些外部因素的阻挠以外,国内也存在着一些封建势力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阻挠。所以使得这些学者在寻求发展中国的道路上异常艰难,在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之后,换来的是失败,更重要的是很多士人的性命都是直接作为革命的代价而牺牲了。

学子认为,在作为学者的身份之前,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当时普遍的观念认为,国和家是一体的,没有国就没有所谓的家,国和家如果都失去,那么这些学者的身份也就无所依托。

在近代的后期,也就是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很多学人直接将自己的知识投入到完整了革命当中,对抗当时的日本,以抵抗当时的抗日战争。

[var1]

另外,由于在此时期,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秩序,对于一些管控并不是很严格,尤其是对于一些革命势力、对于知识分子的管控。在中国历史上的以往朝代,对于一些革命势力以及一些知识分子的管控都是十分严格的。

在中国的近代,并没有形成一个向心力很强的政权,对于社会制度并没有统一既定,故此当时很多学子在进行一些革命以及一些知识分子的运动时,阻挠的程度并不是很大。

所以在此时期,知识分子的力量是发挥得比较大的,一个是因为这群人有这样的能力,一个是当时的环境总体来说是比较宽松的,对于知识分子的阻挠力量并没有很大。

2、大部分的学子的士人精神都是直接反映在爱国上

当时民国时期,最明显的主体就是救国,对于当时的士人精神集体反映就是爱国和救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章太炎。“余十一岁时,外祖朱左卿授余读经,偶读蒋氏《东华录》曾静案,外祖谓:‘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义。’余问:‘前人有谈此语否?’

[var1]

外祖曰:‘船山、顾亭林已言之,尤以王氏之言为甚。谓‘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

余曰:‘明亡于清,反不如亡于李闯。’外祖曰:‘今不必作此论,若果李闯得明天下,闯虽不善,其子孙未必皆不善,惟今不必作此论耳。’余之革命思想伏根于此。”这是章太炎对于自己革命思想蒙的看法,可见从小的家庭环境的熏陶,章太炎的革命思想是比较浓厚的。

在章太炎的早年期间,其革命精神并没有完整的爆发,在早年的经历中,章太炎都是出于求学读书的阶段。当然,可能是当时的中国局势并没有发展到危亡。到了甲午战争以后,章太炎正式认识到了中国生产力的落后,并且当时跟着早前的一些民族资本主义以及一些改良派的人进行革命思想的宣传。

[var1]

之后,章太炎的革命思想被完全激发出来,在全国的很多报刊上直接发表自己的文章。文章的大概思想,都是反映中国应该学习西方,并且在生产力上应该大幅度的提高,对于一些政治也应该相仿西方的民主政治。

并且在一些学会上,应该举办自己的学会,对于之前的一些规矩和礼教都必须全部进行一定的修改。要培育一定的新民。并且还在全国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报,来宣传一些革命思想。并且在戊戌变法时期,章太炎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很可惜,戊戌变法失败了,事后,章太炎对于一些封建势力给予了激烈的批评。

“夫其所操技术,岂谓上足以给当世之用,下足以成一家之言耶?汗漫之策论,不可以为成文之法;杂博之记诵,不可以当说经之诂;单篇之文笔,不可以承儒、墨之流;匿采之华辞,不可以备瞽蒙之颂;淫哇之赋咏,不可以瞻国政之违。既失其末,而又不得其本,视经方陶冶之流,犹尚弗及,亦曰以是哗世取宠而已”

[var1]

可见,章太炎对于一些改良派的看法也是比较严重的批判,认为改良政治并不能解决中国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中国的政治应该进行彻底的革命。

这样如此强烈的爱国精神是在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比较少见的,章太炎仅仅是一个学者的身份,但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却发挥了伟大的爱国精神。

二、其他士人的爱国精神也是值得赞扬的

1、马寅初对于乱世也是不满的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并且在民国以及新中国建立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1947年,学生因为南京发生的“520”惨案,进行具体罢课,并且对于国民党的一系列的措施,企图找一个做法,尤其是南京案件的发生。

但是国民党对此并没有一定的说法,反而将学生所施加的压力给了当时的马寅初。因为马寅初为了支持学生的罢课,会到一部分学生的罢课活动中举行一定的演讲。

这样的演讲并不是劝说学生回学校上课,而是借用这一次的演讲,对于国民党的一些阴暗措施以及一些对于战争中的特务政治、出卖国家利益等进行一系列的揭露。

[var1]

当时马寅初受到过国民党的直接威胁,国民党当时直接警告马寅初,如果马寅初去演讲,那么一定会直接枪毙。马寅初并没有感到害怕,而是直接前去演讲。在演讲之前,为家属留下了遗书,可见马寅初的决心之强大。

这件事情之后,国民党由于马寅初在学生之中的影响力之大,并且马寅初本人牵扯一系列的政治利益,所以当时的国民党并没有直接枪毙马寅初。但是之后的马寅初本人受到了一系列的威胁以及国民党的特务的暗中监督,

就是以防马寅初本人在去别的地方演讲宣传一些不好的东西,尤其是对国民党,更重要的是防止马寅初本人和当时的共产党产生直接的联系,所以国民党调动了大量的特务。并且马寅初并没有感到害怕,在演讲的过程中,直接揭露国民党特务监督本人的事情。

[var1]

可见马寅初本人是真的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后来新中国建立,马寅初运用本人的一系列才能,对于新中国的建设尽了自己的能力,并且对于当时的国家建设提出了很多意见。

2、乔大壮也有属于自己的士人精神

乔大壮本人也是有着极强的士人精神,多次因为主持正义的学生活动而被辞职。是民国时期重要的艺术学家,为了反对剥削,将自己的田地变卖,自己种菜,一生都是保持高洁的情操。

有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白崇禧之前要求乔大壮为当时蒋介石的生日写祝贺词,一开始由于派来的人语气不好,白崇禧认为是这个原因,乔大壮才没有答应这件事情。

于是这次白崇禧自己亲自来请,并且给予了丰厚的报酬。但是乔大壮本人直接严厉拒绝。认为自己读的书并不是为蒋介石这类人写祝贺词的。结果最后写了一篇讽刺的诗直接给了白崇禧。白崇禧知道其中的讽刺意味,所以临时删改。

[var1]

最后乔大壮知道了这件事情,直接说,“你是参谋长,如果可以改我的诗词,那么我是不是可以修改你的军事方案。”让白崇禧听得不知道该怎么做。从这件事情可见,乔大志本人的士人精神是十分高昂的。

三、总结

在民国时期,由于国家的生死存亡,故此国家涌现了很多具有士人精神的学者。大批量的学者投入到寻找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在抵御外族入侵、以及国家自身发展的方面,这些学者都是给予了重要的支持。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论民国的学人的士人精神》

《明清史》

《中国近代史》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下场比较惨的三位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四大名将,春秋战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春秋战国最杰出的三个军事将领

    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其父伍奢原为楚太子建的太傅。[var1]当时,秦国为与楚国结盟,将宗室女嫁给公子建为妻,却被其父楚平王强纳,导致父子失和。后由于费无忌的挑拨,太子建迁居城父,费无忌后又诬告太子建连晋反楚,导致太子建出逃他国。而伍奢也因此被连累,与长子武尚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愤而逃往吴国

  • 朱元璋要把孟子逐出文庙,官员破口大骂!朱元璋:把孟子迎回来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于孟子母亲教育孟子的相关资料,孟子以及孟子浩子的资料,朱元璋评价孟子

    钱唐,象山丹城人(今浙江宁波),盛产文人雅士的地方。早年间,钱唐就以“博学敦行”誉满江南。博学多才的钱唐虽名声在外,可他对功名利禄却丝毫不看在眼里,反而一心专注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半耕半读。[var1] 看着如此清贫过日的钱唐,好友心生不忍,就劝他,考取功名即可改头换面。钱唐拒绝道:“元朝昏暗,倘若我

  • 靠胡服骑射运动改写战国历史的明君,为何会被儿子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时期十大明君排名,战国第一明君活了多久,穿胡服学骑射

    [var1]事件背景,赵武灵王脑袋一热玩起了禅让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国国君的女儿,在生下太子赵章后便不幸去世。后来,赵武灵王又娶了一个美女吴娃,其相貌端庄,性格温柔,深得武灵王宠爱,后来吴娃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赵何。[var1]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武灵王突发奇想,想要将王位提前传给

  • 都说“仁者无敌”,那么在战国推行仁政,是否也会无敌于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时期谁提出仁政,战国时期谁主张施行仁政,为何战国没有采用仁政

    [var1]“仁政”是什么?仁政是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而来的,其思想住址就是“以民为本,民贵君轻”,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在统治层面,它所表现出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var1]1、轻徭赋税:也就是说,国君要关爱百姓,不能过度使用民力,加重百姓负担。孟子认为,国家想

  • 赵武灵王曾制定了一套灭秦计划,如果应用于长平之战能否扭转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武灵王灭秦路线图,赵武灵王有可能灭秦一统吗,赵武灵王灭秦战略视频

    [var1]赵武灵王制定灭秦方略,可惜未曾实施便命丧沙丘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在列国中率先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军事实力大为提升。强大起来的赵国,内有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名相良将,国力稳步提升;外则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var1]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崛起

  •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皆为秦国重臣,谁最后的下场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仪与范雎谁更厉害,商鞅张仪范雎排列顺序,张仪和范雎谁的结局好

    第四名,张仪:武王嬴荡即位后失宠,最终病逝于魏国相位张仪本为魏国安邑人,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后游历列国后入秦,受秦惠文王嬴驷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连横”破“合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避免了秦国因列国合纵而陷入连绵战争,因功受封武信君。[var1]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

  • 战国时期的魏国,被称为人才输送基地,它给六国输送了多少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时期魏国的人才,战国风云纪录片魏国,魏国和哪六国合作

    春秋无义战,大小诸侯之间连年发生战争,陆续出现了春秋五霸,他们表面上是尊王攘夷,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霸主之位。其中晋国也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晋文公称霸,晋国也是当时的大国,然后随后晋国也慢慢的走向了衰落,最终晋国的大权落入卿大夫手中,其中主要有四家,韩赵魏和智氏,最终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掉智氏成功的把持大权

  • 秦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赵括犯了什么错?赵国到底因何而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国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输在哪里,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

    从战争爆发到换帅赵括,秦赵两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导致韩国上党郡成为飞地,韩桓惠王无奈之下意图割让上党乞和,而上党郡守冯亭却不愿降秦,而是意图将上党献给赵国,促使赵国与韩国联合对抗秦国。[var1]赵孝成王接见冯亭使者之后,先后与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和赵

  • 曹操的儿子们争储十分激烈,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为何很平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懿评价曹操,司马懿回头看曹操一眼,司马懿和曹操哪个厉害

    司马家族为了上位,可以说杀了非常多的人,不仅把对自己地位有威胁的人杀了,而且把他们的三族全部杀掉。司马昭不仅排除异己,连自己人都不放过,成济帮他杀了曹髦,而他又杀了成济,还把他三族都灭了。为了争夺最高权力,司马家族可以说是杀了太多人,杀外人,兄弟之间也互相残杀。那为了争夺储位,司马昭和司马师之间有没

  • 诸葛亮逝世后,蜀国举国伤痛,唯有此人仰天大笑:老天有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不死蜀国会灭亡吗,诸葛亮去世前的简历,诸葛亮真实生平经历

    自此诸葛亮正式加入刘备阵营,可是刘备战将不过十员,兵不过万,但是在诸葛亮一步一步的谋划下,先后占领了荆州,益州,汉中等地,成为了三国中的霸主之一。但随后镇守荆州的关羽贸然发动襄樊大战,不仅关羽被杀,荆州也落入到了东吴手中。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贸然发动了夷陵之战,七十五万大军尽数被诛,家底完全被折腾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