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干了什么荒唐事,被废了太子位?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干了什么荒唐事,被废了太子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3 更新时间:2024/1/16 17:09:30

李世民知道后勃然大怒,送这个乐童去了极乐世界。李承乾被骂得狗血淋头,太子位差点不保。就这他还不思悔改,反而在东宫为称心建了一座灵堂,还为他塑像,让宫人日夜焚香祭奠,追赠官爵,常常为失去称心而泪流满面,还装病几个月都不上班。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太常乐人年十余岁,美姿容,善歌舞,承乾特加宠幸,号曰称心。太宗知而大怒,收称心杀之,坐称心死者又数人。”

《新唐书列传第五》:“东宫有俳儿,善姿首,承乾嬖爱,帝闻震怒,收儿杀之,坐死者数人。”

如果这您还觉得不够荒唐,那么下面李承乾所干的事还有比这更荒唐的。

李承乾的父亲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母亲为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千古贤后,爷爷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如果从遗传学上来看,李承乾也不会差到哪去。

嫡长子李承乾是父母手心里的宝,爷爷李渊也非常喜爱他,因他生在太极宫承乾殿,李渊以此殿给他起名,有希望他“承继皇业,总领乾坤”。李承乾5岁多时,唐太宗就请来儒学大家陆德明做他的家教,他8岁被立为太子,12岁就开始监国。

起初他还是个有上进心尊敬师长的好孩子。

“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并非他爹夸大其词。

他的老师李纲脚有毛病不得不乘轿子进宫,李承乾每见到老师就扶着老师进殿上座,毕恭毕敬地行礼,请教问题时态度诚恳有礼。李纲病逝后,他亲自为老师立碑。

李世民只要出差或者巡游,就让李承乾留京监国,每次他都将朝政处理得有条不紊,赢得李世民嘉奖。李世民让他写治国之策时,他大笔一挥,刷刷刷一会就写满三张纸,而且观点新颖独到,内容很有价值,唐太宗喜笑颜开,连忙向侍臣们炫耀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

李世民对太子的老师班子更是上心,他叫来于志宁杜正伦等让他们对太子细心教导。

就这样一个大有前途,能成为未来明君的李承乾,后来却突然成了废材。

正处在叛逆期的李承乾在一次骑马时,因太贪玩不小心摔下马背,受伤很重,可能是骨折了,反正他从此就成了瘸子。

这对李承乾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而他的母亲长孙皇后也已不在人世,崩时只有36岁,没有合适的人给他做心理工作。

身体的残疾导致李承乾心理的残疾,他觉得没有安全感,自认为自己完了,以后没有人愿意支持自己这个瘸子当皇帝,他开始自暴自弃起来,越来越叛逆。

其实他的父亲并没有放弃他,在他残疾后,唐太宗不遗余力“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继续加强他的师资队伍。

李世民请于志宁、杜正伦、李百药、张玄素、房玄龄、魏征、孔颖达等贤臣名将辅佐他,还让刘洎、岑文本与马周褚遂良等天天去太子府疏导谈论。可李世民万万没有料到他找的这些人,对处于叛逆期中李承乾非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还起了反作用。

这些明臣贤将大都以直谏著称,对于善于纳谏的李世民来说这些人都是宝贝,而对于逆反的李承乾来说,他们就是一群讨厌的小丑。

当李承乾盖个房子,于志宁(北周太师于谨的曾孙)就指责他不知节俭,太奢侈。李承乾刚和宦官斗玩一会,于志宁上前就是一阵猛批,还说他这样玩下去就会变成亡国的秦二世

冀州衡水孔颖达更是将直谏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种激烈程度让后来者望尘莫及。他爱用第六感发话,只要感觉李承乾哪里有错,就立刻修理一番。就连李承乾的奶妈遂安夫人都看不下去了,她告知孔颖达,太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适当的时侯给他留个面子,不能总是当众劈头盖脸地横加指责。

结果这个孔子的第31世孙却铁了心心,继续将直谏之路走到底无怨无悔“死无所恨”。

结果可想而知,叛逆期的李承乾对孔颖达“谏诤逾切,逾不能纳”。

至于张玄素,在隋朝为官时是出了名的铮铮铁骨,凡是他认准的事就一溜烟坚持到底。他对太子有一种拔苗助长之心,张玄素对直谏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时时刻刻都想着进谏,强制李承乾立马听他的。结果太子对他的厌烦越来越强烈,恨不得让他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太子秘密找了杀手刺杀张玄素,差点让张玄素死于非命,但是倔强的老张仍然继续在太子面前碎碎念。

李承乾烦透了,对于这些直谏老臣,奉行“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的套路。

李承乾和老臣们玩起了打马虎眼的游戏,正式开始了他的荒唐之旅。

在大庭广众之下,李承乾总是一本正经,满嘴的儒家学说,忠孝仁义。背地里却歌舞升平玩物丧志。

对师资班子的到来,李承乾表示欢迎,该行礼行礼,该自我检讨自我检讨。还把大臣们老生常谈的说辞背得滚瓜烂熟,大臣们刚一张口他就滔滔不绝讲出来,弄得大臣们面面相觑,如鲠在喉,无言以对。

初尝“成就感”的李承乾更加肆无忌惮。

他喜欢上了突厥民族风,他让宫人们为他准备了突厥衣服,他要穿出潮流,穿出时尚。他还模仿突厥人,叽里咕噜说起突厥语,突厥语属阿尔泰语系,听起来和蒙古语差不多。李承乾还住到突厥人那样的帐篷里,每天亲自杀羊烤羊肉,活脱脱一个唐朝异类。

更让大臣们气得发抖的是,李承乾还要当突厥可汗,表演活出丧。

他对手下说:“我假装是可汗,现在死了,你们按突厥风俗给我治丧。”

说完就躺在地上装死。

侍从们也穿着突厥人的衣服,学着突厥人的样子骑马,围着躺尸的李承乾转圈圈,边转边号丧。他还强迫下人们自残,让他们遵循突厥风俗用刀划破自己的脸,以表哀痛。

玩得兴起时,李承乾还宣布说:“等我君临天下,定会到金城以西打猎,披头散发公开当突厥人。”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李承乾还偷偷运进宫一批突厥小人来表演马戏杂技。

于志宁担心里面有突厥奸细,担忧太子的名声,多次上书劝告,没有效果。

唐太宗对自己儿子的行为了如指掌,他招来李百药、杜正伦等人时时规劝太子,希望儿子能幡然悔悟。

可是几个人轮番上阵,无一人能说到太子心里去,杜正伦无奈之下只好打出李世民的招牌来压制太子,杜正伦对李承乾说:“这些都是你皇帝爹爹让我们来劝你的,你不听话你爹有招治你”,李承乾一听这话非但没被吓住,还怒气冲冲找李世民质问。“承乾一怒之下抗表闻奏”。最终杜正伦落了个里外不是人,唐太宗以杜正伦“何故漏泄我语?”将他贬官。

话说回来李承乾这样玩,胆也真够肥的,也许是因为他掐住了自己老爹的麻骨,知道自己老爹护犊子,不怕不怕啦。

不过他玩突厥人的那些,虽说李世民不给他计较,那么这让饱受突厥人苦害的唐朝万民怎么看?让那些捍卫疆域和突厥奋力拼杀的将士们怎么看?

自从唐朝建立以来,突厥就一直侵扰唐朝边境,欺负唐朝国力弱小,动不动就掠夺人口和财物。

李世民刚一登基,东突厥可汗就发动20万大军进逼唐朝,驻扎在还差 40

里就到长安城的渭水桥北沿。李世民感到憋屈窝囊,恨自己无力抗衡。他只好亲率所有众臣和部将隔渭水与颉利可汗谈判,最后渭水结盟,把金帛财物许给突厥,年年进贡为条件作为缓兵之计,这才让颉利可汗滚回老家。

从此,李世民暗暗发誓一定要与突厥决一死战,一雪耻辱。

30年的抗战序幕从此拉开,战场上将士们血流成渠,直到唐高宗时才彻底把突厥灭掉。

储君李承乾却在敏感时期喜欢突厥人,要当突厥人,这是什么脑回路?变态王还差不多,而且还传染。

他带着只比自己大一岁的小叔叔,唐高祖李渊的第七子汉王李元昌和自己一块玩耍。

李元昌小时候也很聪明好学,会画一手好画,如果不胡混说不定能成为著名画家,可是他和李承乾如蚁附膻。

他们二人都爱上玩残暴游戏,游戏开始时,他们每人带一队穿着铠甲的人马,人手都拿着尖锐的武器,就像罗马角斗士一般相互刺杀。哪怕双方浑身是血,只要李承乾和李元昌不喊“停”,谁也别想停下来,如果拒绝参加就会被毒打而死,这些人被折磨的苦不堪言欲哭无泪。

李承乾还对李元昌说:“等我当了皇帝,我就安排万人团的军营,让他们来个大决斗,到时咱二人一块观看,岂不美哉!等我继承大统,就把那些直谏的大臣全杀光,看谁还来劝谏。”李元昌表示大力支持。

两人玩着玩着就玩起了谋反。

“十六年,元昌来朝京师,承乾频召入东宫夜宿,因谓承乾曰:“愿陛下早为天子。近见御侧,有一宫人,善弹琵琶,事平之后,当望垂赐。”承乾许诺。又刻臂出血,以帛拭之,烧作灰,和酒同饮,共为信誓,潜伺间隙。十七年,事发……”——《旧唐书•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

他们召集了一个100多人的暗杀团队,还有王公大臣团队,计划先杀李泰,再杀李世民。

李泰是李承乾的同胞弟弟,李世民的心头肉,是他最爱的儿子。李世民对他的宠爱有时超过了太子,不应该是溺爱,这种溺爱逾越了礼制。李世民经常带着他四处游玩,一会看不见他就想他。一天见不到他,就用自己养的白鹘去送信,一天往返数次。

李泰被封魏王时,李世民不舍得他去封地,还下诏让他住武德殿。武德殿和东宫挨的很近,宫殿相通,唐玄宗刚当皇帝时就是在武德殿听政的,而且上殿时李世民还允许李泰坐轿子去,这在其他诸皇子中是绝无仅有的。

李世民对嫡二宝如此溺爱,这让大宝李承乾情何以堪?

成了瘸子的李承乾,危机感越来越重。而李泰又对太子位有取代的野心。

李承乾显然有点沉不住气,派人去刺杀李泰,失败,接着要去逼宫。

还未等开始行动,李世民的五子李祐先谋反了。

李承乾得知后,露出蔑视的笑容,对自己的卫士纥干承基说:“东宫西墙,距大内正好二十步左右,谋划大事,岂是齐王所能比的!”

齐王李祐是李世民的第五子,爱结交奸邪的人,李世民就让一位正直的大臣权万纪去辅佐他。结果上下级关系搞得很不好,矛盾僵硬白热化,残暴的李祐想都不想就杀了权万纪。事后他担忧李世民会处置他,就直接起兵造反了。

叛乱刚开始就被扫平,李祐被赐死。

余党被揪出,经审问牵连到太子的卫士纥干承基。这个卫士为了自保,出卖了太子,把太子党的所有计划全部

抖搂出来。李世民听后如万箭穿心,肝肠寸断。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哪怕是亲爹,李世民终于对李承乾不满了,他废黜了太子李承乾,将其贬为庶民,流放到黔州,李承乾在这里过了两年生不如死的日子,最后抑郁病死。

结语:

李承乾的一次次变本加厉的叛逆,最终让李世民忍无可忍。他玩非主流撒马特,分桃等等,这都是不良爱好,起兵叛乱这是作死。李承乾荒唐成这样,有这样的结局,也是必然之事。这才是典型的不作死不会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元世祖忽必烈,四方无虞,民康物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民康物阜的意思,物阜民康最新消息,民康物阜下联是什么

    郝经在中统元年(1260年)农历十一月给南宋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书信《再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中对元世祖忽必烈的评价是:“今主上应期开运,资赋英明,喜衣冠,崇礼乐,乐贤下士,甚得中土之心,久为诸王推戴。稽诸气数,观其德度,汉高帝、唐太宗、魏孝文之流也。” (“汉高帝”指的是汉高祖刘邦,“高祖”为庙号,“

  • 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次年秋天自觉回来,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太宗放走390名死囚,唐太宗去世各国的情况,唐太宗放400死囚回家过年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自古以来,宽厚待人的统治者比起独裁残暴的统治者更能得民心。唐太宗曾经放了390名死囚回家探亲,放行的时候唐太宗与死囚们约定次年的秋天那些死囚会自觉地回来,这种宽大的政策换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抢来的皇位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个颇有政绩的皇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唐朝迎来了

  • 只做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看看他在北京42天都干了哪些愚蠢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1644年的春天,李自成终于打到了北京城,当时的政府也是太腐败了,还不得人心,所以当李自成率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入城时居然还受到了京城人们的欢迎,这待遇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李自成打江山容易,却守不住,他一共坐了42天皇帝,就被赶走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从当初受人爱戴到逃跑的过程中,下面这些事使他很快就落

  • 唐朝后期为什么无法彻底解决河北几个藩镇割据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河北藩镇割据,河北藩镇,唐朝的藩镇割据怎么形成的

    天宝十四年年安史之乱,唐朝的统治由盛转衰,虽然经过八年战乱后被平定,但仍有大部分安史余党盘踞于河朔一带,也就是现今的河北一带,发展壮大,割据一方,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河北地区的藩镇割据直到唐朝灭亡一直难以被解决。一、唐朝藩镇问题形成的背景 首先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虽然是藩镇问题的直接原因,但藩镇割据

  • 南宋比北宋更弱鸡,为何可以抵抗不可一世的蒙古近50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看似弱不禁风的南宋这么顽强呢?“静夜史”认为这和南宋的内外环境有关系:1、南宋在国土上因祸得福从北宋到南宋,宋朝本就不完整的国土又丧失了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南宋相比于北宋而言缺少了一大片创造税收的国土,同时缺乏了上千里的国土纵深,这让南宋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比如金、蒙古的时候局势更加被动。但

  • 唐朝的江山真的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一半是李秀宁打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秀宁个人简历,唐朝李世民打下的江山,李秀宁之死真相

    李世民的名气如此之大,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但我看了李秀宁这个名字,脑子有点没转过弯来。后来才反应过来,历史上没有李秀宁这个名字,却有这个人的原型,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平阳公主。原来,平阳公主的名字,历史记录中没有明确记录,民间才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李秀宁。一、善战的李世民,为李唐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 假如明朝撑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打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对明朝的影响,明朝怎么防止鸦片战争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不等式逻辑,清朝打败了明朝,而英国又打败了清朝,所以按照这个不等式,英国打败明朝是必然的。当然,这个不等式比较无厘头,我们可以以1637年明朝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亚娘鞋之战管窥一番。亚娘鞋之战被明吹吹的神乎其神,说什么明朝虽然失败,但是英国佬赔款。甚至吹嘘明朝水师如何牛逼,还把玄幻小说

  • 唐朝女道士写了首肉麻情诗,道尽相思之苦,异地恋读完都会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冶,字季兰,公元730年出生于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从小便长得容貌俊美,并且聪明伶俐,尤其是创作才华上,更是能够用“天才”来形容。在她7岁的时候就创作了一首极含深意的诗《咏蔷薇》:“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李冶的父亲在读了这首诗后大为感慨,同时也对女儿写的诗感到忧愁,因

  • 南宋中兴四将,一个迫害岳飞,一个热衷逃跑,到底应该是哪四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宋岳飞简介,重生岳飞之一统南宋,南宋中兴四将是哪四个

    宋高宗在金兵的追杀下,一路南逃,从北方至南方,从陆路至海上,仓皇如漏网之鱼,一边逃跑,一边集结兵马,仓促应战,抵挡金兵。但让人意外的是,赵构组织的朝廷,没有像南明之类的王朝一样短命,最后在那些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士们的努力下,边抵挡,边拼杀,竟然挡住了金兵南侵的进一步深入,甚至还在与金兵的战斗中打过一

  • 唐朝真是以胖为美吗?了解到杨玉环真实体重,现代女子都不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杨玉环简介,名模黄蓉饰演的杨玉环图片,绝色妖姬杨玉环完整版

    现今众人皆知“环肥燕瘦”中“环肥”是指杨玉环,那对于唐朝“以胖为美”的说法是从何而来呢?对于杨玉环丰腴体态的说法又是从何得知呢?历史上杨玉环真实的体重究竟是如何呢?为何说唐朝的审美是以胖为美呢?人们的审美变化亦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时代不同,审美取向也不同,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时代主流审美也是会有截