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王之乱、靖难之役:历代王朝为何内战不断?与这种运营模式有关

八王之乱、靖难之役:历代王朝为何内战不断?与这种运营模式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61 更新时间:2024/2/10 23:53:45

熟知中华民族历史的人都知晓,中华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形成了“个体力量无法生存,只有融入团体才可以服狡虫、制禽兽”这样的生存理念,如此导致中华民族的群体生活属性,以及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中华文明的全方位诞生。

在这种文明的倡导下,“家天下”的君主专制模式应运而生,并且愈发走向成熟和集中,到了秦代形成了全方位的封建集权模式并得到了后代王朝的充分认可,最终,君主专制到了清代发展到了令人恐怖的顶峰状态,中华民族全方位进入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奴才”状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说中华老祖宗认定了“家天下”的团体力量确实可以形成强大合力,达到“服狡虫、制禽兽”的目的,本意确实是为了形成固若金汤、团结一致的大集体,但事实上却是:中国古代的历代王朝,都充斥着连绵不绝的内战。

不必说王朝末期的各路英雄逐鹿中原,即便王朝早期,也充斥着不间断的内战,比如汉初的吕雉之乱、汉朝中期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明初的靖难之役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很显然与历代王朝“家天下”的运营模式关系重大。

虽说个体力量汇聚成群体,在强有力君主的领导下,确实可以形成合力,达到个人无法达到的摧枯拉朽之效果,但这显然带来了一大问题,即谁来当这个君主?谁来当万民仰望的领导者?况且按照“家天下”模式,一旦这个人被立为君主,按照孔子的礼法规定,他的子孙后代都应该做君王。

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因为作为君主不单是要承担领导万民的重任,更多的是超高的福利:一姓家族的待遇上去了,一姓家族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拥有了驾驭万民的权力。

倘若在位君主强势、雄才伟略,底下各路野心家尚能安分守己,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倘若在位君主年少势弱,很显然各路野心家是不会甘于人臣的,一定会举兵反叛,至此原本安稳的团体也必将发生内讧,战争也就随之而来;

还有,由于孔子倡导的礼法给予君主的待遇实在是太优厚了:不光是自己拥有天下、富有四海,将全天下纳为自己的私产,还能成为“正统”,将皇帝待遇传承于后世供子孙后代享用,还不用缴纳遗产税,这种好事真是人间少有!

但另外一个问题很快又来了:由于古代科技极不发达,不可能像如今的人类一样通过科技创造更多的财富(比如开发海洋资源、地底下的矿产资源),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中华民族只能靠天吃饭、靠土地生存,土地的有限性注定了生活在上面的人类不能太多。

但非常遗憾的是,中华文明倡导“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仅鼓励二胎、三胎,甚至于五胎、十胎。看过《封神榜》的小伙伴应该都清楚里面的一个细节:明明李靖的家里已经有了金吒和木吒两个男童,纣王看了还说他家人丁稀薄,非要让他再纳个妾好繁衍子嗣。

普通将军如此,就更别提坐拥天下、富有四海的皇帝了。因为一旦当了皇帝,一个更为在意的事情便是:皇位继承。如果子嗣稀少,他可做的选项太少,选上来的皇帝很可能不够强势,那么何以压制住那些蠢蠢欲动的野心家呢?所以作为皇帝,多生超生是一种政治正确。

比如吃尽了人间苦头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便开始了琢磨如何确保子孙享尽荣华富贵,以及子孙后代万世为君的大难题。这么一琢磨,便出了两大昏招:一是给予朱氏子孙超高规格的待遇,二是复辟了已被证实无效的分封制,并且给出政令:当朝中出现奸人之时,地方王爷可以夺得地方政府的君权,率军勤王。

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封地里的王爷整天无所事事,干啥啥不行,造人第一名,导致明朝末年朱姓子孙发展到了惊人的三百万。

如前所述,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可供耕种的土地又极其匮乏,导致生活资料极其有限。而享受了超高待遇的皇子皇孙又无节制地在繁衍。特能浪费粮食的皇子皇孙多了,贫民百姓的口粮自然也就少了,原本乖得像绵羊一样的老百姓生存不下去了,只能举旗反抗。

如此说来,八王之乱、靖难之役,中国古代的历代王朝之所以内战不断,与“家天下”的运营模式真的关系重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咸丰三年,清廷官票宝钞的发行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代咸丰宝钞价格表,擅发宝钞之罪,至元通行宝钞简介

    1851年,洪秀全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为镇压以太平军为代表的起义势力筹措军费,出现财政收支严重失衡,遂求助于滥发官票宝钞,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物价猛涨、市场混乱的局面。官票宝钞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抵制,最终清政府不得不停发票钞。发钞的建议清朝政府鉴于明代发行宝钞的失败,入关以后,一直到道光末年,始

  • 一代名臣司马光,一生修德,名垂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我们前面有讨论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意思,祸福是相倚的。你看起来他是失宠,好像是得不到皇帝的支持,但相对的成就了他历史的巨着,《资治通鉴》。我们讲说,立功、立德、立言,这个司马光确实做到这三点,他的德行非常好,他也有功绩,对当时的民众也非常地好,立功、立德。他立言,立言就是《资治通

  • 咸丰三年,大钱的铸造流通仅一年半后出现滥铸,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咸丰最稀少的局排名,咸丰大钱最小的钱币,咸丰的真人照片

    1851年,洪秀全发起了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为镇压以太平军为代表的起义势力筹措军费,出现财政收支严重失衡,遂求助于铸造大钱,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物价猛涨、市场混乱的局面。急剧贬值的大钱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抵制,最终清政府不得不停铸大钱和停发票钞。开铸大钱之议考察清代货币史,可以发现,早在皇太极天聪年间,

  • 以明代的会同馆入手,探析明代对接外国使臣的政策细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设置会同馆用于对接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臣,会同馆对于贡使从吃、喝、穿、住等方面都给予关照。体现出了天朝上国对于其他国家的“怀柔”之策,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彼此相安。明代的会同馆不仅是对以前历代专门对接外国使臣馆舍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赋予了其新的内涵。明朝政府对朝贡贸易设置的一些规定,采取封闭自守的相

  • 为何《雍正王朝》十四阿哥不支持老四而支持八爷?这一点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十四阿哥就特别明显,毕竟其是雍正的亲兄弟,却也支持八阿哥,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为何十四阿哥胤禵与四阿哥胤禛都是同一个母亲老十四却支持八阿哥,而不是其亲兄弟四阿哥?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十四阿哥与四阿哥虽为同父同母,但两人小时候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并不在同一屋檐下。四阿哥与十四

  • 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姚广孝为什么走索而死,黑袍宰相姚广孝法号读啥,姚广孝塔

    那么,这位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到底有多厉害呢?从出世到入世再到入仕,从小人物到权臣,不争的姚广孝追求本心却又并不慈悲为怀,给后世留下无尽传说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叹其一生。1.嗜杀与不安分相传,明初著名相士云游嵩山寺时,曾遇姚广孝并惊诧世间竟有如此异僧,形如病虎性必嗜杀。而听罢此话,姚广孝并未气急败坏

  • 为何《雍正王朝》中权侵朝野的八爷会失败?这几点非常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犯了康熙大忌:结党营私大家都知道,康熙是从小就登上皇位的,但幼年的康熙在登上皇位后,可以说是非常痛苦,因为其并没有实权。朝政大权都主要掌握在鳌拜等几位辅政大臣手里。因为鳌拜与诸多大臣的结党营私,牢牢的掌控了清王朝的权力,而年幼的康熙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和威望的皇帝而已。直到后来康熙清除鳌拜等人后,清

  • 袁崇焕评价两极分化,被凌迟后,老百姓争相吃他的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末年,袁崇焕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这个人文官出身,却靠自己的军事思想打败了努尔哈赤。堪称一位军事奇才,可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自己的个人性格,造成了一个悲剧,也造成了人们自明末以来对他多方的误解。自明亡以后,对袁崇焕的评价就很两极分化。称赞袁崇焕的人,把他捧上天;而贬低袁崇焕的人,认为他

  • 为何《雍正王朝》邬思道在雍正继位后要跑?不跑不行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邬思道陪伴雍正多年,深知其心狠手辣,继位后必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剧中的邬思道应该是陪伴雍正夺嫡最早的一批人了,在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中可谓一步一个坑,凶险异常。而正是因为有邬思道这个谋士在,雍正才多次避过了这些杀招,还得到了康熙的欣赏和认同。可以说雍正之所以能够顺利登基,邬思道在其中的功劳是远比十三

  • 建文帝到底下落如何?学者:590年前,朱棣已得到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阖宫已焚燃,帝不知所终”,为了搜寻建文帝的下落,朱棣封锁城池清宫三日。然而,除却一具面目全非的焦炭之外,再无所获,随后,削发为僧乔装出逃等等说法四起,建文帝的踪迹,由此成了朱棣的肉中刺,非要拔除不得安宁,寻找建文帝,由此开始。史载,负责秘密寻找建文帝的人,正是朱棣心腹胡濙。胡濙为人“敬慎,一毫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