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谋士按实力分为五档,司马懿排第3档

三国谋士按实力分为五档,司马懿排第3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07 更新时间:2024/1/19 10:00:36

第五档谋士算得上是“贤臣”,能准确地判断局势,分析形势走向,但不能给出战略规划。

袁绍为了夺取冀州,逢纪利用韩馥胆小怕事的特点,建议袁绍偷偷邀请公孙瓒攻打冀州,结果公孙瓒屁颠屁颠的来了,怕事的韩馥却早把冀州让给了袁绍。

李儒是董卓麾下头号谋士,他在董卓麾下的地位,不亚于诸葛亮在蜀汉,周瑜在东吴的地位,是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三国前期董卓横行一时,关键就是出于李儒的谋划。

孙刘联盟的倡导者有两个,一个是鲁肃,另一个是诸葛亮。诸葛瑾与鲁肃、诸葛亮关系密切。周瑜、鲁肃整天忙于军务,诸葛瑾就是促成孙刘联盟的重要人物。

诸葛丞相逝世后,蜀汉“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蒋琬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

徐庶虽然也很想和诸葛亮双剑合璧,携手襄助刘备成就王霸之业,成就一段千古佳话。但曹老板不允许,徐庶只能离开了刘备。

第四档:程昱、刘晔、张昭、姜维、邓艾

第四档谋士在内政或者战事方面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但还不足以决定一场大战的胜负。

曹操的诸位谋臣,大都跟在他身边出谋划策,惟有程昱常年领兵在外。程昱虽有谋士之名,反而更像战将,所以时人都称之为“智将”。既是运筹帷幄的谋士,也是临阵杀敌的勇将,可谓“文武双全”。

刘晔被许劭赞为【佐世之才】,他长于战略,眼光独到,多次献策险些改变天下格局,可惜没被采纳。夷陵之战刘晔建议曹丕趁机伐吴,曹丕不听。

张昭只有在孙策那儿才能发挥本领,一来互相拜了把子,二来孙策的性格决定。相比孙权,孙策的心胸的确是宽阔得不行。

姜维邓艾是宿敌,邓艾赢了,但姜维更强。姜维连续挫败了邓艾和诸葛绪6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顺利与蜀军主力会合,当时约45000人在剑阁守着钟会10多万人,而且钟会“不克,引退”。听说诸葛瞻全军覆没之后,姜维剑阁不要了,“率其众东入于巴”,同时探听成都方面情报时,刘禅就投降了。

第三档:司马懿、沮授、鲁肃、郭嘉、法正、陈宫

第三档谋士在内政、战事方面算是三国翘楚,辅佐主公击败强敌,有改变三国走向的能力。

法正字孝直,出身士族。法正的去世预示着刘备折断翅膀。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曾感叹,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能够劝阻主公东征,即便不能劝阻如果随军出征也一定不会导致大败而归。

袁绍就是在沮授的辅佐下,击败了公孙瓒和韩馥,占据了天下四州。

陈宫是吕布麾下头号谋士,辅佐吕布两次击败曹操,还占据过兖州、徐州。

鲁肃的战略阳光很高,他能看透天下大势,虽不像法正那样擅长奇谋,但也是一位很强的谋士。

司马懿和郭嘉,这两位都是被热捧的谋士,甚至抬到了诸葛亮之上。司马懿何德何能,在诸葛武侯之上?司马懿握着十倍的兵力,七八倍的粮草,愣是被诸葛亮打得龟缩防守,不敢出战,只敢跟诸葛亮拼资源,拼消耗。

郭嘉就更不行了,说实话郭嘉还不如司马懿,除了那个“十胜十败论”,郭嘉还有什么?

第二档:贾诩、庞统、陆逊、荀攸

第二档谋士能决定一场大战局势走向,都有守土开疆的实力。

什么叫算无遗策?就没有他计算错的事情。贾诩这个人懂得临场应变,不死守成规。贾诩直接导致曹老板亲儿子曹昂之死,但贾诩一点事儿都没有。有一位疑心极重的老板,贾诩还能顺利活到曹丕继位,七十七岁寿终正寝的人,你说他厉不厉害。

“凤雏”有着十分深的蕴意,表面看是还未长大的凤凰,但是一旦遇到能够培养他的人,便能一飞冲天变成九天之凤,可惜庞统还没展示他的雄心壮志,就因为带兵攻城而被飞箭送走,英年早逝了。

陆逊在夷陵“忍辱负重”,拖到关键战机火烧刘备连营,其战术能力不可谓不强悍。可一到和魏国交战,不是各种失踪,就是劝孙权别打了见好就收。

荀攸的定位是专业技术人才,智囊。《三国志》描写了他被欺负后的忍耐,性命危险时镇定,为人低调,严守秘密,抓不住把柄。

第一档:诸葛亮、荀彧、周瑜

第一档的三位谋士,都是由“王佐之才”的千古贤臣。

他们帮助一个雄心勃勃的诸侯谋划出将来几十年的战略规划,让主公崛起于三国乱世。

赤壁之战,就是周瑜人生的巅峰。战前,周瑜分析局势,指出曹操失去大义,后方有马超、韩遂之类的后患,加上兵马不善水战、水土不服,成功说服孙权抗击曹操。孙权称赞说“此天以君授孤也”,真正下定了抗曹的决心。没有周瑜,也就没有三国鼎立。

读三国,荀彧的名字容易被读错。有些人就一口一个「狗或」,现在回想起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没文化真的太可怕了。荀彧不是单纯的谋士,如果把曹魏看成公司的话,他既是创业元老,又是合伙人。荀彧帮曹老板一手组建了班底。没有荀彧,也不会有曹魏。

诸葛亮,躬耕陇亩的闲云野鹤,观其大略的随心淡然,制琴弹唱的潇洒自如,如潋潋清波般流长。怎样用苍白文字描摹出先生的气魄风骨,是抗下飘摇江山的扶大厦之将倾,也是挽狂澜于既倒的丞相。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看完这图,才知之前的三国都白看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金庸说, 每个中国人都能从三国中获取营养。不读三国,便无法读懂今日中国的外交政治、职场管理、社会交际的底层逻辑。不懂三国,则不知如何对抗命运,在zui低的境遇,活出zui高的境界。单就历史本身而言,三国无疑是历史中浓墨重彩,风云激荡的时期。乱世,枭雄,谋士,名将,战役…… 短短数十年间,众多英雄人物

  • 乾隆给和珅保命锦囊,嘉庆宰他时打开一看,大呼3声“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而乾隆对于和珅的宠爱可以套用描写杨玉环的诗句了,那就是“万千宠爱集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而我们都知道,乾隆其实是知道和珅贪污,这是肯定的,但他很乐于见到官员适当贪污而不处罚,以此彰显自己过人的所谓“厚黑学事故学”,而和珅就是这样一个点到为止的人,什么该贪什么不该贪,其实和珅都是很清楚的。而和珅是中

  • 可怜嵇康的儿子也没能善终,却叫傻皇帝为他留下了眼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嵇康儿子简介,嵇康四弄,司马昭杀嵇康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那个“朝为卿相客,暮为阶下囚”的险恶局面里,想洁身自好根本不可能的。当山涛让他做官时便毅然决然的和他绝交,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估计连山涛本人都看的目瞪口呆,不但把山涛公开羞辱了一番,更奇的是在羞辱了山涛之后,居然还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他。意思就说你山涛伯伯虽然趋炎附势没骨气

  •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何一定要用“朕”自称?把字拆开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为我一统天下,秦始皇一统天下霸气纹身,曾仕强谈秦始皇一统天下

    编辑|北城南笙前言在我国的历史上,古代的皇帝一直都是用“朕”自称,但你知道吗?这个称呼其实是从秦始皇时期才开始沿用的。为什么秦始皇要用“朕”自称呢?其实如果把“朕”字拆开,我们就能够明白了。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含义?点个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秦始皇嬴政古代皇帝的自称在古代的社会,具有着严格的等级尊卑

  • 韩国申报遗产后发现不对劲:不是自己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2023年我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韩国申请烟花遗产是真的吗,韩国遗产顺序

    特别是,韩国文化遗产厅之所以在2009年将其列为文化遗产,是因为承认该工艺是韩国王室的艺术品,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供给和生产水平,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但由于瓶底文字分析不充分,前些年韩国部分学者认为有必要立即重新调查,但具体调查是去年12月才开始的。研究人员以梨为线索,研究了银花瓶

  • 天下龙脉尽毁于刘伯温,动得了诸葛亮的墓,但是却不敢动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伯温破安徽淮南龙脉,刘伯温找诸葛亮墓是真的吗,刘伯温广东龙脉

    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他精通天文、兵法以及数理等等,经常作诗文,并且时常抨击统治者的腐败,从而同情民间百姓的疾苦,他还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平天下,朱元璋也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并且在民间还流传“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

  • 说说火热清朝的刑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社会发展程度低,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导致粮食产量有限,社会混乱,人们生活贫困,缺乏保障。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尤其是火灾。据记载,光是明朝时期的故宫就有好几起火灾事故,更何况普通百姓。严格而经济的对策。清朝统治者吸取了前朝没落的教训,实行了以仁治为主要特

  • 巧合还是诅咒?乾隆谁当太子谁死,嘉庆即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的皇帝,实际上掌握着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他的祖父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很疼爱他。其父继位后,秘密封为太子。雍正死后,为他积攒了不少家产。结果,他登基后,不仅可以尽情挥霍,不仅不失志气,还玩起了“康干盛世”。但它也有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

  • 正史中三国猛将排名之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十二虎臣!(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九、张郃 《三国志,张郃传》:“部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1、事迹:四星在张郃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街亭之战是最漂亮的一仗。诸葛亮初次北伐,三郡叛魏响应,一时震动关中。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魏明帝令张郃统率众军前往抵御。张郃抵达前线后并不急于开战,而是截断街亭蜀军的水道,

  • 汉武帝去世前,看了一眼爱妃,叹气道:你太美了,赐死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刘彻是一个有谋略的君王,在他的治理下倭寇不敢来犯,可谓是国泰民安。他一生中最擅长的就是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处理君臣关系。而最让他头疼的就是自己的家事。一个君王自然有很多的爱妃,但汉武帝却恰恰相反。他的一生中只有三个女人,这三个女人也是陪他走完一生的女人。汉武帝的三个爱妃分别出现在他的三个时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