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世祖忽必烈,四方无虞,民康物阜

元世祖忽必烈,四方无虞,民康物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19 更新时间:2024/1/9 21:58:35

郝经在中统元年(1260年)农历十一月给南宋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书信《再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中对元世祖忽必烈的评价是:“今主上应期开运,资赋英明,喜衣冠,崇礼乐,乐贤下士,甚得中土之心,久为诸王推戴。稽诸气数,观其德度,汉高帝、唐太宗、魏孝文之流也。” (“汉高帝”指的是汉高祖刘邦,“高祖”为庙号,“高帝”为谥号。“唐太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魏孝文”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后改姓“拓跋”为“元”,故又名元宏。)

元朝重臣郝经在中统二年(1261年)给南宋丞相贾似道的第三封书信《复与宋国丞相论本朝兵乱书》中对元世祖忽必烈的评价是:“夫主上之立,固其所也。太母有与贤之意,先帝无立子之诏。主上虽在潜邸,久符人望,而又以亲则尊,以德则厚,以功则大,以理则顺,爱养中国,宽仁爱人,乐贤下士,甚得夷夏之心,有汉、唐英主之风。加以地广众盛,将猛兵强,神断威灵,风蜚雷厉,其为天下主无疑也。”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评价是:“世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评价是:“世称元之治以至元、大德为首……。故终世祖之世,家给人足。”

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1374年9月7日),亲自前往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三皇、五帝、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一共十七位帝王,其中对元世祖忽必烈的祝文是:“惟神昔自朔土,来主中国,治安之盛,生餋之繁,功被人民者矣。夫何传及后世不遵前训,怠政致乱,天下云扰,莫能拯救。元璋本元之农民,遭时多艰,悯烝黎于涂炭,建义聚兵,图以保全生灵,初无黄屋左纛之意,岂期天佑人助,来归者众,事不能已,取天下于群雄之手,六师北征,遂定于一。乃不揆菲德,继承正统,此天命人心所致,非智力所能。且自古立君,在乎安民,所以唐虞择人禅授,汤武用兵征伐,因时制宜,其理昭然。神灵在天不昧,想自知之。今念历代帝王开基创业、有功德于民者,乃于京师肇新庙宇,列序圣像,每岁祀以春、秋仲月,永为常典,礼奠之初,谨奉牲醴致祭,伏惟神鉴。尚享!

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给北元兀纳失里大王的信中,对元太祖和元世祖的评价如下:“昔中国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余年,后其子孙不能敬天爱民,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次年秋天自觉回来,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太宗放走390名死囚,唐太宗去世各国的情况,唐太宗放400死囚回家过年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自古以来,宽厚待人的统治者比起独裁残暴的统治者更能得民心。唐太宗曾经放了390名死囚回家探亲,放行的时候唐太宗与死囚们约定次年的秋天那些死囚会自觉地回来,这种宽大的政策换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抢来的皇位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个颇有政绩的皇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唐朝迎来了

  • 只做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看看他在北京42天都干了哪些愚蠢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1644年的春天,李自成终于打到了北京城,当时的政府也是太腐败了,还不得人心,所以当李自成率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入城时居然还受到了京城人们的欢迎,这待遇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李自成打江山容易,却守不住,他一共坐了42天皇帝,就被赶走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从当初受人爱戴到逃跑的过程中,下面这些事使他很快就落

  • 唐朝后期为什么无法彻底解决河北几个藩镇割据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河北藩镇割据,河北藩镇,唐朝的藩镇割据怎么形成的

    天宝十四年年安史之乱,唐朝的统治由盛转衰,虽然经过八年战乱后被平定,但仍有大部分安史余党盘踞于河朔一带,也就是现今的河北一带,发展壮大,割据一方,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河北地区的藩镇割据直到唐朝灭亡一直难以被解决。一、唐朝藩镇问题形成的背景 首先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虽然是藩镇问题的直接原因,但藩镇割据

  • 南宋比北宋更弱鸡,为何可以抵抗不可一世的蒙古近50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看似弱不禁风的南宋这么顽强呢?“静夜史”认为这和南宋的内外环境有关系:1、南宋在国土上因祸得福从北宋到南宋,宋朝本就不完整的国土又丧失了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南宋相比于北宋而言缺少了一大片创造税收的国土,同时缺乏了上千里的国土纵深,这让南宋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比如金、蒙古的时候局势更加被动。但

  • 唐朝的江山真的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一半是李秀宁打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秀宁个人简历,唐朝李世民打下的江山,李秀宁之死真相

    李世民的名气如此之大,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但我看了李秀宁这个名字,脑子有点没转过弯来。后来才反应过来,历史上没有李秀宁这个名字,却有这个人的原型,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平阳公主。原来,平阳公主的名字,历史记录中没有明确记录,民间才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李秀宁。一、善战的李世民,为李唐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 假如明朝撑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打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对明朝的影响,明朝怎么防止鸦片战争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不等式逻辑,清朝打败了明朝,而英国又打败了清朝,所以按照这个不等式,英国打败明朝是必然的。当然,这个不等式比较无厘头,我们可以以1637年明朝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亚娘鞋之战管窥一番。亚娘鞋之战被明吹吹的神乎其神,说什么明朝虽然失败,但是英国佬赔款。甚至吹嘘明朝水师如何牛逼,还把玄幻小说

  • 唐朝女道士写了首肉麻情诗,道尽相思之苦,异地恋读完都会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冶,字季兰,公元730年出生于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从小便长得容貌俊美,并且聪明伶俐,尤其是创作才华上,更是能够用“天才”来形容。在她7岁的时候就创作了一首极含深意的诗《咏蔷薇》:“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李冶的父亲在读了这首诗后大为感慨,同时也对女儿写的诗感到忧愁,因

  • 南宋中兴四将,一个迫害岳飞,一个热衷逃跑,到底应该是哪四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宋岳飞简介,重生岳飞之一统南宋,南宋中兴四将是哪四个

    宋高宗在金兵的追杀下,一路南逃,从北方至南方,从陆路至海上,仓皇如漏网之鱼,一边逃跑,一边集结兵马,仓促应战,抵挡金兵。但让人意外的是,赵构组织的朝廷,没有像南明之类的王朝一样短命,最后在那些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士们的努力下,边抵挡,边拼杀,竟然挡住了金兵南侵的进一步深入,甚至还在与金兵的战斗中打过一

  • 唐朝真是以胖为美吗?了解到杨玉环真实体重,现代女子都不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杨玉环简介,名模黄蓉饰演的杨玉环图片,绝色妖姬杨玉环完整版

    现今众人皆知“环肥燕瘦”中“环肥”是指杨玉环,那对于唐朝“以胖为美”的说法是从何而来呢?对于杨玉环丰腴体态的说法又是从何得知呢?历史上杨玉环真实的体重究竟是如何呢?为何说唐朝的审美是以胖为美呢?人们的审美变化亦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时代不同,审美取向也不同,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时代主流审美也是会有截

  • 伟大成吉思汗,为什么课本和影视剧中那么少的涉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的确,我们很少看过关于成吉思汗的电视剧和电影?成吉思汗难道被历史所遗忘么?这很不公平。很奇怪,我查了百度,关于成吉思汗的诗词,除了那一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外,不是几乎没有,是真的没有。我们在有意忘了这位有些另类的伟人,我们想忘记这段历史,我们很自卑。即使是写下这句诗词的伟人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